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的记忆里都或多或少有着孩子反哺的某一个感动的时刻。这成为他们记忆深处最宝贵的财富。而对于孩子来说,爱自己的父母是一种血脉相传造就的本能。
无论是在人类还是自然界中,都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母爱或父爱的传说。这种舔犊之情作为世间最本质的一种仁慈温暖着整个世界。就连凶猛的老虎,都有“虎毒不食子”的传统。
与此相对的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与舔犊之情相比,孩子们的反哺可能要显得不那么惊天动地,但稚嫩的心所显示出来的那份爱更显真挚,令人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有一位7岁的女孩不懂什么叫牺牲。有一天,她请教父亲。
这位父亲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种女儿也许能听懂的解释,牺牲就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给别人。
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生日那天,父亲收到了女儿的礼物,一根棒棒糖。还有一张用拼音写的纸条:爸爸,我牺牲了。
这位父亲说,这是他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礼物。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幕:一个年轻的妈妈一边给五六岁的儿子洗脚,一边讲小青蛙的故事。故事讲完了,脚也洗完了。妈妈对孩子说,等一会儿,妈妈再来给你讲故事。
画面一转,年轻的妈妈蹲在地上给一位老人洗脚,一边洗一边说:妈妈,我给你洗洗脚,解乏。
这时,等着妈妈讲故事的孩子探头进来看到了这一幕,一转身就跑了出去。
妈妈给老人洗完脚回到儿子房间,却不见儿子的人影,正诧异着,发现儿子端着一盆水晃晃悠悠地走进来。原来他也要给妈妈洗脚解乏。
孩子一边给妈妈洗脚一边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青蛙的故事……
这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慨万分。这则公益广告触动了不少人的心。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孝”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爱父母是一项美好的品质,而且是许多重要品质的基础。
母亲节那天,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给妈妈洗次脚”的活动。然而,许多大人感觉不好意思让孩子洗脚,平时都是她们给孩子洗,忽然让孩子给她们洗脚,觉得很别扭。
鸟有反哺之情,孩子与家人的亲情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增强,比如帮父母洗脚、做家务、过生日。这些温馨的生活细节以及亲情暖流都会感化孩子,提升爱心。
一位中学校长说,学生高中毕业时,学校通常会邀请父母一同为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典礼上,学生拿到毕业证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深深地鞠一躬,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父母。这位校长说,只有懂得疼父母的孩子,将来才知道关爱他人。
生活中的许多场合、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对孩子进行关心他人教育的问题。只要父母以自身的行为施以积极的影响,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孩子们的爱心就一定会逐步培养起来。
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习惯。如:当爸爸下班回来,教育孩子:“爸爸,您辛苦了,我给您拿拖鞋!”等爸爸换完拖鞋,再及时提醒孩子给爸爸端杯水。吃饭时,爸爸没回来,要提醒他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爸爸。当他们学着要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经常让孩子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很必要。只有在他们有了切身体验时,他们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儿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大家给予他(她)的爱转化为他(她)对大家的爱,这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在未来的时间里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