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了家庭,女人们踏进了归宿的窝巢。她们乃安心从事于缝纫与烹调。可是现在江浙中等人家女人倒不从事烹调与缝纫。因为男子在她们自己的园地上打倒了她们,而最如手的缝工和商司是男人而不是女人。男子大概将在其他事业上继续排挤她们;除了结婚是唯一的例外。因为男子在任何方面所可获得的机会,便利远优于女子,只有结婚为否。至于婚姻分内,女子所可获得的便利,优于男子,这一点她们看得很清楚。任何一个国家中,女人的幸福,非依赖乎她们所可能享受的社会机会之众多,却有赖乎跟她们终身作伴的男人的品质。女人的受苦,多出于男人的暴戾粗鲁过于男人的不够公民投票资格。倘男人而天生的讲清理,脾气好,慎思虑,女人便不致受苦。此外,女人常挟有“性”的利器。这对于她们有很广的用途。这差不多是大所予以使她们获得平等的保证。每一个人,上自君王,下至屠夫,烘饼事务,制烛工人,都曾经责骂过他的妻子而亦曾受过妻子的责骂。因为天命注定男人和女人必须以平等身分相互亲密着。人生某种基本关系像夫妇之间的关系,各个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所差异的程度至微;远非如一般读了游历家的记述所想象的。西洋人很容易想象中国人的妻子当作像驴子样的供丈夫作奴隶。其实普通中国男子是公平的讲情理的人物。而中国人则容易想象认为西洋人因为从本领受过孔子学说思想的洗礼,所以西洋妻子不关怀丈夫的衣服清洁与果腹事宜,终日身穿宽薄衬裤,迫遥海滩之上,或纵乐于不断的跳舞会中。这些天方野乘,异域奇闻,因为双方人民茶余酒后之闲谈资料;而人情之真相反忘怀于度外。
那末实际生活上,女人究并未受男人之压迫,许多男人金屋藏娇,逢着河东狮吼,弄得在女人之间东躲西避,倒才真是可怜虫。此另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性的吸引力,使各等亲属的异性之间不致嫌恶过甚。是以女人倒不受丈夫或公公的压迫;至于姑嫂之间,系属平辈,纵令被此不睦,不能互相欺侮。所剩留的唯一可能事实,是为媳妇之受婆婆虐待,这实在是常遇的事情。中国大家庭中,媳妇的生活,负着许多责任,实在是一种艰难的生活。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婚姻在中国不算是个人的事件,而为一个家族整体的事件,一个男人不是娶妻子,而是娶一房媳妇,习惯语中便是如此说法,至若生了儿子,习惯语中多说是“生了孙子”。一个媳妇是以对翁姑所负的义务较之对丈夫所负者为重大。盛唐诗人王绩尝有一首咏新嫁娘绝句,真是足以引起人类共鸣的传神的笔墨: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一个女人而能取悦于一个男子,是一种珍贵的努力,至能取锐于另一女人,不啻为一种英勇的行为,所惜许多是失败的。做儿子的,介乎尽孝于父母与尽爱于妻子二者之间,左右为难,从不敢大胆替妻子辩护。实际上许多虐待女人的惨酷故事,都可以寻索其根源系属一种同性间的虐待。不过后来媳妇也有做婆婆的日子。倘她能达到这个久经盼望的高龄,那实在是荣誉而有权力的身份。由一生辛苦中得来的。
父母的爱
梁实秋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一个孩子,自从外呱呱堕地,父母就开始爱他,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唯恐不逮。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归,虽云大事已毕,父母之爱固未尝稍杀。父母的爱没有终期,而且无时或她。父母的爱也没有差别,看着自己的孩子牙牙学语,无论是传牙利齿或笨嘴糊腮,都觉得可爱。眉清目秀的可爱,浓眉大眼的也可爱,天真活泼的可爱,调皮捣蛋的也可爱,聪颖的可爱,笨拙的也可爱,像阶前的芝兰玉树固然可爱,癞痢头儿子也未尝不可爱,只要是自己生的。甚至于孩子长大之后,陂行荡检,贻父母忧,父母除了骂他恨他之外还是对他保留一分相当的爱。
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儒然而莫之能御。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一笔账是无从算起的。父母的鞠育之思,子女想报也报不完,正如诗经《寥我》所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之恩像天一般高一般人,如何能报得了?何况岁月不待人,父母也不能长在,像陆放翁的诗句”早岁已兴风木叹,余生永废寥莪篇”正是人生长很,千古同磋:
古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动亦无大效。父母子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条境。
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久长大也要变成为父母,也要爱其子女。所以父母之爱像是连锁一般,代代相续,传继不绝。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维护人类生命之最大的、最原始的、最美妙的、最神秘的力量莫过于父母的爱。让我们来赞颂父母的爱!
说母性
茅盾
爱伦凯尝说:将来的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我们为将来的文明计,不能不注意养育现在的儿童,所以在现今妇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母职的问题(pmbleIdDthedlcKKI)。爱伦凯复沦到这个问题应由何人去解决;她以为应由儿童自己的母亲去解决、别人简直不能代疤。她解说何以别人不能代疤的理由,于是便有她的母性论。
什么叫做“母性”(erIinss)?他的本性是怎样的?爱伦凯以为母性是有广大天边的力,他的本性,是“授予”。是“牺牲”,是“抚爱”,是“温柔”。波尔松曾说:“一切的创造,都原出于母。”换句话说,就是凡儿童的一切品性,都是受之于母。“母性”不仅妇人有之,男子也有,因为几能和“一切创造之原”相等的,不论他是男是女的,或是不屈性的,都可以称之为“母性”。不过老天特把很浓厚的母性赋与女人,所以我们一讲到母性,总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女人。
历史初期的”母性”,不过是一个力量洪大的自然力(nmIfom。);温柔和粗暴共见:对于小儿,虽则抚护,却是盲目的。当时原也无所谓分工,抚育儿童,并不专指是女子的事;但因生理上的关系,女子总是最初乳育小儿的、所以抚育的功课,便不知不觉地落在女子肩上,渐渐成了分工的局面。那时“母职”,只是繁演子嗣,不曾想到改良于思。然而“母性”终能发展,虽在这种不良的状态下面。利他主义的根即伏在母校内。原始人都是自顾自身,绝没有牺牲利他的意思,母性的天然要求,使女人肯为了子女牺牲自己;又原始人几乎无日无战争,甚至人人仇视。也为了要保护自己的子女,父与母才连合起来,有了些通工合作的意思。此时为父老的责任是御外悔,所以讲究的是战争和打猎、这些强武的行动,渐发展成了人类之臣表的或利己的性质。为母者的责任是尽力为一家子谋个安乐窝,所以他们的行动渐发展成了自己牺牲的或利他的性质,人类的文化,便是靠着这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交互发展,隐相补求而成的。
讲到爱子的心;父母本是共有的;母性所以能比父性特别发展的快,虽然半路适应环境而起分工的缘故,而心理的关系,也很重要。母亲之于子女,未生时的想像,既生后的俯切,凡劳苦,愉快希望等等,都要比父亲所经验的;更深更切,那自然母性的发展比父性要快得多;更因母性的加信发展,父性也就无形技退。这些都是在。动理学上很明白的证据。近代心理学者都说灵魂生活最重要的主动,不是理论的连合,却是感情的连合。然在感情之外。尚有一个茫茫的东酉,和植物的根儿一般地重要的;便是意志。一切灵魂生活中得表见的,一切指导我们的动作的,刺韩我们的努力的,都是意志和感情连合的结果。这连合得见于女子的,便是母性。自从原始人到现代人,母性逐渐发展,已成为一个至强至刚的人,人类生活中一切冲突的思想都消融为一在这母性的中间。灵肉的冲突,利他和利已的冲突……都消融为一,在这母性之爱的烈焰下。
以上尚是泛讲母性的可贵,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一个母亲对于她自己儿女的爱,到如何田地,便更可以明白母性的可贵非同等闲。
凡母亲爱子的感情,总是和一个强烈的快感相连的。做母亲者当偎抱子女柔软的身体时,简直可使自己忘却种种愁苦,而只觉得快感。做子女的遇着外界的危险,急急奔到母亲怀里的时候,子女和母亲所受同样的快感,强烈到什么程度?恐怕这种从灵魂放射出来的愉快,不是语言所能形容,只有眼泪能够形容罢哩!这一种所谓天性之爱,试问除了亲母子而外,还有什么人能够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可惜世间的母亲都不是心理学者,她表示这种极深的母亲爱、只是“把儿女偎抱到胸前”的一法,从来不曾用过文字语言!
至高的母性爱,实在还不是母亲抚育子女时所受的功劳痛苦可得表见;至高的母性爱,只能在诗人的诗中,尚可找得一二。如某诗人所写:一个母亲和着一颗已碎的心倒在她儿子的脚边,儿子愤愤地以脚踢她,她尚唤道:“吾儿;莫闪了你的脚筋罢?”须知这不是爱子爱到痴,这实是至大至刚的母性爱的充分发展。
母性范成儿童人格的证据,历史上亦很多见。古来的大哲人大诗人大政治家,多半是受了母性的薰染;举个最显明的例,便是德国的大诗人歌德(Coethe)。歌德的《浮士德》(“Faus。”)是他精神放射的总集合,感动力之大,就和地球的磁极一般。歌德这等天才,腔能说不是他母亲的遗传?
是故所谓母职,含有训练肉体精神两方面的意思,决不是只把小孩子抚养长大,像鸟兽哺子一般,便算尽了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