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原来乾隆
7528600000002

第2章 引子(2)

军阀孙殿英以赌博起家时适逢乱世。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割据一方。1925年孙殿英率所部从豫西投靠盘踞山东的军阀张宗昌,很快升任为直鲁联军十四军军长。1926年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以后,孙殿英部奉张宗昌之命开往豫北与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作战,被击败后,先溃退到天津南仓,继而退驻蓟县一带,此时已是1928年春天,国民革命军在徐州誓师,开始对北京发动总攻击。孙殿英在走投无路之际,转向国民党,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赌棍出身的孙殿英既至东陵,便顿时萌生盗陵之心,恰巧又有一股土匪潜入马兰峪,于是给孙殿英提供了可乘之机。

窜入马兰峪的一股土匪是原被奉军岳兆麟部收编的马福田部。马福田系东陵土著,对东陵宝藏垂涎已久。1928年6月12日(农历四月二十五日),马福田率领一团人马开赴滦县集中,行至玉田县时突然投向国民革命军,占据了马兰峪。原驻蓟县的孙殿英于是打起剿匪的旗号,于7月2日拂晓派出所部第五师师长谭温江率兵一团向马兰峪马福田部展开攻击,经数小时激战,马部溃败,谭温江部遂进驻马兰峪,开始精心策划盗掘东陵。

盗陵开始于7月5日。此次被掘开的陵寝,主要是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轰动一时的盗掘东陵系孙殿英属下谭温江师长直接策划和指挥的,但幕后主持人实为孙殿英。据当时报纸所载的一件东陵被掘调查说,7月9、10日,见孙殿英军长于夜间乘汽车自马伸桥来到马兰峪。上述《流氓军阀孙殿英》一文也说:"在把宝物盗出的时候,孙殿英乘汽车由蓟县来到墓地,他将宝物检视一遍之后,满满地装了五只大皮箱,由孙亲手加封、盖章,交给他的亲信人员带回蓟县司令部。"能够证明孙殿英系东陵盗案首犯者,还有参与盗陵的士兵张歧厚的口供。张歧厚于盗陵后随部开拔,中途开了小差,将在慈禧陵中拾获的数十颗珠子在天津变卖了一部分后,于1928年8月回原籍途中,在青岛码头被警方拿获。

盗陵士兵张歧厚口供中提到的孙殿英属下旅长韩大保,正是盗掘乾隆裕陵的要犯。在解决了土匪部队马福田之后,他率领步兵一团、工兵一营、迫击炮一连,由西南苇子峪分驻裕陵等陵,在7月5日故意扬言与谭温江部不和,制造紧张空气,故双方均严密戒备,实际上都在暗中积极进行盗陵准备工作。韩大保部先由裕陵宝城向下深掘,因建筑坚固未通,改由琉璃照壁下炸开进入裕陵地宫的入口。盗军撞开第一道刻有菩萨立像的石门,通过明堂券二、三道石门,在第四道石门受阻,再次动用工兵,用炸药炸开了第四道石门,即闯入乾隆帝、后、皇贵妃棺椁所在的金券。先将棺椁外殉葬宝物搜罗一空,然后将棺椁劈开,帝后等尸体被抛置棺外,棺椁中及尸体上的珍宝悉数被掠走。

至于裕陵被盗掘的详细情况,先看东陵盗案发生后的一篇记者采访:"搬运供品时,地宫内库有乾隆之爱剑二:一名干将,一名莫邪,为中国古代名剑。有副官二人各私取其一,甫出洞口,为军官觉查,立予斩决。又恐士兵不服,召兵训话,谓此剑为中国稀有宝物,其刃锋利无比,在百步内即可死人,此二副官即亡于是。诸兵皆佩服某军官之学识渊博,请将宝剑收藏,以符中国名剑归名将之谚。"官兵为争夺地宫中的财宝而火拼,在其他调查中亦有所记述,如《东陵盗案纪》中说:"据参与其事兵士所言,梓宫破坏时,群向棺内掠取珠宝,致将尸骸扯出棺下,于争夺中,将骸骨分析,且有军官三人互相戕杀,死于地宫内,尸体仍遗其中。"因盗宝而毁尸的情况,另一篇采访记有更详尽的记载:

乾隆与妃嫔之棺为楠木制,刀锯不入,由工兵用电锯锯之,棺破,舁尸出,尽取所有。乾隆口内含有西藏黄珠一,此珠可令尸体不朽。谭(温江)等视尸,见外皮着骨,颜色如生,惟无肉与血。珠大不易出,敲碎门牙始得。取珠时,二兵按头,一兵执乾隆之辫以力碎之,辫离脑盖,狼藉不堪笔述。

乾隆帝后尸骸所受的荼毒尚不止于此,盗军撤走后,复有附近土匪流氓窜入地宫,搜剔所遗珍宝,以致将尸骸一遍遍的践踏,因此当东陵盗案披露于世,清逊帝溥仪派员前往调查善后时,浩劫之后的乾隆、慈禧等陵墓已惨不忍睹了。

尸骨难全

盗掘东陵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竟在事发二十余天之后才为世人所知,这实在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其实,说怪也不怪,当时负责保卫东陵的"护陵大臣"毓彭不敢向溥仪报告,也不敢继续在东陵留驻,他悄悄溜回北平,闭门不出,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首先揭发此事的是遵化县知事蒋起隽,这位亦有守土之责的县官给他的戚友衡永写信时,述及东陵被盗情事,衡永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遂携函往告清室贝勒载瀛,是为7月29日。8月1日载瀛写信告知在天津的清室"太傅"陈宝琛,并附蒋起隽原函,请其向"皇上"代奏。

"皇上"溥仪当时早已被逐出紫禁城,住进了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张园,宗室及遗老遗少们把他当皇帝一样对待。1928年时局的大动荡,使隐伏在天津当寓公的溥仪不断受到或忧或喜的刺激,而其中令他感到刻骨铭心痛苦的,则莫过于东陵事件了。溥仪日后曾回忆:

我听到东陵守护大臣报告了孙殿英盗掘东陵的消息,当时所受到的刺激,比我自己被驱出宫时还严重。宗室和遗老们全激动起来了。陈宝琛、朱益藩、郑孝胥、罗振玉、胡嗣瑗、景方昶、袁励准、杨钟羲、铁良、袁大化、升元……不论是哪一派的,不论已经消沉和没有消沉的,纷纷赶到我这里,表示了对蒋介石军队的愤慨。各地遗老也纷纷寄来重修祖陵的费用。在这些人的建议和安排下,张园里摆上了乾隆、慈禧的灵位和香案祭席,就像办丧事一样,每天举行三次祭奠,遗老遗少们络绎不绝地来行礼叩拜,痛哭流涕。清室和遗老们分别向蒋介石和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以及各报馆发出通电,要求惩办孙殿英,要求当局赔修陵墓。张园的灵堂决定要摆到陵墓修复为止。

恰在逊清皇室为东陵盗墓事件奔走呼号之际,该盗案的要犯谭温江等纷纷落入法网。

溥仪等在期待蒋介石、阎锡山彻底查办的同时,立即着手查勘东陵诸事宜。8月3日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劻、贝子载振以下会议"御前",溥仪涕泣自责,即命耆龄、陈毅前往查勘情形,随后又添派宗室宝熙等一同前往。

据勘查,裕陵地宫中的一帝、二后、三皇贵妃中,独有孝仪皇后的遗骸可以辨识,这就使前来善后的诸公煞费苦心,究竟如何确认墓主乾隆的骸骨。下面还是来看陈毅的记述吧:

自(七月)初五日于石门外拾得肋骨一、膝骨一、趾骨二。初七日于隧道砖石中拾脊骨一、胸骨一,色皆黑。十二日又于石门旁拾得踵骨一。检验吏审识胸、脊二骨为高宗(乾隆)主体。

由此可见,在8月28、29两日地宫积水大致排干之前,已捡获了乾隆的胸骨和脊骨,及至进入金券之后,才找到乾隆的颅骨,接下看陈毅所述:

(七月)十四、五日于地宫泥水拾得骸骨甚多,皆散乱不可纪理,然仅得头颅四,其一连日遍觅不见,诸臣情急无策。至十六日疑石门所压朱棺内或有遗骨。乃募人匍入探之,果得头颅骨一。命检验吏审视,确为男体,即高宗也,诸臣始稍慰。下颊已碎为二,检验吏审而合之,上下齿其三十六,体干高伟,骨皆紫黑色,腿及脊犹粘有皮肉。大体虽具,腰肋不甚全,又缺左胫,其余手指、足趾诸零骸,竟无从觅。

被溥仪奖为"忠直"的遗老陈毅见状"心酸涕堕",同行诸人"无不泪承睫也"。这位被誉为"质直而好义"的清室忠臣在阴森的地宫中审视乾隆头颅,发现"两眼仅存深眶,眶向内转作螺旋纹,执灯遥视,似有白光自眶中出"。他似乎感到了"高宗"在天之灵的慑人心魄的愤怒。

孝贤皇后,以及慧贤、哲悯、淑嘉三皇贵妃的骸骨亦"十不存五六,且有一头颅后半皆碎损,仅存面骸而已"。乾隆等颅骨伤毁,盖因盗军欲于口中攫取大珠。而四体骸骨散弃各处,十不存五,则是盗军撤后,本地土匪流氓相继入地宫内拾遗践踏造成的。这些人将泥水中诸物统统装入筐内,抬出陵寝到附近小河中淘洗,珍宝金银自尽入囊中,骨骸之类没有用处,他们便随手扔在河边,耆龄、宝熙、陈毅等人又怎么能找得全呢?最后诸公议定,帝、后及皇贵妃六人合殓一棺,以为"暂安"之计。8月31日,他们掩闭三道石门,用石灰封闭盗军掘开的穴道,回天津向"皇上"复命去了。

曾目睹裕陵劫后惨状的大清遗老陈毅无限感慨地说:"高宗(乾隆皇帝)圣寿七十以后,自称"古稀天子",又自称"十全老人",乃宾天百三十年,竟婴此奇惨!"下面就引入正题,从"十全天子"乾隆皇帝那扑朔迷离的家世谈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