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201

第201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典出: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经典今读:

“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坏事干多了,终究要遭到报应。

明朝太监刘瑾一生作恶多端,终没逃脱正义的审判。

刘瑾善于迎奉,深得皇帝欢心。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刘瑾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相当于“宰相级”太监,他利用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幼无知,一手遮天。世人都说,北京城有两个皇帝:一个是金銮殿上的“坐”皇帝朱厚照,另一个是掌印的太监“立”皇帝刘瑾。

刘瑾的不义,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结党,二是欺上,三是滥权,四是敛财。

先说结党。刘瑾和一帮臭味相投的宦官结成兄弟伙,其中最得力的有七人,包括刘瑾在内,号称“八虎”。“八虎”不仅是宫中的地头蛇,而且左右朝政,无人敢对他们说个不字。他们以刘瑾为首,将小皇帝朱厚照玩弄于股掌之中。

二是欺上。皇帝年幼贪玩,刘瑾投其所好。为了让小皇帝开心,他造了“豹房”。

该豹房就好像今天的夜总会,里面专设歌伎舞伶,外加各种娱乐设施,小皇帝沉迷其中,不理朝政。狡猾的刘瑾专门趁小皇帝玩得高兴时向他转交公文,小皇帝往往是不耐烦地说:“朕没时间办公,这些事儿你代我处理了吧。”这正是刘瑾想要的结果,朝政大权就这样被他抓在了手上,他借此为所欲为。

三是滥权。刘瑾大肆安插亲信,打击异己。仅正德二年,他打着天子名号,一次就清除了刘建、谢迁、李梦阳等五十三位朝臣,把这些人全部扣上“奸党”的帽子。

经过一番大清洗,朝堂变成了刘瑾自家的后院。

四是敛财。刘瑾贪婪的魔爪伸向了大明朝的每个角落。后来他被抄家时,共搜出一千二百多万两黄金、二亿五千多万两白银,相当于正德元年整个明朝全年收入的一百五十多倍。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

评选一千年来全世界五十大富豪,刘瑾位列其中。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太监张永向明武宗举报刘瑾十七大罪状,明武宗下令查办。刘瑾当夜被捕,凌迟处死,结束了他恶贯满盈的一生。

慧眼看经典:

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平生若做亏心事,夜半只怕鬼敲门;平生只做亏心事,夜半你去敲鬼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