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杰出孩子的30种表现
7552500000009

第9章 不要小看孩子的奇思妙想和浮想联翩(2)

可以让孩子学习一样乐器,不一定是钢琴、小提琴,简单的口琴、竖笛就能达到识别声律的效果。让孩子掌握音阶和音色,区分不同的旋律,还能够训练孩子本身的说话声音,让他们的声音更悦耳,更起伏有致,韵律十足。

2.敏锐的视觉

有些孩子天生漫不经心,有些东西就放在他眼前,他偏偏看不到。这个时候就要训练他的注意力。具体做法是变动家里的每一间房间,让他进去几分钟,说出房间里有哪些东西。接下来收起一些物品,放一些新物品,让他说说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这样的训练进行久了可能有些枯燥,但却有很好的成效。孩子会对环境形成一个敏锐的感觉,知道要记清每一样东西的位置、形状、样貌,这样情况一发生改变,他能一瞬间就察觉到。

还要训练他用眼睛寻找东西的能力,即俗话说的“眼尖”。可以把特点东西放在杂物堆里,让他寻找。不是用手翻,是用眼睛转。这种训练会让他尽量记住事物的特征,如某种颜色,某个尖角,长期训练下去,他对人或事物看上几眼,就再也不会认错。

3.对情绪的体察

有些孩子“没眼力价”,根本不知道别人在生气还是在高兴,有时候别人说一句讽刺的话,他以为在夸他。这样的孩子缺少对他人情绪的敏锐度。这种状况也可以通过训练改变。

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留意演员脸上的表情,让他注意区分喜、怒、哀、乐时,演员的五官都有什么变化。等他熟悉了这些东西,再教他辨认演员的眼神和语言,让他逐渐摸透人的真实情绪,随着人的情绪,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4.对细节的把握

如果孩子实在难以集中注意力,连最简单的事物特征都无法辨别,这时就要对他展开强化训练。看静物图片是个好办法,图片是不动的,适合长时间观察揣摩,让孩子描述图片究竟是什么样,每一个细节的颜色是什么样,还能同时促进孩子的表达能力。

细节包含在万事万物中,有的时候,一个细节就是事物的关键。例如,想要分辨长相一模一样的双胞胎,也许不能通过面孔、声音,却发现其中一个喜欢穿皮鞋,另一个只穿运动鞋,这样一来,分辨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可见把握细节的重要。

5.环境的感应

有些孩子对环境的变化毫无知觉,自己的床从床边被挪到门边,都不会问一问,照样蒙头大睡。这种“迟钝”有些过头,今后可能会缺乏危机意识,让自己遭遇危险。

可以从“季节”的角度培养孩子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地点可以是每天要走的小路,或者小区里的公园。让孩子感受季节的推移,植物的生长、凋落,还有四季的温度变化,身上穿着的衣服的变化,都能刺激孩子的感觉,让他们就有“我是环境的一部分”的融合感,又有“我是环境的观察着”的旁观感。

开发想象力,拓展孩子的心灵天空

现在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就充分说明了想象力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的重大意义。事实也的确如此,试想,如果没有人类的想象,牛顿不可能因为一只苹果落地就发现万有引力;如果没有想象力,如今覆盖全人类的电脑也将不复存在。一眼望去,看现在哪个高科技产品不是人类想象的结果。

想象力被科学这样定义:想象力是指人们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和创造出新形象,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说,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任何创造性活动,如果没有了想象力的参与,都是行不通的。

而一般来说,成人的想象力因为遭受世俗教条,以及以往经验、知识的影响,已经大打折扣。孩童正因为头脑、意识都未曾经过开发、洗礼,才能发挥出最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象力可以被称为智慧的翅膀,而孩子天生就有一对想象的翅膀,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开发,就有可能被扼杀掉。

乐乐上小学一年级时,十分聪明可爱,每天都快乐地像小鸟一样。父母、祖父母都对其寄予了厚望,因此上学后,对他的管教也更加严格和迫切。

到了二年级时,乐乐的确成绩优秀,门门功课都能考第一,但他比起小时候,却缺少了一丝活力。小时候还经常拿一些东西作比方,比如“饺子像星星,是用圆圆的月亮做成的”。可如今的乐乐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地回答问题,也从来不会越雷池半步。

一次,乐乐的妈妈问他:“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呢?”乐乐想了想,欲说还休。妈妈似乎看出了乐乐的心思,便鼓励他说:“没关系,乐乐,你想怎样回答都行,这并不是考试题。”

乐乐终于肯开口了,他开心地说:“还有三只。你瞧,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只剩下三个不会飞的孩子。”妈妈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才明白孩子并不是少了想象力,而是不敢表达,没想到对孩子的厚望,反而几乎将孩子扼杀。

于是,妈妈装作不高兴地说:“应该是四只吧!妈妈怎么会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呢?妈妈会永远守护好自己的孩子的!”乐乐严肃地点着头说:“没错,应该还有四只。”这次之后,乐乐又恢复成往日的快言快语。

在孩子的世界里,永远没有一种叫“模式”的东西,没有“应该”这样的词汇,在他们的眼中,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从来不知道,孩子的小小脑袋瓜里究竟藏着怎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奥秘。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不合常规的言谈如果不能包容,就是对他们想象力的扼杀和破坏,是对他们创造力的忽视和摧毁。

孩子的心灵是无限广阔的,而想象力就在这样一个广袤的空间里得意生根发芽。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是一切力量的源泉。那么,父母该如何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呢?

1.指导孩子多观察和积累

科学研究表示,现在的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四年级,想象力就会骤然降低,这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儿童天性好奇,幼儿期的想象还常常与现实相混淆,但随着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特别是思维的发展,以好奇心为基础而支撑起来的想象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是说,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不是想象力降低了,而是他们的想象力需要往更高地层面提升了。这时如果引导不好,将会不小心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因此,父母要结合孩子所学知识水平,逐步引导孩子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让孩子好奇心不减,这样想象力也将得到发展和开拓。父母可以有计划地带孩子外出,每天晚饭后去附近公园散散步。平时放假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旅游,参加、聚会,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和生活,积累丰富的想象素材,父母有时间还可以常带孩子去博物馆或者科技馆参观。

让孩子多多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广阔天地,也可以给孩子带来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大自然是人类最初的孕育之地,拥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指导孩子在其中进行观察。

2.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在一定年龄阶段,孩子总会莫名其妙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不是他们童言无忌,更不是胡言乱语,而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想象力大胆而丰富,但父母的思维模式长期受到固化影响,因此对孩子的一些“奇思妙想”并不理解。若此时,父母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而对孩子训斥一番的话,就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

有时当父母提问,例如“雪化了是什么”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天真地回答“是春天”,但答案应该是“水”。这时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否定孩子的回答,而应该夸奖孩子答得好,然后再引导他向正确答案靠近。

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父母就算不能理解,也应该给予尊重,这就是对他们想象力的嘴起码的保护。只要父母肯包容孩子的一切,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包容整个天空。

3.引导孩子进行联想

这世界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无尽的未知,因此孩子才会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不要觉得你的孩子在无理取闹,不要因为你答不出孩子的“为什么”而懊恼和厌烦。要知道,孩子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能让他们提出十万个为什么。父母如果能对此加以引导,就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父母也不要一味地回答,更应该抓住机遇进行联想。例如,春天来了,孩子看到有的树上冒芽了,有的却仍旧光秃秃的,便会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如果回答不上来,就可以引起孩子的联想,可以这样反问孩子“你问问小树的朋友,看他们知不知道”。这样,孩子就能展开想象。还可以鼓励孩子将他想到的东西画下来,写下来,这会让他更有成就感,还可以留待他长大以后,回味一下童年的自己是多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