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净新心灵
7590600000013

第13章 任意穿梭的鱼

站在岸边,看水中的小鱼游来游去,嘴中吐着泡泡,时而跃出水面,激起一串水花,荡起一阵涟漪,时而摇头摆尾,倏忽间钻入水草中不见了。小鱼牵着你的视线,令你羡慕得要死,心想自己要是能做一条任意穿梭的小鱼该有多好。

做一条任意穿梭的小鱼,不是羡慕它水中的生活,而是希望能像小鱼一样拥有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的状态。

人生在世必然有许多礼仪规范得遵从,如果仅仅是中规中矩,不敢逾越规矩半步,这会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如一味地要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这就可能逾越规矩了。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是两者完美的结合。

这种境界是在阅尽人间沧桑,洞悉世态炎凉之后的一种体悟和超越。一位著名禅者曾这样说: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有所领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乃至大彻大悟之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是常人状态,认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天经地义的,后来对万物的实在产生了怀疑,这便进入到哲人的境界,最终体悟到虚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执,去掉愚妄,见到的山水、世界仍旧是它本来的面目。这便上升到佛道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心如止水,乐天知命。

这种境界要经过潜心修炼方能达到,孔子在他七十岁时做到了。孔子说他十五岁的时候开始致力于学问,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能坚定自立了,四十岁的时候,他对一切道理能够理解而不再感到迷惑了,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的时候,凡他所听到的一切,都能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而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他便能随心所欲而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消除认识上的障碍,拆除思维中的藩篱。

科研人员发现梭鱼存在一种固执的行为取向。这种鱼喜欢向在它附近游动的任何一种小鱼发起攻击。研究人员在水族箱中放入一个五色透明的玻璃钟罩,将一条梭鱼罩在里面,罩外放人一些小鱼,小鱼们在钟罩外自由地游来游去,可一旦某条小鱼靠近梭鱼,这条梭鱼会立即向它们冲去,可就是捉不着。经过许多次痛苦的尝试后,这条梭鱼终于放弃任何进攻,并且对这些小鱼完全视而不见了。这时研究人员轻轻地把玻璃钟罩从水中取出,让那些小鱼更加自由地游动,而梭鱼这时即使看到小鱼就在自己的眼前游动,亦无动于衷,甚至当许多小鱼围在它身边游动时也是如此,因为前述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牢牢地占据了它的下意识,即使它是错误的。

反观人类自身,有许多人由于太执著,致使自己被这类错误的信念拖住后腿而不自知,这实在是可叹之事。所以,去掉愚妄,去做一条能任意穿梭的小鱼,游刃有余。

做一条任意穿梭的小鱼,不是羡慕它水中的生活,而是希望能像小鱼一样拥有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生活态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