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183

第183章 克己奉公

典出:

《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

经典今读:

“克己奉公”,即约束自己,为公务全力以赴。东汉人祭遵就被人称赞为克己奉公的楷模。《后汉书·祭遵传》说:“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意思是,祭遵小心做人,廉政节约,“克己奉公”,把上面给的赏赐一个不留,全部发给部下。祭遵出身豪门,喜欢读书,知道节俭。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祭遵前去投靠,被收为门下吏。刘秀让他负责督导军队的法纪。

祭遵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天,刘秀的一个侍从犯了王法,祭遵下令:“先给我抓起来。”调查取证后,确认此人按律当斩,便准备在当日行刑。但这名罪犯毕竟是刘秀身边的工作人员,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呢,下属们都劝祭遵再考虑考虑,三思而后行,否则万一刘秀想不通,没你好果子吃。祭遵板着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主公身边的人,更应该带头遵守军纪,不给主公脸上抹黑。”时间一到,祭遵便下令将罪犯押赴刑场,就地正法。

刘秀听说身边人员被祭遵杀了,不由大动肝火,觉得这祭遵简直是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立刻下令把祭遵逮捕法办,而且要亲自提审。好在刘秀平时提拔重用了一帮深明大义、敢说敢为的正直之士,一位他信任的大臣立刻站出来阻止他鲁莽行事,说:“主公冷静!法律是你制定的,违法必究也是你要求的。祭遵这样做,是在不折不扣执行你的意图呀!何况,祭遵执法如山,难能可贵,这种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你要得天下,不能没有祭遵。”刘秀慢慢冷静下来,觉得祭遵做得对,还封他为“刺奸将军”。

祭遵一生为官清正。他生活俭朴,家无余财;他没有子女,哥哥祭午想给他物色个二房,被他一口否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祭遵嘱咐家人,自己死后,用牛车把尸体拉回洛阳薄葬,切勿大操大办。祭遵死后多年,刘秀还常常想起他,说:“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慧眼看经典:

“克己奉公”,是儒家思想对圣人的一项基本要求,自古至今都是士大夫们喜欢挂在嘴边的四个字,但有文化学者指出:从古代到今天,中国人常常分不清“公”和“私”的界限。看来,克己奉公,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