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凭什么赚大钱
7534100000031

第31章 男人凭借“眼力”寻找贵人赚钱(1)

人生在世,如果选准了靠山,成功就会相伴而来。男人成功赚钱的方式有多种,与人合作可以成功,在人手下干事也可以成功,关键要找准人。这个人一定是个有成功潜质的人,能给你的前途带来希望的人。选择了他,他的成功之时就是你的成功之日。所以男人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对靠山跟对人。

1.借助贵人上青天,没有贵人难成气候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一个男人要赚钱,光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这就要讲究找靠山走捷径的策略。找靠山要择善而从,择优而随,择德而附,而不应该去找那些品行不稳、毫无诚信的人。找准靠山,人生吉祥如意,事业青云直上。

贵人所给予你的一次扶助、一次机会、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通常不是我们用聪明、努力或者金钱可以代替的。没有贵人的帮助,我们将难有作为。寻找贵人,依靠贵人,是男人成大事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有了贵人,不仅能缩短成功的时间,还能加大你的筹码。

除非你的运气差到极点,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在于缺少贵人相助。

现代社会所认为的“贵人”,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名门望族,皇亲国戚,权重势强的权贵之人,而在内涵上加以扩大发展。有时你得费心地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会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有了贵人相助,的确对个人的事业有助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创业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级、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贵人提携与扶助。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有人说,官场上是讲究人脉、关系现象最盛的,各路人马结党结派并不少见。谁是受谁提拔的,谁和谁相互帮忙,谁跟谁彼此利益输送……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来头,几乎都有不同的“贵人”靠山撑腰。

话虽如此,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在于找到贵人门上想要办事的人究竟有没有能力。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一个人最大的靠山就是自己!

古今中外,在名人的成功历程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施展出自己不负栽培的好手段、真本事,这才是他们把握历史性际遇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名的要素之一。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某种成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客观方面却往往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接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不拒绝一块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势必会加速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的成长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单田芳是一位深受广大听众喜欢的评书艺术家。调查统计表明,他在海内外的听众已达6亿之众,这确实令人惊叹。

然而单田芳走上评书事业的道路却是与他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分不开的。单田芳出生在一个评书世家。在旧社会,这是一个卑贱的职业。为此,单田芳的父母痛下决心,决定改换门庭,以读书续世。

1953年,单田芳顺利地考入了大学。这时,风华正茂的他却患上了严重的痔疮,先后动了三次手术,耽误了许多功课,怎么办?单田芳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和懊恼之中。

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新国家的诞生也使人的观念和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曲艺演员在当时不仅收入丰厚,而且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单田芳的母亲王香桂就曾相继受到周恩来等高层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于是,单田芳的父母重又萌动了栽培他学艺的念头,并动员了评书界的几位前辈,每日以理晓之,以情动之。

虽然单田芳当时并未料到他将会有辉煌的未来,但鉴于形势,他还是明智地听从了劝告,改弦易辙,并于1954年正式拜著名评书艺人李庆海为师,走上了从艺之路。不久,便声名远扬。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率真耿直的单田芳因口吐真言而受到批斗,造反派的毒打打碎了他的满嘴牙,窝火带憋气毁坏了他的嗓音,以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单田芳已不得不面临再次改行的问题。

然而,命运又给了他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女评书演员刘兰芳的一炮走红使得鞍山曲艺团的领导想到了单田芳。在他们的帮助下,单田芳很快被送进医院,经过手术终于又发出了现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声音。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马,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自己驰骋千里的贵人。

2.借助靠山改变命运

贵人之所以是贵人,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同一般的能量,他们的一句话,也许顶得上你苦苦奋斗十年。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现实确实是如此,有贵人相助的人生能够更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时期,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小、太弱,一旦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关门了之。但是如果此时有贵人相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贵人的能量远远大于你的能量,天大的难题对他来说可能是小菜一碟,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帮你扫清障碍,使你快速成长起来。

无论中外,商海中奋斗的男人如果得到前辈的提携,自然能够更快地上路,避免刚刚出道便陷入困难的境地,以致打消人的积极性。

自己走百步不如贵人扶你一步,自己努力固然重要,但有贵人的扶持岂不更好。就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有别人的扶持才能更快地学会走路,等到学会了之后就可以独立生存了。其实做生意也一样,刚刚起步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扶持。

香港中信泰富集团的荣智健,1995年底个人所持股份市值为252亿港元,而他的私人资产,有人估计约50亿港元。荣智健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在香港办企业的,他凭什么能使企业发展如此之快?有人说他是利用了政治上的优势,也有人说他靠的是自己善于经营。不管有多少原因,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曾得到过华资巨富李嘉诚与郭鹤年等人的鼎力相助。

荣智健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之子,荣毅仁解放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要职。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机系,他从小过着富裕生活,青年时代饱受政治歧视和生活磨难。1978年荣智健来香港投靠亲戚,持有一些父亲给他的纺织股。

1985年荣智健卖掉自己的电子厂,身家已有4亿港元。这一年他在香港居留满7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早在1979年10月,直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董事长为荣毅仁,开办费是邓小平特批的50万元人民币。1985年北京中信在港注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卖掉自己的公司后,第二年正式进入香港中信,任董事职务。

1987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重新注册为“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接替米国钧任董事总经理职务,董事长由唐克担任(后由王军接替)。

很早以前,荣智健就想创立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1988年国务院下令对在港的中资公司进行整顿,荣智健在这期间积极寻找借壳上市的目标,后来瞄上了泰富发展。

泰富发展的前身是冯景禧旗下的新景丰。该公司股权两度易手,冯氏家族占19%,李明治的澳洲辉煌国际占21%,曹光彪的永新企业占50%,控股权在曹光彪手中。由于曹光彪此时被港龙航空弄得焦头烂额,遂有意将泰富作壳出售。

荣智健想收购泰富发展,但凭自己一家的实力,恐怕很难啃下这块骨头。于是他找贵人相助,先后联络了香港商界巨子李嘉诚、移居香港的大马华人首富郭鹤年。这两位商界巨头,在关键时候鼎力相助,一口应承下来。

1990年1月,在李嘉诚和郭鹤年的相助下,荣智健聘请收购专家梁伯韬、杜辉廉的百富勤为财务顾问,与曹光彪私下洽商。很快,双方达成协议,中信宣布正式全面收购泰富,以每股12港元收购曹氏的50%股份,并以同样条件收购全体股东的股份。

泰富原为一家投资地产的小型公司,市值725亿港元。由于中信持股最多,泰富发展被易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上任后,荣智健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他有了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由于他经营有方,这一年中,中信泰富盈利333亿港元,创下了不俗业绩。

中信泰富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华资的鼎力相助,此后在它的发展中,又多次得到他们的帮助。收购恒昌行是中泰的首役,此役就有众多贵人助阵。

恒昌行的企业实体为大昌贸易行,由恒生银行的元老何善衡、梁球琚、何添、林炳炎等人创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大昌已成为香港一家大型贸易公司。1990年8月10日,恒生银行首任董事长林炳炎之子林秀峰、周大福企业老板郑裕彤、中华制漆主席徐展堂联合组成的备怡公司正式成立,备怡公司将作为收购恒昌的旗舰展开收购。

收购期届满,备怡收购失败。中信泰富这个时候却冒出来要收购恒昌。但荣智健的财力不足吞下这个庞然大物,于是又去找大富豪们相助。7月底,荣智健会同李嘉诚、郑裕彤、百富勤、郭鹤年等9名股东,成立了收购恒昌的旗舰GREATSTGLE公司。8月初,传出林秀峰兄弟与徐展堂另组财团竞购,但他们的实力远远不及荣氏财团。

9月5日,荣氏财团收购成功,他们出价每股330港元,比恒昌估计少出了60元一股。到1991年10月22日收购期届满,百富勤代表旗舰GREATSTGLE宣布,获得97%的恒昌股权。

中信泰富占恒昌35%股份,是首席大股东,荣智健出任恒昌主席。接着荣智健向其他股东收购恒昌股份,李嘉诚、郭鹤年再次相助,率先让出,李嘉诚还出面做其他股东的工作。到1992年1月13日,其他7名股东全部将股份售予中信泰富。至此,中信泰富实力大增。

荣智健率领中信泰富后来再上几个台阶,1995年第1期《现代画报》刊载的香港十大中资排行榜上,中信泰富以4747亿港元名列第一。又据《资本》杂志载,至1995年底,荣智健个人所持股份市值为252亿港元。

荣智键后来所拥有的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些帮他“蛇吞象”的中资贵人。没有李嘉诚等人帮他扫清障碍,荣智键不知道要在这条路上走多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资贵人缩短了他发展的时间,使他得以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事业有成的商界巨头。

3.用“慧眼”去寻找贵人

没有哪个人生下来注定就是你的贵人,这需要男人用“慧眼”去寻找,用心去揣摩,一旦时机成熟便果断出手,这样贵人便“手到擒来”,不会悄悄溜走。

贵人并非出世就是达官显贵,许多普通人也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如果你一不小心错过了生命中的贵人,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曾经为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韦恩,便犯了一个这样致命的错误。

苹果电脑是国际知名品牌,它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主打产品。当时,苹果公司的领导人有斯蒂夫·乔布斯与韦恩。斯蒂夫·乔布斯成为了大富大贵的人,而韦恩却不识贵人而没有成为富豪。

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市,他是两位大学教师婚外恋的私生子,后来被汽车商保罗·乔布斯和科安娜夫妇收养。

1972年乔布斯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对电子发明尤感兴趣的他,学习非常刻苦。两年后他与好友相约奔赴硅谷闯天下,好友沃兹尼克进入惠普公司,他则进了阿塔尔公司。

在硅谷干了一年多,1975年秋,乔布斯鼓动沃兹尼克出来共同创业,开发电脑。沃兹尼克同意后,乔布斯卖掉了养父给他使用的一辆旧福特牌轿车,获1000多美元,沃兹尼克凑了250美元。他们用这些钱买了一些散件,便开始了电脑的开发与研制。

当时小型计算机的研究还比较落后,体积较大,乔布斯认定“高功能微型化”的个人电脑大有发展前途,便和沃兹尼克致力于个人电脑的开发。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他们研制出了“计算机板”。

有位叫保罗·泰瑞尔的商人对他们的“计算机板”很感兴趣,但建议他们要装配成电脑成品,否则很难卖出去。他向乔布斯他们订购了50台这种成品电脑,每台500美元。乔布斯从中看到了希望,他们很快装配成“单极微电脑”销给了这位商人。

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商议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给公司取名为苹果计算机公司,而把公司研制的微电脑叫做“苹果电脑”。

人才就是财富。乔布斯找来了他在阿塔尔公司结识的该公司现场主任工程师罗恩·韦恩,让他负责电脑研制中的性能测试、线路图绘制、广告策划、信息收集与文件管理等重要工作。

这年的4月,乔布斯与沃兹尼克、韦恩签订了一份正式合同,合同写明:乔布斯与沃兹尼克各占公司45%的股份,韦恩则占10%的股份。按理说,能在三人中占到10%的股份,对后来参加者韦恩来说,已经是不错了。但他没有意识到乔布斯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韦恩在苹果公司干了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见公司的订单不多,便担心苹果公司资金周转不灵难以生存下去,而向乔布斯提出辞职。乔布斯挽留不住,只好任他离开。结果韦恩以300美元卖掉了他那10%的股份,留下说不尽的遗憾。

韦恩离开苹果公司后,乔布斯请来了阿塔尔公司线路天才霍尔特,同时积极向外筹集资金搞开发。乔布斯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大股东迈克·莫库拉。莫库拉看好个人电脑,一下子投入91万美元现金,又以银行信贷担保形式支付25万美元,帮乔布斯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莫库拉成了苹果电脑的贵人,后来的苹果公司也成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