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国际超级间谍档案
7533900000022

第22章 色情间谍(2)

尽管这一要求极为唐突,约瑟芬却欣然接受了任务,并几乎是立刻就开始了间谍行动。她解释称:“是法国让我一夜成名,巴黎人把他们的心都给了我,而我也准备为法国献出生命。”后来有一本记录她经历的新书写道:“在情报部门的安排下,她对抵抗组织进行了大力帮助——她给了他们一切——她的房子、汽车、私人飞机、她的钱。更重要的是,她还利用自己的名望,将抵抗组织的人员安排在自己身边一起旅行,让他们可以打探到更多情况。”

二战爆发前夕,约瑟芬在整个欧洲和中东四处巡回表演。表面上,她的工作是劳军挣钱,但她的每一次旅行都另有秘密任务——为英法情报部门搜集情报。由于她在战前就和纳粹德国的外交官员建立了密切联系,因此她经常身着华丽的晚装出现在各个大使馆、舞会、夜总会并周旋于高官之间,与一切她认为有利用价值的人调情,从而搜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

有趣的是,在长期“并肩战斗”中,约瑟芬和上司、法国情报主管阿布泰竟然成了一对“秘密恋人”。阿布泰回忆称,她很清楚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危险。约瑟芬经常将德军要塞的照片塞进了内衣,而她随身携带的乐谱用密写药水写满了轴心国军队调动的情报。阿布泰说:“有时,她甚至还会将听来的信息密密麻麻地写在2只胳膊上。我告诉她这非常危险。但她却大笑着说:‘哦!没有人会想到我是一个间谍。’”

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后,约瑟芬又开始了另一项艰巨任务——每天晚上,她利用自己的魅力游荡于各个军事检查站之间,设法为一些犹太难民搞来西班牙、摩洛哥护照,帮助巴黎的犹太人逃往拉美。之后,由于法国边界已经彻底被纳粹封锁,法国抵抗组织弄到的德军动向情报无法送到盟国情报组织手中。约瑟芬又奉命前往摩洛哥,多次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作掩护,将情报转交到英国特工手中。

1945年战争结束后,约瑟芬重返巴黎,法国总统戴高乐亲自授予约瑟芬“战争十字勋章”和“抵抗奖章”。1975年4月,约瑟芬去世,数万人出席了她的葬礼。为表彰她对国家的独特贡献,法国政府为这位平民的葬礼鸣放了21响礼炮。

美女玛诺丽的间谍档案

1979年,由欧洲18国共同研制的“阿丽亚娜”火箭发射成功,这是当时西欧最先进的尖端军事科技成果。但几年后,火箭的核心资料就被苏联克格勃轻易攫取,这一切都与一位名叫玛诺丽的女间谍有关。

1976年,在罗马尼亚美丽的黑海之滨,前来旅游的法国青年塞尔日·诺特欧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迷上了美丽的女导游安托内塔·玛诺丽。

这位导游不仅金发碧眼、身材曼妙,而且极其善解人意,多情的法国小伙子很快就向她发起感情攻势。不久,他们就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玛诺丽随着丈夫迁居法国,成为法国公民,并在里昂定居下来。里昂本身并没有什么,但在它的西面就是布雷斯特军港——法国最著名的核潜艇基地,而它的东面郊区有法国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其中研制“阿丽亚娜”火箭的基地就坐落于此。后来事实证明,塞尔日夫妻选择在这里定居,对于他们是噩梦的开始。

定居法国之后,玛诺丽频频出席各种社交场合,社交圈子迅速扩大。就在玛诺丽享受自己社交生活的时候,罗马尼亚情报部门看上了她。在她回老家探亲时,罗马尼亚情报机构对其进行一番威胁利诱,从此玛诺丽便成为一名潜伏法国为罗马尼亚情报机构服务的间谍。

1979年“阿丽亚娜”火箭成功发射。当时正是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的时期,对于“阿丽亚娜”火箭,苏联情报部门十分眼热,火箭发射之后,苏联情报机构“格鲁乌”便动用一切网络准备将火箭资料搞到手。于是罗马尼亚潜伏的间谍玛诺丽就进入了克格勃的视野。

1983年,“格鲁乌”少校特工科诺列夫来到法国,他的表面身份是苏联驻法国大使馆空军副武官,实际是从事谍报工作,其主要任务便是窃取“阿丽亚娜”火箭的资料。很快玛诺丽的沙龙上便出现了科诺列夫的身影,面对英俊潇洒、谈吐风趣的科诺列夫,玛诺丽芳心暗动。经过特别训练的科诺列夫用起“美男计”来得心应手,很快玛诺丽便被其俘虏。

面对情夫科诺列夫的指示,玛诺丽在自己交际圈里,选定一个名叫皮埃尔·维迪埃的男人。此人是火箭研发相关机构的一个研究所的所长,是当地公认的帅哥,尽管比玛诺丽小5岁,却对玛诺丽十分着迷,当然玛诺丽对这位帅哥也暗生情意。玛诺丽马上施展柔情攻势,皮埃尔对其言听计从。很快玛诺丽就将皮埃尔介绍给科诺列夫,早有准备的科诺列夫投其所好,结果两人成为挚友。科诺列夫还安排邀请皮埃尔赴苏联讲学。

皮埃尔在讲学过程中,隆重的欢迎仪式、热烈的听课掌声,都使这位法国帅哥飘飘然。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美丽的女人进入皮埃尔的视野。这个名叫卢得米娜·瓦列圭娜的女子举手投足间的艺术家气质,使皮埃尔如醉如痴。皮埃尔哪里知道,为了彻底拿下他,“格鲁乌”派出了自己的王牌美女,以保证行动的成功。在美色与金钱的诱惑之下,皮埃尔成为“格鲁乌”的间谍。

回国后,皮埃尔便利用职务之便,为苏联情报部门工作。据后来的媒体报道,直到间谍案东窗事发,至少有两份极其核心的火箭机密资料落入苏联情报机构之手,至于一些普通火箭研发资料就不知道有多少被泄密了。

就在苏联情报机关对自己的美人计得意的时候,他们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低估了女间谍玛诺丽因爱生妒所爆发的力量。火箭间谍案正是由于她的自首而告破。

皮埃尔回国之后,对昔日的枕席密友玛诺丽就冷淡起来,而这个时候,昔日对玛诺丽甜言蜜语的科诺列夫看到大功告成,也对玛诺丽公事公办起来。双重打击下,玛诺丽顿时陷入惶惑之中。恰在这时,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研究所传来皮埃尔要去苏联迎娶美丽的“燕子”的消息,玛诺丽崩溃了。更让玛诺丽痛苦的是,瓦列圭娜来到法国之后,成为玛诺丽的顶头上司。

这种情景让玛诺丽无法忍受,于是她选择向法国情报机构自首。法国情报机构企图放长线钓大鱼,想以此为突破口将苏联在法国的谍报网络一网打尽。但是苏联情报机构的布局使得法国情报机关难以如愿,结果在1987年3月10日,法国情报机构开始收网,一起轰动东西方的间谍案就这样告破。玛诺丽因为自首告发有功免于起诉,皮埃尔与瓦列圭娜入狱,科诺列夫遭到驱逐,其余的人也都遭到惩罚。不管怎样,“格鲁乌”苦心经营的谍报网被捅破了一个大窟窿。女人嫉妒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这是“格鲁乌”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原东德的“罗密欧”

原东德间谍机关精心挑选一些美男子,由迷人的女教员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成为职业男色情间谍,结业后即开始参与代号为“罗密欧”(罗密欧本是莎士比亚所写的悲剧中的多情男子,为爱情牺牲他的生命。但是,罗密欧一旦职业化,那就是把扮演大情人当做一种职业)的专向行动,引诱西方重要部门及秘密机构中的独身女性。一名“罗密欧”曾成功勾引了一位在联邦德国重要国家部门工作的独身女秘书,使其坠入爱河,并从其手中套得了大量绝密情报。

1983年“格鲁乌”少校特工科诺列夫来到法国。他表面身份是苏联外交官,实际是为窃取阿丽亚娜火箭资料而来。

间谍罗密欧都是相貌英俊、头脑聪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士,谍报机关专门训练他们怎样向女人献殷勤;如何以爱情为武器,向女人进行攻心战;怎样在床上发挥做爱的技术,讨女人的欢心。受完训练的罗密欧就是超级色情间谍。他们被派到西德去,其任务是暗中招募西德女间谍。他们招募的候选人是那些在西德政府的重要部门当秘书的女子,因为女秘书的地位不高,不引人注目,但她们对办公室的一切了如指掌,是最理想的偷窃机密文件的人选。

在西德政府各部门的女秘书中,罗密欧特务又细心挑选那些在感情上有弱点的女人。当他们把目标选好了,便以巧遇的方式在这些女人的身边出现,在后者的面前扮演罗密欧似的大情人,尽力发挥他们精修得来的攻心术,使得这些女人为了爱情甘心情愿地做他们的牺牲品,替他们偷窃政府的机密情报。

根据部分公开的档案,原东德招募了非常多的色情间谍,遍布所有的西德政府部门。由于那些被爱情网罗着的西德女间谍的贡献,当年的东德情报局对西德和北大西洋公约国的军事机密全盘知悉。

德国统一后,有好几个当年替东德政府做间谍的西德女人自愿被媒体访问,讲述她们被爱情欺骗的故事。当年,一个叫尼歌的女人在西德的国防部当女秘书。在她20岁那年,她的丈夫爱上别的女人,离她而去。她带着3岁的女儿过着很寂寞的生活;她的相貌平凡、身材粗壮,多年来一直没有男人追求她,使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对爱情饥渴万分。有一天,她和女儿在湖边玩耍,竟有一位长相英俊、彬彬有礼的男士前来向她献殷勤,称赞她漂亮。

西德国防部女秘书尼歌独居多年,她成为东德美男特工下手的对象。

寂寞的尼歌喜出望外,从那天开始,她和那个名叫奥图的男人成为一对热恋的情人。奥图告诉她,他是一个工程师,常常要到外地去出差。当他从外地回来,便开着车子带尼歌和她的小女儿到处去游玩,请她们吃饭、看电影、买礼物送给她们,出手阔绰。

奥图满足了尼歌的性需要,他一遍又一遍地对尼歌说:“当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心里立时知道,你是我的命运。我们是从一块分开来的两片。没有你,我的生命就不完整。”尼歌激动得不得了,把奥图视为生命的中心点。一天,奥图向尼歌坦白他的真正身份:他是一个东德的间谍,是不准结婚的,但他爱尼歌爱得发疯,于是冒险向上级申请结婚准许,但上级有条件,命令他取得西德政府的某些机密情报,才批准他跟尼歌结婚。要不然,他会被召回东德去,他和尼歌永远没有机会再见面。

尼歌不知道对方是用计,她为了不失去奥图,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做。于是她开始在国防部的办公室里面把机密文件复印好,放入手提包,偷偷拿回家去交给奥图。她的行动从未引起别人的怀疑。

过了一段时间,奥图还是被召回东德去。接着东德的间谍头子便来要挟尼歌,如果她要见奥图的话,就要她偷窃越来越机密的情报。当她交了情报,她便得到准许,到东德去和奥图重聚,两人到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度假,共度甜蜜的两个星期。

为了爱情,尼歌继续做东德的间谍。等到德国统一后,奥图突然失踪,音信全无。尼歌不久也被捕,坐了6年的监牢;她的女儿被官方领走,她从此失去了女儿。这时,尼歌才知道,奥图原来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除了太太,还有两个孩子。这一切尼歌都不在乎,她惟一在乎的是:奥图是否真的爱她?

尼歌出狱后,心中仍然爱着奥图。她要求德国媒体帮助她,到以前的东德地区去找奥图的下落。在媒体帮助下,终于在一个小城里找到奥图。奥图已经退了休,而且又第三次结婚。记者出示尼歌的照片,奥图看着照片,冷冷地说:“我不认识这个女人。我从来没见过她!”

当尼歌从记者处得此音信,她泪流满脸,悲伤地说:“我多年替东德做间谍工作,惟一所得的报酬是爱情。万想不到,奥图的爱情是假的!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以色列的“首饰行动”

米格—21是苏联最新式的喷气战斗机,在20世纪是世界上速度最快、设备最先进的攻击型飞机之一。米格—21只供苏联红军空军部队的优秀飞行员驾驶,连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空军都不配装备这种飞机。不过,为了配合苏联在中东施加影响,1961年苏联以“绝对保密”为条件,向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提供了几架米格—21样机。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空军都装备了米格—21。

以色列想拥有一架米格—21,决定策反敌国飞行员,在对伊拉克空军中符合条件的飞行员进行严格的侦察、摸底和筛选后,摩萨德最终选中了空军大队长穆尼尔·雷迪法少校。他是全国最有经验的老飞行员之一,最初在美国空军受过训,后来又被派到苏联深造学习更高的驾驶技术。苏联和伊拉克的保安部门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测验,当他晋升到享有特权的级别后,就让他驾驶米格—21。

策反雷迪法叛逃被确定为摩萨德这一时期的重点行动,行动代号为“首饰行动”。不久,数名精心挑选的摩萨德特工取道欧洲,先后来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他们之中包括一名出生在纽约并持有美国护照的年轻美貌的犹太女郎莫妮卡。这些身份不同的特工将以各种“偶然巧遇”的方式,设法与雷迪法及其家人相识。

米格—21是苏联最新式的战斗机,以色列为对付阿拉伯国家,非常想得到这种飞机的机密资料。

在一次有伊拉克军政要人参加的招待会上,莫妮卡巧妙地结识了英俊的伊拉克飞行员穆尼尔·雷迪法。雷迪法对于莫妮卡也是一见钟情,立刻就被她那迷人的容貌和非凡的气质所倾倒。之后两人频繁会面,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莫妮卡发现雷迪法确实非常同情库尔德少数民族,一谈到对库尔德人屠杀的话题,他的声音都变得颤抖起来,脸上也显出难以控制的激动神情。他认为他虽然是阿拉伯人,但不是穆斯林。他和他的家人都信仰基督教,并且忠诚于基督教义。库尔德人既然已经属于伊拉克国,他们就应当享受与阿拉伯人同等的待遇,政府不应该歧视和欺压他们。库尔德人的叛乱完全是由政府一手造成的。事到如今,政府真该从自己这方面认真找一下原因,做出必要的让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大动干戈只会更加激发库尔德民族的反抗情绪,而动乱长期拖延下去对国家也没有一点好处。

莫妮卡表示完全同意雷迪法的看法,也趁机谈起了美国黑人问题,同时表明了自己对于美国政府种族歧视政策的强烈不满。思想情感上的一致,使得两人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莫妮卡又巧妙地将话题转到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的战争上。对此,雷迪法也向她说出了心里话:他认为他可能是出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生来就喜欢同情弱者。以色列国家那么小,人口也只有几百万,但却顽强地对抗着周围几亿穆斯林。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