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190

第190章 三顾茅庐

典出: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及第三十八回: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经典今读: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三次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这件事。

那时正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屡遭挫折后,暂时投靠在宗亲荆州牧刘表手下,驻兵小沛,可谓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刘备这时也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老打败仗,归根结底是手下缺人。不是缺战将,关、张、赵,一个顶一万个,这个不缺,他缺的是文人,准确地说是缺一个参谋长。后来司马徽和徐庶说附近南阳卧龙岗就住着一个奇人,名叫诸葛亮,其才能和周朝的重要奠基者姜子牙及汉朝的重要开创者张良有一比。刘备一听,精神为之一振,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这诸葛亮给请出来。

头一回踏上卧龙岗,刘备就觉得这地方人杰地灵,田间农民唱的歌都包含着玄妙的哲思。到了诸葛家,一问诸葛亮,童子说:“先生一大早就出门了。”刘备问他几时回来,童子说:“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童子说得轻描淡写,但在刘备心中,行踪不定的诸葛亮简直就是活神仙了。

诸葛亮不回来,刘备也不可能满世界找他,何况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刘备只好失望而归。第二次去卧龙岗,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景色真美!似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就在不远处等着刘备,即将为其效力了。恰在此时,路旁酒店中传来诸葛亮的好友石广元和孟公威的歌声,歌的内容是关于开天辟地、兴亡成败一类的,很有点高深莫测,听得刘备心潮澎湃。

这一趟依然没有见到诸葛亮,却见到了他的弟弟在茅庐中高歌:“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好大的口气!弟弟都如此高奇,做哥哥的诸葛亮又会是怎样一种境界!

第三次去卧龙岗,已经“又是一个春天”。刘备依旧兴致勃勃,关羽和张飞不耐烦了,觉得这诸葛亮“耍大牌”,但刘备说:从前齐桓公为了见到东郭野人,亲自上门五次,才见到一面。刘备举这个例子,说明他没有一点不耐烦。到了隆中,诸葛亮长睡不起,刘备竟站在门外恭候他醒来,足足站了两个小时,诸葛亮再清高,冲着刘备这份尊重,也不好意思说不了。

诸葛亮醒来后,一番高谈阔论,把天下大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令刘备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一席话就是着名的《隆中对》。

刘备求贤若渴,终于换来诸葛亮的出山相助,最终得以建立蜀汉,三分天下。

三顾茅庐,真值!

慧眼看经典:

刘备三顾茅庐,说明了三个道理:一是干大事没有人才辅佐不行;二是人才有其特殊个性,不能信手拈来;三是领导者只要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不愁得不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