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动是最好的影响力
7500000000003

第3章 打动人心的前提源自感动(2)

当然,以上这些努力显然还不够,与此同时,商品研发者还应该借助有影响力的事件或故事,让消费者熟悉并了解品牌所包容的思想和情感,继而产生感动情愫。感人的故事包含在品牌起源中,品牌中包含着特殊的营销设计,都是培育消费者感动力的重要方式。

3.体验之后会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消费力

体验,能刺激消费者喜欢并重复购买商品,是品牌精神和消费者情感融合的过程,可以让消费者体验置身品牌中的经历和感悟。消费者在体验前对品牌的认知,体验过程中对商品的感受,体验之后所产生的感觉,都会持续影响其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所以,我们这么认为,通过体验形成的感动力,可以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消费力。

要诀3共鸣力,是凝聚团队的灵魂力量

虽然我们是以个体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某些时候我们少不了团队的力量,可是只有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才可以真正发挥团队的力量,当然还要有团队的共鸣力。

在一次海难中幸存的5个人漂流到了一个小岛上,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尽快建造一栋房屋,以抵御野兽与即将到来的寒冬。由于之前可能这个小岛有人居住过,留有很多残存的建筑物,有一些石料可以使用。可是,这些石料都非常巨大也很沉重,需要4个人各抬一角才可以抬动一块,想把这些石料搬运到盖房子的地方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幸存下来的5个人,都相互推诿,不愿意去抬石料,即使是去抬石料,也不愿意使出全身力气,寒冬越来越近,可是盖房子的工作没有一点进展。

这时候,又有一位遭遇海难的幸存者漂流到这个小岛,当知道大家在为无法盖起房子而苦恼时,这个人先是在小岛上转了一圈,而后对大家说:“我已经调查并计算过了,我们盖房子大概需要480块石料,每块石料要4个人抬,那么需要1920人次才可以抬完,我们是6个人,每人如果一共抬320次,那么每天每人只需抬32次石料,一天就可以抬48块,10天就可以全部抬完。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房子就能盖起来,正好可以过冬,也不用担心野兽的袭击,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就会有船经过,我们就都能得救。”

听到这里,人们都很兴奋。这个人接着说:“大家的劳动付出是一样的,每天完成这个工作量就可以休息,但是,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必须全力以赴,因为,搬石料时,4个人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尽力的话,石料就很可能落地,砸伤其他人的脚,虽然受伤的不是你自己,但是打破了这个劳动分工的平衡,如果受伤的人超过两个,我们就完不成房子的建造,结果就是被冻死,或是被野兽吃掉,所以,为了自己,大家也要全力以赴。”大家都表示赞同。由于有了明确的分工,大家也就不在推诿,都抢着去搬运石料,也很卖力气,生怕同伴受伤,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被冻死或者被野兽吃掉。

最后,10天时间石料果然全部搬运完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温暖而结实的一栋房子便建了起来,他们顺利地度过了冬季,第二年有船经过,他们都顺利获救。

上面的小故事充分说明了团队的力量是何等重要。但是,当初他们之间的协作并不成功,甚至根本无法推进任务,是最后那个人唤起了团队成员的共识,才使工作得以完成。他找出大家共同的利益与目标,并且提出科学、公正的工作方法。这些要素让团队成员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接下来的合作就变得顺畅高效很多。团队合作包括的内容不只是相互关心、爱护、团结、唯命是从或军事化的绝对服从。实际上一个优秀团队的力量来源是以团队成员个体能力为基础,以成员间默契合作为核心。而核心的必须条件就是团队成员思想的相互理解、统一,最终产生共鸣。只有达到这个阶段的团队效率是最高的,合作也是最顺畅的,力量也是最强大的。

我们国家的企业团队有这样一个特点,在开会的时候对于团队领导或同事的提议与决策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任何争议或者低头默许,往往每次会议都是在一片赞同声中通过一项项决议。难道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和不同意见吗?肯定不是,只是大家都习惯于把问题与牢骚留在会后窃窃私语,或是消极对待,更或者把不满向客户倾诉,甚至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客户身上,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

国内和国外企业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东西方文化与习惯的差距而造成的。我们中国人受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当着别人的面总不愿意撕破脸,对于领导的言论更是十分赞成,有些对人不对事的味道。而西方人为人处世很直接,有问题就说问题,讨论到面红耳赤也要把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会很开心,不会计较刚才的争吵,属于对事不对人。

其实,一个团队能够持久发挥强大的团队力量,依靠的应该是“共鸣”!一个优秀共鸣团队包括4项要素:

1.共同利益与愿景的寻找

寻找共同的利益与愿景就是找出团队中成员共同关心的东西,比如说共同利益、共同的远景与目标等。你要知道流于形式的理念很难让大家发自内心地认同团队价值,切不可只是为了团队领导者或团队自身目的,也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口号或理念上。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就应该满足团队成员的思想需求与物质需求,把大家这些共性的东西塑造、提炼出来,然后通过团队的协作,切实地达到大家的这些共同期望。当团队成员发现,原来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价值观也相同,就有了一种同一条战线的兄弟的意识,当遇见内部矛盾时就会多一些理解与包容,遇到外部困难的时候也能同舟共济,而团队目标会在成员追求与达到个体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成。

2.制订工作计划与规则是团队成员必须着手做的

如果工作计划是由团队成员一起协商制订的,大家也更容易理解与认同,从而使得计划一开始就能很顺畅地执行并拥有高度的默契。现实生活中通常都是高层领导制订计划,然后颁布实施,执行者大都不理解、不认同,这样团队效率可想而知就不高。如果一个企业在制订一个计划的时候,让所有的相关人员都参加到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来,不止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建议与思想,更可以使团队达成默契,甚至是产生共鸣。

杰克曾经为一家分公司的员工做商务培训,这家公司的员工从未接受过正规培训,整体素质比较低,对培训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一套自己工作的习惯和经验,并且自我感觉不错,这种情况下培训效果一定不会很理想,于是杰克把培训材料收起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该如何开发与维护客户。这样大家都来了兴趣,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于是,培训内容中糅合了大家的很多方法建议,培训可以顺利地展开了,因为员工觉得这些培训内容是他们自己着手并参与制订的,所以在后期的执行上都一丝不苟并严格遵守。这种培训方法比起强行灌输上级的规定与工作方法要有效得多,同时团队成员的热情都很高。

3.团队领导者要具有奉献精神

一个团队要想达到思想共鸣的程度,必须所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但是,尽管具备了以上两个条件可还是很难有效达成思想共鸣与默契协作。这是因为,还缺少一个共鸣型的领导者,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领导者能不能发出引起共鸣的声音才是关键。

共鸣这个词汇来源于物理学,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质量与频率相同的物体,当其中一个发出声音,旁边另一个相同物体也会跟随发出同样的声音。而发声物体能不能引起其他质量相同物体的共鸣,不只是要看彼此质量与形状是不是相同,更要看其发出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这好比一个团队,虽然每个成员都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与利益,但是,领导发出什么样的信号,决定着其他成员是不是会产生共鸣。这其实是对团队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团队领导具有高瞻远瞩的正确决策能力外,是否能为别人着想,以团队利益为重的自我牺牲精神,就成了其领导团队产生共鸣力量的关键因素。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如果团队领导者凡事以自己利益为中心,或以强权支配其团队成员,那么是不可能唤起团队成员的共鸣。

可以说共鸣是一种领导与员工之间推心置腹的意见交换后的共识,共鸣更是爱心、信任交互的结果。

4.创造良性团队动力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领导者为团队打造一个良性的工作氛围,并为团队注入各种积极主动的工作动力。例如,领导要为团队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下面的声音能够上来,经过传递,让领导者听到并消化掉,然后将这些声音转化为具体行动再传递到下面,领导这样才能使决策正确有效,团队成员也会更积极投入工作。领导者切忌不听下面的声音,关起门来作决策,然后把思想、决策从上面扔到员工中等着追踪结果和考核执行情况。就是说声音要由下而上,执行应该从上到下,因为决策如果都能从领导层开始做起,那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从而正确的决策可以顺利推行,这在一个共鸣团队中十分重要。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制造一些良性的竞争,使团队中的士气与工作动力保持旺盛状态,这样对于提高团队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当形成习惯后,更能使团队具有自我运行的良性动能。

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为了美化庭院的环境,打算建两座花坛景观,于是,从园艺公司订了800盆盆花,第二天,景观需要的铁架和花都运到了公司的院里,可能是公司与园艺公司方面的沟通出了一些问题,园艺公司把盆花卸下车后却不负责给摆放,协商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结果。看着这么多的盆花,公司领导发了愁,为了不影响公司正常营业,必须尽快处理这些花。因为钱已经花了,不可能把花扔掉,那么处理办法只有一个——自己摆放盆花。可平白无故增加员工的工作量,而且又不是什么好的活儿,如果强行摊派的话,必然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尔后很可能把负面情绪带给顾客。

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员工在干活的时候没有反面情绪呢?领导在员工吃完午饭后开了一个非正式会议,主要是大家各抒己见,设计盆花景观怎么摆放。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有建议摆成企业标识的,也有建议摆成字的,等等。领导把大家的意见制订成两套方案,有一方支持A套方案,另一方支持B套方案。两套方案各有拥护者,而后分成两组,就具体方案进行讨论。下午正常上班,下班后两个小组按照中午制订的计划开始着手搭建各自的方案景观,领导亲自上阵,大家干劲十足。这时候大家就产生了两股主观的动力:第一,景观是自己参与设计的,这样一来,把苦差事转化为一种有趣的参与活动;第二,就是战胜对手的竞争性动力。我们知道工作内容始终没变(摆盆花)但大家的想法变了(不认为是苦差事,而是有趣的活动、一种竞争力),工作的动力、效率、质量都发生了改变。因为事先参与了规划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对工作也都清晰明确,工作完成得很顺利,完工后,领导与员工在自己的“作品”前拍照留念,并请大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此事以皆大欢喜收场。

一个共鸣团队绝对不能出现“鱼缸效应”,就是存在很多看不见的阻碍,这样会慢慢消磨团队成员的斗志。一个领导者必须让团队中没有暗礁,一切的矛盾、问题、潜规则等都要使其浮出水面,因为这样即便不好,但对团队的危害也不是很大。相反,当团队在全力运转中遭遇困境时,很可能雪上加霜地发生触礁,使团队土崩瓦解。现在我国有很多知名企业的失败多在于此,因此,我们的团队可以不优秀,可以有很多缺点,可以存在重重障碍,尽管如此也要让大家都能看得见,否则,撞玻璃门的危害远比撞墙的危害要大得多。

企业的领导者要常常提问并鼓励团队成员用提问的方式激发思考力。提问,并不是责问,这样使得团队气氛融洽,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也很容易发现机会。一个团队中如果没有了指责,也就没有了负面的怨气和消极能量,提问不仅开阔了团队成员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大家能够发挥创意,这在一些创造性强的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你要记住责问,永远是团队头上的一片阴云,可能带来风雨雷电,也可能带来黑暗;而提问,永远是团队中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一个和谐的共鸣团队中,天空是没有乌云的,金光闪闪的金钥匙则随处可见。

总之,一个共鸣团队有很多良性的工作动力来源,我们应该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与特点,挖掘这些动力,充满整个团队,让团队成员工作起来积极有干劲。这样可以顺利达到目标,也会更加激励团队的工作热情,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要诀4用感动赢得成功

感动是什么?成功又是什么?感动和成功的关联在于,只有你感动了或者是你感动了别人,那么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我们知道,满足需求并且实现自己的愿望,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很多途径可以选择。感商TQ强调,在相关因素和途径的背后,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就是感动。

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因素或途径最终也是通过感动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市面上曾经流行过一些很好的书籍及理论,里面提到的相关思想也非常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性格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等,加上“一个人的成功,智商IQ只占20%,情商EQ却占到80%”的情商理论,以及被称为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理论“一个人的成功,知识占20%,而人脉却占到8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