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西北菌草栽培双孢蘑菇原理与实践
7432400000028

第28章 我国西北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概述(2)

1、堆肥配方(以100m2栽培面积计算用料量,干料,单位:公斤)

配方1:象草84%,麸皮10%,石灰2%,过磷酸钙2%,石膏2%,微量元素。

配方2:稻草或麦草1800,牛粪或羊粪1200,石膏60,石灰50,磷肥40,尿素10,碳氨30,黄豆粉(或油渣)20,麸皮80。

配方3:稻草或麦草1400,苜蓿草400,牛粪或羊粪1200,石膏60,石灰50,磷肥40,尿素10,碳氨20,黄豆粉(或油渣)10,麸皮50。

配方4:象草或巨菌草1800,牛粪或羊粪1200,石膏60,石灰60,磷肥20,尿素10,碳氨30,黄豆粉(或油渣)20,麸皮80。

2、堆肥处理:堆肥采用二次发酵技术制作。

五、堆肥发酵

1、堆肥前发酵:

(1)预湿:提前1~2天用2%的石灰水将草泡湿或用清水浇湿,建堆时加入1%的石灰粉;干粪提前一天喷湿。

(2)建堆:培养料堆宽2.5米,堆高1.6米;底部顺长最好留有通风洞,按照一层草一层粪进行建堆。同时将全部尿素、麸皮、黄豆粉(或油渣)在建堆时分层加入,堆建成后加足水并踩实;两天内再补足水分。

(3)翻堆:建堆后6—7天(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后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将磷肥、碳氨全部加入;第一次翻堆后4—5天(料温上升到70℃左右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将石膏全部加入;第二次翻堆后3—4天进行第三次翻堆,根据料的熟化程度,达不到标准者可进行第四次翻堆。最后一次翻堆用石灰调酸碱度至8.5左右,含水量调到68℅左右。第一、二次翻堆时补足水;每次翻堆要把料抖松、把外面料换到里面,下面料换到上面,堆宽每次缩小约30公分。

前发酵完成的标准是:前发酵时间约15—25天,翻堆3—4次,腐熟程度五至六成,培养料为棕红色(或茶褐色),草料有较强的抗拉力,弹性足,稍有氨味,草茎柔软,较长,含水量65%—68%(手紧握时,指缝间有6~7滴水),PH值7.5—8.0。

(4)堆肥装床:最后一次翻堆2—3天后,趁料温未降低,在半天内完成装床。装床前检查菇棚密封情况,菇房要严格消毒;将堆肥含水量调到65%—70%;厚度为30cm—40cm,菇棚走道打扫干净,关闭门窗。

2、二次发酵:

(1)发酵目的

一是通过巴氏堆肥中害虫和病病原菌菌;二是通过控温发酵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将堆肥中的物质转化为易被蘑菇菌丝吸收和利用的物质,而对其它竞争性微生物不利的选择性堆肥,提高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4、二次发酵过程及控制

温度调节——巴氏消毒——发酵——冷却

(1)调度调节:

堆肥装床后,要调节堆肥温度,使菇床间温度达到平衡,可通过培养室内空气的循环流动来调节培养料的温度,温度调节时间为1—2天。

(2)巴氏消毒

堆肥铺料后的第二天,培养室温度接近40—45℃时,通入活蒸汽,尽快把室温上升到57℃(此时堆肥中有的部分温度会升至60℃—62℃),保持6—8小时,利用60℃的高温杀死对蘑菇有害的生物,但料温不要超过62℃,料温高于62℃时停止通蒸汽加热,通风降温。杀菌结束后,要立即用最大的通风量,按每小时降低一度的比例把料温降下来,使堆肥的中心温度冷却到55℃,但不要把温度降到55℃以下,在这个过程完成有害生物的杀灭工作。

(3)发酵

巴氏消毒结束后,这时堆肥中心部位的温度为55℃,室温保持在40—45℃,堆肥应按一天降1℃的速度降到52℃,使菇床中心的温度为52℃,培养料整体的平均温度保持在46—53℃的范围内,室温保持在40—45℃,以维持堆肥温度,以创造蘑菇堆肥发酵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的温度条件,从降温开始的发酵时间为7—10天。在发酵过程中可通入少量的活蒸汽,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的控制要注意保持堆肥的中心温度为50—52℃,为便于测定料温,最好使用温度传感器,把温度探头插入料中央,以检查堆肥温度,同时在室内空间也放温度计以检查室温,把温度计的显示表挂在室外,在室外进行观察。一个菇房200平方米的菇棚使用5个温度传感器探头,一个测室温,四个测料温,每30分钟测一次,发酵结束时适宜的温度是:料中心温度为50—52℃,料表面温度为45℃。

(4)冷却

二次发酵结束后,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入新鲜空气,在12小时之内把温度降至30℃以下,并立即进行整床播种,防止发酵好的培养料再污染。

(5)二次发酵后优质培养料标准

堆肥颜色灰色(下霜状);稿秆纤维柔软、有一点抗拉力;堆肥的表面和内部都有白色的有益真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堆肥手感不污手、完全没有粘性、有弹性;紧握堆肥不滴水,含水量65%—68%;无氨味,有甜和新鲜的香味;含氮量2%—2.4%,C/N16—17,含氨量在0.04以下,PH值6.8—7.4。

六、播种及管理

1、菌种质量:选择无杂菌、无病虫、菌丝洁白、菌丝生长旺盛,上下均匀不萎缩、不退化、不吐黄水,绒毛菌丝多、菌丝健壮、蘑菇香味浓,长满瓶后10天左右的菌种。菌种质量应符合《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

2、堆肥铺床:后发酵结束后进行大通风,把培堆肥温度和室温降至28℃以下,及时将床架上的堆肥Ph值调到7—7.5,均匀地铺到各层床架上,铺成龟背形,厚度20cm—25cm,堆肥含水量调到63%—68%,菇房打扫干净。

2、播种:

(1)菌种消毒:播种前一天对菌种瓶(袋)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防止溶液进入瓶内),瓶口棉塞蘸DDV薰杀12小时。

(2)用种量:每平方米用种量为:麦粒菌种1.5瓶(500毫升容量瓶)。

(3)播种:料温降到25℃时及时播种,播种时先播三分之二的菌种,然后翻动堆肥,让菌种和堆肥混合,另三分之一的菌种撒在表面用木板轻轻拍平,播种后在料面盖一层干净的地膜,防止床面风干和杂菌、虫卵掉入;培养料表面菌丝均匀萌发后,及时揭去地膜。

七、发菌管理

1、温度:保持菇床温度25℃—27℃。

2、湿度:前期保湿发菌(约7天),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进菌种萌发;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菌种变霉。

3、通风:中期通风发菌,菌丝封面后要逐渐加大通风量,适度吹干料面,促进菌丝吃料,防止料面发霉。后期打孔发菌,当堆肥比较厚时,播种10余天后,菌丝吃料达料厚的一半时可用小木棍(削尖)在料面打孔,促使菌丝吃料。

八、覆土(以100m2覆土面积计算)

1、选土:蘑菇的覆土应选用远离菇房、没有污染的壤土。敲碎除去石头、杂草等杂质。要符合GB15618中4对二级标准值的规定。

2、制土:按100m2菌床取土3000kg,取土后先暴晒至发白,每立方米干土用5%甲醛溶液10kg喷洒,用塑料薄膜覆盖消毒2天,杀死土壤中病虫。打开通风后,拌入1—2%的石灰粉,堆成火山口形,顶部灌水至堆有水渗出,堆沤5—7天,使用时土壤含水量达到手握能团、手松能散开。

3、覆土时间:菌丝长透培养料后开始覆土。

4、覆土方法:覆土前1—2天将料面整平,堆肥表面太干的,用营养液喷湿,待料面稍干爽时再进行覆土。将预制好的土壤含水量达到手握能团、手松能散开的土均匀的盖于料面,厚约2—3cm,空隙要补平;严防调水时水漏到料面。

九、覆土后管理

1、调水:土覆后通风半天后进行调水。调水应勤喷、轻喷,分2—3天调完,喷到使土粒的含水量达20%—22%(土表发亮,手握发粘,没有白心)。

2、调水后的管理:

(1)调水后菇棚加大通风5—10小时,吹干土表面的水珠,形成“外干内湿”。

(2)保湿促菌丝爬土菌:尽量减少菇棚通风,保持菇棚温度21—23℃,湿度80%,促使菌丝爬土,并吃透土粒。

3、补土:当菌丝普遍长到土层表面时进行补土,一般补土2—3次,使覆土厚度达到3~4㎝。

4、子实体原基诱导管理:把菇房的温度降至15—17℃,菇床温降至18℃—19℃,二氧化碳浓度为0.04—0.08%。

十、秋菇管理

1、温度管理:把室温控制在14—16℃之间,床温控制在19℃以下。

2、水分管理:

(1)喷结菇水:当菌丝在覆土层长够,有少量线状菌丝形成时喷结菇水。用水量约在4.5斤—7斤/m2左右,1—2天内分4次喷完,使土粒含水量恢复到20%—22%(土粒喷水隔夜后仍呈亮晶晶的程度)。

(2)喷出菇水:当原基普遍形成,并大部分发育到黄豆般大小时喷出菇水。用水量约在5.4斤—7.2斤/m2,1—2天内分4次喷完(使土粒发粘但不变形)。每潮菇结束后当天(后期推迟)喷转潮水。

3、通风管理:出菇期间棚内应以保湿为主,适当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必须保持在0.06—08﹪以下,促进子实体健康生长。通风时将地窗和天窗全天打开;雨天全通风;气温高于22℃以上时下午5时到第二天早上9时通风;气温低于12℃以下时中午通风;大风天气开背风窗,喷水前后大通风;菇蕾长到1.5cm—2cm时减少通风。

十一、采收

菌盖长至3cm~4cm,菌膜尚未胀破时采收。采菇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合拢轻捏菇盖旋转出,不要带动过多的覆土。鲜菇要轻拿轻放,用小刀削去菇柄基部,及时分级销售与加工。

十二、菌丝越冬和春菇管理

在当年生长周期没有结束的,需要经过越冬。

1、菌丝越冬管理:在气温低于5℃时,进入越冬管理:降低覆土和培养料的湿度,封闭门窗保温。

2、春菇管理:当4月份气温回升,树叶发芽时,进入春菇管理:松动覆土和培养料,捡去死菇和老菌索,先把地面、墙壁、床架喷湿,再逐步把覆土调湿,然后关闭门窗保温保湿,当土表菌丝发白时,覆一层薄细土,然后加强通风进行出菇管理,春菇菌丝较弱,喷水不能过重,主意病虫害防治。

十三、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措施贯穿于蘑菇栽培的各个环节之中。药剂防治贯彻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二)预防措施:

1、进出菇房的空气要经过空气过滤器过虑,菇房的门应适当关闭,菇房需要有一定的正压。

2、菇房进出的门口放合成塑料泡沫做的垫子,每天早上把垫子用2%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湿。

3、每天清洁工作通道,定期用2%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4、检查菇房内及周围空间有无鼠类、蝇类和螨类等有害动物。

5、在播种、覆土、菇床平整和采菇时,都要注意手、工具和工作服的清洁。

6、当机械和其它设备从一个房间转到另一个房间进行播种、覆土、采菇等操作时,应该先用2%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7、检查时应从最后一个房间开始顺序检查,尽可能限制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8、不要把播种和装料时散落堆肥再装入菇床,应将它从菇房内清除出去。

9、在覆土之前用2%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菇房和地板。

10、把消毒过用来菇床补土用的覆土装入密闭的塑料袋中。

11、从播种到第一潮菇期间,要注意菇蝇的防治,防止它们携带孢子、线虫和螨类从一个菇房带到另一个菇房。

12、子实体应在开伞前采收,尽可能少摘开伞的蘑菇,抑制受病毒感染的蘑菇孢子的散布。

13、用具要消毒。

14、采菇时把废物收集到密闭袋或密闭的容器中。

15、尽快地从蘑菇栽培场移走废物和用过的堆肥。

16、在菇潮之间将菇床捡干净,以减少感染病害的危险。

17、缩短发生病虫害严重的菇房的出菇期,菇房提早进行蒸汽消毒。

18、生长周期结束时,把蒸汽通入菇房,使菇房温度达到70℃,保持12小时。

19、栽培场周围的植被要低矮些,要开阔,不积水,废水要排入封闭的沟内。

20、尽可能把栽培场的二次发酵室、发菌室和出菇房分隔开来。

21、选用没有有害生物污染的菌种。

22、覆土要用甲醛或用60℃蒸汽消毒3小时以上。

23、堆肥的巴氏消毒,温度60℃保持6—12小时。

24、菇房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在清出废菌料前,通入热蒸汽,温度保持70℃12小时。

25、用3W黑光灯诱杀成虫。

26、用捕蝇纸捕捉蝇类。

(三)化学药品的应用

使用化学药品来防治蘑菇的病虫害,目的是杀死有害生物或抑制其繁殖,但不会对蘑菇和栽培者有害。

使用化学药品应注意:1、保持正确的浓度。2、喷药时要戴防毒面具,不要喷到眼睛和口中。3、子实体采收前和采收中,要注意农药残留。4、喷药后,要有肥皂洗手和洗脸。5、使用的化学药品要无公害生产的规定,6、不到迫不得已不使用化学药品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