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7505900000087

第87章 亡命人阿卡耶夫——“郁金香”的“花毒”(1)

亡命人:阿斯卡尔·阿卡耶夫

国别:吉尔吉斯斯坦

身份: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流亡地图:俄罗斯

流亡原因:阿卡耶夫执政期间几乎毫无建树,加上民族矛盾、官员腐败、家族垄断等原因让人民的不满逐渐加深,及外势力的推波助澜,“郁金香革命”爆发后,阿卡耶夫也不得不流亡俄罗斯。

政治生命线:一介书生阿卡耶夫学而优则仕,他弃文从政,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统。然而,科学家的身份却并不能帮他做好总统的事情,执政15年间,他几乎没什么建树,反而被美国支持的反对派颠覆了政权。可以说,阿卡耶夫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总统。能让人们记住他的就是他的那句经典言论:不能为政权流一滴血,哪怕是一滴。

一“郁金香革命”

继上个世纪90年代初颠覆世界超级大国苏联的那场风暴后,接下来的10余年,又出现了一场席卷独联体薄弱地区的“革命”,改变了后苏联空间的局势。从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到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再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这些“颜色革命”来势凶猛,且愈演愈烈,大有席卷整个独联体之势。

这里将要讲述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那场“郁金香革命”,以及伴随郁金香一同凋零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的故事。

2005年2月,吉尔吉斯斯坦即将召开议会选举。随着选举日期的临近,吉国内局势越发紧张,各种势力都活跃起来,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顿时变得波谲云诡。

国内政坛暗潮汹涌,政府担心“颜色革命”波及吉尔吉斯斯坦。从2004年年底起,吉当局多次对媒体表示,反对派试图通过一切手段夺取政权。阿卡耶夫总统在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他已经预料到2005年将是吉尔吉斯斯坦不平静的一年,但吉尔吉斯斯坦决不允许出现“颜色革命”。在他看来,民主绝对不能从外部移植,尤其是以“革命”的形式移植。可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已经出现了家贼,正所谓外贼易躲,家贼难防,况且还有专业教练教授如何点燃“颜色革命”的火焰,这样就更危险了。阿卡耶夫呼吁民众不要相信那些内贼所谓的“民主”,要反对“颜色革命”,通过公正的方式把优秀的候选人选进议会。

2月27日,第一轮议会选举开始。在此期间,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为了让群众充分明白街头政治的危害,充分利用媒体,在电视台不断播出示威者给人民生活带来种种危害的广告,并且在选举的各个环节上尽量透明公开,主管部门还采用了透明投票箱,还在投票人的大拇指上做了记号,还邀请了数百名国际观察员对选举进行现场监督。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选举看上去更加公正、公开,防止反政府势力拿选举做文章。

第一轮选举当天选出了75名议员中的32名,反对党候选人纷纷落选,心里极为不满。3月13日第二轮选举结束,75名议员中的71名已经有主。这71名议员中,有30多人来自亲政府阵营,8人来自亲西方立场的反对派,另外以独立身份进入议会的人占了将近一半。阿卡耶夫的支持者胜利在望了。

反对派在议会选举中夺权的希望彻底落空了,开始想其他办法颠覆政府。他们指责政府在选举中买选票、恐吓选民等。实际上,他们所指责的事情几乎完全是捏造,就连欧安组织都承认选举中没发生大规模的舞弊行为。但反对派依旧不死心,宣称阿卡耶夫可能会修改宪法,使自己在第二个任期满后再次参加总统竞选。这条指控更加荒唐,实际上阿卡耶夫已经多次宣称自己不会再参加总统竞选。但是无论政府如何辩解选举无舞弊,阿卡耶夫几次宣布自己不参选,反对派的抗议示威活动还是越闹越大。

刚开始的时候,参加示威游行的人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南部城市贾拉拉巴德。当局认为这不过是一些正常反抗情绪的表达,不会发展成大规模的反政府浪潮,所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局势不断恶化。

3月19日,奥什州和贾拉拉巴德州政府大楼被反政府分子攻占。数千名示威者携带棍棒和燃烧弹进入地方政府大楼,高呼口号、焚毁总统画像,要求阿卡耶夫下台。

第二天,当地警方出动大批警力驱散了占领政府大楼的抗议者,使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矛盾骤然升级。上万名抗议者围攻警察局,当地警察局三幢建筑中的两幢被付之一炬。奥什州还发生了严重的骚乱,由于缺乏警力,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竟然浑水摸鱼干起了打砸抢等勾当。

3月21日,抗议活动不断扩大,数千名反对派支持者聚集在贾拉拉巴德的中心广场,要求阿卡耶夫下台。反对派为了阻止政府通过飞机空运增援部队,还在贾拉拉巴德机场的跑道上堆放了石块,导致机场被迫关闭。局势发展太快,甚至已经到了政府和反对派均难以控制的地步。

尽管反对派闹得声势浩大,但中央选举委员会依旧按照原定日期宣布了选举有效、新议会正式成立的结果。阿卡耶夫总统在新议会成立会议上发表讲话,强烈指责这次骚乱是受外国势力指使和资助的有预谋的“政变”,为了抵制“颜色革命”的发生,权力机关绝对不能示弱。之后,阿卡耶夫解除了内政部长和总检察长的职务,同时提名强硬派比什凯克警察局局长克涅什别克·杜舍巴耶夫出任内务部长。阿卡耶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强硬派的做法能制止局势的恶化,将“颜色革命”扼杀在摇篮之中。

杜舍巴耶夫一上任就强调会按照宪法的规定,恢复所有地区的秩序,这其中的手段自然包括使用武力和特殊手段。

这是政府对反对派发出的郑重警告,他们希望反对派能知难而退,不再将事情闹大。然而,就在警告发出的第二天,反对派就以更大声势的反政府游行反击这个警告。

首都比什凯克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成千上万的反对派支持者来到政府办公大楼前,高呼要求阿卡耶夫下台的口号。在大楼前,反对派支持者还和总统支持者发生了对峙,最后,总统支持者由于寡不敌众四散逃离。

反对派的支持者大都为年轻人,情绪非常激动。他们在政府大楼前先是进行了一段时间激烈的政治演讲,然后一些激进分子开始围攻广场附近的总统官邸和政府大楼,并与那里负责维持秩序的防暴警察发生了冲突。

阿卡耶夫此时在总统办公室里,从窗户中看到有人在投掷酒瓶和石块,警察被人殴打和侮辱。他向内务部长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开枪。对于他来说,如果为了保存个人的政权而使得民众流血,那是不可饶恕的。

就这样,手握枪支、警棍的大楼警卫没有向疯狂的示威游行者施展他们的拳脚、棍棒。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后,千余名示威者闯入了总统府院内,国防部长和安全部长在警卫的保护下离开了政府大楼。

局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在政府大楼被攻占的半个小时前,总统阿卡耶夫及其家人在总统卫队的坚决要求下,不得不离开了吉尔吉斯斯坦,乘飞机经哈萨克斯坦到达了俄罗斯。在流亡途中,阿卡耶夫通过电子邮件向吉尔吉斯斯坦媒体发表声明,认为在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是违背宪法的颠覆国家行为,没有责任感的政治冒险者和投机分子通过暴力4月3日,阿卡耶夫(前中)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签署了关于辞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职务的文件后与记者见面。

方式夺取了政权。他宣称自己绝对不会辞职,而且将会在近期内返回吉尔吉斯斯坦。

可事实上,他已经回不去了。在2005年的这个春天,这个盛产郁金香的国度,已经一朝变色。

反对派占领总统府后,最高法院宣布新议会的选举结果无效,老议会将继续履行职责。3月25日,议会任命反对派领导人巴基耶夫为代理总理并代行总统职责。随后,巴基耶夫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并在会上宣布总统选举将在6月26日举行,而自己也将作为候选人参加竞选。吉尔吉斯斯坦在短暂的骚乱过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曾经坐在总统宝座上的温和谦逊的阿卡耶夫被“郁金香革命”逼走了,江山已易主他人。

4月3日,大势已去的阿卡耶夫在俄罗斯签署了辞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职务的文件。从此,他开始了在俄罗斯的流亡生涯。

二民主总统的“钢丝外交”

1944年11月10日,阿卡耶夫出生在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科明区吉热尔—巴依拉科镇的一个集体农庄里,他是家中5个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父母是典型的农民。

从小,阿卡耶夫就表现出性格温和、谦逊有礼的一面,而且他学习非常用功,时常得到学校老师的夸奖。1961年,17岁的阿卡耶夫成为当地一家工厂的金属制造工,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他逐渐从一名普通工人做到了车间主任,最后成为厂里最年轻的工程师。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厂里送他到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接受物理学培训。

阿卡耶夫一直将圣彼得堡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自诩是“半个圣彼得堡人”。1968年,阿卡耶夫以优异的成绩从列宁格勒精密力学和光学学院毕业后,留校攻读研究生并担任高级实验员等职。1972—1973年期间,他在伏龙芝工学院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工作,后又回到母校担任高级研究员和讲师。直到1976年才返回家乡在比什凯克工学院任教。

1980年,阿卡耶夫获得了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并先后任比什凯克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阿卡耶夫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着有80多部学术着作和论文,多次荣获国家与社会奖章。1984年,名声日隆的阿卡耶夫当选为吉尔吉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在1986—1987年的一年间,他出任了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中央科学和高教部部长。1989年,他荣升为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院长,并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阿尔耶夫在业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是吉尔吉斯斯坦最着名的学者,在世界上也颇有名气,至今还保留着纽约科学院名誉院士的头衔。

学而优则仕,阿卡耶夫最终转行从政。1990年,是阿卡耶夫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当选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次年10月,在全民选举中他当选为独立的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

受当时公开性和多样化思潮的影响,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在政治体制上确立了三权分立、多党制的原则。此后,林林总总的反对党纷纷成立,数量之多堪称亚洲之最。吉尔吉斯斯坦言论相对自由,反对党还有声援自己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西方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也在吉尔吉斯斯坦频繁活动。整个吉尔吉斯斯坦出现了一派“民主”景象。

“民主”的吉尔吉斯斯坦很快成为西方国家眼里的“中亚民主小岛”,而阿卡耶夫也被美国人认为是“中亚地区公开民主领袖的典范”。

出现在公开场合的阿卡耶夫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印象。他曾经是西方媒体的宠儿,也是“亚洲价值观”的信徒。他还经常引用丘吉尔和林肯的名言,也是杰斐逊和罗斯福的狂热仰慕者。

在外交上,阿卡耶夫奉行左右摇摆的骑墙派政策,既想得到美国的支持,又想得到俄罗斯的帮助。在俄美之间两面“讨好”,但那无疑是在“走钢丝”,结果往往是两面得罪,夹在中间受气。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东北部,北、东北与哈萨克斯坦相邻,西南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南靠塔吉克斯坦,东南和东面与中国山水相连。

全国人口不足500万,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全境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的地区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较为落后,在地区事务中地位不甚重要。

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却是美国在中亚和高加索战略目标上的重要一环。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被誉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这里的国家多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且与中国相邻,美国知道,一旦控制吉尔吉斯斯坦,就等于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钉入了一个楔子。如果能以吉尔吉斯斯坦为突破口,逐步控制整个中亚,就必然对中国和俄罗斯形成战略围堵,这恰恰是美国梦寐以求的。况且中亚地区石油储量尤为丰富,是仅次于中东的石油仓库,天然气的储量也仅排在俄罗斯和中东之后,位居世界第三。所以,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能源需求角度,中亚地区都是美国的必争之地。

尤其是“9·11”事件过后,中亚地区地缘战略意义骤然上升,美国更是借在阿富汗打击恐怖组织为名,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玛纳斯国际机场附近建立了甘西空军基地。

在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北约军队在比什凯克来往穿梭,使其成了军事重镇,曾一度被称为“国际部队的大本营”。美国和西班牙共有1000多名士兵驻守在此,数十架飞机停在基地内。该基地名义上属于北约,实际掌控者就是美国。

美国在这里建基地,俄罗斯自然不会示弱,在离甘西不足30公里的地方又建立了坎特军事基地。俄罗斯在该基地部署了700多名官兵、工作人员和一些先进的战斗机。

吉尔吉斯斯坦创造了一个世界“神话”,即在同一国土上部署了两个“对立”国家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