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今生为你,花开荼蘼:陆小曼传
7441800000019

第19章 花开荼蘼花事了(1)

01蓝颜知己

生命中有多少的不可预见,有多少人,你原以为可以与你相濡以沫一辈子,谁料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可以同甘,却不能共苦;有的人,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茫茫人海,短暂一生,有几人能愿意为你无悔付出,又有几人配得起你的真心几许?

有一种感情很特别,不是亲情,胜似亲情,你们总是徘徊在无间与有间的边缘,这个人比任何人都懂你,你依赖他,但他却不是你爱的人。

有一种爱也很特别,没有承诺,没有期限,没有结局。但它经得起风霜雪雨的洗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言语不多,关心不少,不求同舟共渡,却心存惦记牵挂,他对你是发自心底的真诚,但他却从不求得到你的回报。

他平淡如水,让你触摸不着,却如一缕阳光,时刻温暖着身心。

永远的“蓝颜”,这便是他应有的位置。

翁瑞午便是在陆小曼孤苦无依、生活无着落时,做了她最信赖也最依赖的“蓝颜”,无悔付出三十三载。有人说这样的情是一段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佳话,有人说这样的情是不堪不雅、不伦不类。我不敢妄自评价陆小曼和翁瑞午的这段情感。因为我还从没有经历过,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愿意用尽余生守候在我的身边。

生命中有多少的不可预见,有多少人,你原以为可以与你相濡以沫一辈子,谁料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可以同甘,却不能共苦;有的人,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茫茫人海,短暂一生,有几人能愿意为你无悔付出,又有几人配得起你的真心几许?

翁瑞午,字恩湛,吴江人,是翁绶祺之次子。有一些记载把翁瑞午说成是翁同龢的直系后裔,查阅资料,发现这是不确切的。翁瑞午与常熟翁同龢一脉都是由吴县洞庭东山翁族所派生的分支。翁绶祺的国画得翁同龢赏识,且绶祺与翁同龢的侄孙翁顺庆为同榜举人,翁同龢便允许翁绶祺向他执侄孙礼。后人因此而误会了。

解读资料,发现自己对翁瑞午的认识颇有偏颇。以前对他的认识仅停留在浪荡公子,放荡不羁的形象。而实际上,翁瑞午幼承庭训,通晓国画,也会唱京戏昆曲,深得梅兰芳赏识。他又受业于名医丁凤山,得到真传,十八岁时即享有盛誉。翁瑞午广施医药,无论贫富,尤为时人所称道。在徐志摩生前,他和陆小曼仅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若非要加些臆想,翁瑞午是个放浪公子,对名噪一时的陆小曼不可能没有爱慕在内的。当时的社会男女学生都不可以同校,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有些闲言碎语是难免的,也许该懂得避讳才对。

徐志摩、陆小曼同翁瑞午的交游,还在于对戏曲的共同爱好。陆小曼在戏曲方面,称得上昆乱不挡(昆曲、乱弹都能演,指艺人技艺全面,戏路宽广),由京到沪,她的戏声哄传,常常参加赈灾、募捐等种种义演。翁瑞午到徐宅时,经常与陆小曼切磋唱腔或者身段表演等。他俩和徐志摩、江小鹣还一起演出过《玉堂春》。

在《玉堂春》演出后不久,《福尔摩斯小报》上就刊出一篇《伍大姐按摩得腻友》的下流文章。 “伍”对“六”,就是“陆”,“伍大姐”即指“陆小曼”,因此陆小曼与翁瑞午之间的关系又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这对徐志摩的人格和声誉都是有损害的。徐志摩起诉了该报,但结果是不了了之。

不过,徐志摩对此事还是比较豁达的。徐志摩为他们开脱道:“夫妇的关系是爱,朋友的关系是情,罗襦半解,妙手摩挲,这是医病;芙蓉对枕,吐雾吞云,最多只能谈情,不能做爱。”

徐志摩毕竟是留洋回来的人,思想较为开明,他认为,夫妇之间是爱,朋友之间是情,男女的情爱既有如此分别,丈夫就不应该禁止妻子结交男性朋友。也许是出于绅士的大度形象,也许是出于对于妻子久病无良医的无奈,但连徐志摩都如此说,旁人还能说什么?

徐志摩南北奔波授课,还常在临行前托翁瑞午照顾好陆小曼。1931年,徐志摩赶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行前在沪与翁瑞午恳谈,再次要求他好好照顾陆小曼,翁瑞午郑重地承诺了。想不到这次托付竟成临终之嘱。徐志摩飞机失事,翁瑞午闻讯后星夜兼程,赶到空难现场,帮助徐家人为他收尸,料理后事。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曾一度一蹶不振,以泪洗面。对于一个终日里只知道玩乐开销的人来说,失去了徐志摩的陆小曼才知道生活原来这么艰辛,尤其为了钱而奔波是多么痛苦的事。可她昂贵的开销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今后的生活她该如何继续呢?

也许老天眷顾了她太久,突然把她从云端抛了下来。一个毫无经济来源又体弱多病的女人,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呢?

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在陆小曼最需要照顾的时候,翁瑞午挺身而出,对陆小曼不离不弃,不仅开导她的心情,生活上也照顾得无微不至,让陆小曼的灰色人生也多了一点荧荧之火的光亮和希望。也许,以往翁瑞午对陆小曼的情多是倾慕,多是出于浪荡不羁的本性,但从徐志摩去世的日子开始,这位浪子对陆小曼动了真情,对陆小曼的感情上升为了深深的爱。

翁瑞午对陆小曼这个红粉知己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体贴,只要对小曼好,要他怎么样付出都可以。徐志摩过世后,翁瑞午负担起了陆小曼的全部开销。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芙蓉鸦片,从不曾或缺。就连端茶递水,都亲力亲为。翁瑞午的长女翁香光回忆说,他父亲最喜欢称“大好了佬”,什么事情都习惯说:“我来,我来!”

翁瑞午家有贤妻陈明榴和五个子女,在养家活口的同时,如此不间断地供养开销甚大的陆小曼,并花钱让她向贺天健学山水画,经济负担很重,但他始终精神乐观。他后来担任江南造船厂的会计科长,每逢囊中羞涩,就变卖祖上传下来的书画古玩。1953年,翁瑞午的发妻逝世,陆小曼遂“隐身”成为他的续弦。她的性格比较放任,而翁瑞午对她始终和颜悦色,极尽关怀之能事。

有人说,舍得为你花钱的男人未必是爱你的,但爱你的男人一定是舍得为你花钱的。这话尽管不完全对,但还是有点道理的。要知道陆小曼这个名副其实的“千金之躯”,可不是那么好照顾的。家里花费很大,出入有小汽车,佣人也不少。陆小曼喜欢随便买东西,从来不问价钱如何。对于习惯了排场生活的陆小曼,一下子缩减开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翁瑞午对于陆小曼在生活上的要求从来是来者不拒。

有一次,翁香光到陆小曼家去,见到一个奶妈,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家里又没有婴儿,怎么会请奶妈呢?后来她才弄明白,原来陆小曼不吃牛奶,爱吃人奶,说是人奶非常有营养。

翁香光曾在《父亲翁瑞午和才女陆小曼》的文中说,“那时蜂蜜比较贵,可是陆小曼家里总是买很多,你猜她干什么用的?因为吃鸦片的人,肠胃不好,容易便秘。陆小曼就请人将蜂蜜放入针筒,注入体内,让肠胃蠕动。陆小曼吃了鸦片后,鼻子下面就出现两道黑黑的印痕,很难看。她就用一板嫩豆腐来揉擦,过一会儿就将黑黑的两道印痕擦掉了,然后再涂上蛋清,最后再用化妆品,画上淡赭色的眉毛,而不用黑色的眉笔。

陆小曼对翁香光说:‘这样才显得自然,而且看上去很温柔。’”陆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后,心情一直不好。为了让陆小曼散散心,翁瑞午就提议到杭州去玩,带了长女,约了何竞武等人去游西湖。这些活动的经费都是翁瑞午出的。

在徐志摩死后,一度翁瑞午每晚必至深夜才回家。抗战后他为造船所处长,有特别通行证。一天过了凌晨两点,他说汽车坏了,就一个人在陆家二楼烟榻上睡了一晚。从此常常如此,小曼上三楼,任他独宿。到那月底,志摩父亲徐申如送来三百元附了一字条云:如翁君已与你同居,下月停止了。后来才知道,徐父买通弄口看门的,监视着陆的一举一动。当时翁大怒,毫不客气地搬上三楼,但另设一榻而睡,从此以后陆的生活,由他负担。

对于捕风捉影的事,我历来不大愿意相信它的不雅,我更愿意欣赏人间的真情,更愿意看到世人美好善良的一面。记得一位智者说,观察他人的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眼睛没有错,外境没有错,错误的是我们的心。所以我宁愿相信此时他们的关系还是如陆小曼所说的清白的。起初,他们像朋友一样相处,他们是在徐志摩逝世七年后开始同居的。

陆小曼曾说过自己和翁瑞午之间的关系:

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志摩坠机死,我伤心至极,身体太坏。尽管确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我改嫁,我都不愿,就因我始终深爱志摩。但是由于旧病更甚,翁医治更频,他又作为老友劝慰,在我家长住不归,年长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他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

由此,我们可见,一则陆小曼始终不能忘情徐志摩,二则翁瑞午的发妻是老式女子,离异后必无出路。陆小曼确实是一个讲义气的女子。

后人说,做徐志摩容易,做翁瑞午难。也许,翁瑞午比徐志摩更适合陆小曼。他对她更像是知己:一起唱戏,共同游玩,偶尔合作一幅画,送她喜欢的画作,投其所好;给她按摩,分文不取;点烟送茶,心甘情愿;听她诉苦,多有理解;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提供金钱,不遗余力;半生相伴,不离不弃。一个男人三十三年如一日地对待一个女人,这应该叫什么?这不是爱是什么?

陆小曼晚年常年卧病在床,她的容颜早失去了亮丽的色彩,头发常是蓬乱的,牙齿也落得精光,却也不镶一副假牙。由于常年吸食鸦片,牙龈也是黑的,但翁瑞午仍是不离病榻前,端茶递水,嘘寒问暖。他爱她,不只是爱她的光鲜,也爱她的寡面素颜,直到翁瑞午离世前,陆小曼仍是他最大的牵挂。他托付赵家璧、赵清泉,抱拳拱手道:“我要走了,今后拜托两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行文此处,不禁潸然落泪。世人都骂翁瑞午,我却怎么看见了那些所谓谦谦君子身上也看不到的真情呢?陆小曼是不幸的,一世繁华,美人迟暮,晚景凄凉;陆小曼又是幸运的,生命中有三个挚爱她的男人。王赓为她离婚而终身不娶,徐志摩为她痴情到死也不曾后悔,翁瑞午痴情三十三载,临终前最记挂的还是她。

当时有许多人劝陆小曼离开翁瑞午,甚至胡适也说,若她离开翁瑞午,以后所有的开支都由他来提供,但都被陆小曼拒绝了。也许这段情不被人看好,陆小曼又遭世人唾弃,但翁瑞午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离不弃几十年,在翁瑞午昔日辉煌不再的晚年,她怎能做无情人弃之而去呢?胡适和陆小曼也为此闹翻不再往来。陆小曼和翁瑞午不是夫妻,更似夫妻,整整三十三载,相濡以沫,风雨同行,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份情。有几人有如此的魄力,在任何时候都维持着这份难得的真情?

翁瑞午去世了,陆小曼不顾世俗的眼光,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去参加了翁瑞午的葬礼。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怎配他为自己无悔付出的三十三载风雨情!她必须要送他最后一程。

陆小曼没想到,翁家人却对她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并给她劝慰,让她多保重,要节哀。陆小曼再也忍不住,在翁瑞午灵前大哭!

这哭声,她压抑了太久。想想多讽刺啊,丈夫徐志摩离世,作为妻子的她多想在丈夫灵前大哭一场,可是,徐家却没给她这权利,她被万人所骂,不容许参加丈夫的葬礼,这是多可悲的事!而今,自己以红颜知己的身份来悼唁翁瑞午,却得到了翁家人的深深理解和同情。她再也不压抑自己的悲痛,号啕大哭。这也许有着对逝者的深刻的心痛和悼念,也有着对压抑自己多年的委屈的释放,也有对世人给予的理解的感激吧。

也许,这是老天对她这个可怜的痴情人的怜悯吧。她一生无害人之心,若说有错,她只是不顾压力,挑战旧观念,真爱了一场。爱得太过至情至性,爱得太真,动情太深,也伤得太深。

02画笔丹青

有信仰的人活在世界上不怕挫折,不怕沉沦,信仰即信心,信心在,便可以所向披靡。能让你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信心。

“一弯秋水客舟冷,几许青峰眉黛横”,这个雨季,我隐身于江南一隅,细解陆小曼的传奇人生,为她的执着所动容,为她的刚烈而心痛,解读佳人,也成长着自己。我不是什么隐士高人,也不是什么开悟智者,我只是个俗人,因俗,所以躲到一隅,因不能解读自己,所以站在旁观者角度来看别人。

陆小曼最后是以画家的身份独立于世的,那么我们不能不一同来欣赏一下她的画作。独自品味着陆小曼的画,我已走进她孤寂的心灵,窥探到美人迟暮后的心境。

徐志摩乘飞机而去,神游山水而不归。诗人殒命之际,机上的邮件烧得半焦,散落一地,冬雾兼大雨致使现场一片狼藉。人们在清理徐志摩遗物的时候,唯一保留下来的居然是一幅山水长卷。

这幅画是那一年的春天由陆小曼创作的,那时候她还没有正式拜师学画,凭的是少时受教琴棋书画的底子,手笔清丽,秀润自然。

徐志摩一直是很支持陆小曼画画的。画画比沉迷于鸦片和声色犬马的生活要好得多。所以他请了不少朋友为小曼的画题跋,邓以蛰、胡适、杨杏佛、梁鼎铭、陈蝶野等文化名人都在她画卷上留下墨迹。徐志摩一直把这张手卷随身携带,这次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没想到飞机出了事故,只因放在铁箧中,此画才得以保存下来。

丈夫丧生,而唯独保全了这幅画。画存人亡,让人感伤。陆小曼睹物思人,悔恨交加,痛哭流涕。这也许是冥冥中的暗示吧,陆小曼晚年的生活居然也潦倒到凭借这一技之长,卖画维持艰难的日子。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许,大起大落的人生,才成全了画家陆小曼,而不是交际花陆小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