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033

第33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典出: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经典今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靛青这种颜料,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比喻人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指学生超过老师。

南北朝时期,老师孔璠和学生李谧就演绎了一段青出于蓝的故事。

李谧从小就是个优等生,他记性好,学习认真,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有这样的优等生,做老师的也很欣慰。李谧那时候的老师还不是孔璠。

李谧学业见长,有一天,老师觉得自己教不了这个学生了,再教下去就是误人子弟,决定给他推荐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孔璠。孔璠是当地名人,算得上是博学鸿儒。老师对李谧说:“你去给孔璠当学生吧,方圆百里之内,恐怕只有他能当你的老师了。”

李谧在十八岁那年才去拜孔璠为师,两人一谈,孔璠觉得这个学生基础扎实,悟性不差,就把他收下了。孔璠因门下学生众多,最初也没有对李谧特别关注,只不过把他当成普通的一员。但李谧的勤奋引起了孔璠的注意,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使孔璠确信李谧是可造之才。一天,李谧去孔璠家请教问题,师生投缘,一聊就没个完。等聊得差不多了,一看天色已经很晚了,孔璠说:“你住的地方离这儿远,干脆你就在我家书房囫囵着睡一觉,明天再回去吧,咱师生之间也别太见外。”李谧点头答应了。第二天清晨,天刚破晓,孔璠起来小解,看见书房还亮着灯,觉得奇怪,到窗外一看,只见李谧还坐在书案前认真看书呢,原来他一宿未睡。孔璠赞许地自语道:“学习的劲头这么大,我这辈子还第一次看到,这小子今后有出息。”

知识在于积累,李谧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效慢慢显现出来,几年后在孔门弟子中已经是第一人,孔璠也十分赏识他。有一次,孔璠遇到一个问题,想了半天想不明白,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找李谧问问,没准他明白。于是孔璠很郑重地向李谧请教,李谧还真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那时候极讲究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随便颠倒的,大学者孔璠向学生李谧请教这件事有点石破天惊,立刻在好友之间传开了。老朋友和孔璠开玩笑:“你向自己的学生请教,就不怕别人笑话?”孔璠坦然一笑,说:“没办法,谁让他知识比我渊博呢。学习的目的在于求知,谁知识多谁当老师。”

后来当地人编了一首短歌来赞颂这件事:

“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就是说:李谧青出于蓝,超过了老师;谁当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明白道理。

慧眼看经典: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社会规律,我们应对这种现象感到欣喜。如果老师超不过学生,后辈比不上前辈,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健康的社会应该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供必要的支持。十年窗下无人问典出:

《归潜志》: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经典今读:

“十年窗下无人问”,是说读书是艰苦的,也是寂寞的,书读好了,取得功名,有可能名闻天下。战国时“六国为相”的苏秦,就经历了先苦读后成名的过程。

苏秦是洛阳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为了学本领,他曾拜在鬼谷子门下,专攻纵横术和游说之术,这是一种专门靠口才和智商办事的本领。跟鬼谷子几年,苏秦自觉学有所成,便告别师傅回老家洛阳谋发展。洛阳是周天子的国都,苏秦就到宫城门口求见周天子,结果,别人理都没理他。苏秦很执着,屡次求见,但都吃了闭门羹。

苏秦无奈,只好告别国都,到诸侯国找机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苏秦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卖了家产,提着行李出发了。

可惜情况不太乐观,他云游了几年,前前后后去了好几个国家,却没一个国君有眼光,看出苏秦是个万里挑一的人才。苏秦一事无成,只好灰溜溜回到洛阳。没想到,回家的感觉并不美妙。家人对这个远方归来、身心俱疲的游子横眉冷眼,父母骂他没出息,丢了苏家的脸。老婆正在织布,头都没有抬一下,好像世界上根本没他这号人。苏秦也不好发作,因为他要解决现实问题: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他得找点吃的。在外饿肚子常有,回了家,千不好万不好,一顿饱饭总是有的。于是他央求嫂子给他热点饭,可是嫂子白了他一眼,就好像他认错人了似的。

游子在外已经饱受冷眼,家人的态度更是雪上加霜。苏秦垂头丧气独自走进书房,轻轻掩上门。怎么办?前途在哪里?他清醒地意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七尺男儿,要想站直了,活得有尊严,还得出去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几年没闯出名堂,是因为学艺不精,人家觉得自己不是专家级人才。当务之急,必须刻苦攻读——这也是他唯一的出路。

家人再烦他,还不至于把他撵走,苏秦赖在家里,重新开始了寒窗苦读。这次他学习的专业是军事理论,那时候叫兵法。他背水一战,读得很苦,每天都要熬到半夜。苏秦虽然身强体壮,才智过人,但毕竟不是机器,到了下半夜上眼皮要和下眼皮打架。苏秦决定战胜自己,于是他“锥刺股”,让自己在半夜依然保持亢奋的精神。就这样埋头苦读好几年,苏秦觉得自己内力已经深厚,足以行走江湖,就第三次离开家,离开洛阳,去追逐梦想。

这一次苏秦成功了,他以精研多年的“合纵”理论,游说六国,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强秦,结果获得燕昭王的赏识。有了燕国这个平台,苏秦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到了第二年,六国都被他说服了,订立了合纵联盟,而苏秦则挂了六国的相印。

有一次苏秦到赵国办事,经过洛阳老家。

“六国丞相”回家了,洛阳人轰动了,苏秦的家人也赶到洛阳城外三十里处恭迎他衣锦还乡。

慧眼看经典:

许多成功者在成功之前,都付出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人们常常只看到成功者光鲜的表象,而他们人后的付出却鲜为人知。如果误以为成功的过程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