书城农业林业番茄栽培技术
7430800000012

第12章 番茄主要病虫害及生理障害的防治(3)

3.生活习性

蚜虫一年发生数代,受地区与气候的影响有差异,一般在10余代至20代,世代重叠;无滞育习性,只要外界条件合适,就能生长繁殖,周年为害。蚜虫有的以卵越冬,也有的以成虫、若虫在避风向阳的越冬性植物的根际或心叶处越冬。当翌年外界气候适宜时,以若虫、成虫越冬的便恢复活动,以卵越冬的便孵化成为“干母”,并胎生“干雌”,在越冬寄主上繁殖数代后,便产生有翅蚜,迁飞至适宜的寄主上继续扩散为害,直至秋天生长季节结束。蚜虫最适的发育温度在20℃左右,生长季节多行孤雌生殖,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殖能力与平均温度呈正相关。蚜虫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绿色次之,对银灰色有负趋性;蚜虫不喜高湿,干旱易产生有翅蚜,有利蚜虫的迁移,微风便于蚜虫的迁飞扩散,强的气流能帮助蚜虫远距离迁飞。

4.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温室周边杂草,集中处理,以减少虫源。同时保护瓢虫、草蛉、蚜茧蜂等益虫,帮助消灭蚜虫。

(2)利用蚜虫趋性,挂黄板诱杀,每亩挂6—7张,或在田间间隔拉挂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迁入。

(3)发现有蚜为害,可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氟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由于蚜虫繁殖速度快,又多在心叶、叶背及皱缩处为害,因此,除打药要细致外,在选药上选用内吸剂为好。

三、日光温室番茄主要生理障害

日光温室进行番茄生产,由于所处的温光条件较差,再加上管理技术上的不尽科学合理,极易造成各种生理障害,而影响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目前,日光温室番茄普遍发生的生理障害较多,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产量、产值,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类病害。如何防治番茄生理障害已成为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番茄营养障碍(缺素症)

番茄栽培过程中,营养缺乏和过剩都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番茄的主要营养除了氮、磷、钾三元素外,钙、镁、铁、硫、硼、锌等微量元素也缺一不可,植株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都会引起代谢失调,影响产量、产值。

1.缺氮

(1)症状特征:植株生长缓慢,呈纺锤形,全株叶色黄绿色,早衰,初期老叶黄绿色,后变浅绿色,小叶细小,直立,叶片主脉由黄绿色变为紫色至紫红色,下部叶片更加明显,茎秆细,果实小,后期下部黄色叶片出现浅褐色小斑点。缺氮也会引起中部叶片黄化,但叶的叶脉仍为绿色,黄化仅限于叶脉间。如果黄化植株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可能是土壤传染性病害,而不是缺氮症,应注意区分,正确诊断。

(2)发病原因:前茬施用有机肥或氮肥少,土壤中含氮量低。

(3)防治方法: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等,温度低时用硝态氮化肥效果好。

2.缺磷

(1)症状特征:幼苗缺磷,下部叶变绿紫色,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番茄缺磷植株矮化瘦小,叶小而僵硬,并向后卷曲,叶色深绿,叶背面和叶脉发紫。老叶逐渐变黄,并产生不规则紫褐色枯斑,茎部细弱,结果不良,果实小,成熟晚,产量低。日光温室在生育初期容易发生缺磷,低温条件下也易缺磷,移栽时伤根、断根严重易造成缺磷。有时药害也能产生类似缺磷的症状,要注意区分。

(2)发病原因:苗期遇低温影响磷的吸收,此外土壤偏酸或紧实易发生缺磷症。

(3)防治方法:番茄育苗时,床土上要施足磷肥,土壤缺磷时可直接施用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含磷肥料。同时结合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多元液体复合肥500倍液效果更好。

3.缺钾

(1)症状特征:番茄缺钾则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小,老叶的小叶叶缘出现灼伤状,叶缘卷曲,脉间失绿,以后向叶肉扩展,最后褐变,枯死。茎木质化,不再增粗。根系发育不良,较细弱。果实畸形,成熟不均匀,果中空,与正常果相比变软,缺乏应有的酸度,果味变差。番茄除土壤缺钾外,在生育初期一般不缺钾,在果实膨大期易出现缺钾症。温室内发生有毒气体危害,也会发生失绿症,但不是缺钾症,要注意区分。

(2)发病原因:土壤中含钾量低或沙性土易缺钾,番茄生育中期果实膨大需钾肥多,如供应不足易发生缺钾。

(3)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增施含钾的肥料,如土壤中施用硫酸钾,也可增施草木灰。特别是在温室冬茬栽培,日照不足、地温低时发生缺钾,可追施硫酸钾或草木灰,并结合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含钾较多的叶面肥料。

4.缺钙

(1)症状特征:番茄缺钙植株萎缩,幼芽变小、黄化,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距生长点较近的小叶周围褐变,并有部分枯死,果实产生脐腐病,根系发育不良,并呈褐色。缺钙植株生长点停止生长,下部叶片正常,上部幼叶异常,叶全部硬化。如果在生育后期缺钙,茎叶健全,仅有脐腐果发生;如果生长点附近的叶片黄化,但叶脉不黄化,呈花叶状,可能是病毒病而不是缺钙;如果脐腐果生有霉菌则可能是灰霉病,应注意区分。

(2)发病原因:施用氮肥、钾肥过量会阻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土壤干燥、土壤溶液浓度高,也会阻碍对钙的吸收;空气湿度小,蒸发快,补水不及时都会发生缺钙。

(3)防治方法:适当灌水,保证土壤有充足水分,避免氮肥、钾肥施用过多。应及时给叶片喷施0.3%—0.5%氯化钙水溶液,每3—4天1次,共2—3次。

5.缺镁

(1)症状特征:缺镁时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叶脉间黄化,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在黄化叶片上,出现许多坏死斑点。老叶只有主脉保持绿色,其他部分全部黄化,而小叶周围常有一小窄条绿边,果实无特别症状。缺镁症状一般是以下部叶开始发生,在果膨大盛期靠近果实的叶先发生。叶片黄化先从叶中部开始,以后扩展到整个叶片,但有时叶缘仍为绿色。如果叶脉间黄化斑不规则,后期长霉,则可能是叶霉病。长期低温,光线不足,也可能出现黄化叶。

(2)发病原因:一般系土壤中含镁量低,有时土壤中不缺镁,但由于施钾过多或含钙较多的碱性土壤中影响了番茄对镁的吸收也会造成缺镁。生产上冬春大棚或反季节栽培时,气温偏低,尤其是土温低时,不仅影响了番茄植株对磷的正常吸收,而且还会波及到根对镁的吸收,引致缺镁症状。此外,有机肥不足或偏施氮肥,尤其是单纯施用化肥的棚室,易诱发此病。

(3)防治方法: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中性。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必要时测定土壤中镁的含量,当镁不足时,施用含镁的完全肥料,应及时,可在叶面喷洒1%—2%硫酸镁水溶液,隔2天1次,每周喷3—4次。此外要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前期尤其要注意提高棚温,地温要保持在16℃以上;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或喷灌,适当控制浇水,严防大水漫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6.缺硫

(1)症状特征:缺硫整个植株生长基本无异常,只是中上部的颜色比下部淡,严重时中上部叶变成淡黄色。多发生在植株生育中后期。

(2)发病原因:在棚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长期连续施用没有硫酸根的肥料易发生缺硫病。

(3)防治方法:施用硫酸铵等含硫肥料。

7.缺硼

(1)症状特征:小叶褪绿或变橘红色,生长点发暗或变黑,茎、叶柄、小叶柄变脆,叶片易落,根系发育不良变褐色,易产生畸形果,果皮上出现褐色斑点。

(2)发病原因:硼素被淋失,施钾肥过多或石灰施用过量均易引起缺硼。

(3)防治方法:如土壤缺硼,可提前施入硼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不可过多施用石灰肥料和钾肥,防止土壤干燥。也可在叶面上喷洒0.1%—0.2%硼砂水溶液,隔5—7天1次,共2—3次。

8.缺铁

(1)症状特征:植株顶部叶片失绿后呈黄色,初末梢保持绿色,持续几天后向侧向扩展,最后致叶片变为浅黄色。

(2)发病原因:土壤中磷肥多,偏碱影响铁的吸收和运转,致新叶显症。

(3)防治方法:可喷洒0.5%—1%硫酸亚铁溶液1—2次。

番茄盐类障碍

1.症状特征

从植株生育初期可见叶色深绿,有硬化感,植株矮化;心叶卷翘;果肩部深绿,与果脐、果蒂部形成明显对照,严重的植株呈萎蔫状态,叶缘枯萎。

2.发病原因

土壤发生盐类生理障碍,这与施用的肥料过多和肥料难于淋溶有关,造成每茬作物都有养分积累,尤其是棚室易发生。生产上施用畜粪尿多的有机肥,致使氯化铵、氯化钾盐类浓度增高所致。此外,土壤中含氯化钠高也易发生。

3.防治方法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选用不易增加盐类浓度的肥料;增加浇水量;有条件的种植绿肥或休闲、灌水排盐等等。

番茄低温生理障碍

1.症状特征

苗期受害,子叶上举,叶背向上反卷,叶背发紫;生长期受害,叶片叶肉褪绿变白,有的叶缘变白萎蔫干枯;花芽分化期受害形成畸形花,畸形果;持续低温,叶片暗绿无光,严重时茎叶萎蔫死亡。

2.发病原因

由低温引起生理活动受阻的生理病害。番茄原产于热带,过低气温不能正常生长。气温在10℃或低于10℃即易发生冷害;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死亡;坐果期夜温低于15℃,就会引起落花落果。

3.预防方法

(1)选用耐低温品种。苗期加强耐低温锻炼。

(2)采用高垄覆膜栽培,提高地温;增强植株抗寒力。

(3)根据天气预报,临时增加覆盖物保温或增温设施,提高夜间温度,或于傍晚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

(4)若已发生冻害,要采取缓慢升温措施,使番茄生理机能慢慢恢复。同时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以减轻伤害程度。

番茄高温生理障碍

1.症状特征

叶片受害,初期褪色或叶缘呈漂白状,后变黄色。轻的仅叶缘呈烧伤状,重的半叶或整个叶片永久萎蔫或干枯。高温尤其是夜间高温,会引起植株徒长和落花、落果,温度超过35℃,茄红素难以形成,造成果实着色不良。

2.预防方法

加强温室的通风管理,尤其是早秋或晚春应控制室温不超过28℃,超过28℃应加大放风,再高还可放草苫、加盖遮阴网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遮阴降温。

番茄脐腐病

1.症状特征

起初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渍状,后扩大,顶部凹陷,变褐,一般大小1—2厘米,严重的可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后期病部可被腐生菌侵染,常长有白色、红色或黑色霉状物。病果常提前变红。

2.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