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199

第199章 敏于事而慎于言

典出: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已。”

经典今读:

“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君子做事很勤快,说话很慎重,也就是少说多干。

这一句话,是孔子为君子设定的一些标准。除了“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的标准还包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是别讲吃别讲穿,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有道而正焉”,就是向高人学习。一个人若能做到以上几点,就基本可以算是个喜欢学习的君子了。

喜欢学习的人很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比如东汉末年的狂士祢衡就很喜欢学习,但他说话很不小心,经常得罪人,最后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

《后汉书·祢衡传》称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也就是能言善辩,放现在可以当辩论赛冠军;这个人还意气用事,清高自负,所以一张口,就是这不对那不对,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

建安初年(公元196年),祢衡到许都(今许昌)想找个官当。他也没啥关系,就自己写了份简历,打算找一个权贵毛遂自荐。但是在许都遛了一圈,没人能入他法眼,所以那份简历始终没派上用场。有人劝他说,陈长文、司马伯达这两人不错,属于学者型官员,可以和他们拉拉关系,说不定会受到重视。祢衡脖子一歪,说:“像这种杀猪卖酒的人,我才不和他们一起混呢。”一句话就把两位社会知名人士给否定得一钱不值。有人不理解祢衡的眼光怎么会这么高,便好奇地问他:“尚书令荀文若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位高权重,你不至于看不起吧?”祢衡下巴抬了抬,说:“荀文若长了一张丧门脸,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一用;赵稚长挺着一个大肚子,酒囊饭袋一个,让他去监厨请客,倒可以发挥其特长。”

祢衡如此狂傲,谁敢用他?名士孔融觉得举世之内,恐怕只有曹操能用他,因为曹操喜欢有个性的人,唯才是举,用人不拘一格。孔融便向曹操推荐了祢衡,曹操很感兴趣。双方约好见面,到了见面那一天,祢衡却假装生病,不去见曹操,还对介绍人孔融说,按正常的礼节,曹操应该主动来见他祢衡,曹操不来见他,可见也是个昏君。曹操听了孔融的汇报,很不舒服,眉头皱得老高,打算不理睬他。哪知祢衡倒越来劲了,有一天他竟然跑到曹操的家门口骂街,曹操“以其才名,不欲杀之”。看来曹操还是有一定涵养的。

后来祢衡被刘表看上了,刘表将他交给江夏太守黄祖看管。按照刘表的交代,黄祖对祢衡招待得很周到,但这依然阻止不了祢衡撒疯。黄祖可不是读书人,人家是舞刀弄枪的,祢衡冒犯了人家,人家的回应很简单:咔嚓一刀,直接就把他砍了。

慧眼看经典:

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毛泽东给两个女儿分别取名李敏、李讷,就是希望女儿们“敏于事而慎于言”。伟人心中,兹事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