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靠:断谋说
7527900000022

第22章 “谋”在执行——成竹于胸,就要贯彻到底(2)

分散精力很容易一事无成。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实现早年确定的目标,大都是因为他们容易见异思迁,注意力也就难免被分散了。如果不能专心致志地做事,便只能探究到事物的表层。真正有所建树的大家都是那些集中精力专注某一领域,并且坚持不懈地去探索,最终创造出前人无法企及的成果。

老实做事,成功自然来

有时候,老实做人本分做事总会被人误解成是傻子的行为,认为这样的人不够圆滑。但是事实恰好相反,因为这些人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默默无闻地朝自己的目标努力着。他们收敛锋芒,隐忍不发,是为了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如果只想不做,只会让自己人云亦云,最后迷失了原有的方向。

一个真正胸怀天下的人,并不是善于表露的人,他们往往会静下心来,老实做事,并且依靠自己默默无闻的坚持取得了一番成就。

执著于成功的人,他们总是拥有超强的自信态度。他们在别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已经踌躇满志地开始采取行动了,这样的态度促使他们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成功者成功之后,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知道成功只是暂时的,只有保持清醒,成功才不会从自己手中溜走。正是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国际地理和地质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他们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而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外国科学家没有来到中国做过这方面的实地考察,怎么可能直接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呢?非常自信的李四光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肯定有第四纪冰川。

1921年,李四光来到河北太行山东麓进行考察,接着又到庐山、黄山等地考察。经过十余年的调查,李四光终于证实:在中国确实有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为此,李四光撰写了论文,论文指出在华北和长江流域确实有第四纪冰川存在。

1939年,李四光这篇关于冰川的论文发表在世界地质学会上,论文所阐释的大量事实表明,中国确实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的这篇论文,对世界地质学和地理学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20世纪初期,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来到中国西部,准备打井找石油,但是却没有发现一滴石油。于是就有一大批学者认为,中国的地下根本就没有石油。

李四光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他不信石油只在西方的土地上,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在中国土地上找到石油。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李四光坚定地迈着脚步去寻找石油。

在艰苦的石油勘探生涯中,李四光利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港油田、华北油田、大庆油田等几处大储量油田。经过数十年的亲身实践和理论探索,李四光断言:中国的西北部还有石油!现如今,在新疆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有力地验证了李四光当年的预测。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去做,就能够把问题处理好,就像李四光一样,因为坚持,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所有事情都耐不住“坚持”二字,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能够解决,并且能够处理得非常好。

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将要去做什么,我们都要相信自己,都要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未战先怯的心理,只会让我们到手的机会溜掉。

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秉承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老实本分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很早就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以怪力论神,就是一种老实本分的精神。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脚踏实地地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而迈向成功。

汉高祖刘邦起兵反抗暴秦时,周勃就以亲信侍从的身份随刘邦南征北战。周勃学识尚浅,但是打仗却极为勇敢,执行命令非常坚决,因此而逐渐得到刘邦的赏识。

由此,周勃的官职节节攀升,有些人便产生了嫉妒心理,跑去问刘邦:“周勃没有才能,打仗也只知道死拼,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主公为什么要如此器重他呢?”

刘邦回答说:“我也没有三头六臂,为什么我能做你们的统帅?只不过我善于用人而已。阴险狡诈、见风使舵、心有不轨的人,即使有大功劳,我也不会委以重任。而周勃忠厚老实,不会怀有二心,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背叛我,这就是我重用他的原因。”

后来刘邦做了汉王,又封周勃为威武侯。刘邦对周勃可以说是充满了信任,恐怕自己有所怠慢。

周勃也深知感恩图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刘邦。周勃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战事,他就主动请战。他常常对手下人说:“汉王厚待我,就是希望我多建功劳。我虽然愚笨了点,但是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的。做人要讲良心,碰上这样的明主,我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他效忠,哪里还能暗怀私心呢?”

刘邦去世后,周勃辅佐汉惠帝。当时吕后专权,想立吕氏为王。吕后在征求意见时,右丞相王陵极力反对说:“当初高祖曾经杀白马订盟约,如果立刘氏以外的人为王,就要全力讨伐他。现在太后要立吕氏为王,分明是违犯誓盟,是不对的。”

吕后很不高兴,接着问周勃有何看法,周勃则说:“现在是太后临朝,自是太后说了算,吕氏封王没什么不对的。”

事后王陵大怒,指着周勃说:“你追随高祖多年,想不到今日你也会背叛他!难道你不感到耻辱吗?”

周勃说:“现在事出无奈,抗争又有什么用呢?等到以后你就会明白我的苦心了。”

果然,直言顶撞的王陵被吕后免了官,而周勃却得到了吕后更加的信任。吕后死后,周勃马上发难,与陈平联手,消灭了吕氏族人,夺回了刘氏天下。

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周勃不做无谓的抗争和牺牲,只是踏实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即使一时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也是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做出让步,不逞一时之虚名。透过现象看本质,终极目标才是最实在的。

同时,周勃本身为人敦厚老实,不心浮气躁,不为虚荣逞能使强,这样也就容易得到信任,从而有更大的机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老实敦厚也是一种含而不露的力量,只有懂得隐忍的人方能成就大事。

也许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每天都是令人瞩目的焦点,但是时间持续不多久就会消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了优点,而是他们的优点在别人眼中已不以为然,甚至优点慢慢就变成了缺点。反观一些默默无闻、踏实本分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着,从而离成功的距离越来越近。老实做人,本分做事,不是一种怯懦呆傻的表现,而是一种引而不发的智慧。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不断地改正,直至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取得最后的成功。

忍辱负重,功到自然成

生活中,很多人都企盼“一朝成名天下知”机遇,渴望功成名就的辉煌,但是闪光灯能够照到的只是少数人。有人称为英雄,就必然会有人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成功的机遇并不会经常出现,它就像夜幕之中一闪而过的流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出现之前,还需要有“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努力。

主角也是从配角做起,甚至是从跑龙套做起的。人在默默无名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要放低姿态,平和心情,等待或者寻找机会,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耐心。

一个重点大学经济系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里面当职员。这个大学生专业知识很扎实,本身也很有才学,而且人长得也很漂亮。进公司没多长时间,人际关系处理的也很到位,同事都很喜欢她。

但是不知是为什么,进了公司快一年了,老板从未过问过她的情况,也不交给她重要的工作,更没有与她有过什么沟通,每天只是让她做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对于公司来说她简直是可有可无。

这个女孩并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因为自己是专业上的高材生,而向领导讨个说法,她认为自己是个新员工,做不起眼的工作,坐“冷板凳”是应该的。一年后的一天,老板终于找她谈话了,一方面肯定了她在这一年中的任劳任怨,另一方面表扬了她做出很多成绩,最后依据她的实际能力为她晋升了职位,她的耐心等待总算得到了回报。

女大学生的经历验证了这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没有耐心坐“冷板凳”,就没有机会获得领导的赏识,一年后也就不会有领导的肯定与提升。“冷板凳”不一定都那么难坐,一旦把“冷板凳”坐热了,机会很可能也就来了。

球场上的替补队员可能是“冷板凳”的代表了。看着队友们在场上拼搏,替补队员可谓难熬之极。在一场比赛中,有些板凳队员只能上场几分钟,有的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可是就在等待的时候,机会随时会降临。如果没有随时做好上场的准备,即使有机会上场,发挥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了多少次,而是失败后爬起来多少次。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已经通俗到妇孺皆知,但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你还就必须要坚信这句话,坚信失败是通向成功的新起点。

要知道,当我们筋疲力尽时,如果再试一次,也许就能获得质的改变。我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成功。在别人犹豫动摇时,我们坚定不移;当别人停滞不前时,我们坚持不懈。终有一天,我们的果园会硕果累累。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一时间,无路可退,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投降,成为吴国的俘虏;另一个则是自刎以保留所谓的清白之身。

当时,大夫文种建议勾践投降。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并且让勾践去买通吴国的大臣伯豁,让他到吴王面前游说求得吴王夫差的手下留情。只要能够留得性命,就还有报仇的机会。

经过伯豁的一番劝说,吴王夫差最终决定不灭越国,只是把勾践带到吴国当奴隶。

勾践在吴国的奴隶生活一过就是三年。为了取信夫差,在他病了的时候,勾践竟然为他尝粪便的味道,来判断病症的所在。夫差出去游玩的时候,勾践就像侍从一样帮他牵着马。经过勾践的不断努力,夫差终于认为勾践已经彻底被自己打怕了,再也没有了反抗的勇气,于是就把他放回了越国。

回到越国的勾践搭了一间草房,把蛇的苦胆悬在自己的床边,每天都要品尝苦胆,让自己记住在越国受过的苦难。不仅如此,勾践睡的床上也铺满了柴草,让自己永远记得所受的耻辱。

为了报仇雪恨,勾践亲身参与务农,和百姓同衣同食。很快,勾践就得到了越国百姓的爱戴。

勾践让文种主管政事,让范蠡来主管军事。经过越国上下七年的努力,国力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这时,勾践认为报仇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想发兵攻打吴国。但出人意料的是,文种坚决反对,他认为现在起兵还为时尚早。文种说:“现在越国的兵力还没有到可以和吴国相抗衡的地步。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等待机会,等待吴国和其他诸侯国发生战争,我们再坐收渔人之利。这才是上策。”

就这样,又过了六年,吴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战争。范蠡认为机会来了。,勾践率领军队突袭了吴国。两场大战,把吴国军队打得四下逃窜,溃不成军,一举消灭了吴国。

勾践之所以能够灭掉吴国,就在于他身处逆境之中能够隐忍,在失败之后不断坚持,并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洗雪当年兵败被擒的耻辱。为了不被失败打垮,为了不丧失斗志,身为国王的勾践不惜亲自种田。每天卧薪尝胆,十年养气,十年积聚。最后,灭掉了吴国,报了自己当年之仇。可以说,这就是坚定所带给勾践的回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出绝美的珍珠;铁剑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炼就成锋利的宝剑。一切豪言壮语都在空中飘浮得云雾缭绕,唯有坚持才是踏向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