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争,人生至境
7595100000012

第12章 让三分口惠与人,智者不争小隙(2)

因此,多用:你认为如何?通常你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等等,你如果能暂时放弃自我,提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对方发表见解,才能更好地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有兴趣就有感情,有了感情什么事也就都好办了。

3.保持谦逊,做到得意而不忘形

炫耀有时就像是鸦片,会让你上瘾,最后失去做人的本性。

当一个人事业有成,或加官进爵之时,当然是应该值得庆贺的,但这种庆贺应适可而止,切忌得意忘形,特别是在言辞上,切忌高谈阔论。因为在你的身边难免少不了有一些失意的人们,如果在他们面前不注意言辞,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是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只有在言辞上低调,才能融入到朋友之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行走于社会之中,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一切都备感顺利时,都不应该在失意的人面前高谈阔论,要体谅他们的心情。因为处于失意之中的人,对一切都很敏感,即使你的无心之语,也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适,伤害了对方的自尊。

有一次,一位先生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就忍不住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在场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便提早离开了。

一出门,他便愤愤地说:“老赵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

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处,无异于把针一根根地扎在别人心上。既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都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对你的高谈阔论不屑一顾。如果你有优点,最好由别人去发现,而不是自我卖弄。许多人都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比如在无意中获得了一件心爱的宝物,或办成了一桩得意的事情,往往爱在人前炫耀一番。这种炫耀有时又未必是好事。

有了好东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拥有的好东西露给别人看一看,把自己的得意之事说给别人听听,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得意的心理太炽热,想听奉承和赞美之话的渴望太强烈了,人就陷入了过于“炫耀”之歧途。而这种炫耀有时就像是鸦片,会让你上瘾,最后失去做人的本性。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是谁,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在人际交往中,你的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由于自己的原因使对方心理失去平衡,给对方造成伤害。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安然自慰,有一个好心情。

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但是完全不谈得意之事也是不可能的,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时,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赞扬对方:“您的见闻广博,请您介绍一下好吗?”促使对方谈自己的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聪明的人在与人交谈时一定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聪明的人切忌在失意人面前谈论得意之事。所以,当你处于顺境、春风得意时,与人交谈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以免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面对失意者不说得意事,敬人又敬己,做一个谦逊有礼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长久的尊敬。

4.摘掉你的“放大镜”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斤斤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可赦、无可救药了。

美国的乔布斯和沃兹是“苹果Ⅱ”微电脑的开发者,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合作者是马克库拉。其实,最初光顾乔布斯和沃兹两位年轻人的并不是马克库拉,而是乔布斯的老板介绍来的一个名叫唐·瓦尔丁的人。

当唐·瓦尔丁来到乔布斯的家中,看见乔布斯穿着牛仔裤,散着鞋带,留着披肩长发,蓄着大胡子,不管怎样看都不像是一位企业家。于是,唐·瓦尔丁就把这两位奇怪的年轻人介绍给了另一位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先生。

马克库拉原来是英特尔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对微电脑十分精通。他并没有被乔布斯和沃兹的样子“吓坏”,而是先考察了乔布斯和沃滋的“苹果Ⅱ”样机。最后,马克库拉问起了关于“苹果Ⅱ”电脑的商业计划,而乔布斯和沃兹只精通于技术,对商业买卖一窍不通,所以二人面对马克库拉的提问,一下子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但马克库拉并没有因此失望,而是决定和这两位年轻人合作,并出任董事长。

唐·瓦尔丁,就因为对乔布斯和沃兹的外表形象过于求全责备,而丧失了一个有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机会。而马克库拉却与他相反,没有对乔布斯和沃兹求全责备,而是与他们进行了深度的接触了解,所以他成功了,他抓住了人生中重要的机会。

俗话说:“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你周围和你发生联系的人在性格、爱好、学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要和不同的人保持正常的交往就不能总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人。但是,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置于关键的地方,端着高标准的大尺子横着量、竖着测,并以此挑剔交往对象。这样不仅对他人形成片面认识,还容易忽视自身的缺陷。

李新和石旭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同一家公司,由于两人年龄相近,说话又很投机,很快就成了一对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谈,亲如兄弟,很是令旁人羡慕。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新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受不了石旭了:李新有时会看一些言情、武侠之类的小说,石旭就说那是低俗读物,应该多看一些高尚的书籍;李新希望星期天看看足球联赛,石旭却偏要拉他去钓鱼,说是可以修身养性……两人之间的友谊渐渐出现了裂痕。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终于让两人成了陌路人。那天李新陪几个同事上街去买书,回来的时候车上特别挤,李新糊里糊涂地忘记买票,就被挤下来了。李新也没太当回事,就和同事开玩笑说:“得,咱也逃了回票!省两元钱买根冰棍吃。”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传到了石旭耳朵里,他觉得李新的品德出了问题,就找到李新,冷嘲热讽了一顿,最后还说:“我可真有福,认识了你这么一个‘光荣’的朋友!我都替你觉得丢人!”听完了这番话,李新再也忍不住了,他跳起来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骂道:“我告诉你,我也不稀罕和你交朋友,自以为了不起,看别人什么都不顺眼,有你这种哥们儿是我瞎了眼,我这就搬走,不敢让你丢人了,从今以后,咱们谁也不认识谁!”李新搬到了其他同事那里,怨气难消,以后再也不理石旭了。当初的一对好朋友,现今形同陌路。

其实,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非原则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显示出较高的素质让人三分,显示出宽容豁达的君子风度呢?可有的人就是不这么想,对一些小小的鸡毛蒜皮之事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到点子上,谁都不肯甘拜下风,说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是大打出手,或是闹得不欢而散,导致朋友、同事结怨,甚至反目成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一个人生活在人世间,就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对于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给对方一个台阶,满足一下对方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朋友、同事之间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还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而这正是交友素质高低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