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151

第151章 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典出:

《资治通鉴·晋纪十七》:北海王猛……闻桓温入关,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经典今读:

“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道出了青年王猛的潇洒不羁与旷世才华。

王猛一边捉身上的虱子一边和东晋北伐司令桓温纵论时局,一个无名之辈,面对大名鼎鼎的桓大将军,竟能做到“旁若无人”,可见其自信与狷狂。这种处世做人的态度,往往会招致对方如此这般的反应:“送客!”但桓温没有叫王猛滚蛋,而是和他推心置腹地交谈。

谈完了,桓温还说:“江东无卿比也!”意思是,在咱们东晋,找不出老兄这样的人才呀。

当桓温兵败南撤时,还请王猛和他一起到南方,为东晋王朝效力。桓温对待王猛这个无名小子的态度说明:在桓大将军眼中,王猛是个难得的人才。

王猛出生在北海,“隐居华阴”,即今天的山东,官至南北朝时前秦着名宰相。王猛私见桓温时“隐居华阴”,还没有飞黄腾达,正在寻找出道的机会。他成为前秦重臣,那是后来的事。王猛五十出头去世,他和桓温见面,应该是在他青壮年时期。

才高的人往往与众不同,不拘一格、不修边幅,尤其是乱世中的人才。王猛再次给这个普遍现象做了注脚。司马光说:“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这段话透露了几个信息:一是王猛同许多大人物一样,从小有理想有抱负;二是王猛从小喜欢学习,是个好孩子;三是王猛不屑于做小事,别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王猛却说“我不扫屋子也能扫天下”;四是王猛非常自信,别人看不起他,觉得他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最终没戏。而他自己一点都不受旁人的影响,对自己信心满满。

一般人也许对王猛比较陌生,但着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他是历史上“一流的将相”,台湾着名学者柏杨夸赞他的才能和功劳超过了诸葛亮。王猛帮助前秦皇帝苻坚收拾北方山河,亲自指挥了许多战役,包括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剿灭燕国的战役。王猛不是天生的武夫,从本质上说他是个书生,只是身体比较好罢了,除了武功,在文治方面,他更是得心应手。他主张依法治国,强调乱世中“法”的作用,这对安定人心起了很大作用。历史学者认为,正是因为王猛,前秦才真正实现了“国泰”和“民安”。前秦后来的衰败,是因为淝水之战,谢安指挥东晋军队将前秦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以致后来风声鹤唳;而王猛曾力阻苻坚南下讨伐东晋,如果苻坚采纳了他的主张,也不至于遭遇如此狼狈,徒为后世笑。

慧眼看经典:

当绝大多数人墨守成规的时候,别忘了世界上还有极其罕见的另外一种人:他们特立独行、不拘小节、藐视成规,他们想的不是如何适应社会,而是如何改变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