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做最好的自己:苹果CEO库克传
7509500000015

第15章 做“代船长”,有所为有所不为(2)

2008年6月9日,MobileMe一经发布就引来了用户的耻笑。更让人不爽的是,MobileMe用户能够继续保留他们mac.com域名邮箱(也可以使用me.com域名邮箱),但新用户却没有这样的特权。他们只能选择me.com域名邮箱,或者另想他法。

第四,MobileMe的服务费用昂贵。

MobileMe服务的使用费是99美元/年,对于很多潜在用户来说,他们认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免费的或是费用较少的服务来代替与MobileMe类似的服务。如此一来,人们对MobileMe服务的热情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退了。

在库克看来,MobileMe服务的失败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他曾对乔布斯说:“MobileMe服务故障一事表明,我们在互联网服务领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使包括MobileMe在内的苹果互联网服务更上层楼。”

和MobileMe服务一样,Ping也同样让苹果公司颇为尴尬。

Ping是什么呢?它是苹果公司在2010年推出iTunes10时一起推出的一个社交音乐服务。它内置于iTunes之中,面向iTunes所有用户开放。用户可以一键“跟随”喜欢的歌手和好友,并且可以随时查看歌手或好友最新发生的事。如此一来,用户就可以随时掌握朋友的行踪并了解他们的音乐癖好,包括他们喜欢的音乐类型,购买的歌曲,准备去看哪个乐队的演出以及所发表的音乐评论等等。此外,用户还可以随时更新与乐队有关的消息。同时,Ping还专门为用户设计一套保护隐私的工具。当时,苹果公司对这款产品充满了信心,认为这种隐私保护很可能会成为Ping对抗Myspace、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杀手锏”。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证明这却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失所望的产品。由于Ping自身的设计缺陷以及和缺乏社交互动能力,导致这项服务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受到用户的过多关注。

对此,库克曾公开承认:“Ping是一个失败的产品。”这样失败最终迫使苹果公司不得不将Ping在iTunes下一个版本中被移除。转而通过Twitter和Facebook来实现分享功能。

和乔布斯一样,库克向来不喜欢受人限制,在服务领域里,Twitter和Facebook是苹果的两大“天敌”。一直以来,苹果公司都试图在这个领域超越这两家风头正劲的公司,不成想如今落到了受制于人的田地,这种被动的局面让库克和他的团队深感不快。库克深深地意识到,要想让苹果公司在在线服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推出一种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服务产品。

此时,库克便把目光投向了云服务领域,这是一个必将展开激烈竞争的领域,因为早在苹果之前,就已经有几个IT巨头踏足于此。它们分别是亚马逊、谷歌等实力强劲的公司。

那么这里所说的“云服务”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今,云服务已经成了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名词,在很多人眼里,云服务代表了信息时代的未来。

云服务其实是基于云计算的一种服务。何谓云计算呢?这里通过两个故事进行说明。

故事一:约翰在某公司任职,某天公司派约翰去纽约出差。此时,约翰就需要了解一些他此次出差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航班信息、从住所到机场的最佳路线、纽约的天气状况以及住宿等。在不久的将来,所有这些信息都可通过云计算来提供。那时,云计算将与各种各样的终端(例如个人电脑、Pad、手机、电视等)进行连接,为用户提供广泛、主动、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故事二:杰克也在该公司任职,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到公司上班时,他想规划一下自己最近的任务。于是他便通过GoogleCalendar来管理自己最近的日程安排;整理完日程后,他可以通过Gmail收发邮件,通过GTalk来与同事朋友进行联系;如果他这时打算开始工作,还可以通过GoogleDocs来编写在线文档,在此过程中,如果他需要查阅相关的论文,也可以通过GoogleScholar进行搜索,此外还可以使用GoogleTranslate翻译一些英文,他甚至可以使用GoogleCharts来绘制一些图表;如果他有些累了的话,还可以通过GoogleBlogger来分享日志,通过Google的YouTube来分享视频,通过Google的Picasa来编辑分享图片。故事中杰克所使用的所有服务就是一种云计算。

很明显,谷歌所提供的服务将会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各种充满个性化的服务,不久的将来人们的生活就会进入云计算的时代。对于这一点,向来深谙市场规则的库克看得已经十分清楚。

云计算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云计算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然而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颠覆性技术。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出现要远远早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当计算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时,计算机网络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突然狂飙式地爆发了,从此人们进入了网络泡沫时代。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爆发之后,互联网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就在互联网泡沫行将破裂之际,这个世界又迎来了Web2.0,随着Web2.0的逐渐兴起,网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

什么Web2.0呢?Web是WorldWideWeb的简称。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被表示出来,而各种资源还可以在网页上互相链接。Web2.0是Web1.0的升级版。

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而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比如Blog:用户可以自己织网,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知识并且还可以和其他用户内容进行链接。RSS: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定阅;SNS:blog+人和人之间的链接;WIKI:用户共同建设一个大百科全书。

Web1.0旨在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各种知识资源,通过各类企业的力量,统统展示在网络上,以供用户分享。而Web2.0的宗旨是要将这些知识,通过每个用户之间的协作,从而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像Flickr、MySpace、YouTube等网站也开始纷纷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借助于Web2.0,这些网站吸引了众多用户前去访问,其访问量远远大于传统的门户网站。随着用户不断增多,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摆在了这些网站面前,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为巨大的用户群体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

在这些网站中,谷歌凭借其强大的搜索速度和处理能力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从而为更多的用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各种服务,就成了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一直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云计算应运而生了。

何为云计算呢?简单地说,云计算其实就是一种网络计算思想,云计算的出发点就是要把空闲的CPU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继而搭建一个平行分布式计算。这一思想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来的。1999年出现的SETI@home是第一个成功的将网格计算的思想付诸实施的案例。

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十分相似,其核心也是通过利用大量的计算机,从而构建出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云计算的目标更加宏大,它的最终目标是在这样的计算能力的支持下,能够构建稳定而快速的存储以及其他服务。Web2.0的存在为云计算提供了可能。在Web2.0的引导下,只要有一些有趣而新颖的想法,就能够基于云计算快速搭建Web应用。

云计算拥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它是网格计算下的一种新的标签,它使用公用计算或其他方法来共享计算资源;它是依靠本机服务器或个人设备来处理用户应用程序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也有人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将硬件与软件外包给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概念。总之,云计算在当今IT领域里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计算领域一直被三家公司把持着,它们分别是Google、IBM、亚马逊公司。

亚马逊公司是最早提供远程云计算平台服务的公司,有人称亚马逊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

早在2006年,亚马逊就首度推出了简单云计算服务。当时亚马逊之所以推出云计算服务,目的只在于将公司闲置的IT设备和运算能力变现。事实上,这种策略为亚马逊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完善了公司的服务质量,也成就了亚马逊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的美名。

凭借着在云计算领域的优势,亚马逊一直充当着领跑者的角色。自2006年推出以来,AWS一直保持高速的产品研发节奏,其中按虚拟机付费的弹性计算云已经成为了云计算的旗舰产品。与此对应的则是AWS惊人的指数型发展速度。据亚马逊的数据显示,2011年亚马逊云服务S3的对象量翻了3番,增加了5000亿对象,相当于每个季度增加1250亿对象。据美国调查公司451Group的报告,AWS已经占据了美国59%的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市场份额,领先优势相当明显。

谷歌是紧随亚马逊其后的最具威胁的竞争者。2006年8月,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

而早在2006年之前,由于各种现实需求,谷歌就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架构——硬件网络方面应用了自己设计的机架架构、服务器刀片、数据中心、全球网络连接,软件系统方面开发完善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GFS、并行计算架构MapReduce、并行计算数据库BigTable以及开发工具等云计算系统关键部件。

可以说,从云计算的角度而言,几乎Google的所有产品都可以被认为是典型的云计算产品。Google是世界上最大的云,在全球有30多个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总数超过100万台。凭借着如此巨大的竞争优势,谷歌此后又相继推出了SaaS、PaaS、IaaS和云客户端四个极具竞争优势的服务产品。

而作为IT业里的老大哥,面对着云计算领域的激烈竞争,IBM公司自然不会自甘落后,为了和上述两家公司对抗,IBM公司也在2007年的11月正式推出了“蓝云”计算平台。这一平台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

对于如此激烈的竞争,库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很清楚,苹果公司在云服务领域的步伐已经慢了一步,再不立即行动,就会与这个大好时机擦肩而过。这是一向热衷竞争的苹果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在库克看来,如果苹果公司能够及时地把握住这个机遇,及时地推出自己的云服务产品,就可以在云服务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在经过一番精心地准备之后,2011年6月,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了免费的在线存储云服务iCloud。iCloud的推出其实等于是向亚马逊、谷歌、IBM等竞争对手下的一张挑战书,它是苹果公司正式进入云服务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对此,库克说:“iCloud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关乎到苹果公司业务‘未来十年的战略’”。

库克之所以会义无反顾地推出iCloud,是因为他意识到缺失文件系统一直是苹果公司的软肋,使得iPad一直无法替代笔记本电脑。库克认为对于Dropbox来讲,最明智的点子就是它彻底地将文件系统置于云端,完全从设备中将它移走,从而打造一个牢不可摧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于是推出iCloud就成了库克的策略。他希望iCloud能成为让移动终端享有家庭宽带一样的速度的最佳的方法。

那么这个iCloud到底是什么东西呢?icloud是基于原有的MobileMe功能全新改写而成的云端服务功能。它可以为用户提供邮件、行事历和联络人同步、音乐、应用、电子书等推送到所有设备等功能。和Google和Amazon的云端音乐服务相比,iCloud的功能更强大。它将音乐服务、系统备份、文件传输、笔记本及平板设备产品线等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具体来说,iCloud平台可以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储到苹果的服务器,通过连接无线网络,这些信息会自动推送到用户手中的每个设备上,这些设备包括iPhone、iPodTouch、iPad,甚至是Mac电脑。

在邮件方面,用户只需要拥有一个@me账号,就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将信息同步推送到自己已登录的账号设备上。

如果用户在iPhone上下载了一款新的应用软件的话,它就会自动出现在用户的iPad上。用户无需担心多部设备同步的问题。如果用户想要把很久之前买的应用软件安装在新的iPodtouch上的话。iCloud可让用户在一个恰当位置查看过去下载的内容。而一旦用户从iBookstore下载了电子书,iCloud就会自动将其推送到用户的其他设备上。如果用户想在iPad上阅读,加亮某些文字,记录笔记或添加书签的话,iCloud会自动更新用户的iPhone和iPodtouch。此外,iCloud还可以每天通过WLAN网络对用户的iPhone、iPad和iPodtouch上所存储的重要信息进行备份。一旦接通电源,即可快速、高效地备份一切内容。

而DocumentsintheCloud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同样的文本编辑操作。如果在iPhone上建立一个文档,这个文档会自动同步到云端,这样在其他设备上也可以找到之前建好的这个文档,这一服务不仅在iOS设备中可以使用,在其他苹果设备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