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7594700000050

第50章 打一个体面的喷嚏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教程,教你什么场合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孜孜不倦地传授你品一杯红酒的常识,吃西餐时正确使用刀叉的顺序……这些都是高尚品质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居然没有人正儿八经地讨论真正最难解决的数个问题:从里而外教育你如何在餐桌上维持良好的体面形象。

以我社交的经验,我认为最困扰人的几个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打一个体面的喷嚏,根据中国的空气状况和大多数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鼻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而且它很难被根治。所以,当你优雅地端起高脚杯,正将红色的液体倒入口中的时候,或许是归咎于过冷的空调,也可能是空气里飘浮的地毯纤维你简直忍不住要打出来一个巨大的喷嚏!

这时候十级警报必须拉响,因为喷嚏一来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大事,实在无法憋下去的话也不要放任它肆意奔跑出来,响彻天际的“哈秋”一定会突兀地给你带来尴尬局面。如果酒杯拿开得太慢,还可能喷得自己一头一脸,甚至喷射到你对面的倒霉鬼脸上去。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硬憋住那几秒,把口里的液体迅速吐回杯子里,用餐巾捂住口鼻,将声音压到最低地打出来,然后若无其事地让服务生把杯子拿掉,自己再拿餐巾布擦擦嘴角的不明液体,是为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办法。

还有另外一个不会被写到高端书刊杂志里面的话题是,如何夹屁。人有三急,很难说哪个重要场合你就是有屁意,这和你这一天是穿着范思哲还是巴黎世家是没有关系的,屁意就是屁意,不长眼睛的。那怎么办好呢?是慢慢夹着它放出来,脸上冷若冰霜吗?拜托一下,如果你旁边的人偷偷放了臭屁然后还厚着脸皮假装没事发生,难道你不会在心里腹诽他到死吗?

这时候就假装自己要上洗手间,走到无人处或者干脆真的进厕所把它放出来再重出江湖会比较好。但是如果在车上之类的密闭空间,还真的没法解决这个欲盖弥彰的错误。所以,有人发明了一种“放屁专用裤”,在关键部位加厚了棉质和活性炭,可以有消音和吸附气味的作用,让屁多的一天也能轻松度过。

小题大做吗?难得和顶头上司坐在隔壁共同进餐,却因为前一天吃错了食物、臭屁连连而失去了本是囊中物的晋升机会,那真的要摇头笑叹造化弄人了。餐桌的礼仪有好多,就像做人一样那么难。

不好意思,我不吃这个曾和一个“小朋友”一起在日本餐厅拍摄杂志专题,那是一个年仅20岁的小男生,是朋友公司签的新人歌手欧豪,外形很是潮流阳光。大伙儿吃得正酣时,刺身大拼盘上来了,水灵灵鲜嫩嫩的鱼生和贝类在冰块上摆得娇艳万分,大家纷纷摩拳“我能点些其他的吗?我不吃擦掌吃了起来,只见他弱弱地说:

生的东西。”

哗,真的是很有观点呢。刺身一直是日本餐厅里比较贵的菜式,国人吃自助餐本着吃个够本的原则,最爱守候在三文鱼、吞拿鱼、扇贝这些生的食物附近。而且我们当时吃饭的地方是某五星级酒店闻名遐迩的日本餐厅,想必是食材和出品都无可挑剔的高级。就这样的情况下,身为一个年轻有为的潮人,一个生活在花花世界里的少年郎,他居然能说出“不好意思,我不吃这个”这样的话,他居然抵挡住了顶级刺身的诱惑,就因为他真的不吃生的东西。啊,我顿时觉得莫名其妙的感动。

大脑电光火石之后,我检讨起了自己。作为奔三的资深吃货,一直本着来什么吃什么的好脾气,似乎没有什么不吃的东西,除了真的做得很难吃的菜但是单纯因为对某样食物的抵制而产生的忌口,还真没有。没有忌口,似乎整个人带上了爱劳动的农妇气质,胀鼓鼓的脸庞像红苹果一样粗扑扑的,手脚孔武有力,仿佛头发丝里还沾有几根稻草梗。一旦能说出几个忌口,就像扶着手帕娇弱纤细的林妹妹,叫人生出无穷的爱怜之意。

在太平盛世,胃口好、身体好,自行决定和某种事物斩断情缘,难不难?好吃嘴能否抵挡住口腹之欲,真是一个考验人性的论题。有些食物,明知道是利口不利福,多吃无益,还是忍不住会染指。无数次吃完烧烤后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再吃这么脏的致癌物了;也无数次想,不要再吃蛇和青蛙,这些有灵性的动物少吃为妙;还有很多次想过,淡水鱼做的鱼生,坚决不要再吃了,连做它的厨师自己都说他从不吃呢……但是每次有机会和它们狭路相逢,总会自我安慰说“再吃这一次没关系吧”。这段话简直堪称失败人生的注脚,写出来都觉羞愧难当。

想想周边的朋友,还真有那么几个是不因宗教、不因身体状况而自发做出饭碗里的选择。有一次在茶餐厅吃牛腩,“哎呀,我不吃我刚把葱花倒进汤里,女朋友雪梨忽然惊呼:

葱!”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一个翻白眼的表情,她忽然泄气地“唉,好吧,我也不吃牛肉。

说:“明明去年还”我不禁问她:

一起大啖牛肉火锅,怎么今年就转了风向标?”她轻描淡写地“也没什么,就是过了四十岁,想自发少吃一种肉,不过说:

刚才差点儿忘记了。”

那么就像她那样先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指标吧。这下又要说到另外一个有奇怪标准的朋友,他叫作李昌茂,他不吃鸡、“因为牛、猪、羊的肉,但是他吃虾。基于何种原因?他说:

鸡、牛、羊这些都是比较聪明的动物,但是虾的记忆只有两秒钟。”咦,想想也有点道理呢。

我也十分愿意特意开辟一两味作为饭碗禁区,但每逢这样的念头闪现,在权衡之间就会迷失方向,最后就变成了考虑“今晚到底吃什么好呢”这一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