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明天醒来,还有青春
7601400000018

第18章 不“拼爹”,也不“坑爹”(1)

1.

我出生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里,既爱又恨。

小时候是恨多,现在越来越爱。

2.

关于他。

“新年音乐会的票买到了,今年我们全家一起去看!他兴奋地说”

“好的,新年和你们一起过,不在外面玩。电话那头的我说”

我想起十岁那年的元旦,他骑着破自行车带我去金碧辉煌的上海大剧院。到了门口,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戏票,小心地放在我手里,说会在门口等我。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华丽的舞台,周围坐着衣衫“你爸妈还没到吗?精致的大人们。邻座的阿姨问我”“他我摇摇头:

站在门口等。”她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尴尬地笑了笑。走出剧院,我“怎么样,喜远远地看到他,他似乎一直站在那里等我。见着我,问:

欢吗?”“那里真漂亮,以后你也要进去看看。我点点头”

“我们两个跑来广州看你,机票来回太贵了,坐火车他犹豫地说:便宜。”

“别啰唆了,我都工作赚钱了,坐一夜火车你们电话那头的我说:

吃不消,现在用我的钱,我买机票你们来。”

“这个后来,他们终于来了,还特地带了上海土特产去见房东:

给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照顾我们家女儿。”剩下的嘱咐我要和同事分。

我想起留学的时候,离开前几天,他总爱带我去第一食品公司,“到了国外,分给同学和房东一起吃。买几袋上海土特产,说”我不“箱子都装满了,怎么塞得下!你们来欧洲看我,空箱子装耐烦地说:

满零食都可以。”后来,即使是我的毕业典礼他都没舍得买机票来看,却不忘经常寄零食包裹给我,小纸条上嘱咐我和大家分着吃。

“这次出书不成功,我们家没有认识的人……自他有些难过地说:

费的话,你想出我就给你拿钱。”

“你不是说,靠自己是最有用的吗?我不像那个电话那头的我说:

抢走我选题的女孩,靠爸爸、靠钱、靠关系,写不好就继续写呗!”

后来,我在网上越写越快乐,他读我的博客成为习惯,渐渐地,电话里我们会像好朋友一样谈心。

我想起刚进小学,别人送了他一盒吸铁石和白粉笔。早晨上学前,“放在你的书包里,和班级小朋友一起分。他说”到了教室,大家都过来抢,结果我只有两只空盒子带回家,自己没有玩到。我沮丧地说:

“大家一下子都抢走了,没人想到我。”“你不需要那么他却笑着说:

多不是吗?你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大家,别人以后也会想着你的,就算没有,也没关系啊,吃亏就是占便宜嘛!别要得太多,反而会发现拥有得其实很多。”

“出国了,家里只能给你一个受教育的条件,其他还曾愧疚地说:

他的帮不上你,靠自己了。”

“一个人到处走,用飞机搬家,摔来摔去腿上全电话那头的我说:

是疤,其实很有趣。读书和生活上跌过很多跟头,但每次遇到再无助、再绝望的事情,记起你的一句话就很安心:家永远在那里,随时可以回去。”

我想起刚毕业,穿得很“嬉皮”,游荡在巴塞罗那写作的日子。

“你女儿毕业了在哪里?所有人都不理解,朋友、同事问他”他骄傲“在做喜欢的事情。地说”他从未和我争吵,从未告诉我哪条路是应该走的,只是静静听我讲最近又去了哪里、见到了怎样有趣的人,点击我一篇篇博客。他同事的孩子和我是同龄人,一个个进了国企,当了公务员,或者去某家大公司。后来,我每天穿着西装套裙出入写字楼,他依然骄傲地告诉别人,女儿在做喜欢的事情。

3.

关于她。

有一天,回家晚了,天都要亮了。打车到家门口,抬头一看,灯是亮的,有人在等的感觉真好。拿出钥匙正要开门,才想到我又忘记“怎么那么晚,告诉她要晚回家。开门后她看着我却没有生气,只是说:

安全第一啊!”她一夜没睡,只是等我。自从离开家以后,我几乎快要忘记这种感觉了,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读书,什么时候回家都是随心所欲的,也没有人在乎。

有一天,在外国朋友家吃饭。朋友的母亲做了一桌子的菜,我们在玩游戏。朋友母亲说“开饭了”,朋友怎么都不去,只是继续玩她的游戏。我第一个坐到餐桌前,朋友母亲无奈地看看我,把饭都盛好,朋友那份仍然放在烤箱里面温着,也不叫她了。我想起了她,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不知道有多久没有人叫我吃饭了,一个人的时候,我都是等到自己饿得不行了才去煮饭做菜,有的时候夹着冷饭就扒进嘴里。

有一天,我们在家里一起吃饭,很久没有吃到真正的家乡饭菜,觉得好可口。以前一直抱怨她多加了糖或者盐,或者嫌弃菜式粗糙样子不好看。在外面一个人生活,自己烧得再难吃还是要吃,有一天居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挑食了,也才懂得其实要打理生活不是那么简单,而她做的那些饭菜一直是我最想念的家的味道。

有一天,或者说每一次,我给家里面打电话,无论多么快乐地讲着在哪一个国家旅行,或是工作学习上面的小成就,她拿着话筒在那“最近身体好吗?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吃饭一头总是问这几个问题:

了吗?好好睡觉了吗?”我突然想起,以前在家里,她一开始念叨这些我就不耐烦地顶嘴。但离家以后,这几个问题再也没有人问我,除了她。

有一天,我穿着美丽的衣服拍照,突然想起记忆中的她总是穿着那几件。她只是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的,却一直嘱咐我多给自己买点儿衣服。她每天早出晚归,挤着公交车上下班,连假期都在加班加点,回家后还要洗衣、做饭、做家务,家里面的每一分钱都在省着,只因为有一个女儿在外面读书。她自己小心翼翼地用钱,却总和我说,家里一切都好,让我放心花钱。

有一天,我只是和她说天很冷,下雪了,她第一反应不是对雪景多美的好奇,而是问我有没有冬衣,然后寄来了大红色的羽绒服(她知道我最喜欢的颜色),还有一件温暖的毛衣。自从收到她寄给我的衣服,我一直穿它们过冬。我喜欢它们,不再是小时候那么任性、想要面子,为了一件羊毛衫穿不穿而和她吵架。

有一天,从表哥那里听说,她说出国后我变了很多。我突然想到,原来在她眼里的我已经是个陌生的大人,不再是个小孩了。她曾和我那么贴近,我就这样走远了。

4.

关于他的梦想。

小时候他是我的偶像,打开电视,无论什么外语台,叽里呱啦一大堆,他都能告诉我那是什么语言。

“那个啊,是俄语。这个嘛,是日语。哈哈,这个简单,英文呗!”

而小小的我,扎着羊角辫,瞪大了眼睛在一旁羡慕不已。对我来说所有的外文都是外星语言,高大的父亲会说英文,大学学过俄语,还知道日语,简直就是天才。

还没有搬家前,老房子的电视柜里有个满是磁带的抽屉,上面写着“托福英语”。渐渐长大的我常常看见那些英文字母就头疼,父亲并不逼我读书,也不强迫我一定要当个三好学生,但是在我还没上小学之前,就把我送去了“新概念英语”学习英文。

连中国话都说不清楚的我,就坐在一群高大的小学生里面学起了英文。不知道什么是上课,也听不懂老师说什么,新概念的书里面也都是漫画,本来就喜欢在青少年宫里面画画的我,干脆就把英文课当作漫画课。于是台上老师讲课,台下我一个人兴高采烈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几次回头,看见教室后窗有个熟悉的人脸,认真看,居然是父亲。

不知大难临头的我还兴奋地对面色铁青的父亲挥挥手。

下课后,才知道惨了,被劈头一顿骂。于是以后每次去上英文课,坐在爸爸的破自行车后座上,总觉得是去坐牢一样;放学后还要捧着一本书,他骑着车,我在后面咿咿呀呀读课文。

再长大一点儿,父亲完全不管我的学习了。高考结束,我考到了“我可以休学直接澳门,在那里读书有了去欧洲交换的机会。我问他:

申请出国吗?”对此,一向放我“野生”的他竟然有些忧虑。

家里从未有人出国,也未曾想过女儿有朝一日会讲流利的外国话,在外国生活,和一群外国人交朋友。最后,他还是将信将疑地把这个任性的女儿送上了前往荷兰的飞机。

出国留学的那几年,常常激动地在国内还是凌晨时打电话回家,“爸爸!你知道我也不管电话那头的父亲已有睡意,噼里啪啦一通说:

现在在哪里吗?加纳利海岛!距离撒哈拉200公里,夜晚共享一片天空!”“爸爸,我的演讲很成功,我们小组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爸爸,我现在在欧盟总部,刚才我向法国地区发言人提问了,他说我问得很棒!”“爸爸,有个男孩子弹吉他、唱情歌给我听,我该怎么办?”

……面对我的各种咆哮体、炫耀体,父亲从来不会挂断电话,或者说明天要工作不能再说了,他只是安静地听着,笑着。

一次回上海过暑假,我突然想起了那堆磁带的命运,问起了父亲。

“托福磁带,那时候你他说早已被扔掉了,一些还留着。我不解地问:

是用这个来学习英文吗?”

“那时候我梦想着去美国。父亲的回答却是”

二十几岁的我,常常把“梦想”两个字像是口香糖一样嚼在嘴里,没了它生活就很乏味。可是从一个五十岁、我最熟悉的中年男人口中听到这个词,心不免被震撼到了。

小时候电视里常常放一个很悲戚的广告,配合着一个感性的女人“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记得孩子的生日,可是多少孩子记得父母声音:

的生日呢?”现在,虽然我们都学会记得父母的生日,可是父母的梦想,又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