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校里藏妖
755300000007

第7章

第七章 天下第一行书

上午八点,我们几个来到了图书馆,我本来不想让老四一起过来,可他非要跟着过来。

我说:“这可是你自己要跟来的,有什么事儿别跟我急头白脸的。”

“少废话,有啥事儿我自己兜着。”

老八要跟着来,所以我们要坐他的车来。老八不干,说:“你们自己算算,除了老二卖货去不了,加上我一共七个人,我这车一共四个座,根本坐不下。”

“肯定能坐下,”老四说道,“我回家时坐的夏利,比你这车还小不少呢,最多时装了十个人。”

“十个人?那是怎么坐的啊?”老八惊呀地问。

“不是坐的,是装的。司机位置坐俩,一人坐半个屁股,副驾驶坐俩,也是一人坐半个屁股,后座上坐四个,他们身上再躺一个。”

老八掰着手指头数着:“七、八、九,那还差一个呢。”

“嗨,笨蛋,后备厢再装一个呗。”

“啊!”

真乃神车。

我问道:“那老四你坐,噢不,你被装在哪儿了?”

“我不愿意跟他们挤,所以每次都在后备厢里睡觉。”

真是人才!

我说道:“我看你得多付车钱,怎么说你这也算卧铺票。”

我们七个人在老四的指导下成功坐进了老八的车里,突然间发现,人的创造力真是无穷的,头一次发现一辆轿车可以坐七个人,妙哉。不过上车、下车的过程——确切地说应该是装车和卸车的过程却很费事儿。我算了一下,坐车从寝室楼到图书馆用了不到五分钟,但上车、下车用了将近二十分钟。下车后我对大家说:“一会儿完事儿了我自己走着回去吧。”大家都同意,尤其是老八。

我们正要往图书馆里走,老八突然喊道:“就是那辆白色捷达,吉CA8347。”

我们几个顺着老八手指的方向看到,确实有一辆挂着“吉CA8347”牌照的白色捷达正缓慢地从图书馆前面经过。

老四找着脑袋说道:“老八你昨天不是说她开得挺猛的吗?我看她咋开得这么慢呢?”

“这都不知道,”老大插了一句回答说,“校园里限速,还有减速带,当然开得慢了。”

“看,”老八指着车里的司机说道,“昨天就是那个女生开的车。”

我一看,当时就傻了:“啊,是她!”

“她是谁呀?”

“她就是夏雪!”

不会吧,这么巧!

老八掏出车钥匙,向车跑去:“你们上楼吧,我得去飙车了。”他开起车向白色捷达追去。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还瞅什么,上楼吧。

当我们到达图书馆二楼的时候,李长江已经坐在那里了。

我们走过去,打了个招呼,又拿出了《兰亭序》和纸条,放到了李长江面前的桌子上。

李长江说:“其实不用再看了,我是有名的过目不忘,昨天我就已经记住纸条的内容了。你们是不是想知道这纸条有什么意思?”

我说:“是啊。我猜肯定是夏雪有话想跟我说,把内容都写在了这串数字和四个字里。只是,我们解不开其中的涵义。”

“哼,”李长江冷笑道,“你们不必瞎忙活了,那纸条根本不是给你的。其实,是给我的。”

给你的?要不是我们找你,你知道有这纸条吗?这事儿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吗?

李长江接着说道:“其实当初是我告诉夏雪,书在吴丝青那里的。”

“啊?不会吧?”

“你们笨寻思,夏雪根本不认识吴丝青,她怎么会知道吴丝青那里有一本《兰亭序》呢?”

有道理。

“唉,”李长江叹了口气,“夏雪知道,能读懂这张纸条意思的人只有我,而且,这本书的主人又是我,所以这张纸条最终一定会到我的手上。而且,这本书对于我和夏雪,其实还有更深的涵义。”

“你真的能解开这张纸条的涵义吗?”

“看来你们还有些疑问。先不说前面的数字,后面的‘兰婷牡丹’,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真不知道,一直也没想过这四个字有什么涵义。

“不知道。”

“兰婷好像是个人名,但其实是兰亭的谐音,指的是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兰亭,也就是《兰亭序》中所提到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兰亭,”李长江边说边用笔在纸上写着,“牡丹指的就是明代汤显祖写的《牡丹亭》,是作者虚构的,现实中并不存在。”

“兰亭、牡丹亭,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构的,而且不是一个时代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的呢?”

“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兰亭、牡丹亭就是指两个亭子,也可以叫做双亭。”

“双亭?这个词儿好像挺耳熟。”

李长江一笑:“当然耳熟了,学校体育场东侧的小园林里有两个亭子,小园林门口的牌匾上写的就是‘双亭园’,当初,我和夏雪就在那儿认识的。”

“啊,原来如此!那你的意思是……”

“这里所指的就是一个地点,而前面的数字解出来就是时间和事件。这回你应该明白了吧,夏雪的意思就是在某个时间到双亭园见面。”

“啊!那么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你认为我会告诉你们吗?”

我们相视无语了。

我问道:“那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个这本《兰亭序》吗?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当然可以,”李长江笑道,“我先问问你们,中国书法最好的人是谁?”

“柳宗元,”老四说道,“我上小学时就练柳体字,上初中还是柳体字,连教硬笔的老师都拿柳体字说事儿。”

我纠正道:“柳体说的是柳公权,不是柳宗元。”

“说得好。柳公权的书法的确很好,但中国书法最好的人不是他,而是王羲之。”

王羲之?对呀,王羲之是书圣,我怎么没想到呢?

李长江又问道:“那你们可知道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的什么?”

老四摇了摇头,然后又看了看我。

我努力地想了想,但刨开我这么多年的中文底子,却还是不知道。我也摇了摇头。

“不知道。”

李长江也摇了摇头:“中国的未来就毁在你们手里了。”他顿了顿说道:“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兰亭序》。书法最好的人写的最好的作品,自然是书法史上最好的字了,它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噢,原来这本《兰亭序》竟是中国书法当中的极品。

我伸手拿起《兰亭序》,翻开来仔细端详:“没想到,真没想到,天下第一行书竟然沧落到吴丝青的手上,真是白瞎了。”

老四闻听此言瞪了我一眼。

我没理他,接着说道:“书圣的字果然漂亮。真迹一定很值钱吧。”

李长江说道:“你手上拿的那本字帖所影印的其实是赝品。”

“赝品?假货?那你为什么不买一本真迹影印的版本呢?”

鄙视的笑容再次浮现在李长江的脸上:“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兰亭序》真迹,不仅是《兰亭序》没有,其他所有王羲之的作品都是赝品。”

我们几个瞪大了眼睛,奇怪地看着面前的这本书。

“都是赝品,那真迹到哪里去了呢?”

“说来话长。说起这《兰亭序》真迹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谁?”

“他就是被称作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

“难道说李世民也喜欢书法吗?我只知道他可是武将出身。”

“还真让你说中了,李世民在书法史上被称作帝王书家第一人。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不惜重金在天下收集王羲之的作品。”

“我插一句,”老四举手说道,“李世民是皇上,他把王羲之叫到皇宫里让他写几笔不就得了。”

“李世民是唐朝的,王羲之是东晋的,他们之间差两百多年呢。谢谢。”

老四瘪茄子了。我要是老四就不吱声,老实在一边听着得了。

李长江接着说道:“东晋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他的好友谢安、谢万、孙绰等,一共43人,在会稽山的兰亭集会,这种集会被称作‘修禊’,将酒杯放在小河里,随着河水的流动,酒杯到了谁那里谁就要喝一杯酒、作一首诗。大家把诗汇编成诗集,由王羲之写了一篇序,诗集叫做《兰亭诗集》,王羲之写的这篇序文就被称作《兰亭序》,也叫《兰亭集序》,据说,王羲之在写这篇序时,‘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就是说,当时他是在喝多了的时候写的,等醒了之后又写了几十遍,却没有一个能赶得上原作的。后来王氏家族把这篇《兰亭序》视为珍宝,一代代传下去,最后传到了他的第七代孙隋朝的智永和尚,而智永在临终前,又将它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和尚。”

老四问道:“那么辨才和尚现在还活着吗?”

李长江差点儿没哭出来:“吴丝青,以后别跟别人说你认识我。”

老大对长李长江说道:“你不用听他在那儿胡咧咧,我们都当他是空气。”

我问道:“那后来怎么样了?”

“到了辨才和尚这时,已是唐代,李世民作皇帝。李世民最欣赏王羲之的书法,到处收集他的作品。有一次他的大臣对他说,还有一幅作品他没有得到,而这幅作品才是王羲之的颠峰之作,那就是《兰亭序》。后来,李世民得知了《兰亭序》的去向后,便派人到永欣寺去请辩才和尚进宫,但辩才就说不知道,弄得一国之君也没办法。再后来,大臣们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说他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他就是御史萧翼。萧翼来到永欣寺,谎称自己是从北方来买蚕种的商人,凡是有庙宇的地方都得顺便来看一下。辩才十分欣赏萧翼的才华,和他结成了莫逆之交。萧翼找了个机会说,《兰亭序》早已不复存在了,即使有也不过是临摹本。辩才不知是‘激将法’,就从自己房里的暗隔中拿出了真迹,而且说这是他师傅智永和尚临终前给他的。但萧翼仍然说不是真迹,故意挑毛病,指缺点。后来辩才再临摹时,就不再藏起来了。有一次辩才下山,萧翼趁其不在将真迹偷走了。等辨才发现后追上他时,他拿出了一道圣旨,说我是奉皇上的命令来取《兰亭序》的。辨才一听,当即吐出一口血,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再后来不到一年,就郁闷死了。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让手下的书法高手进行临摹,这其中就包括虞世南、储遂良、欧阳询等人,而其中最好的摹本应该是冯承素的,他用的方法是双勾填墨法,也就是在原作上蒙上一张薄纸,用细笔勾出字的轮廓,再用墨把它填实,而其他人是照着原作写的,也就是临的,所以这个摹本应该是最接近原作的。也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因为上面有一枚‘神龙’印章,所以又被称为‘神龙兰亭’。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临死前嘱咐儿子唐高宗李治,要把真迹殉葬,枕于头下。于是,《兰亭》真迹就随着唐太宗进了陵西的昭陵。”

听了李长江的一番叙述,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学生会主席确实不是浪得虚名,真挺有才的。

老四说道:“都说李世民这人挺仗义,我看也不怎么样,不也偷人家东西吗。”

我们谁都没有理他。

“据传说,李世民在世时收集了王羲之作品两万多件,基本上都被他带进了昭陵,所以现在世上已经没有王羲之的真迹了,包括《兰亭序》。”

真是可惜。

我又问道:“你说《兰亭序》对于你和夏雪有更深的涵义,那又是什么呢?”

李长江说:“这本来是我的隐私,我不想说的,但既然今天已经谈到这儿了,就不妨告诉你们。那是在我上大一的时候……”

*本文版权所有,未经“花季文化”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