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经典今读: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意为春秋代序,年复一年,祭祀之礼不废,礼乐终古而相传。其中的“春兰兮秋菊”可理解为春天的兰花、秋花的菊花,各有各的美丽。花是这样,人亦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后来,人们常用“春兰秋菊”来形容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才。魏武王曹操的四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均为一时俊杰,堪称“春兰秋菊”。
曹丕,后来接过父亲的权杖,颠覆汉室,当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魏文帝。但这个皇帝有些不同寻常,他曾经还是个“文学青年”,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一起被誉为建安文学的代表。曹丕的文学造诣是很深的,《文心雕龙》说:“魏文之才,洋洋清绮”,“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意思是说他这个人行文很大气,考虑问题很详细,出招慢而有力,后发制人,这样一种性格,反映在政坛上,是有大用处的,所以他能笑到最后。曹丕的有些诗写得不错,看不出一点官场的俗气,《诗品》说他的“西北有浮云”十余首,美瞻可玩。曹丕文学理论水平很高,他的《典论》
堪称中国早期文学理论着作的经典,其中“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句,把为文提到了治国的高度。再说曹植。东晋人谢灵运曾经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一人就分了天下才华的十分之八,别的人争抢剩下的十分之二,可见当时曹植在文坛中的地位。人们都知道曹植“七步吟诗”的故事,可见他的才思多么敏捷。《诗品》说他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又说他“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可就这么个天才,却没有得到命运的垂顾,除了才华,他好酒贪杯,放浪形骸,自然与皇位无缘。
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也是一个天才,但他的才能与两位兄长不同。曹丕和曹植是“文科类”人才,而曹冲是“理科类”人才。历史上曾传下《曹冲称象》的故事,说的是某天南方的山大王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它有多重,可当时杆秤只能称出兔子的重量,曹操和众大臣都想不出办法。不到十岁的曹冲却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象放在船上,记下吃水深度,然后再换上同样重的石头,最后解决了问题。考虑当时的科技水平,曹冲的称象法,足以和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媲美。可惜天妒英才,曹冲不幸早夭。
曹操另一个儿子曹彰与上面三位都不同。
前面三位都有一共同点,都是脑力劳动者,曹彰是体力劳动者,他既不写诗也不称象,但却很会骑马,是一员虎将。
慧眼看经典:
曹操有这样优秀的儿子们,虽没当皇帝,也不枉一生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周围人之所长,并与之互补,工作成效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