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孩子的事,不用纸条写下,而用口头的传述,最好一次吩咐两件以上的事。
父母经常要孩子去买一些东西或吩咐他做一些事情,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这点是无庸置疑的。但如能加上令孩子思考的机会,更有助于锻炼他的记忆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当孩子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后,他的有意识记忆就开始逐步发展了。若想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就得重视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忆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
年龄越小,记忆的直觉形象性就越明显。这是由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所决定的。对于这些具体的,可以看到,可以摸到,甚至可以听到、嗅到的东西,孩子往往很容易记住。
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他的记忆中,机械记忆所占的比重往往较大。孩子往往喜欢重复;对故事百听不厌,也喜欢背诵。这对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积累知识大有益处。但并不否认此时幼儿已开始有了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
诗人歌德小时候,母亲每天给他讲一个故事,但总是保留了故事的结尾。第二天,小歌德向母亲复述故事,还被要求编一个故事结尾,这样他才能从母亲那儿再听到一个新的故事。在歌德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已不可能是逐字逐句地机械背诵,这里已加上了他的理解和想象,有所发挥,有所创造了。也许正是由于童年时期的这种游戏,孕育了一代文豪。
在整个幼儿期,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因而,应充分利用孩子的无意识记忆,来培养孩子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识记。这一点,家庭教育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整个的童年时期,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这就为父母实施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吩咐孩子做的事,不用纸条写下,而用口头传述,最好一次吩咐两件以上的事。这种训练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不看纸条,让他记住并复述要求,一开始要求孩子这么做比较困难。教育专家指出,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施行:
第一阶段,把吩咐的事写在纸上,叫孩子记下来。如果是还不识字的孩子,可以写简单的记号或画图,然后把纸条折好,放在孩子的口袋里,并且对他说:“忘记了才可拿出来看。”
第二阶段,如果孩子不用看纸条,便能完成任务,就可以在孩子面前,把纸条撕毁。
第三阶段,孩子已对自己的记忆力有信心了,便不用再写纸条,直接用口头传述。这样,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只要花一个月的时间便能达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