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外出差回来,本以为能给我一份惊喜、讨一份赞美的他,却接到了我迎面抛来的一大串挑三拣四的批评,不是壁画俗气了,就是吊灯形象不美观了,我丝毫不在意他的辛苦和精心,几乎把他的劳动做了彻底的否定。
他第一次有些委屈地说:“你就不能找一点儿优点表扬表扬我?”
“我没看出什么优点,就你干的这活儿,得全面返工。”我没理会他脸色的变化。
“那你自己干吧!”子浩坐到沙发里,第一次做出了罢工反应。
于是,我们又爆发了一次家庭内战。但这一次,子浩没有像往常一样很快便软下来,或退下去,而是毫不示弱地跟我唇枪舌剑起来。
一气之下,我又了娘家,等待着像以前的那几次激烈的争吵后一样,子浩再来向我赔礼道歉,然后面带微笑地把我哄高兴了,再接我回去。
可这一次,子浩也来了脾气,连着两天了,不仅人没露面,连个电话也没打过来。这让我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心里猜不透:子浩这回怎么不向我低头了?
父亲问明事因,批评我:“明明是你的错嘛,赶紧回去认个错吧,都奔30的人了,还这么孩子气的。”
母亲也在旁边附和:“快回去吧,别总是让子浩向你低头,他也是一个大男人呢。”
“不,我偏不向他低头!”我固执起来。
父母叹气地走到里屋,给子浩打电话,代我向他道歉。我隐约地听到子浩在那边检讨自己:“也怪我平时太宠着她了,惯出了她的坏性子。”
父母上班去了,我心情烦躁地翻开一本杂志,一篇文章的标题,抓住了我的目光。我一口气读完那篇《做个好男人为何这么不容易》,不禁深深同情起文中的那个处处受妻子刁难的好男人来。
倏然,我扪心自问:自己不正像文中那个蛮不讲理的女人吗?从恋爱到结婚这些年来,子浩时时、处处让着我,一再向我低头,并不是他有多少过错,而是他心中太爱我了,他是用那样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呀。既然我也同样爱他,为何总要无故地伤他的心呢?为何不能向他低一次头呢?
想到这里,我再也坐不住了,赶紧回家,一进门,便嗔怪道:“子浩,你这个坏蛋,你要让我得相思病吗?”
“你回来认错了?”子浩极力的掩饰着内心的喜悦。
“美的你?我这是为爱低一次头。”我狡辩着扑进子浩的怀里。
“我骄傲的公主,你终于醒悟了。”子浩紧紧地拥住我。
是的,在家庭中,彼此都能够为爱低一低头,少一些较真的固执,正是融洽夫妻感情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无论是谁,意识到了自己错了,就及时、勇敢地低头向对方认错,不仅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给爱一些滋润,会让相爱心贴得更紧。
如今,我已变得随和、贤惠了许多,令许多熟悉我的人都惊讶不已。问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我满怀幸福地回答——因为我懂得了为爱低头。
如果人人都能慷慨地馈赠他人一份真情,那么我们眼下的日子里,又该增添多少奶酪一样的芬芳呢……
暖透一生的奶酪
她曾暗暗地喜欢过他,但一向自卑的她,从未跟任何人袒露过这个秘密,只是把一份清纯的情感永远地压在了心底。
那时,她和他在那所教学水平极其落后的乡中学读书。她是他的前桌,但两人几乎没说过几句话,因为她那时平凡得实在是太不起眼儿了,成绩优异的他却一直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焦点。后来,全班唯一考入县城高中的是他,自然他也是全班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美国。这期间,他和许多同学都断了联系。
初中一毕业,她便开始年复一年地伺弄那几亩责任田。20岁那年,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出嫁了。她嫁的那个男人懒惰又好喝酒,还时常粗野地打她,打得她身上紫一块青一块的,让人看了心疼。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她那喝醉了酒的男人,失足跌落到村外的一条小河里溺水而亡。后来,她又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安稳日子没过上一年,她的第二个丈夫又不幸在翻山抄近路回家时,被采石场突然炸响的哑跑掀起的石头,砸中了太阳穴,连半句遗言也没留下,就匆匆地撒手而去。
这时,她已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小女儿刚刚满月。守着两间破产草房,加上一大摊子外债,日子窘迫得让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十多岁。
村里有人背后说她命硬、克夫,她也惶惑:自己的命咋这么不好?怎么连一份艰难日子也不让自己支撑下去?
偏偏在这个时候,更大的不幸又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她被检查出患了严重的肝炎,医生叮嘱她一定要少干重活,还要抓紧时间治病,要不然,恐怕……面对那冰冷的诊断书,她欲哭无泪。
在那个飘雪的冬天,她木然地徘徊在村边的冰河上,心冷得如拂面的凛冽寒风。是女儿那一声声急切的呼唤,让她揩去眼角的泪水,拖着沉重的身子走回家中,点燃潮湿的柴禾,给漆黑的小屋添一份暖意。
这个春节该怎么过呢?无法挥去的愁绪缠绕在她的心头。
傍黑时分,村长大声嚷嚷着,给她送来一张寄自美国的贺卡。那是一张十分精致的贺卡,上面画了一块大大的奶酪,还有两行充盈着诗意的话语——真情如奶酪,芳香永远飘逸在岁月的深处。
哦,是那个不曾忘怀的他寄来的漂亮贺卡。他的一语简单的问候,宛若一缕温馨的春风,吹入她几欲绝望的心田。捧着贺卡,她的眼角一阵灼热——这么多年了,难得他还记得她这个同学,记得给这个藏在山旮旯里的“丑小鸭”,送上一份真诚的关心和祝福。
“妈妈,这是什么?”四岁的大女儿指着贺卡上的奶酪问道。
“这是奶酪,很好吃的一种东西。”其实她也只是听说过,从未品尝过奶酪的滋味。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吃到奶酪呢?”女儿的眼睛里闪着渴望。
“会的,我们会吃到奶酪的,妈妈一定让你们早点儿吃上奶酪。”她紧紧地把一双女儿揽在怀里,一个热烈的希望开始在心头荡漾。
没错,就是那突然而至的一张贺卡,那一语久违的问候,让她骤然感觉到被关切的温暖,感觉到眼前的生活远非自己想想的那样糟糕,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呢。
一番思虑后,她拿出家中全部的积蓄——50元钱,买了两对种兔,开始圆一个大大的、又是真切无比的梦。她的勤劳和坚毅,终于感动的上苍。 三年后,她成了全县有名的“养兔大王”,100多平方的大房子盖了起来,银行里的存款已突破了十万元,她的病也在北京彻底地治好了。
那天,她领着两个女儿,走进了省城的一家精品美食屋,第一次“奢侈”地买了两大盒奶酪,母女三人欢欣地品尝了起来。
真是味道好极了!那股特有的芳香,只有她才能品味出来。
坐在布置得漂亮的卧室里,拧亮台灯,她再次打开他寄来的那张贺卡,轻轻地抚摸着那块诱人的奶酪,她眼睛湿润,喃喃自语道:“谢谢,谢谢老同学,是你冬天里的那一句温暖的问候,才让我拥有了今天的这一切……
数年后,他偶然地得知自己当年不经意地寄出的一张贺卡,竟然改变了她后半生的命运,他不禁深深地感动了,他决定:从此以后,一定想着时常给远方所有的朋友,都寄上一份真诚的问候与祝福。
这是我最近在回乡的列车上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细细地品味时,我蓦然发觉:在我们平凡琐屑的生活中,多么需要那样濡染心灵的情感奶酪啊。如果人人都能慷慨地馈赠他人一份真情,那么我们眼下的日子里,又该增添多少奶酪一样的芬芳呢……
在母亲的内心里,她一直在为儿子骄傲着,只是她选择了那样一种看似淡然的方式。
母亲不为儿子骄傲
母亲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识不了多少字,田里、家里的活儿,做得也很一般,但有一样很特别的,那就是对子女的期望总是很高很高,在她眼里,自己的孩子理应是最出色的。
读小学时,我就常常得双百分,每当我雀跃着拿着成绩单给母亲看时,她至多是扫上一眼,淡淡地一句:“知道了,别骄傲得翘尾巴啦。”至于奖励,那是一点儿也别指望。这还不算,当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子们见了面夸奖几句时,母亲总是不以为然地回一句:“小孩子家,吃得饱,穿得暖,又不干什么活儿,得个双百分还不是应该的?”
上中学了,家里困难,不能给我买自行车,我要用我的两片脚板一步一步地量那十多里的山路。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背上干粮上路了,要花掉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那所无电、无水的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乡中学。
风里来雨里去,我倍尝求学的艰难,更加用功了。三年后,我以超出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的成绩考上省重点校——县城一中,并且是乡中学四年来唯一的考取县城一中的。要知道,进了一中,就意味着半只脚已跨进大学的门槛,对母亲而言,则意味着她期望儿子走出山村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
拿着录取通知书,父亲满脸的喜悦无以掩饰,大声地提议摆两桌,请亲戚朋友来庆贺一下,母亲却摇头道:“这刚哪到哪,只是去县城读书罢了,没啥值得太高兴的。”母亲的一瓢凉水兜头浇下来,让我心里很是不服气了一阵子,私下里直埋怨母亲的心太高,一点儿也不为儿子骄傲。慢慢地,我就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让母亲为我骄傲一次。
高中三年,我勤奋异常,体格一向不错的我,甚至累昏过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黑色的七月过后,我终于拿到了北京那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因为我是全村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而且是去北京上学,连乡长都来祝贺了。好多人都建议这回可要好好庆祝一下,父亲也开始张罗着要好好操办一下,但最后还是让母亲给推掉了,她说还是省了钱,让孩子好好念书吧。其实,我知道母亲心疼钱是假,她只是不愿意太张扬了,可我在心底里却更加深信母亲是不为儿子骄傲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又拿了不少的奖,父亲和亲属们都感到面子上很光彩的,唯有母亲每每总是淡然处之,似乎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不过是极其平常的,根本用不着夸耀。
待到我写了许多文章,成了省作家协会的会员,母亲依然如此。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了,问母亲真的不为儿子骄傲吗?
母亲依旧淡淡道:“你觉得你很优秀了,其实你只不过尽了努力,你所取得的成绩是理所应当的。”
我还想辩解,但母亲转身忙自己的事去了,留我在那儿呆呆发愣。
今年的春节,当我将新出版的散文集拿给父母看时,我看见母亲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只是口中仍平淡地告诉我还得继续努力。
母亲去了厨房,父亲跟过去,悄声问她真的不为儿子骄傲吗?母亲轻声却是掩饰不住喜悦道:“哪里的话?我不夸奖他,只是不想让他沾沾自喜,让他更努力些,做得更好些……”
至此,我才恍然明白了:在母亲的内心里,她一直在为儿子骄傲着,只是她选择了那样一种看似淡然的方式。
我真的要感谢母亲,那淡然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一种深沉的勉励啊,那正是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源源不竭的动力。母亲的骄傲深埋在心底,我却要大声地喊出——我为母亲而骄傲。
就是那久久温暖心扉的两毛钱的小费,让他恍然懂得了许多许多,尤其是他懂得了——无论怎样的一个人,无论其身处怎样的境地,都不应失去梦想,都应该学会自珍和自强。
两毛钱的小费
那一年,家境极苦,他高中没念完,便进城打工了。
没学历、没技术、没特长的他,在民工如潮、力气最不值钱的城市里,只能干最脏、最累的活儿,只能默默地忍受着更多鄙夷甚至是欺辱的眼神,卑微地挣着极低的工钱。可以说,那时,他真切地品尝到了低层打工者的艰辛与酸楚。
在那个毫无生气的小饭店里,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还得整天提心吊胆看着老板的脸色,生怕哪里一时照顾不到,便要承受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好几次,他热血上涌,差点儿一走了之,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因为像他这样的人找一份工作太难了,而他的家庭又太需要他每月拿回去那300块钱的工资了。
春节前夕一个飘着雪花的晚上,店里来了一家三口人,从他们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中,他一下子就猜出他们是刚从外地来打工的。
两大碗煮得有点儿过头的面条,再加上几瓣干瘪的大蒜,他们竟吃得津津有味,像是吃着生猛海鲜。尤其是那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边吃边玩着他用拣来的糖纸给她折叠的小飞机,高兴得叔叔长、叔叔短地跟他攀谈不停。
难得有这样好的氛围,在三个陌生的顾客面前,他竟有了见到亲人般的感觉,抑郁多时的心情陡然好了许多。瞧着老板转身出去了,他便给他们加了一碟免费的小咸菜,换来他们一连串的“谢谢”。
闲聊中,得知他们刚刚从河南来,听说这里修鞋的河南人不少,年轻的夫妇俩也准备支一个修鞋摊。他们畅快地喝着他勤快地续上的白开水,脸上挂满了对未来自信的憧憬,仿佛他所讲的那些关于打工的种种艰难,根本没什么了不得的,在他们眼里似乎挣钱是件挺简单的事情,只要肯吃苦就行。他们还开导他好好干,先学好本领,以后自己出去也当老板。
老实说,以前他从未奢望过自己能当老板,只想着能舒心地打工就很知足了,但听了他们的话,他竟真的有些心动了。
送一家人出门时,那个小女孩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身跑到他跟前,把两枚面值一角的硬币塞到他的手里:“叔叔,这是我给你的小费,祝你新年快乐!”
他连忙推辞:“叔叔不能要你的钱,快攒着过年买好吃的吧。”
“电视里面上饭店的顾客,都要给服务好的服务员小费的。叔叔,你的服务非常好,我应该给你小费,再说了,这是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想怎么花都可以的。”小女孩仰起头来,两眼黑亮黑亮的,脸上写满了可爱的认真。
“可是,我…我……”他眼角有些灼热,执意要把钱塞还给小女孩。
“拿着吧,小兄弟,那是孩子的一片心意。”女孩的父亲用力地握住了他的手,不容推辞地命令他接受这份无比珍贵的馈赠。
那一家人的身影早已在夜色中消失了,他还紧紧地攥着那两枚硬币,呆呆地伫立在北方深冬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心里翻涌着无法形容的温暖。
就是那冬夜里那小女孩纯净的亮眼睛,就是那久久温暖心扉的两毛钱的小费,让他恍然懂得了许多许多,尤其是他懂得了——无论怎样的一个人,无论其身处怎样的境地,都不应失去梦想,都应该学会自珍和自强。
数年后,像一个梦幻中的奇迹那样,他竟真的拥有了资产近百万元的公司,真的当上了大老板。虽然他再也没见到那位可爱的小女孩和她的父母,但每每看到珍藏的那两枚硬币,他都会无比清晰的回忆起那个冬夜里的那些动人的情节,都会在心底默默地说一声——谢谢,谢谢给我带来幸福的“天使”。
后来,他读到一部名字叫《天使在人间》的小说,不禁由衷地感慨——天使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带给自己和他人幸福的天使。
那力透纸背的深深的父爱啊,阳光一样自自然然,如此简单,又如此醇厚。
力透纸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