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读点曾国藩:曾国藩纵横一生的68个绝学
7512500000020

第20章 齐家(2)

今年四月份,刘昌储在我家扶乩,一开始,乩就下了判词,说:“赋得偃武修文,得闲字。”这个字谜的迷底其实是一个“败”字,我正在惊讶败不知指的是什么,那乩又判词说:“为九江言之也,不可喜也。”我又是惊讶,九江才克复,气机正盛,真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那乩又下判词道:“为天下,即为曾宅言之。”今日看起来,三河之地的失利,六弟的变故,恰好合了“不可喜也”四个字相互对应,那样不是人的命运就注定了的吗?然而,祸福是由老天作主的,而善恶却是由人自己作主。由天作主的,无可奈何,只好听从他。由人作主的,得一分就算一分,支撑得一天就算一天。我们兄弟绝对不可以不洗心涤虑,以求努力挽回家运。

第一是贵在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之间不和睦,以至于有今年的三河之变,今后兄弟们应当以去年为戒。凡属我的过失,澄、沅、洪三位弟弟各向我提出规劝的箴言,我一定会努力改正。三位弟弟如果有过失,也要互相规劝而痛改。

第二是贵在体孝道。推广祖父母的爱,用来爱叔父;推广父母的爱,用来爱温弟的妻妾儿女以及兰、蕙两家。又父母的坟地,必须改葬,请沅弟作主,澄弟不要过于固执。

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家里的姑嫂,不可以讲究铺张。后辈的儿女,不可以坐轿、骑马。诸位女儿不要太懒,要学习烧茶煮饭。读书、种菜、喂猪、养鱼,这是一家人家生机的表现;少睡一点,多做一点事情,这是一个人的生气。勤这个字,就是生动之气;俭字,就是收敛之气。有了这两个字,家运就没有不兴旺的道理。我去年在家里,没有将这两个字下到切实的工夫,至今仍然感到惭愧,所以要反复强调这一点。(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初三日接上谕廷寄,余得赏三品顶戴,现具折谢恩,寄谕并折寄口。余居母丧,并未在家守制,清夜自思,局促不安;若仗皇上天威,江面渐次肃清,即当奏明回籍,事父祭母,稍尽人子之心。诸弟及儿侄辈,务宜体我寸心,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无稍疏忽,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于叔父处敬爱兼至,无稍隔阂,兄弟姒娣,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候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明。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情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初三日接皇上廷寄,我被赏赐了三品顶戴,现在写奏折谢皇上恩典,寄谕和奏折寄回去。我正在服母丧,并没有在家里守制,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想起来,真是局促不安;如果仰仗皇上的天威,江面上的敌人次第肃清,马上奏皇上,回家侍奏父亲,祭奠母亲,稍微尽为人之子的一点孝心。诸位弟弟和儿、侄辈,务必体谅我这一份心意,在父亲饮食起居方面,要十分检点,不要出什么疏忽不到之处;对于我母亲的祭品、礼仪,一定要清洁,要诚心诚意;对叔父那边要做到敬爱双全,没有一点隔阂;兄弟姑嫂之间,总不可以有半点不和气。凡属一个家庭,勤,敬两个字,能遵守到几分,没有不兴旺的,如果一分都不遵守,没有不败落的,和字以能遵守到几分,没有不兴旺的,不和没有不败的。弟弟们试着在乡里把这三个字到家族亲戚中去一个一个验证,一定会觉得我所说的没有错。

弟弟们不爱收拾,不喜欢干净,比我还厉害,这是败家的气象,今后务必要细心收拾,就是一张纸一根线,就是竹老壳、蚀木屑,都要捡拾起来,为儿,侄辈树个榜样。第一代人如果疏忽懒怠,第二代就会骄奢淫扶,那么就会渐渐出现白天睡觉,晚上打牌、吃鸦片烟这些坏事!四弟九弟比较勤快,六弟季弟比较懒散,以后要勤快的更勤快,懒散的下决心痛改,不要让子孙学坏样子,至关重要啊!子侄除了读书,还要教他们打扫房屋、抹桌椅,拾粪锄草,都是很好的事,切不可以为这是破坏自己的身价,而不愿去做。(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

胡二等来,接尔安禀;字画尚未长进,尔今年十八岁,齿已渐长,而学业未其益。陈岱云姻伯之子,号吉生者,今年入学,学院批其诗冠通场。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尔仅长一岁,以其无父无母,家渐清贫,遂尔勤苦好学,少年成名。尔幸托祖父余荫,衣食丰适,宽然无虑,遂尔酣豢佚乐,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忧尔之过于佚也。

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不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忧,各争针业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四年所买衡阳之田,可觅人售出,以银寄营,为归还李家款。父母存,不有私财,士庶人且然,况余身为卿大夫乎?(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字谕纪泽儿:

胡二等来,接到你告安的信。写字笔法还是没有一点长进,你今年都十八岁了,年纪已经大了,但是学问还看不到收益。陈岱云姻伯有一个叫吉生的儿子,今年入了学,学院还把他的诗作为这次考试中的第一名。吉生是戊戌二月生的,比你仅仅大了一岁,因为他没有父母,家道也渐渐清贫,因此他勤学苦练,少年就已成名。你幸亏依托祖父的余荫,穿的吃的都比较丰盛合适,心宽没有顾虑,以至于你便贪恋快乐,不再想以读书自立作为志向。古人说:“勤劳的人会养成好的思想,懒惰的人会促长淫乐的心理。”孟子也说:“处在忧患中,就容易使一个人上进,充满生机;生在安乐中,就容易因为懈惰而自取灭亡。”我很担忧你的过于快乐。

新媳妇刚刚上门,应当叫她下厨房熬汤做饭,纺纱织布,不能因为她是富贵人家出身,就可以不干事。大、二、三女儿已经能够做鞋子了吗?三个姑一个嫂,每年做一双鞋寄给我,各自表一表孝心,各自表演一下她们的针线工夫。所织的布,做成衣服寄过来,我也要观察闺房里面那些人到底谁比较勤快谁比较懒惰。

我在军队里,不停地做学问,读书写字,没有怎么间断,可惜年老了,眼睛昏花,没有什么进步。你今年才刚刚二十出头,一刻千金,万万不可以白浪费时光。四年所买衡阳的田地,可以找人出售,把银子寄到军营,去还李家的钱。父母在,子女不存私财,就连老百姓家都这样做,何况身为公卿大夫的我呢?(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五月四日接弟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横写八字,下用小字注出,此法最好,余必遵办,其次序则改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目下因拔营南渡,诸务丝集。苏州之贼已破,嘉兴淳安之贼,已至绩溪,杭州,徽州,十分危急;江西亦可危之至。余赴江南,先驻徽郡之祁门,内顾江西之饶州,催张凯章速来饶州会合。又札王梅春募三千人扎抚州,保江西即所以保湖南也。又札王人树仍来办营务处,不知七月间可赶到否。宁若此次能保全江西两湖,则将来仍可以克复,安危大局,所争只有六七八九数月,泽儿不知已起行来营否?弟为余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乡之要诀也。(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五月四日接到你的来信,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横写八个字,下面用小字加以解释,这个办法最好,我一定会遵命办理。但是这八个字的次序要改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现在由于军队开拔南渡,许多事情集中在了一起。苏州的敌军已经破了,嘉兴、淳安的敌军,已经到达绩溪和杭州、微州,十分危急,江西也危险之至。我去江南,首先驻在徽邵的祁门,内顾江西的饶州,催促张凯章赶紧来饶州会合。又命令王梅春募三千人进驻抚州。保卫江西就是保卫湖南。又命王人树仍旧来办理营务处,不知道七月份可以赶到吗?如果这次能够保全江西、湖南、湖北,那么将来仍然可以都克复,大局是安还是危,关键是争六、七、八、九几个月。纪泽儿不知道已经动身来军营没有?弟弟为我照实家里事情,总以勤俭为主要,情意要厚重,生活要节俭,这是居家的重要诀窍。(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徐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弟与沉弟皆能勤而不能检,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回。弟须时时留心。

我不打算给家里多寄一些钱,是因为总怕老一辈太奢侈,而后辈人又太骄横。世上没有钱多而子弟又不骄横的。我们兄弟打算为祖宗保留德泽遗风,为后代人珍惜福分,除了勤俭持家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你与沉弟都是只能勤劳而不能节俭,我自己稍微有一点节俭但还不是很节俭,儿辈们用大眼看着,用大口吃着,如果不注意,以后的结果恐怕就难以挽回了。兄弟你应当时时当心。

俭字一字,弟言时时用功,极慰极慰,然此事殊不易。由既奢之后而返之于俭,若登天然。即如雇夫赴县,昔年仅轿夫二名,排夫一名,今已增至十余名。欲挽回仅用七八名且不可得,况挽至三四名乎?随处留心,牢记有减无增四字,便极好耳。

俭朴的问题,弟弟你说在时时刻刻下工夫,这一点十分令人感到欣慰,但是这件事不是特别容易做到的。形成奢侈的生活习惯以后再返回到俭朴的生活,就像登天一样困难。就像雇佣仆人到县里去,过去仅仅用二名轿夫,一名挑夫,而现在已经增加到十多名了。要想挽回局面改用七、八名就已经不行了,更何况想减少到三、四名呢?随时随处要留心,牢牢记住有减无增四字,便是很好的了。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垢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多寡为高。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叶水心尝谓,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良为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