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靠:断谋说
7527900000013

第13章 “谋”在全局——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1)

真正有谋略的人,就是善于全面看待问题的人,他们不会以偏概全,更不会窥一斑而认为看到了全豹。我们要学会退后一步,扩大自己的视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谋定而后动。

领导和下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办事周到全面,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取得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谋在全局,当我们能够全面看待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佳时刻。

善谋于先,借力打力保周全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不是简单的人才,而是具有创新观念、发散思维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大局观念,要有发展眼光,不能拘泥于表面的东西。

要学会从点看到线,从线看到面,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借力打力,让自己不拘泥于单一的模式,让思想从多种角度得到展现。

唐朝时期,大诗人陈子昂刚刚来到长安时,还没有什么名气,有一天,他出去游玩,看到有一个人在卖古琴,要价一百万钱。很多人围了过来,都觉得卖主要价太高,这时,陈子昂走了过去,他没有说什么,就直接把古琴买走了。

众人见他出手阔绰,都觉得非常奇怪,这时陈子昂转过头对众人说:“我叫陈子昂,现在就住在XX客栈,如果众位有兴趣,可以来我的住所,听我弹琴。”

第二天,当地有声望的人都纷纷来到陈子昂住所想看个究竟,陈子昂拿出古琴说:“我陈子昂自幼苦读诗书,头悬梁,锥刺股,现在已有小成,却无人赏识。依我看来,弹琴之技不过末流之技,我不想玷污各位的耳朵!”陈子昂说罢,挥手把古琴摔得粉碎,在场众人无不扼腕叹息。

接下来,陈子昂掏出了自己的诗稿印本,分发给众人,请他们批评指正。从此之后,陈子昂的名字响彻长安,并由此确定了自己在唐朝诗坛的地位。

其实,这一切都是陈子昂安排的,他先找了一个“托儿”,拿着古琴高价去卖,这么高的价格自然是没有人买的,但是却能吸引到众人好奇的目光。这时,陈子昂不假思索地把古琴买了下来,这样的大手笔,肯定会让所有围观的人感到惊讶。绝大多数人买昂贵的东西,都会非常珍惜,但是谁曾想到,陈子昂惊人之举背后还有惊人之举,他竟然把古琴摔碎了,铺垫做好之后,陈子昂开始发放自己作品,而这次炒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陈子昂借助了摔古琴的“力”,提升了自己和诗稿的价值,并且使得他在长安城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陈子昂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他知道在众星云集的长安城里,想要按照常规方法从中脱颖而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陈子昂选择了不按套路出牌,借力打力,并且取得了成功。

借力打力,讲究的是方式方法,当你按常规出牌,不能把问题解决掉的时候,你要学会借助其他的力量去解决。也许,你自己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是,你还有思想,你还有创新思维,你还可以借助外力,只有善于在问题发生之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人才能成为命运的强者。

借力打力,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大局观。全面看待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不费吹灰之力把问题解决掉。全面看待问题,善于利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才会因为我们的全新视角而呈现出解决的方法。

公元574年,周武帝准备巡查北周的都城长安,巡查之前,就把所有的大臣都召集去了,对他们说:“众位爱卿,朕要出去巡查了,朝廷里的大事小事全都交给你们办理了。你们可不要让朕失望啊!”大臣们集体答应,都把周武帝的嘱咐记在心里。

但是人心隔肚皮,周武帝前脚刚走,他的皇子宇文直就发动了一场政变,逼太子退位。当宇文直冲进来的时候,守门的武将长孙览不知如何是好,就没有抵抗。

宇文直认为胜券在握,就想直接冲进肃章门。但是当时守门的副将尉迟运却不买账,率领士兵拼命抵抗。最后把城门关上了,把宇文直挡在了门外。

宇文直见自己冲不进去,就下令放火烧门。一时间门外烟火四起,火焰直冲天际。尉迟运心里清楚,如果宇文直把门烧毁了,一旦冲进来,自己的这些兵士很难和对方的兵士抗衡。这时尉迟运灵光一现,便有了计策,他也要用火攻的方法打退宇文直的军队。

于是,尉迟运命令士兵在城门内放起了木材,并且倒上了油。不一会儿,城门就被烧毁了。但门内依然是大火熏天,根本进不去,尉迟运又派人搬运木材,继续阻挡宇文直的进攻。

这样一来,双方遥遥对峙。尉迟运觉得这也不是办法,就派兵士从小门绕了出去,直抵宇文直军队后面。宇文直军队顿时大乱,前面无法进军城门,后面又遭受尉迟运军队的攻击,可谓腹背受制,最后落得个溃败而逃。

周武帝巡查后得知此事,就派人斩了宇文直,重赏了尉迟运。

无独有偶。公元560年,南北朝混战,四下硝烟四起,五胡十六国更是不甘寂寞。一时间四下干戈大动,东西南北战事不断。

贺若敦被北周明武帝封为大将军,奉命在湖州城驻守。但是北周军心不稳,很多兵士就选择了逃跑,而北周的敌国南陈也煽风点火,鼓动这些兵士出逃。如果这样下去,北周马上就会陷入无兵可用的境地。

贺若敦一筹莫展,但是想到湖州城四下环水,南陈接送降兵都是用船。第二天,贺若敦就开始让兵士训练马匹,把马匹送上船的一刹那,抽打马匹。这样一来二去,马匹就不敢上船了。

然后,贺若敦又派手下兵士牵着这批被训练过的马匹假装降兵,南陈士兵一看来了这么多人,还有这么多匹骏马,都喜出望外。但当他们牵马的时候,这些马死活都不上船。

这时,贺若敦率大兵冲了出来,一举歼灭了南陈的士兵。

尉迟运和贺若敦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有大局观,并且是善于利用自己思维的人。面对困难,临危不乱,而是根据当下的形势分析,借力打力。同时,他不按常理出牌,并且把对方的优势拿过来变成自己的优势,从而反客为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有大局观的人,就是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把问题解决掉。思维开阔一点,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能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吞噬掉威胁自己的力量。如此,才能让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掌握主动权,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取得成功。

统揽全局,利用好自己的思维能力,善谋于先,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我们的谋略才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来。正因为问题难解决,我们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有的人,问题越大,就越有能力,这样的人才是命运的强者,才是问各种疑难问题的终结者。

一发动全身,细微之处见谋略

整体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如果我们不重视细节的话,细节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体。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对待一件事情,我们要学会溯本求源。抓住它的源头,就相当于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拨开浓雾见青天,才会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虽小,却决定成败。以小见大,以点着面;从点滴做起,精益求精,方能成就大业。

在美国纽约,有一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平时纪律严格,很少有员工犯错误被解雇,这都得益于管理者的及时纠正,在错误发生的萌芽阶段,就及时把错误的苗头扼杀掉,这样就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有一天,工厂的老车工皮特为了能在中午之前完成剩下的时间完成工作,就把切割刀前面的防护挡板卸下了一块,由于高度降低了,收取加工零件就变得非常方便了,但是由于少了上面的防护,这样的操作就埋下了危险的隐患。

公司经理巡视的时候发现了皮特的违规做法,非常生气,命令他马上把防护板装上,并且还扣了皮特当天的工资。

第二天,老板来了,经理把皮特的违规操作告诉了他,老板非常生气,当即下令把皮特解雇了。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员工敢违规操作了,公司发展也变得非常顺利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这家没有大局观,不注重细节,那么,危险就会因为这样的纵容而加深。注重细节,是一个人大智慧的展现,只有把重视细节当成一种谋略,我们才能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好,这样,细节做好了,整体也就自然会变得完美了。

在人的意识上,越是细微的追求,越是反映观念的本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慎重行事,否则就会差之亳厘,谬以千里。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想要把整体做好,就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先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顺利地进展大事。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巅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则可以让人在事业中力挽狂澜,转危为安。

在今天,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和生活的时代已经来到。可以说,未来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细节的竞争,细节决定整体,更决定成败。

公元前555年,正是春秋战国硝烟四起的时候。当时,齐国率领军队攻打鲁国。鲁国抵挡不住,只能求救于晋国。晋国召集郑国、宋国等十一路诸侯,一起出兵攻打齐国。

齐王得知这个消息,就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迎战,准备和晋国决一雌雄。第一次交锋是在平阳城外,齐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晋王又虚张声势,四下制造假象,让齐国认为晋国军队非常强大。当天晚上,齐国就准备偷偷地撤军回国了。

然而,齐王下达回国的命令是非常谨慎的,甚至连手下的一些将领都不知道。齐王要求兵士卸下铠甲武器,马蹄裹上厚布,勒紧马嘴。这次秘密撤退连平阳城的百姓都没有惊动,齐王自以为此次行动神不知鬼不觉,可以安然撤离。然而万没想到,晋国军队到底还是冲杀了过来。最后,齐国大败,很多人被活捉,成了晋国的俘虏。

那齐军撤退的消息是如何泄露的呢?难道是晋国的探子知道了消息?其实都不是,当时齐军撤离的时候,晋王正在中军帐内召集诸侯商讨来日攻城的计策,晋军根本不知道平阳城里的情况。原来是晋国乐师的师旷闲来无事就在城外赏月,他听到平阳城内传来了乌鸦的悲鸣声,又听到了马匹嘶叫寻找同伴的声音,对声音敏感的师旷就猜到了齐国要弃城逃走。

于是,师旷连夜拜见晋王说:“齐国军队打算不要平阳城逃走了。”

晋王听了不免大吃一惊,并不相信师旷的这个消息。

师旷解释说:“我是乐师,对各种声音都非常敏感。平阳城内乌鸦的悲鸣和马的嘶叫声都极不寻常,肯定是晋国军队想要连夜撤退。大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最终,晋王听从了师旷的建议,和各路诸侯向平阳城发起了进攻。正如师旷所料,这里已然是一座空城。于是,大军继续追击。最后打败了齐军,取得了胜利。

细节决定成败。齐国的撤退计划可谓环环相扣,但是没想到被外界因素影响,泄露了行踪,从而被师旷发现了他们的意图。最后,齐国的撤军计划功亏一篑,只能接受失败的苦果。真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在当今这个微利社会,有大局观的我们,就更应该注重细节,从小处着眼,这样才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决定成败的因素。一位伟人曾说过:“细节,在市场竞争中从来不会叱咤风云,不像疯狂的促销立竿见影地使销量飙升。但细节的竞争却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一点一滴的关爱,一丝一毫的服务,都将铸就用户对品牌的信任。”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微小,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如果对于细节我们置之不理,只会让细节扩大,从而发展成难以解决的恶果,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从细节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小走到大。江河之大,源自细流;九层之台,积于寸土。只有注重各个环节的细微之处,才能让我们把握住全局,才能让我们因为细节的完美而让整体完美。

丢车保帅,谋全局者谓之神

我们常常会听到“丢车保帅”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就是,为了最重要的东西,放弃次重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然从全局上来看,“车”很重要,但是和“帅”比起来还差好多,蛇无头不行,如果没有“帅”,那么,整体都会变成一盘散沙了。

在关键时刻,你要学会隐忍,学会放弃,也许这样的做法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是这却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张公艺九世同居,只以忍为题目;张良忍辱下桥取履,终为帝王之师;韩信忍胯下之辱,统帅百万大军,终于拜将封王;刘备隐忍苟活,寄人篱下,终成帝王大业;司马懿忍辱负重,终挫诸葛亮之计谋……这些人虽然放弃了很多,但是他们放弃之后也得到了很多。

宋公子鲍志在天下,却长期隐忍不发,韬光养晦。一直以来,他广纳人心,散尽家财,周济贫民,在百姓中有了一定威望。

宋昭公七年,宋国大灾,举国粮荒。而宋昭公却不理国政,终日奢靡无度。公子鲍就打开自家粮仓,给百姓放粮。他不但做善举,而且做得还非常周到细致:凡是国中70岁以上的老人,都按月发放粮食衣物;并且还不断派人到一些老贤之人、有功之臣的家中去慰问,带去生活所需。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他都收养在门下,宽待厚养。宗族亲戚,不分远近,凡有红白喜事,其费用全由他出。等到第二年,灾情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但公子鲍的粮仓已经空了。于是,他又去找襄夫人借钱筹粮,救济苍生。

至此,公子鲍已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举国上下无不念其大仁大义,都明里暗里愿意推助他成为一国之君。连那位襄夫人都不再支持自己的孙儿宋昭公,主动要帮助公子鲍除掉昭公。

有一天,襄夫人把昭公出去打猎的行程密告给公子鲍,让他趁机把昭公杀了。公子鲍权衡了当时局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没必要再继续掩饰自己的目的,便让手下一员干将在军中动员:“国母襄夫人有命,今日要扶立公子鲍为国君;我们要同舟共济,共同讨伐无道昏君,拥戴明主!”

由于公子鲍长期的恩泽四布,军中上下都对他敬仰已久,早就有扶持公子鲍主理国政之意。就连老百姓听闻公子鲍要夺取王位,也是无不云集响应。

待昭公刚一出宫,众人就将其围住。昭公在插翅难飞中殒命。公子鲍身边的亲侍合众启奏襄夫人:“公子鲍仁厚得民,宜嗣大位。”于是,在众人的拥戴中,公子鲍成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