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7502900000091

第91章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典出:

《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经典今读: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说君子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懈怠。推而广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居安思危。

在古代,士大夫们特别重视国家的长治久安,总是逮着机会提醒皇帝要居安思危。唐太宗治理国家有成效,渐渐有些自我陶醉,“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于是士大夫魏征上书《谏太宗十思疏》,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此话的意思是:就好像一个人种树,把树根都刨了,却祝福它能长得根深叶茂,乃至长成参天大树,这不是痴心妄想吗?又好像在源头上就把黄河的水给断了,却指望它能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历史上也有不少昏君,贪图享乐,导致顷刻间国破家亡的。最着名的也许是陈后主李煜,这个人很有文采,词也写得很棒,但却醉生梦死,过于贪图享乐,用他的话就是“一晌贪欢”,把正事丢在了脑后。他留给后人最着名的词是什么呢?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这么发愁呢,因为他玩着玩着,被人把他从皇帝的宝座上给提溜下去了,最终做了亡国奴。这一事例从反面证实了“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的重要性。

慧眼看经典:

过苦日子时盼望好日子,这是人人都会的;过好日子时还时刻想着苦日子,则只有少数人会这么做。这少数人,要么极具忧患意识,要么过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