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7510000000035

第35章 留意自己少狂傲,得意须防失意时(2)

现在呢,他还在擦皮鞋,并且已在全国开了十几家分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要放下身段",这是那位大学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那位同学如果不去擦皮鞋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价,在街头摆摊擦皮鞋,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确实也应有他的勇气。

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便越厉害,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做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失他们的身份。

其实这种"身段"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并不是说有"身段"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段,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么路将会越走越宽。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个人的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录入人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

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绝不是一般的程序员。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就给他换了个高一级的职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看了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他终于拿出了博士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我们有时候缺乏的正是这种"以退为进"的精神,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冲,不碰得头破血流就誓不罢休。虽然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极其可贵的,但不讲方法,一味蛮干只会付出不必要的牺牲。后退不代表放弃而是在为新一轮的竞争养精蓄锐,这也是一种智慧。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段,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段"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段的人,他的思考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这将是他的本钱。能放下身段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段的顾虑。

人不怕被别人看低,而怕的恰恰是人家把你看高了。看低了,你可以寻找机会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刮目相看";看高了,你就很难再有周旋的余地,甚至还会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感到失望。

你愿意与一个滔滔不绝、需踮起脚尖才看得见的人交往吗?不愿意。别人也不愿意。优越感是对他人的自尊与自信的挑战,没有人会喜欢。凡是那些说话"冲",做事飞扬跋扈的人,往往都是不谙世事的人。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人,他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使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或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与同事的信任。

事实上,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们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有人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小刘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可就是没什么朋友。同事们都不爱和他打交道,因为一跟他交往,就成了他的"绿叶"。每一次聚会,他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优越:身高比小张高,学历比小李高,工资比小赵高,房子比小吴大……每次他都兴致勃勃地说着比唱得还好听的话,扬扬自得,让朋友们非常厌烦,所以后来大家都不愿理他了。

人心都是很微妙的,对于一个四处炫耀自己的人,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排挤心理:"他那点成绩算什么呀!""没有我们的帮助,他能做到这一步吗?"各种抵制和不满的情绪就会扩散开来。而对一个低调的人,大家反而会记得他的成就。

老子曾说过"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人们,必要时要藏其锋芒,收其锐气,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才能暴露无遗,别人就会将你看穿,觉得你不过如此。

由此可见,还是谦虚一些好,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更是每个人走好人生之旅的必备品质。只有谦虚,才会不断要求上进,才会善采人之长而补己之短,才会兢兢业业,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才会达到事业的成功。

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别人才不会以为你会对他构成威胁。因为谦虚,你可能会学到别人本来不愿意透露的东西。因为谦虚,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为你与领导、同事、下属的关系储备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为谦虚,往往还能得到别人友善的帮助。

据说,当年松下幸之助做生意时,几乎什么都不懂,但他拥有一个优秀的非智力因素:谦逊。他以一颗谦虚的大脑,接纳来自各方的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转化为自己的动力,最终走向了成功。

比如,他开发了一件新产品,但不知怎么定价,于是就跑到零售商那里请教。就是凭着这种谦逊精神,松下取得了成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依旧保持着这种优良品格,事业也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老子有一句话:"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大意是,百川之所以能汇聚江海,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游地位,所以才成为王。这正是对谦逊作用的生动写照。

在当今的社会上,真正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懂得谦虚待人的人。因为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了世事的艰难,懂得为人处世的重要。而凡是那些说话"冲",做事飞扬跋扈的人,往往都是不谙世事的人。

凡是有修养的人,必定不会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夸大自己,他自己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没必要自己去说,人们自会清楚。

也许你以为自己伟大,但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自己捧自己,决不能捧得太高,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你这些话后,别人也觉得不高兴。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吹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

孙子兵法说:兵不厌诈。与人合作,不可忘记这一深刻的古训,永远对你的对手保持警惕。失去谨慎之心,是人生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