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原来乾隆
7528600000004

第4章 阿哥弘历(1)

在极为重视母家门第的清皇室之中,出身微贱的"格格"钮祜禄氏之子弘历阿哥,竟能深得皇祖康熙、皇父雍正两代的青睐,最后比较顺利地入承大统。究竟是什么力量把弘历最终推向了皇帝的宝座呢?

在极为重视母家门第的清皇室之中,出身微贱的"格格"钮祜禄氏之子弘历阿哥,竟能深得皇祖康熙、皇父雍正两代的青睐,最后比较顺利地入承大统,这确实难免使人感到其中有些宿命的味道。

究竟是什么力量把弘历最终推向了皇帝的宝座呢?当然不是冥冥上苍的神力,而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不同政治集团、政治势力彼此颉颃、互相冲突所构成的一种合力。乾隆皇帝即位前二十五年之久的阿哥时代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度过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政治集团、政治势力长期较量的结果却是为弘历廓清了通向最高权力之路。

"此命贵富天然"

据清朝官方权威的说法,圣祖康熙皇帝崩逝前夕之所以下决心将帝位传给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圣祖相中了胤禛之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福大命好,故默定弘历为胤禛之后第三代皇帝。此说最早见于裕陵《神功圣德碑》。

裕陵前矗立的《神功圣德碑》记录了乾隆一生的丰功伟业,其中述及乾隆承继皇统一段是这样讲的:

(乾隆)年十二,随世宗(雍正)初侍圣祖(康熙),宴于牡丹台,一见异之曰:"是福过于予。"厥后扈驾避暑山庄,及木兰行围,恭承恩誊,辞见上(乾隆)制《纪恩堂记》,于是灼然有太王贻孙之鉴,而燕翼之志益定。

"燕翼",典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眙厥孙谋,以燕翼子。""太王贻孙"云云,用的也是故典。史载周朝奠基人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和少子季历。季历生子名昌,太王独垂青姬昌这个孙子,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了解父亲"欲立季历以传昌"的心思,就跑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让季历继承周国。季历之子姬昌随之为国君,一手完成灭商大业,他就是三代圣主周文王。

裕陵《神功圣德碑》引"太王贻孙""燕翼眙谋"的故事,并明确说康熙初见皇孙乾隆便异之曰"是福过于予",其含义显而易见,是以太王亲定其孙周文王,比喻圣祖康熙默定皇孙乾隆为第三代皇帝。因此,可以说,该碑文是最早表述康熙默定乾隆未来帝位的一种正式的、带有权威性的清官方说法。

上述裕陵《神功圣德碑》提到了两件事:其一,十二岁的乾隆在圆明园牡丹台第一次觐见祖父康熙;其二,乾隆以皇孙随扈康熙避暑山庄及木兰行围。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康熙六十九个春秋的人生之旅的最后一年,前者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距康熙崩逝八个月,后者则距康熙之死不过三五个月光景。下面先来看牡丹台康熙与乾隆祖孙初次相见。

康熙六十一年暮春时节,京师西郊圆明园内百花吐艳,姹紫嫣红,一派大好春光。此园在康熙驻跸的畅春园以北约一里许,是康熙赐给四阿哥雍亲王的一座园子,皇帝还特为题额"圆明园"三字。三月十二日,雍亲王奏请皇父临幸圆明园观赏牡丹。再过六天就是皇帝六十九岁万寿了,皇帝欣然允准。京城西北郊皇子赐园虽多,而皇帝不时临幸的只有三阿哥诚亲王胤祉和四阿哥胤禛的园子。因为储位之争,自康熙四十七年以来,皇帝经常抱病在身,近年来,身体状况更坏,头晕频发,手指颤抖,足部浮肿,心中十分苦闷。四阿哥既请游园赏花,皇帝自是很高兴。赏花之处是一座楠木结构,覆以青、蓝两色琉璃瓦的宽敞屋宇,庭前种了牡丹数百株,屋后则是一排排青青古松,每逢春夏之交,这里各色牡丹争相怒放,最称园中盛景,故名之曰"牡丹台"。康熙此次临幸牡丹台,初不过是家人聚会,赏花散心而已,不意却发现了"弘"字辈百余名孙子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胤禛第四子弘历。

当天随弘历谒见皇祖的还有他的五弟弘昼。弘昼虽比弘历小两个多月,但个头差了一大截,而且处处显得局促不开展。弘历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天庭饱满,下巴略显尖了一点,而他那双像秋水一般澄澈明亮的眼睛流露出的聪慧、灵气,一下子便把老祖父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最令皇祖惊异的是,这个小孙子谈吐举止安详庄重,讲出的话也极得体,对一个十二岁的小孩来说,初次经历这么大的场面,可真的难为了他。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康熙直觉这个皇孙气象非凡。及至回跸畅春园后,他找机会向雍亲王详细地询问了弘历的种种琐事,后来又把弘历的生辰八字要了去。三月二十日,万寿节刚过,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宣谕将雍亲王第四子弘历带回宫中养育。

一月之中,两幸雍亲王赐园,这里蕴涵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对弘历来说,它使默默无闻的雍邸庶子脱颖而出,成为他日后继承皇位的一项政治资本;就是对康熙晚年扑朔迷离的争储棋局而言,它也将给予举足轻重的影响。

牡丹台初见,弘历无疑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弘历的生辰八字之奇,更令皇祖大为惊异。

"乾隆八字"深藏宫中,清帝逊位后开始整理清内阁大库档案,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向社会公布的珍贵档案之一便是《乾隆八字》,与《乾隆八字》同时公布的还有命相术士的批语。这个批语,是康熙六十一年,即十二岁的弘历初见皇祖那年写的。下面节录其部分内容:

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

丁酉(八月)

庚午(十三日)

丙子(子时)

批语: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

按照命相家的说法,乾隆八字,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因此说,以命相而论,乾隆的八字出奇地好。看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后,阅人甚多的老皇帝心中自然有所触动,但他还要实地考察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皇帝出巡塞外,皇孙弘历随驾扈从。在夏秋两季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同慈祥的祖父几乎天天在一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山林苍莽的木兰围场,到处都留下了祖孙二人相依相伴的身影。

山庄南部,有一组据岗临湖的宫殿,康熙亲题为"万壑松风"。驻跸山庄期间,康熙常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此次弘历就住在"万壑松风"殿旁的"鉴始斋",皇祖批阅章奏,他"屏息侍旁";引见官吏,他"承为立侧";到传膳的时候,皇祖不忘分赐爱孙一点他最喜欢吃的东西;祖孙俩钓鱼归来,皇祖也总是让他带几条鲜鱼给住在狮子园的父亲雍亲王送去。有一次,弘历正在书斋中专心读书,忽然听到皇祖喊他的名字,凭窗一望,只见御舟已停泊在晴碧亭畔,于是急忙出室沿陡峭的山路向湖边跑去,到了晴碧亭,皇祖一把将气喘吁吁的弘历揽在怀里,不停地说:"有点闪失可怎么得了,有点闪失可怎么得了!"心里却热乎乎的,对爱孙发自天性的孝心十分感动。

"万壑松风"以北,散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湖泊,每当夏日,荷花盛开,碧波之上,红白相映,煞是好看。而观赏荷花的最好去处则是濒如意湖边的一座方亭--"观莲所"。一次弘历随侍皇祖到了这里,皇祖指着玻璃窗外的荷花对他说:"会背《爱莲说》吗?"弘历心里可乐了,他九岁启蒙读书,父亲请的师傅是翰林福敏,此人端方正直,严若秋霜,但教育学生,深得循循善诱之道。几年下来,弘历倒多读了不少书,《诗》、《书》、《四子》自然不在话下,就是古文名篇也有不少可以朗朗成诵。眼下皇祖让背的《爱莲说》他不仅会背,而且会讲,皇祖津津有味地听了,赞不绝口。

八月初,秋高马肥,正是狩猎的好季节,康熙离开山庄开始行围,十二岁的弘历骑着经过特殊调教的驯良小马,一身戎装,紧随皇祖身后。过了崖口,只见一片连绵起伏的沙岗,这便是第一围场--永安莽喀。待合围之后,只见康熙用火枪击向一头大熊,大熊应声仆地,但虞卒们不得皇上之命,谁也不敢近前。过了好半天,大熊毫无动静,康熙就让身边侍卫护送弘历上前补射几箭,他私心想让这个爱孙得个初次入围即能毙兽的令名,却不料弘历刚翻身上马,那头受重伤的大熊又猛地起身扑了过来,康熙立即用虎枪把它击毙了。这件事,康熙后怕不已,回到武帐,连连对照抚弘历的和妃瓜尔佳氏说:"这孩子命贵重!这孩子命贵重!要是到跟前熊扑过来,那成何事体?"

那次皇祖到雍亲王胤禛赐园狮子园时,弘历亦随侍前往,看望自己的父母。没想到,皇祖此次之行,特要相看一下弘历生母的相貌,因此到园后即让弘历嫡母乌拉那拉氏(后谥孝敬皇后)"带其生母来见"。弘历生母即雍邸"格格"钮祜禄氏,由于她身份低下,康熙从来没有见过她。钮祜禄氏被带来后,皇帝端详一番,赞不绝口道:"有福之人,有福之人。"为什么皇祖来狮子园专门要看弘历生母,为什么看后连称"有福之人"?联系到皇祖也不止一次对他说过"是福过于予"的话,弘历总感到皇祖的话仿佛意在言外。身居九五之尊而当垂暮之年的康熙,对弘历的钟爱是仅仅限于一个老人对隔辈人的亲情呢,还是有超出这种感情之外的政治意味呢?

康熙最后决定雍正继位,虽在仓促之间,但并非匆匆作出的草率决定。康熙早就说过:"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立储大事,朕岂忘耶?"再废太子后,胤礽、胤禩这两个最有希望入承大统的皇子继大阿哥胤禔之后也被淘汰出局。此后,他考虑过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但他更看好十四阿哥胤禵。胤禵有年龄较轻的优势,又经历了数年军旅生涯的历练,有带兵才能,如果康熙早一年去世,皇位可能会落在了胤禵手里。然而,从种种迹象推测,自康熙六十一年春天皇帝遣回胤禵、见到了"有英雄气象"的弘历后,他逐渐把胤禛父子作为一个整体,对大清帝国的命运作了长远的考虑。处于弥留之际的老皇帝肯定又反复权衡了胤禛、胤禵、胤祉这三个最有希望的皇子的长短优劣:胤禵年富春秋且才具最优,但陷入胤禩一党过深,若继为嗣皇,难于保证不对废太子及其党羽进行报复清算;胤祉党派色彩甚淡,且为人仁孝,长于天文、算学,但治国之才不足;胤禛对父亲诚孝,在诸兄弟中无恩怨纠葛,亦无朋党偏私,既易为兄弟们所接受,也可期掌权后会保全骨肉臣工,但才能不及胤禵,且年纪偏高。是不是可以设想,促使康熙作出最后抉择的,正是在自己心目中具有非同寻常分量的爱孙、胤禛第二子--弘历(按:弘历为雍正第四子,因雍正前二子早逝,故以弘历为雍正第二子)。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有英雄气象"的弘历在康熙决定帝位传承上,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换一个角度讲,康熙在弥留之际,一言而决,规划了清王朝此后百年大局。

皇父赐食密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