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106

第106章 上下求索

典出: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经典今读:

“上下求索”出自屈原的长诗《离骚》,意思是追求理想的道路很漫长,即便如此,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

他留下《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许多不朽的作品。《离骚》是屈原被放逐时写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深刻反映了他的苦闷,又体现着一种战胜命运的豪情壮志,历来最为人们推崇。

屈原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得志。屈原心中的理想是“美政”,就是君王对国家的治理要达到完美的地步——这对楚怀王来说,要求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屈原的碰壁也是难免的。屈原心中的“美政”是什么?简单地说,一是依法治国,二是重用贤人。即“国富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就是说国家富强而有法可依,大臣们忠于君王,这就是理想社会的基本形态。又说: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举贤任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点在屈原身上就得到了验证。

楚怀王最初是很信任屈原的,但在他三十岁左右,政坛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导致楚怀王疏远了屈原。一是在政治改革的方向和模式上,屈原和上官大夫发生了争执,闹得水火不容;上官大夫扞卫旧贵族的利益,人多势众,楚怀王最后站在了上官一方,主张改革的屈原失意了。二是楚怀王被秦国特使张仪戏耍了一番,主动宣布向友好盟邦齐国宣战,把朋友变成了敌人,但却没有得到秦国许诺的好处。在这场闹剧中,屈原始终是清醒的,他很早就认为“联齐抗秦”是楚立国之本,决不能轻易改变,可是楚王听不进去,等到楚国丢了丑,楚怀王觉得是屈原让自己难堪,反倒瞧他更不顺眼,于是把他打发到汉北,时间是公元前305年,这是屈原经历的第一次放逐。

这次放逐时间不短,经过了四五年,屈原才重新回到楚怀王身边。但没过多久,屈原再次被放逐了,这次就是有去无回了。他从郢都经鄂渚出发到岳阳,辗转来到洞庭湖边的汨罗江,这次放逐历时约二十年。公元前278年的春天,出卖齐国的恶果终于爆发,楚国和秦国大打出手,结果被秦军揍得鼻青脸肿,不仅丢了首都,秦军还挖了楚国的先公先王的祖坟。消息传到汨罗江畔,屈原痛心疾首,五月初五这一天,对现实深感绝望的屈原来到汨罗江,抱石自沉。传说屈原自尽以后,当地百姓觉得屈大夫死得冤枉,就纷纷往水里丢粽子喂鱼,叫鱼儿别碰屈大夫,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屈原这位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理想主义者。

慧眼看经典:

如今,社会似乎陷入了“人人为钱”的困境,但我们应当坚信:追求真理的火种永存于人类的灵魂之中,它必将在历史的隧道中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