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对话在清华
7506500000014

第14章 杨振宁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1)

杨振宁

杨振宁,安徽合肥人,1922年8月22日出生。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1944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1945年在西南联大附中教学后赴美,1948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秋天进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65年应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托尔邀请筹备创立石溪分校研究部门,1966年离普林斯顿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物理研究所,担任教授至今。

1957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自豪。他也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骄傲。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力于现代科学。”

刘先生、各位来宾,1929年我父亲就任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一家三人搬入清华园居住,我那时候7岁。从7岁到15岁之间我在清华园住了8年,那8年我后来曾经说那是非常美丽的童年。今年我81岁,最近搬回清华园居住。我写了一首诗,叫《归根》。在美国居住了将近60年以后回到清华园,虽然回来才只有三四个月,但有很多的感触。今天下午我预备跟大家用不正式的方式,谈谈这些感触。

首先我这几个月到了北京、上海、广州,发现每一个城市都在急速地变化,可以说是在让我难以相信的速度变化。我发现北京的空气污染5年来大大降低,我记得在七八年前清华园附近常常是烟雾茫茫的,最近几个月,80%的天都可以看到蓝天。当然这个进步还不够,但以三五年的时间能够有这样的进步也很不容易,很让我高兴。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饭店,各种口味多得不得了。清华园里面新建成和正在建以及计划建的大楼有许多座。我记得我在小时候清华学生的数目不到800人,今天有2万多人。

北京现在有非常大的书店,书店里面的旧书和新版新书多得不多了,而且我看了一下,大中学生看书的非常多。我不只一次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里面有很多中国文学家的手稿,以及13座铜像。我在巴金70多岁的时候见过他,我觉得这个铜像非常之好。还有鲁迅的铜像,在文学博物馆的前殿,我对这个铜像也非常喜欢,当然一部分道理是它是由我的好朋友,一个有名雕塑家所雕刻的。我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看了话剧《李白》,在香港看了浙江小百花戏剧团的表演。非常高兴是前不久在中国国家歌剧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推出的话剧叫《哥本哈根》。这是前几年非常有名的话剧,是英国剧作家写的。在柏林、伦敦、纽约都是非常有名,可惜当时我恰恰有事情没有去看,这次能够在中国观看非常的高兴。这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故事,Bohr和Heisenberg见面的故事。他们都是大物理学家,他们两位我都认识,1941年被纳粹德国占领,Bohr。是Heisenberg的老师,当时Heisenberg是支持德国计划,他去哥本哈根看Boht,他们都知道可能作出原子弹,他当时去看Bohr有什么意思?这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解释清楚的事情。这个剧作家非常聪明,他利用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和不完全知道发生的什么事情,写了非常精采的剧本。这是我前几天看的时候照的一张像,左边年轻人是Heisenberg,右边是Bohr,中间是Bohr的夫人。他们重要的对话怕被窃听,所以他们走到花园里面讲话,整个戏是非常有意思的,而这个话剧团演得很好。不过使得我最高兴是,很多年轻人和大学生看如此学术性的话剧,这给我的印象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气象。

我们要往过去回想一下,100多年以前,1898年中国近乎被瓜分,德国强占山东租界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界25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20年等。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好几个月,当时我父亲4岁。到1931年日本战领东三省,成立伪满洲国,我当时在清华园是一个小学生。1937年日本在北京近郊进行演习,我当时是高中学生。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的反应是什么?我们知道1927年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水自杀了。他的遗书开头四句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意无再辱。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情。现在什么心情呢?1997年7月1日清晨零时,我有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加了回归盛典,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国歌声中升起……我父亲他们那一辈子的中国知识分子,目睹洋人在租界中的专横,忍受了“二十一条款”、九.一八事变”等事件……1997年7月1日,这是他们一生梦寐以求的一天。我看到今天,再回想100年前中华民族的经历,我应该庆幸,我有幸看到中华民族真正的站起来了。

假如还有人不了解这个意思的话,我们看一下20世纪初租界里面中国人在洋人法庭上的相片就知道了。假如100年以后,假如要讨论20世纪里最重要,对人类历史有最重要影响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两点。我认为不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不是苏联的解体,而是人类利用科技大大增加了生产力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想前者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同意的,后者,我觉得还未必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我深信再过100年、200年,历史会写得非常清楚,中华民族在20世纪站起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长远影响的事件。在1974.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出版了《审判文化》。在这本书里有一段讨论,美国和苏联之外有没有第三个强国?他说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第三个强国?不在欧洲,也不在中国和印度,虽然这两个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但是这两个大国极不可能在未来关键性的历史年代里发展出他们的内在潜力。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汤因比虽然是大历史学家,但他没有看到中华民族在50年之后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状态。这是值得深思的。

什么影响人类变化,这当然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不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不是研究历史的。可是我活了80多年,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我想’下面以外行的姿态谈一下,中国为什么会奇迹般地变成现在举世瞩目既古老又新兴的国家?我觉得汤因比之所以没有看到中国崛起的可能,是没有看到两点。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他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人本文化,这个名词不是我发明的,是很多学者都说过的。而西方文化是神本文化。这两个文化起点不一样,所以会产生很大分别。人本文化是基于人和人的关系,所以在人本文化里面就有一些观念,忠、孝、恕、仁。这是人本文化的重要观点。神本文化是基于一个人跟神的关系,所以它的发展方向是个人主义方向,在神本文化的社会里面基本的观念是所谓原罪。这个跟人本文化完全不一样,而神本文化的发展,容易变成极端的个人主义,这就是今天美国的社会一个非常重大的特点。一个人本文化所发展出来的社会会发生兼容并蓄、有教无类的观念。这些观念在神本文化社会里面不会发生。在神本文化里面所发展出来的容易有宗教战争、种族制度,我想这一点有全世界的例子可以证明。人本文化是融合凝聚的文化,神本文化是分割竞争的文化。这是基本的区别。人本文化容易产生人治的现象,神本文化比较容易形成法制的现象。人治的社会比较有韧性,法制的社会缺少韧性。在人本的文化里面就产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产生出来以德治国的观点。神本文化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都知道孟子见梁惠王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个利就是神本文化所产生出来的,也就是以利治国。德和利的分别是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任何一个长期在美国居住和中国居住的人都会体会到。尤其是把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和美国的小学生、中学生相比,就知道德和利所产生出来的价值观对小孩有多么大的影响。中国的小孩一般听话、勤奋,能够忍耐,而美国孩子一般不听话,好动、急于达到满足。当然这并不代表哪一种办法在种种情形之下都比另外一个办法好,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讲人本和神本发展之后,得出来的社会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而这个价值观的不一样看小孩最清楚。能够忍耐才能够有韧性,所以我认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过去50年有这么大的成就是非常有道理的。

传统中国文化的韧性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是中国在过去20年能够崛起的重要因素。为什么我说中国共产党有韧性呢?如果我们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情,20年代有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当时中国的情景有了一个分析。到了70年代末有了改革开放,今天又与时俱进,这些如果仔细想一想,都是全民的极为重要的分析和极为重要的改变,这些大的、总的、全民的有巨大影响的转变是中华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韧性的表现。是别的、大的发展中的国家所做不到的。别的文化比如印度文化,别的政治制度比如巴西的民主,都不会产生中国的韧性。所以他们在一穷二白的状态不能够发展“两弹一星”等。而中华民族却都能做到。为什么?人本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坚韧、温顺、勤俭的民风,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这些加起来就造成了中国今天崛起的奇迹。20世纪的特征一个是科技促进人类生产力的猛增和中华民族的崛起。那么21世纪的特征将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