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其实很简单:仅仅盯着眼前的一只麻雀,老鹰就振动不了翅膀,就不会拥抱广袤的苍穹。随便哪一个小店都能制造出夹馅面包,但长盛不衰、财源滚滚的却只有麦当劳。因为只有极少的人,能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看出大趋势、大境界,并能够从最平凡的点滴做起,给自己设计一条实实在在的路,只有他们懂得怎样投入智慧的打拼,懂得如何让智慧把自己推向成功。
永远不要忘记: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枚叶子上推敲阳光,都可以把细微的小事做好,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不能贪多求全。
只有一双手
那是我大学毕业后最忙碌的一段日子:每周12节课,兼任着班主任;还雄心勃勃地列了一大串的写作计划,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等等各种体裁一起上;还跟几个文朋好友合伙办了一个文化公司,整日地梦想着早些成为一名儒商;那天,母校老师信中随意的一语鼓励,又让自己热血沸腾地捧起外语书,加入竞争激烈的考研大军……
然而,近乎焦头烂额地苦过累过一年后,结果却是令人大失所望:本职工作没干好,好文章也没写出几篇,赔进了大量的精力钱却没挣着,考研离分数线还差一大截……
那天,去朋友经营的一个果园,见他雇用一大帮人在摘果、挑果、装果、运果……便对他慨叹:“你雇这么多人,投入太大了。”
朋友轻松道:“很正常,我再能干,我也只有一双手啊。”
朋友不经意的一语,扣动了我的心扉:对啊,再聪明、再勤奋的人,也只有一双手啊,他不能同时把几件互不相通的事情做好。
由此,我想到了那些俗语,譬如朝三暮四、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语汇里面,其实包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不能贪多求全。
如今,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潜心创作,教学、写作双双丰收,这要感谢朋友的“赠言”——再能干的人,也只有一双手。
正是那一次课,让她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认真”等等那些曾无数次空泛地谈论过的大道理。
那一课叫敬业
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了,校园里开始弥漫浓浓的离别气息。再有十几天,同学们就要挥手作别大学了。
这一天,辅导员通知同学们——《训诂学》老教授要在周六给选修这门课的同学,补一次因他生病住院拉下的课。
同学们立刻意见纷纷——都什么时候了,大家考试都及格了,谁还有心情去补课?再说了,那选修课少上一次课又有大不了的……
周六,选修《训诂学》的三十多名学生中,只有三位女生去了教室。其实,她们也并非是有意去给老教授捧场的,她们忘了补课的事,原本打算到安静的教室里聊聊天的。
老教授准时走进教室,看到只有三个没带教材的女学生,他猛地一愣,俯身问明原因后,他微笑着环视了一下空阔的教室,清清嗓子,响亮地喊了一声“上课”。
仿佛面前像往常一样坐着三十多个学生,老教授跟平时一样自然而然地讲述起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他讲得非常投入,甚至有些忘情。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上开始有汗珠滑落。
三个开始还有些心不在焉的女生,先是惊讶老教授依然工整的板书、热情的手势和对每一个细节的耐心讲解,继而,被他的那份从容和认真深深感动了,她们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子,认真地聆听起来。
课间休息时,三位女同学请求面色有些苍白的老教授赶紧回去休息。老教授擦着满脸的汗水连连摇头,说他还能坚持住。直到下课的铃声响起,他才如释重负地收拾好讲义,慢慢走出教室。
10年后,那三个在学校读书时表现平平的女生,很快都脱颖而出,在事业上卓有成绩,成为那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同学聚会时,面对大家羡慕和赞叹的目光,她们一致深情地回忆起在大学里补上的那一次课。虽然她们已记不清老教授所讲的内容,但老教授抱病面对三个学生时那份平静、那份声情并茂的投入,却深深地铭刻在了她们的脑海里。正是那一次课,让她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认真”等等那些曾无数次空泛地谈论过的大道理,并由此深深地影响了她们对事业及人生的态度和方式。
是的,那刻骨铭心的一课就叫——敬业。只是在多年以后,许多同学才在懊悔和遗憾之余,将其间接地补上。
即使你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枚很不起眼的石子,但也会因其别具一格的独特而价值不菲,甚至远在于珍珠之上。
你会种植珍珠玉米吗
那几年,计算机专业最热门。丁可放弃了进名牌大学的机会,考入了一所极普通的高校,如愿地进了计算机系。但很快他便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对这个专业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尽管他后来努力去适应,但成绩始终一塌糊涂,而且还形成了恶性循环,一上专业课他就头疼,。相反,他的策划才华却显现出来,大学四年间,他帮人策划了几个广告居然都大获成功。
终于,他费了很多辛苦,才踉踉跄跄地拿到了毕业证书。而此时,满大街随处都能碰到懂计算机的毕业生。他在人才市场转悠了许久,好容易找到了两份工作,但都没干多久,便被辞退了——因为他的业务水平比某些电脑培训班出来的学员,似乎强不了多少。
连续遭遇求职打击的丁可心情十分抑郁,母亲便心疼地让他去乡下爷爷那里暂住一段时间,借此散散心。
爷爷家是东北平原上的一个偏远的山区,家家都有许多地,但种植的却是千篇一律的小麦、大豆、玉米三种,尤以玉米为盛,几乎每家都种了几十亩,甚至上百亩。一到秋天,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到处都堆满了金黄的玉米。前些年村民的收入还可以,这几年玉米价格直线下降,村民们叫苦不叠。
“既然玉米不值钱,为什么不改种别的呢?”他问村民们。
“因为玉米产量高呗,大家都种习惯了,种别的也找不到销路。”山村的信息与交通都很闭塞。
望着丰收却不增收的村民们那一张张焦躁的脸庞,丁可心存同情,却一时拿不出更好的点子。
一个月后,在回城的火车上,丁可与邻桌的一位老农无意间聊起了种地的事情。当那位老农自豪地说他一亩地收入过千元时,丁可忙问他种的是什么稀奇的庄稼,老农笑着说是玉米,丁可立刻惊讶地问他:“玉米现在不是很不值钱吗?”
“那要看种什么玉米了,普通的玉米当然不值钱了,可我种的是是珍珠玉米啊。”老农卖了关子。
“珍珠玉米?”丁可的好奇心被强烈地调动起来。
“是的,那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听说含葡萄糖和维生素成份很高,南方的制药厂需求量很大呢。我现在收的玉米,多数都当种子卖了。”老农一脸的成就感无以掩饰。
丁可不禁想起了爷爷那里卖不出去的大堆玉米,忙跟老农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农欣然地同意了。
这一年春天,爷爷那里每家都种上了那种珍珠玉米。秋后一结算,全体村民都张大了嘴巴——仅卖珍珠玉米,就比过去三年里种其它庄稼的总收入还多。后来,附近的村子也都因为种植珍珠玉米迅速富了起来。
问题就这么简单:普通的玉米人人都会种,能首先想到去种珍珠玉米的,却总是很少的聪明人。同样,有人在生活中常常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有人却经常疲惫不堪地为生存而奔波,原因就在于前者视野更开阔,更善于种植与众不同的“珍珠玉米”。
豁然省悟的丁可毅然放弃了继续在IT领域开疆拓土的念头,而是加盟到一家不大的广告公司,开始搞起了自己喜欢的策划和文案工作。很快,凭着他的几个奇思妙想的广告策划,他成了那座现代化大都市里颇有名气的“广告人”,事业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现实中,许多人喜欢追时尚、赶时髦,跟在这“热”、那“热”后面疲于奔命,陷入了无端的盲从中,结果抓到手里的不过是一些过时的、附加值极低的“大众货”。许多人生的失败,也源于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忘却了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忘了在自己的土地里种上回报率更高的像珍珠一样的玉米、小麦、大豆等等。
走进阳光里,一定不要埋没了你独特的优秀。即使你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枚很不起眼的石子,但也会因其别具一格的独特而价值不菲,甚至远在于珍珠之上。
世间没有所谓的绝对优势和劣势,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将不利的处境改变为有利的处境,才能轻松地赢得成功。
只要你的智慧不处于劣势
经过层层筛选,三名高材生从数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准备参加最后一轮复试,竞争那家大公司的技术部经理的职位。
复试这一天,公司总经理领着三个信心十足的年轻人来到一个果园,他指着缀满成熟果实的、几乎完全相同的三株苹果树,告诉三个竞聘者:“这三株苹果树树龄相同、大小和高矮都差不多,估计每株结的苹果也差不多少。今天考试的内容就是摘苹果,时间是三个小时,你们各显其能,谁摘的苹果多,谁就是考试的获胜者。”
一大堆装苹果的篮子摆放在三个人面前,随着总经理的一声“开始”,三人一起奔到各自的苹果树下。
身材修长的张不禁暗喜:“此题出得好,正好可以发挥自己个高、臂长的优势,看来胜利非我莫属了。”他拿过一个篮子,轻舒长臂悠然地摘起苹果来。
中等个子的刘心想:“论身手灵巧,我能排第一,低处的苹果我可以跳起来摘到一点儿,高处的苹果,我可以爬到树上去摘,估计最后的胜利还得属于我。”刘欣然地开始跳跃着先摘能够得到的苹果。
又矮又胖的林相对于张和刘,可谓一点儿优势都没有了。低处和高处的苹果,他都难以摘到。他心里开始抱怨总经理此题出得有失公正,让他完全处于劣势位置,实在没法跟那两位对手竞争。但转念一想,总经理出此题可能别有用意,或许正是要借此考核一下自己的某方面的才能呢。
看见正忙碌着摘着苹果的两位对手,林的大脑急速地转动着。忽然,他想起刚才进果园大门时,他看到的放在看园人屋前的那架能升降和旋转的梯子。他忙跑过去,跟看园人一商量,看园人很痛快地把梯子了他。
等他扛着梯子架到苹果树下,爬上去轻松地摘到第一个苹果时,张和刘每人都快摘了满满一筐了。
考试在紧张地进行着。高个子的张把手臂能够到的苹果都摘完了,对高处的苹果却无可奈何了。他也想像刘那样爬到树上去,但努力了几次,都失败了。他又想像林那样去借个梯子过来,但他出去转了好半天,也没找到梯子。
再说身手敏捷的刘,他爬上爬下,摘到了一些苹果,但踩断了一条两根枝杈,差点儿从树上摔下来,吓得他只能骑在粗壮的树干上采摘近处那些苹果。至于挂在柔韧枝头上那许多苹果,他却只能望而兴叹——即使爬到了树上,他也无法摘到了。他只得跳下树来,去寻找梯子,但他和张一样失望地空手而归。
这时,考试尚未结束,张和刘却只能蹲在树下,羡慕并懊悔地看着林坐在梯子上升降、旋转,左右逢源、上下自如地摘着一筐又一筐的苹果,乖乖地把取胜的机会拱手让给了林。
在这场考试开始时,谁都可能认为林的劣势最为明显,但最后的赢家却是林。林赢在了他能够正视劣势,不为劣势吓倒,而是借助智慧,将劣势迅速转化为优势,率先赢得了取胜的机会——第一个借到了运用自如的梯子。而张和刘开始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优势,只看到了一时的、局部的优势,而未能做通盘考虑,没能预见后来的困难,结果等自己的优势消失殆尽再想起去弥补时,一切都已为时晚矣——好的机遇不会很多,一旦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就像那天对考试极其有利的梯子只有一架。
世间没有所谓的绝对优势和劣势,只有信心在握,视野开阔,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善于将不利的处境改变为有利的处境,才能在更多的时候掌握主动,更轻松地赢得成功。
一个懂得时时、处处尊重别人的人,自然会赢得别人加倍的尊重。予人以尊重,都远远不止是一种美德。
可贵的尊重
那年秋天,揣着一张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他跟着一群硕士和博士去竞争某跨国公司的两个驻外营销员职位。几番考试下来,他已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综合实力的确逊色于同去的许多对手,成功之门不可能向自己敞开了。
最后一轮考试结束,他和众应聘者走出那栋漂亮的办公大楼,走在洒满阳光的小径上,有几位考得很理想的应聘者已是满面春风了,他却落寞地垂头走在后面。
没走出多远,小径正中间出现一个衣衫蓝缕的乞丐,伸出一双脏兮兮的手,向他们这群西装革履的求职者乞讨。
“去去去,别在这里煞风景了。”有人不耐烦地挥手。
“远点儿站着!没钱。”有人厌恶地呵斥着。
“就这么挣钱,也太容易了吧?”有人丢下一句嘲讽。
也有把头偏向一旁快步躲避过去的,也有动了恻隐之心的,从兜里掏出一元两元钱扔到地上,便昂头走过去的……
在形形色色的目光和言语的包围中,那位乞丐前倾着身子,一脸的沧桑和漠然无以掩饰。
他走到乞丐跟前,停下来,微笑着把手伸进了衣兜,但他立刻窘住了——因为早上走得太匆忙,他忘带钱包了,又是临时换了一套新衣服,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他也没有找到一分钱。
他满脸带着歉意,很坦诚地把手伸过去,在那个乞丐惊愕中,握住了那只沾满油泥的手,愧疚地说道:“对不起,我忘带钱了。”
“不,小伙子,我要永远感谢你,你给了我比金钱还宝贵的东西,你是我行乞这么长时间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懂得我也在乎尊严的人。”一瞬间,几滴浊泪竟模糊了那位乞丐的双眼。
一周后,他惊讶地收到了那家大公司的聘用通知,得到了那份梦寐以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