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生病的思维
7506900000019

第19章 这样想,就治大病(5)

如果你正被“阴影”困扰着,那么,何妨不学学那位老者,转过身去,面向太阳,拥抱光明。如此,也只有如此,展现在你前方的,必将是灿烂美好的明天。

愿每个人都能挺起腰身,昂起头颅,面向太阳 !

另外,敬仰太阳,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

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对太阳充满了无限的仰慕之情。在遥远的古代,很多民族都将太阳看成是神灵,认为它具有主宰一切的能力,如:古希腊人将太阳神阿波罗看成是万神之神,统领一切的神。几乎没一种文化不赋予太阳各种积极的意义,如力量、生命、光明、智慧、正义及美好的未来。清晨的太阳尤其能给人以希望的启示和导引、召唤和激励。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建房屋大都讲究朝东或朝南而建,目的正是为了多采集阳光,多看到太阳。

人们仰慕太阳除了太阳能给人带来光明,太阳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之外,还因为太阳与人的健康、与人的生命有着某种深刻而复杂的关系。中国人将死亡的世界称为“阴间”,将活着的世界称为“阳间”。“阳间”即有太阳的地方。

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医学家阿勒特奥斯常常会将昏迷不醒的病人放在温暖的阳光下暴晒,结果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阳光照耀下苏醒。

阿勒特奥斯当时即认识到:疾病是阴暗带来的,利用光明驱逐阴暗即是治病的良方。那么太阳与人的健康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太阳与人的健康的关系,尤其是与人心理健康,就像太阳与植物的关系一样,是一种根本离不开的关系:植物离开光照就无法正常生长,人离开灿烂的阳光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甚至会生出复杂的心理疾病。

为什么说人离开灿烂的阳光就无法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呢?临床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的研究发现,太阳光至少通过三个途径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第一,太阳光的充分照射可以改善脑血流,新的研究发现,脑血流降低是某些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重要原因。脑血流降低不仅可能导致脑内神经传递物质活动异常,而且会导致大脑生理机能衰退或脑萎缩。而良好的光照则能促进脑血流的运作速度,使大脑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或完好状态。

第二,太阳光可以提高人体当中影响情绪活动和思维活动的重要的神经传递物质5-HT的水平。研究人员已经证明:5-HT缺乏会导致严重的情绪障碍和思维僵化,会产生精神抑郁、动力缺乏、偏执、疑虑重重等症状;另外,现已知5-HT缺乏还是某种严重’睡眠障碍的罪魁祸首。如今相当一部分抗抑郁药物和抗强迫药物都是通过抑制5-HT的再回收过程来提高5-HT的水平这一原理研制出来的。然而,服用药物改善心绪总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接受充分的阳光照射有时完全可以达到与服用百忧解(一种抗抑郁药物)一样的疗效。

第三,太阳光可以帮助人体皮下组织中T-脱氢胆固醇转化成活性维生素O,从而提高人体对钙的利用率。现已知钙的缺乏不仅会导致骨质疏松,而且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和情绪。

既然阳光普照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我们何不像古人那样对温暖灿烂的太阳怀有一种仰慕崇敬之情呢?我们何不创造更多的机会到阳光灿烂的地方去散步呢?我们何不在清晨去欣赏地平线上白昼的诞生呢?

记住,当你有疾病时,千万不要忘记头顶的太阳!

4、呼吸入静想——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先说入静。何谓入静?心不乱为静,心专注为静。动静在心不在身。所以说注意集中心神贯注地看书、写字、画画、谈话、劳动、运动,都可认为是一种入静,而静静地坐在那里胡思乱想实为入乱。

入静决非入睡,也不是什么都不想的进入一种死水枯木没有生命力之静,而是一种兴奋和抑制、大起和大落、对立和统一、动静高度协调的最佳功能状态。

严格地讲,入静应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肢体得放松,呼吸要柔和(脏腑要松沉),意念要专注。三者合一,是谓真入静。入静时,心神实在是处于一种积极工作,认真运动的状态之中;心神既要认真地调身、调息、调心,加强内部管理,进行宏观调控,以达到一种最佳的休息状态或工作状态,还要认真地协调身心投入于某种劳动和运动之中。

在入静时人会有最大的灵感,最妙的协调,最佳的功能状态。当然在入静时,人也能得到一种最佳的休息状态和自我调整状态。入静者的心是在自由自在地、认真细致地、无止无休地进行着一种极为细致微妙的内部调控工作,调控着整个身心、各个系统、每个细胞,使它们该抑制的充分抑制下去,该兴奋的高度兴奋起来,为着某个目标(劳动、运动、休息)和谐地进行战斗。所以入静也可说是一种最佳的入动状态,是要把身心各部和谐地组织进来进行休息或运动。

入静疗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偏头痛等各种身心疾病和各种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呈现轻度身心包括体弱、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等,也能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如果讲得具体些、细致些,入静时对内要抓好调身、调息、调心三件大事。

调身:是调整身形姿势,使之中正安舒,放松眼耳鼻舌和四肢百骸,放松颈椎腰椎,保持中线挺拔和精神。

调息:包括调整呼吸运动,使之由浅变深,由粗变细,由短变长。要让全部肺细胞都能够均衡地进行工作。(常人呼吸短促,只有20%左右的肺细胞长期劳累地工作,造成了疲劳与衰老”而80%左右的肺细胞则因长时期的闲着,因用进废退而退化软化了。)调控五脏六腑,使之松沉自在,气血通畅,功能良好。

调心:是调整感情和意念。使得感情愉快自在,意念内守身息。任外界风吹草动千变万化,我心安然不动,一心观内,观身身松,观息息和,观心心静,身心合一,意气相投,自观自在,宁静安祥,是谓真入静。

三调的关键是调心。心是一身之主帅,只有心意专一,不迷不乱,积极工作,才能把三调落到实处,才能进而抓好全身的三军将士,调整好全体的兴奋和抑制。人的身息心三者统一于中枢神经之中,所以说体松、息和、心静,三者是三亦是一,合三而一,这才是全面的松或静。

但是,人的心猿意马,气浮气躁,肢体紧张的弊病,实在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盘根借节的顽疾。它意味着体脑的高耗低效和无能,也意味着身心的早衰、多病和短命。它也是机体一切不良状态的主要根源。所以,训练放松,抓住三调,加强中枢,实在是从根本上提高体脑的工作能力,促进健康长寿的关键措施。

有些人因为长时期地心意散乱,内外紧张,积习难改,故而不练放松入静的时候倒也罢了,(紧张散乱已经成了习惯,故而自己也不以为然了。)

如今一练放松,各种矛盾便充分暴露了,所以越想放松越是感到紧张,越练入静越是烦乱,为此他们以为自己无法练放松入静。其实事情并非如此。

每个人的肢体都本能地要求放松,每个人的心意也本能地要求专注和宁静,只是因为长时期错误地运用身和心,这才造成了紧张和烦乱之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要彻底化冻,也并非立竿就能见影,这只能说明体紧心乱之病已经相当严重,所以更需要耐心地坚持治理。

进行放松训练,把身心从紧张和烦乱的轨道上拉回到松快和专注的轨道上,这是一种最有效果的拨乱反正之法,只要锻炼的方法对头,并且持之以恒,任何人都可最终战胜恶习,得到解脱。讳疾忌医,绕开矛盾走,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使紧张和烦乱之病继续影响工作和生活,损害健康和长寿。

而且你不治病,病会治你,情况还会发展,后退不是出路。容忍疾病和平共处,必然会给你带来种种灾难性的后果。

入静训练,是生活中有很大实用价值的基础训练,然而人们常常因其简单而轻视它,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愿意认真地修炼和实行,这是非常可惜的。世上有很多最美好、最珍贵和最有用的真谛,常常只是十分简单和纯朴的道理。

人们如果想要使机体各部气血通畅,运用灵活,不知疲劳;想要使体脑各部分协调配合,高效低耗,有序地工作和休息,那么人们就必须在放松上、入静上下大功夫。要持久地、认真地训练放松和入静,要真正练出功夫来。

现代人压力比较大,难免产生紧张烦躁的情绪。如果长期下去,会使人生理和心理都失去平衡,很多人整天生活在紧张烦躁的情绪之中,很难让他能够放松下来,而当有艰巨的工作要做,需要他紧张起来时,他又集中不起精神来,表现为拖拉、疲惫,效率极低。

再说呼吸。呼吸是生命的首要运动,氧气是体脑的第一营养,穴位是人天的交流窗口,经络是气血的调控网络。现代人有很多都衰老病死于呼吸衰败、体脑缺氧、穴位闭塞、经络不通。所以加强肺部呼吸和经络呼吸,确保氧气和先天混元气的人天之交流,这是身心要健康,疾病要根除的又一重要的基础问题。

人有两种呼吸:先天经络呼吸和后天肺部呼吸。全面加强这两种呼吸是健康的又一关键所在。

自然界有六种物质:金木水火土灵。与之相应的则是六种精神,古人称之为气,即金石之气,草木之气,湖海之气,阳光火气,大地土气,动物灵气。人的肉体离不开六种物质的哺育,精神和气血也离不开天地精神,混元六气的交流。人的经络呼吸和精神活动则是沟通天地精神和混元六气的主渠道。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是指物质的人离不开物质能源的补充。实际情况却是:

“人是铁,气是钢。”人更离不开负氧离子,混元六气和天地精神的补养。

有些人很少关心和研究呼吸,造成了呼吸的衰败:浅、短、粗、急。肺活量小,大量肺细胞被闲置少用,懒散衰败,少量肺细胞超载运转,积劳成疾。全部肺细胞两极分化,闲的闲跨,累的累死,促使肺功能严重退化。

我们应该锻炼呼吸,扩大肺活量。学会经常采用全肺呼吸,要让尽量多的肺细胞,共同担负起呼吸的重任,保证体脑亿万细胞,充分供氧,彻底排废。从而营养好,全身每一细胞和体脑一切器官。为此我们要努力使呼吸变得深、长、细、缓,心平气和。

不少人不知道还有先天呼吸,不明白经络、穴位、皮肤、毛孔也有呼吸的功能,不明白人天间还有另一种气(道家称先天混元气)的存在和交流。这是一种遗憾和无知,它造成了一些人经络不通畅、穴位被封闭,皮肤不呼吸,先天呼吸功能受损,人天间的交流不畅,众多疾病形成的严重后果。而人们一旦通过针灸、摩等医疗措施或自我呼吸锻炼,打开了穴位,搞通了经络,顺畅了呼吸,加强了交流后,一些严重的疾病便会立竿见影地好转。

下面我们来看看潘延川介绍的道教修炼入静的几种方法:

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筑基炼己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云:古今常存,总持静念。即谓修炼主静第一。修炼中先要身静,身静则心静。身心两静,才容易入静。

入静后的功态与验证。初步冥想,能达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时以慧心除之,只觉周身唯一心灵而已,才算入静。反之,冥想后,一念即起,一念又来,而不能以正念慧心除之者,便不算入静。入静后,呼吸均匀,周身舒畅,口内常有甘津,即是佳效。入静后的时间随各人功力所定或长或短,但初步冥想应以一小时为度,若时间太短,恐难见效。

总之,入静后首要牢拴意马,真清真静。此外,选择环境幽雅的地方炼功,也易于入静。俞琰说:入静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设一香一灯一几一榻而已,坐处不欲太明,太明则伤魂,不欲太暗,太暗则伤魄。

然静室亦不拘以山林,或在墨中,或居道乡,但得所托,无往不可不过去。从现今人们生活的情况来看,各人的环境不同,故不能一概追求外界条件,只要心静理明,处处都能入静炼功。

道教修炼有很多入静的方法,现介绍几种入静的方法,以求救于同道。

(1)守丹田入静法

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为两眉之间,即祖窍,中丹田即黄庭,下丹田即脐中 (道教也有种说法认为脐下三寸为下丹田)。守丹田入静法,是道教修炼中的常行法。因道教丹法传授不同,所以炼功时守法不一,有的以守祖窍入静,有的以守黄庭入静,有的以守脐中入静观此三种守法,唯守中丹田有利无弊。守上下二丹田者各有利弊。守上丹田入静者,利在集中意念,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灵活掌握,执守此处,易头昏脑胀,导致虚火上炎,守下丹田者,利在呼吸归源,真息往来,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呼吸自然,易发生胸闷等不舒之感。唯守中丹田者为妙,心平气和,自无上下二田之患。

守中丹田具体入静法:过去道观修炼者,打坐时每人都要备一蒲团,而现在蒲团不易得,一般冥想在床上或椅子上均可,冥想前随便活动一下,利在畅通气血。入静时两腿自然合盘,左脚向内,右脚向外,双手自然合拢,并端坐凝神内视,两眼微闭,留一线之光,舌抵上腭,牙齿相合,意守黄庭,似有意,似无意,绵绵不断。杂念若起,我即以神光默之,竖起眉毛,刚志修静,自能断除妄念,进入功态。

(2)默字入静法

过去有修道者为清除杂念,往往默念一些有利炼功入静的字或词句,由此念決的意念与呼吸融为一体。默字可以使涣散的意识集中起来,常以默念为主。比如冥想后,在脑海里存想一静字或清静等字,存想的字句由炼功者自定,一般应在九个字范围内。此外,也有入静前念诵道经的。念诵道经前可先焚香,以渲染气氛。以坐默诵为好,念诵的次数由各人自定,以达入静为目的。

(3)默运入静法

默运,即运气。面向南,两腿平放于床上,两手自然搭于膝上,眼微闭,视线直观脚尖,以逆呼吸法运气 (即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吸气与呼气时均要细而长。先存想气机从脚心升至会阴至尾闾及夹脊又至玉枕上升至泥丸,从泥丸经明堂至黄庭而达下丹田。如此循环运气三次毕,微存真息,意守丹田进入功态。

以上入静法,对于初学炼功者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炼功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一法,经常练习自可获益,但久习炼功者不必拘泥以上诸法。性要悟,命要传。功夫较深的修士入静时默守玄窍片刻,思想集中,真息自能归源,即可入静 (这里要有真师传授,古有无师不度之说),其能否入静及入静时间的长短,视各人功力而定。此外,功夫高深的修士入静时用无为法,即什么都不守,直入虚灵。初学炼功者,因功力浅,杂念不易根除,所以,选用以上诸法中的一种,久久行持,则会有直趋入静功态乃至大静的境地。

再看看田诚阳教授的静功法诀:

(1)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