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小孩子的生活里,也很难避免突发事件的降临。这个时候,如何才能让你的孩子保持镇定和理智?这全有赖于父母平日的教育。应变能力不是天生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成熟稳定的心态,只有深思熟虑的性格,才能让他在临事之际胸有成竹、泰然自若。
相机而动,逐步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父母教育孩子,总希望教育出一个万能的小超人,不但头脑好人品好样貌好,还要学习好人缘好口碑好,换言之,最好完美无缺,万里挑一。不过,人无完人,孩子更不可能样样完美。父母也渐渐接受了现实,开始扬长避短,有所侧重。
有一种孩子让父母担忧,在人品、相貌、学习上,他们没得说都很好。可是,他们遇事常常转不过弯,很难急中生智,有时候被人家一句话问住。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别人让他数数字,他知道正着数,倒着数,如果别人换一个问法,问“第五十三个数字是什么”,他竟然一下子就被唬住,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应变能力。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名人,建安七子之一,也是传统故事“孔融让梨”的主角。小时候的孔融,不但恭谦有度,且头脑聪明,才智过人。
有一次,他随父亲去别人家里做客,小神童出场,大家自然夸赞有加。这时一位叫陈韪的名士看着孔融说:“很多神童不过小时候聪明,长大其实不会有多大出息。”
孔融听了,恭敬地对陈韪说:“我相信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在场的人哈哈大笑,陈韪讨了个没趣。
什么是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指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下意识做出的反应,或者经过深思熟虑想出的对策。试想,当你的孩子遇到故事中那样的刁难时,他有没有可能像孔融那样反唇相讥?还是只能默默忍受别人的非议,回来自己郁闷?培养应变能力,就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不论他的尊严还是利益受到危害,他都能想到正确的应对方法。而且,尽管孩子生活在安全的时代,生活中总有一些危险,让你不得不尽早提防,孩子有应变心态,才能让他化险为夷。
如何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让孩子能够急中生智?这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相机而动,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通过让孩子多多历练,逐渐培养。父母可以注意以下方面,这些事都需要长期训练,但绝对有效:
1.常常挑战自我
没有谁天生就具备应变能力,这种能力靠的是风波中的历练,经历的事情多,才能知道出现什么情况,第一步怎么办,第二步怎么走。而且,经历的事情多了,下一次再遇到,就可以直击核心,再也不会慌手慌脚。
当孩子觉得一件事自己处理不好,或者排斥做哪些困难的事时,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如果不锻炼,就永远得不到改善。鼓励孩子常常挑战自己,去参加那些自己觉得“不行”的比赛,去做那些自己认为“不会”的事,做得多了,自然就有经验,至少有了“用心做就好,不要管结果”的挑战心态。
2.扩大交际圈
处事能力是应变能力的重点部分,而处事能力,只有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才能培养。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带他参加各种聚会,训练他的能力,当孩子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熟悉其他人如何说话、做事,应付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摩擦,他会逐步知道如何讨人喜欢、如何缓解矛盾、如何维护自己,这都能增强孩子独立行事的能力。
父母的带领只能起一小部分作用,孩子的事还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做主,鼓励他多交朋友,和邻居、和同学、和校友,都应该多多接触。此外,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网友,这是一个更大的人际圈子,让孩子接触到更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学到更多的东西。当然,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孩子如果要和网友见面,需要问清楚、查清楚,不能大意。
3.改变急躁的个性
孩子遇事慌乱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急。或者遇到紧急情况,他们急于改变;或者遇到顺风顺手,他们急于求成;或者一时毫无办法,他们急得团团转——急躁是应变的大敌,没有人能在烦躁的心情中,还能冷静头脑分析问题。所谓急中生智,是指情况紧急,可不是干着急。
如何改变孩子的急躁?首先要让他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一个人愉快,就能平和,习惯了平和,才会稳重,进而激发勇敢、果断、沉着等等正面情绪。还有,在孩子遇事的时候,告诉他不要焦虑,因为“不管有什么事,爸爸妈妈会陪着你”,对于有自主性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就是他的定心符,即使爸爸妈妈什么也不做,他也觉得踏实放心——小孩子固然有自己的理智和机智,但他们总希望自己能有所依靠,不孤单,才更有底气,这就是孩子的特点。
遇事不慌,塑造孩子处变不惊的从容心态
应变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孩子在面对重大变故时,能不能立刻稳住自己。人的心态就像大海中的航船,一切顺利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保持平和,让船沿着航向前行;偶尔有小风小浪,也都有自己的一份应变能力,或转舵、或收帆、或减速,不耽误船的行程。真正的考验是乌云突然聚集,暴风雨在下一秒就要出现的时刻,这时候,有几个人能够保持从容心态,胜似闲庭信步?
舞台上,舞蹈表演正在进行,这是一个欢快的舞蹈,孩子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跳得正起劲,突然,音乐戛然而止,在场观众愣住了。
也许是音响出了问题,导播室负责放音乐的老师急得焦头烂额,孩子们茫然地站在舞台上,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按拍子跳!”然后,自顾自地小声说起了“1、2、3、4——”其他孩子终于回过神,按照声音的提示开始跳舞,终于跳完整个舞蹈,谢幕退到后台。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很多人在演出结束后说,印象最深的节目,就是这个无声的舞蹈。而那个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的孩子,也受到了老师最热烈的表扬。
跳舞的时候音响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孩子们慌慌张张跑向后台,还需要老师安慰几句。也许有一个孩子懂礼貌,记得对观众鞠一躬,就算是不错的。不过,在这个故事中,却有个临危不乱的“小LEADER”,竟然能在慌张之际,让大家镇定下来,从从容容地靠打拍子跳完一场舞,也难怪别人记忆深刻。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有这种从容心态,父母对孩子就会少一些无谓的担心,更加大胆地让他们经历更多锻炼。但自己的孩子现在仍然一出事就乱跳,父母也只好像大鸟一样张开翅膀安抚他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也在重大关头静下心,相出突破困境的方法?这也要依靠父母平日对孩子的训练和教育。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稳重的个性,让孩子积极应对那些突发事件,形成临危不乱的习惯。这需要日积月累的熏陶,只有习惯了稳重、内心有主见有智慧,才能在事情突然发生的时候,进入“战斗状态”,知道如何应付。孩子平日就要具备以下五种素质:
1.沉稳与灵活
孩子的个性多种多样,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稳重的,更多的孩子喜欢咋咋呼呼,但是,不管孩子是好动还是好静,只要头脑冷静,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们都能镇定下来,思索解决的办法,临危不乱不是一种个性,而是一种能力。
面对困难的时候,硬碰硬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候迂回绕道,以退为进,才是最好的出路,这都需要孩子灵活把握状况。要记住,不论沉稳还是灵活,都是为了争取自己的主动权,不要一直被情况牵着走。
2.摸清对方底细
不论情况多么紧急,孩子要稳住心态,要知道不论遇到的是环境问题还是针对某个人,对方都有一个底细,把这个底细摸清,就有胜算。
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摸底”需要深厚的科学知识;在头脑聪明的“敌人”面前,“摸底”需要把握对方的底线、目的、能力,只有了解这些东西,才能准确预计对方下一步行动,找破绽反击。就像下象棋,可能输了几步,局势危险,但只要了解对方的棋路和习惯,仍然有可能设下圈套,让对方中个埋伏,然后克敌制胜。
3.把握大方向
在危机之中,人们都容易慌手慌脚,甚至会下意识想:“换个方向吧,既然这条路走不通。”不可以让你的孩子形成这种意识,只要大方向没错,就算出现危机,也不能放弃方向,否则,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在公园小河里划船时,可以训练孩子的“方向感”。即使突然起了风,有快艇经过卷起大浪,小船颠簸着像是就要翻个个儿,也要告诉孩子稳住,向着既定的方向划过去,只要沉住气,风浪很快就会过去。但如果随便改变方向,就算风浪过去,小船也离目的地不知有多远,还可能迷路。一定要记住:什么都可以更改,目标不能轻易改。
4.承受力
突来的情况常常导致失败,这就需要孩子具备相当的承受能力,承受可能到来的挫折。要培养孩子达观的心态,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结果就是失败。失败了,并不是没有第二次机会,下一次你会更有经验。
在“接受失败”的基础上,孩子会真正静下心来,会安慰自己“就算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个时候,他的头脑开始清楚,思维开始活跃,眼光也跳出了此时的危机,开始观察全局,然后,他也许就能想到解决困境的办法。能够承受失败,才能获得成功,有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就有了对成功的追求能力。
5.勇气
很多事失败了可以重新开始,提炼经验做到更好,但人生的恼人之处是有很多事无法重来,例如,孩子只能参加一次的考试,孩子只能参加一次的演出,孩子只能有一次的十二岁生日聚会……这个时候出现什么意外,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
孩子不但要豁达,还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既然机会只有一次,危机已经出现,那就只能赌上平日的所有知识和经验,不管前面有什么考验都要冲过去。历史上有很多绝处逢生、以少胜多、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故事,那些故事的主人公,靠的就是心中不服输不气馁的勇气,才在危机的瞬间调动了所有智慧,你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