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美人迟暮
别问我何处是归宿。浮游为尘,落地为土。爱了,我就不后悔,哪怕花开荼蘼后就随风消散。此生,爱了,我就是最绚烂的夏花,盛开在你生命的季节。长夜漫漫,那煎熬我的必将抚慰我,那磨炼我的,必将成就我。
蝉,还在枝头鸣叫,那在地下十八年漫长黑夜中的苦难蛰伏,只为生命中的这十八天,化作阳光下嘹亮的高歌。夏花的一季绚烂转眼就要消逝在萧瑟的秋风中。江南夏花绚烂的一季,陪陆小曼即将走完她生命中的四季。从她春日芳菲,美颜如花,到她花开荼蘼,鬓生白发,一程山水一路人,一路坎坷一路歌。到最后总是不忍提笔,不忍一位旷世佳人孤寂地离去,却又无可奈何。
美人迟暮总是悲凉,尤其对陆小曼这样的人,上无父母双亲可以孝养,中无丈夫厚实臂膀可以依靠,膝下更无儿女子孙承欢,在寂静的长夜里,枕边孤凉,唯有泪千行。三十多年了,一个人默默地挨过这漫长的夜,年轻时,是多喜欢这样的夜啊!自己像是为夜而生,那时每当夜幕降临,才是一天的开始。如今,夜还是夜,怎的就变得这么漫长了呢?
长夜漫漫,回忆如潮,回想起年轻时那鲜花着锦的日子,仿佛还是昨天,忽而就苍老百年了。
1960年,已是六十多岁老人的陆小曼回忆着如梦的往昔,如秋风中即将陨落的残叶,蹒跚着步履在上海善钟路散步,偶然遇到了几十年没见的好友王映霞。阔别经年,岁月无情,彼此都已然不再年轻。此时,王映霞和郁达夫的感情也早已在多年前破裂了,两个命运多舛的女人更有同病相怜的相惜。但王映霞后来再嫁,而且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和郁达夫的三个孩子,改嫁后生育一双儿女),陆小曼与之相比,自是晚景凄凉。她伤感地对王映霞说:
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我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像你这样有儿有女有夫,多么幸福!如果志摩能活到现在,该多好啊!
1964年10月,又逢中秋,陆小曼病重,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病势汹汹,陆小曼尽管吸着氧气,却还是呼吸艰难。在这样的中秋,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她独自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虽知自己时日不多,她却并不害怕。孤枕寒床三十几年,她在盼望着团圆,与她挚爱的摩,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团圆!
凄凄哀哀中,陆小曼慨叹生命如秋之落叶,到了尽头。这时,门开了,赵清阁带了月饼来看她。生命尽头,还有挚友惦念,也不算孤单了。想到这儿,陆小曼心存感激地说:“难为你还想到我啊,今年有月饼可吃,明年怕是盼不到了……”一旁的赵清阁不禁偷偷拭泪,她知道,小曼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这一年的整个冬天,陆小曼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幸好,她的好友刘海粟住在隔壁病房,能动的时候,她就下床去找刘海粟,两个故友,疾病缠身,病房相见,却能洒脱地谈心。聊起往昔,当年,还是刘海粟在功德林设宴做王赓的说客呢,而今,人生无常,韶华易逝,沧海桑田,说起来都好像是别人的过往。她生命中的男人都先她而去了。如今,也要到了自己赴死之约的时刻了。
后来,陆小曼病情加重,咳嗽不止,几乎不能说话,人也日渐消瘦,脸上的骨头都清晰可见。那些要好的朋友都知她时日不多,纷纷前来探望。她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仍是不忘叮嘱要千方百计地把《徐志摩文集》出版出来,将来以慰她和志摩的在天之灵。
1965年春天,陆小曼的生命之火燃到了尽头。她时常说些胡话,说她梦到了过世已久的前夫王赓,她说,真的对不起,不是有心要负他,不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只能是互相伤害;说她见到了去世三年的翁瑞午,她说,谢谢他,但对不起,她不能嫁给他,因为她这一生,都只是徐志摩的妻子;但她说的最多的,还是徐志摩。她说,徐志摩来接她了,她要走了,真的要走了,她要和徐志摩团圆了,再也不分离了!
在场的朋友们无一不感伤落泪。徐志摩已经离世三十四年了,但志摩在她心里还是那样重,重到融入到骨头里,融入到灵魂里,不因为时间,也不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改变!
红尘一遭,不过是情劫一场,证悟圆满,我不属于这个尘世,最终还是要从这尘世中退出的。别问我何处是归宿。浮游为尘,落地为土。爱了,我就不后悔,哪怕花开荼蘼后就随风消散。此生,爱了,我就是最绚烂的夏花,盛开在你生命的季节。长夜漫漫,那煎熬我的必将抚慰我,那磨炼我的,必将成就我。
1965年4月3日,62岁的陆小曼终于合上了双眼,离开了这个给予她太多美好、太多想念、太多责难、太多谩骂、太多太多的世界!
她去世时候,已是“文革”的前夕,许多文人已嗅到了气息,不愿为此多生事端。于是,在她的灵前,仅有好友王亦令送的一副挽联: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
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02人生憾事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死生不离不弃。
人的一生,可能没有后悔,但不可能没有遗憾。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心、决定自己的行为,却控制不了事情的结果。这也许是人们常说的成事在天吧。
在爱与不爱之间,你选择了遵照自己的心飞蛾扑火般的去爱了,结果可能很遗憾。你爱的人,并不爱你。曾经有人那么挚爱着你,你不懂得珍惜,当历经生活的考验,蓦然发现,她对你来说是那么重要,但很遗憾,爱你的人已经距离你万水千山。
提到陆小曼,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回望她沧桑的一生,曾留下多少豪情仗义,多少文采风情,多少爱恨,多少艰辛,她的一生初始鲜花着锦,继而是非缠身,最后以凄凉孤苦的晚景告终。她的一生,经历过名噪一时的风光和热闹,享受过万千奢华的宠爱,也饱受过病苦与孤凉。可以说,人生的大喜大悲,大苦大乐,她都一一历尽了。虽说命运多舛,但这样的女子,也不枉活一回了。
在陆小曼临终前几天,陈从周来探望她时,趁着自己还有精神的时候,她拿出一个箱子,里面有还未能正式出版的《徐志摩文集》的所有资料,连同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胡适等人为徐志摩写的长题、徐志摩坠机时未毁的遗物和纪念品,以及她和徐志摩的一些手稿,全部交给了陈从周。陈从周是徐志摩的表妹夫,是唯一和她有来往的徐家人。
陆小曼的临终遗愿,除了希望委托陈从周、赵清阁等人出版《徐志摩文集》外,还希望在死后和徐志摩葬在一起。
苦守寒床三十多年,翁瑞午为她倾其所有,宁可面对世人的指指点点,她也不肯嫁给他,为的就是死后能和她心爱的人并葬一处。
赵清阁、陈从周等朋友,临终受托,答应了陆小曼的要求,允诺她一定做到,但事实却并不乐观。陆小曼生前就已经不被徐家人接受,死后更不容她,首先反对他们合葬的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长子徐积锴。无奈,陆小曼的尸骨死后一直未能入土落安。
起初,她的骨灰一直暂寄在某处。当时只有陆小曼的表妹吴锦约人一起去骨灰盒寄存处凭吊过。陆小曼死时已是“文革”前夕,不久就“文化大革命”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没人愿意沾惹是非,何况她又无子嗣,所以,可怜的陆小曼竟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几十年。
直到23年后的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台湾的陆宗枬、陆宗麒、堂侄女陆宗麟一起出资,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安葬了这位曾经在中国现代史上掀起波澜的女性。墓碑上只有一排文字: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墓碑上还有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相片,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旁边青松环绕。同时建的还有陆小曼父亲陆建三、母亲吴曼华的纪念墓。至此,一代风华、坎坷一生、众说纷纭的不幸女子陆小曼终于落归尘土。但入土就为安了吗?
当年赵清阁等人受陆小曼临终之托,死后要和徐志摩并入黄土,但多年后仍没有达成她的遗愿。她的墓在苏州,徐志摩的墓在浙江硖石。千里之遥,阻碍他们死后不得团圆的,不是距离,而是传统的道德观念。
赵清阁在回忆陆小曼的文章中提到此事还耿耿于怀。她说:
……陆小曼默默地带着幽怨长眠了。她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她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与志摩合葬,而这一心愿我也未能办到。我和她生前的老友张奚若、刘海粟商量,张奚若还向志摩的故乡浙江硖石文化局提出申请,据说徐志摩的家属——他与前妻张幼仪生的儿子徐积锴不同意。换言之,亦即中国半封建的社会意识不允许!
在2001年,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陆小曼的表妹吴锦,还念念不忘此事,她说,这是陆小曼唯一的口头遗嘱,她一定要达成此事,把陆徐二人的墓迁在一起,才能对陆小曼有个交代。
此后,许多有识之士也为这件事情呼吁,如韩石山在2010年《太原日报》《还陆小曼一个公道》中说:
……不必说虐杀了,那毕竟是个情绪化的辞藻,最显豁也最残酷的印证,则是在徐志摩弃世七十多年,陆小曼弃世四十多年后,徐志摩的坟茔,仍然孤零零地杵在海宁市西山的山坡上。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夫妻合葬,怎么到了徐志摩这儿就碍于这个、碍于那个,“死生生”地将夫妻两人拆开,一个葬在海宁,一个葬在苏州某处墓地里?
我常想,若死后真的有灵魂,若沪宁高速和沪杭高速真的像报章上报道的那样畅通无阻,在苏州到海宁之间,行夜车的司机不定在什么路段上就会看到,一个西装革履却满面忧伤的男子,在夜空中匆匆地向着西北方赶去,或是一个端庄俏丽却披头散发的女人,在夜空中匆匆地向着东南方赶去,那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诗人,要去苏州某处墓地会见他的小曼,那女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小曼,要去海宁西山的山坡上会见他的志摩。他们见了面最常说的会是什么?他们不会怨恨苏州,毕竟是苏州收留了这个无坟可归的女人,他们能不怨恨海宁吗?肯定会的!他们婆娑的泪眼,定然看到了装饰一新的干河街上的徐志摩故居,这世上只有他们知道,这不是什么徐志摩故居,这是老太爷为他们建的新婚的新巢!是他们夫妻两人共有的财产,若说故居,也该说徐志摩陆小曼故居才是。看到这一切,想来志摩都会难为情地对小曼说:眉,委屈你了!这太不公平了!
小曼会说什么呢?会说:不管他们怎样霸道,只要你知道,眉是你的妻子就行了。我们已经死了,等多少年多少世纪都无所谓了。摩,我们会等到那一天的。
持徐陆不能合葬说的人,自有他们或歪或斜的道理。最大的一个理由,该是陆小曼配不上他们的志摩。要叫我说,配得上,还绰绰有余!且不说家世,就是才情,小曼也未必就输于他的志摩。只能说身为名媛,志不在此罢了……
研究陆小曼的作家柴草,在《徐志摩和陆小曼该合葬了》一文中说:
徐志摩和陆小曼,一对名夫妻,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未能合葬。他们一个葬在浙江海宁,一个葬在江苏苏州,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