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出息成大器
7506600000041

第41章 第5种智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而且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做事态度。随意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走一步算一步的做事态度,会使得我们离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让计划成为行动的先导,成功的目标才不会迷失,行动起来才更有方向感,更敏捷轻快。

我们做计划是为了确保自己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为了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为了更快地对意外事件做出反应。

—— 培根

有计划才能更成功

人们常说成功是靠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不错,努力确实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仅仅知道努力还不行,制定计划是行动前的最重要工作,而完美的做事效率也正是从合理的计划中得来的。

一个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国人,他有一天突发奇想,要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自己能如愿以偿。罗伯特找出一张纸写下他为80美元的旅行所做的准备计划,计划如下:

第一,设法领取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

第二,去警方申请无犯罪记录的证明;

第三,再取得YMCA(基督教青年会)的会籍;

第四,争取考一个国际驾驶执照,找来一套详尽的世界地图;

第五,与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为之提供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样品;

第六,同一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可免费搭机,但负责拍摄相片为公司做宣传。

通过努力,罗伯特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上述的计划,年仅25岁的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结果,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用仅有的80美元环游了世界。

80美元的环球旅行在多数人的眼中是一个疯狂的举动。之所以疯狂,就在于完成这件事的难度。而他的挑战是否能成功就全看准备是否妥当了,而准备是否妥当,自然要看准备行动的计划是否周详。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预先做好了安排,有了准备和计划,行动就容易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通过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最终取得了成功。

迈克尔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音乐家。他找了一个名叫凡内芮的年轻人来合作。然而,面对那遥远而神秘的音乐界,他们一点都摸不到头绪,甚至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1976年的冬天,在一次闲聊中,凡内芮对迈克尔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5年后在做什么?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后,确定了再告诉我。”

迈克尔沉思了几分钟后说:“5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是一张非常受欢迎的唱片,可以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肯定。除此之外,我还要住在一个有音乐氛围的地方,每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音乐家一起工作,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凡内芮点点头,并据此开列了一个单子:如果第五年,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第四年就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才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回归到第一年,就一定要把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并排练好;第五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供自己筛选;第一个月要做的,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而现在就是第一个星期,就要先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然后,凡内芮说:“看吧,一个完整的计划已经有了,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去认真地准备每一步,一项一项地去完成,这样到了第五年,我们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他们从此开始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朝自己理想迈进,事实果真如此,到了1982年,恰好是在第5年时,迈克尔的唱片开始在北美畅销起来,从那以后,他每天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在一起工作。

很多人不习惯于在行动之前制定计划,而是随意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天长日久,也许生活会过得忙碌,却不一定过得充实。

没有计划地做事,行动者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一通,很容易被行动撵着走,永远脱离不了压力和繁忙,却最终一事无成。我们不妨也尝试着制订一个计划,把自己的人生规划一下,相信我们也能收获到丰硕的人生果实。

智慧语丝:

做好计划并按计划行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行动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在行动中体验其中的节奏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必让我们把行动当作是一种苦役,而是当作一种享受,体会乐在其中的感觉。也会在行动中更好地感受成功的脉动,把握成功的韵律。

迷路不如问路

犹太人有这样一句格言:“与其迷一次路,不如问十次路。”意思是说,人在行动之前应该做好周密的准备,而不要等到出发的时候才想起自己什么都没有准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说起过谈判技巧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谈判的秘密在于知道一切,回答一切。”这句话隐藏的涵义就是,谈判取胜的秘诀就在于周密的准备。

事实上,所谓“周密的准备”,一方面是要弄清问题本身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更应该知道与之相关的种种微妙差异。为此,需要事先了解谈判对手的心理状态和预期目标,从而正确地判断出用哪种方式才能找到双方对立中的共同点。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步入谈判室,才会为成功奠定基础。如果事到临头还优柔寡断的话,那么对方一定会有可乘之机。另外,一旦坐上谈判桌,必须能够立即回答对方问的一切问题,否则就会给别人一个不够权威或不熟悉情况的印象。

基辛格是20世纪最杰出的谈判专家之一。在谈判前,他总会做好周密的事前准备,掌握详尽的情报资料。

“软银”是世界著名投资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孙正义,曾经在23岁时花了1年多的时间来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把自己想做的40多件事情都一一列了出来,而后逐一地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并做出了10年的预期利润表、资金周转表以及组织结构图,40个项目的全部资料叠加起来足有10多米高。

孙正义列出了25项选择事业的标准,包括该工作是否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50年不变、10年内是否能成为全日本第一等。参照这些标准,他给自己的40个项目分别打分排队,结果,计算机软件批发业务脱颖而出。用10多米厚的资料做事业选择,把目光放在几十年之后,如此深思熟虑,如此周密规划,注定了他日后事业的成功。

“预则立,不预则废。”打仗,最怕遭遇埋伏,即使双方力量悬殊,但是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袭击,再强大的队伍也会惊慌失措。弱小的一方可以通过做好充分准备来战胜没有做好准备的一方,可见,“预”还是“不预”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智慧语丝:

对每一个人来说,成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能否成功,则取决于是否有所准备,是否能及时把握住机会。我们在看到别人成功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了解成功的背后曾有过的细致准备与艰辛付出。

妥善安排自己的时间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人们若能以最短的时间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那么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挪为他用了。如果想支配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学会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通过观察就能发现,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时间的价值。老罗斯福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当一个只求见上一面的客人来拜访罗斯福总统时,他总是在热情地握手寒暄之后,便遗憾地说道,他还有许多别的客人要见。这样一来,他的客人自然就不会拖延时间,很简洁地说明来意,告辞而去。

除了罗斯福总统,还有一个人对于时间也相当重视,那就是美国金融巨头摩根。他每天上午9 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除了与有重要事情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绝不超过5分钟。曾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

摩根总是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与许多员工一起工作,而不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工作。他会随时指挥手下的员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行事。如果你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你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你的。

摩根有一种过人的能力,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找他谈话,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并且能够立刻判断出来者的真实意图。所以,当一个人对他说话时,一切拐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时间,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价值,聪明人懂得知道该把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他们具有一种自我矫正的能力,总会把时间用到适宜的地方。

另一个对自己的时间有所规划的是贝格特,他是一名年轻的销售员,为了在工作上有所成就,以确认他应当把时间花在何处,他就来到图书馆,阅读了许多有关销售人员的资料。

通过了解,他发现,新业务员必须用75%的时间去了解情况,或寻找客户;8%的时间应当用来完善自己的销售技能、才干以及产品知识,目的是能提供一份最佳的产品介绍。而剩下的时间,就需要花在接近潜在客户上。这时,销售人员必须抓住时机,促使这个客户做出决定,直到拿到签字的订单为止。

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所分析,一个对时间有所规划的人,是没有理由不成功的。花上一点时间,对自己作一个利用时间的分析,就能令人重新有效地掌握时间,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慧语丝:

每个人都有安排自己时间的权利,而时间在每个人的手中却发挥了不一样的效力。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则是产生差别的重要原因。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如何合理利用时间上下功夫的话,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创造价值。

把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

“要事第一”是成功人士十分重要的一项原则。许多人做了不值得做的事,而误认为完成了某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心安理得,殊不知,这样已经消耗了自己做有价值的事的时间。的确,如果一开始的选择就是一个错误,那么,无论过程再完美也不会有好结果。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课。可是,令学生不解的是,他的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学生们都在盯着教授的一举一动,不知他要做什么。

“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教授开始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大石块时,教授停了下来问道:“你们看,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

“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教授反问。

随后,他不慌不忙地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只见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经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石块慢慢漏了下去。教授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会,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这回,铁桶是不是已经装不下东西了?”教授又问。“还……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都变得谨慎了。

“没错!”教授一边微笑着,一边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表面,他开始慢慢摇晃铁桶,铁桶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

“现在铁桶装满了吗?”教授高声问道。教室里一片寂静,有几个学生壮着胆子回答:“也许……还没满吧!” 其实,他们心里并没有底。

“没错!”教授高声说。这一次,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一罐水慢慢地倒进桶里。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学生们:“谁能说说,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说:“它说明,即使你的日程表安排得再满,也还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嗯,有点道理。但是,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萨缪尔森教授停顿了一下,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不最先把石块放进去,也许这个铁桶根本盛不了这么多东西。换言之,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没有抓紧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就会给以后的事情进展带来很多不顺利。记住,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放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的价值。”

重要的事情就相当于一件事情的主要矛盾,如果我们抓住要害,把事情的主要矛盾都先行解决完毕,剩下就只会是一些细枝末节,很容易就会被理顺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什么是沙子和水,还要记得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哈佛商学院每年培训新生时,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20法则。即任何工作,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那么,我们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做好,其余的八项工作也就自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

要把时间、精力全部集中在那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中去,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我们做事的时候,也应该学会运用这个方法,以重要的事情为主。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细枝末节,可以大胆地舍弃。要知道,科学地取舍能够帮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

智慧语丝:

生活中一些让我们感觉烦心、承受不了的事情,大多是一些繁琐的小事。我们忙于这些琐事却见不到什么成绩,如果想不被琐事浪费太多的精力,首先就应当将时间集中于最重要的事情上去,做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工作,才会使得生活变得既有效率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