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
7602000000021

第21章 专注力之纪律约束法: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引导才有正路(3)

绛绛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学习成绩一般。虽然成绩过得去,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成绩无法提高。通过课外的一些训练,绛绛的班主任老师发现,她很聪明,按照常理来说,她的成绩应该比现在更好才是。于是,绛绛的老师给绛绛布置了一些课外拓展训练。虽然问题很难,但是绛绛仍旧完美的攻破了,这样老师非常开心。但是在考试过后,发现绛绛的成绩仍旧没有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平时的绛绛安安静静的,也不喜欢打闹,所以很多老师都觉得绛绛是一个心很静的女孩子,对她都非常放心。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绛绛上课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神,盯住一个地方不动的状态能保持很久,连书都没有翻。这样老师意识到,绛绛看似很认真的听讲,但是也免不了走神。

将这个问题反映给绛绛的父母之后,她的爸爸妈妈也特意观察了孩子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在学习当中确实存在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看着在思考,但是已经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绛绛的妈妈仔细回想,绛绛在放学后,总是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本以为是孩子好学,但事实上,也许作业并不需要浪费这么长的时间。

就这样,一天,绛绛放学后,妈妈没有让她像往常那样关在屋子里做作业,而是问了绛绛都留了什么作业,然后对女儿说过:“咱们今天玩一个游戏吧?将每一门功课分门别类,然后给每一门功课设定时间,要是按时完成有奖励,怎么样啊?”绛绛听了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和妈妈一起做了一张时间表,结果,那天的作业完成的出奇顺利。

从那之后,绛绛走神的毛病渐渐改正了过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显着的提高。

【爸爸妈妈找方法】

很多的孩子在某一阶段,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尤其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做着做着作业就走神了,而且总是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孩子难以长时间的保持专注,比起学习来,有很多事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这个时候孩子自然就走神了。

作为家长,不能一味批评孩子不认真,仅仅靠说教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只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引导孩子九中注意力。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想到路途遥远,很多人都难以完成,但是,如果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呢?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自然容易很多。这样也能让孩子轻松地完成任务。

1.每天都要有一张时间表

孩子上了一天学,回家以后难免会有放松的感觉,这个时候,如果家长逼迫孩子马上写作业的话,可能效果并不好。所以,在孩子回家之后,先让孩子计划一下。让孩子根据作业情况给每科作业设定一个时间段,在完成一科作业之后,可以稍作休息,这样能够缓解疲劳,免得孩子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难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在作业与作业之间设立休息时间,就像课间时间一样,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能够给孩子很好的放松。在一开始,家长要帮孩子做时间表,当然,家长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已,完善孩子的时间表,而不是替孩子设定时间表。等到孩子养成习惯之后,家长就可以不用督促孩子,孩子也能很好地完成计划了。

2.用最佳用脑时间做最有成效的事情

人的一天当中,有四个用脑高效时间,一半是清晨6点到7点,上午8点到10点,傍晚6点到8点已经刚进入睡眠的1个小时到2个小时。清晨的时间,大脑经过了一整夜的休息,已经做好了接收新知识的准备,这个时间段,记忆力比较好;而上午,人的精力比较旺盛,对于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比较高,分析能力也比较强;傍晚时分,是人大脑记忆高峰期,能够快速记忆;睡眠时间,大脑不再接收新的信息,但是会无意识的进行信息整理,并保持信息。

不过,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各种遗传因素,每个人的大脑时间规律是不一样的,如果不经过记录和分析,很难找准自己的大脑最佳时间,一旦没有正确运用,在不恰当的时间做不恰当的记忆或者分析,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大脑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变成再怎么学也无法提高成绩的“呆子”。

因此,对于课程异常繁重的初中生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孩子掌握其大脑运作时间,并且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巧学习、快学习,甚至是超常学习。

有了时间的督促,也就有了专注力

【本节关键词】

讲求民主 后果 以身作则

为了让孩子做事不拖拉,有一些父母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来为孩子设定时间。其实这种方法对于改善孩子拖拉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是切实可行的。对于这种做法,我们管它叫“制定最后期限”,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认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难理解,孩子做事不积极、不主动,常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拖延,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懒散的坏习惯,就算仍然在不停地做也难以集中精力。在孩子做事前,如果家长设置一个最后期限的话,那么孩子就会紧张起来,他会担心一旦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不成任务而受到惩罚。长期如此的话,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做他应该做的事了。

【案例】

燕子是个出了名的磨蹭孩子,她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妈妈多次告诉他,做功课时应当提高注意力,可是燕子答应地爽快,却仍在写作业时摸东摸西,始终不能快速完成,每天都要熬到11点之后才能睡觉。

这一天,妈妈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她问燕子:“燕子,你今天作业有多少啊?差不多要多久写完?”

燕子说:“如果一直写不做其他的话,那么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就完了。”

“这样啊,”妈妈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个闹钟开始上发条,“现在是8点整,那么我给你定到9点20,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像你自己说的一样。现在我出去啦,等到闹钟响的时候我再来,到时候你可别说还没完,别忘了这可有倒计时哦。”说完,妈妈把闹钟放在桌子上走了出去。

尽管妈妈走出了燕子的屋子,可是她却没有走远,而是听着屋里的动静。令妈妈感到惊喜的时,这一次她再也没有听见女儿打电脑的声音,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很快地,9点20的闹钟响了,妈妈刚准备站起来,这时就看见燕子拿着本子跑了出来,兴奋地喊:“妈妈你看,我今天全写完啦!”

妈妈说:“真不错!妈妈就知道你行,现在你就去好好玩个痛快吧!”

从这以后,妈妈再也没有站在燕子的后面说“快点、快点”。因为,一个小小的闹钟,让燕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彻底成为了历史。

【爸爸妈妈找方法】

拖延时间是很多孩子都有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才能让孩子轻松一些。但是,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话,再多的时间也只是浪费。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父母什么都不管,孩子有可能拖沓,很晚才完成作业,要么没有时间玩,要么玩到很晚,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会让孩子第二天的状态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哪个时候就糟糕了。

虽然要给孩子弹性的时间,但不能没有底线。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学习时间,但也要给孩子设定一个完成的最后期限,这样,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安心的玩。时间久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

1.家长先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做事情能够雷厉风行说做就做,并且任何事情都能定时、守时、按时完成,那么对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榜样的作用。在这种榜样作用的带领和激励之下,孩子也就会逐渐改掉这种做事学习总是拖拖拉拉的坏毛病了。

2.让孩子懂得遵守时间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一定的规则。孩子想出去玩,父母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你可以去玩“捉迷藏”,你也可以玩到天黑都不回家,但是,家里18:00开饭,过了开饭时间,再没有饭吃,想要零钱买零食吃,对不起,没有。如果孩子在晚饭过后还没有回家,那当孩子回来后哭着喊着要吃东西,父母也要狠下心肠不能答应。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玩游戏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能一玩起来就天昏地暗。当然如果孩子对某方面感兴趣,父母应该适当鼓励,以增加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所投入的时间。比如孩子对唱歌有兴趣,父母可以让孩子参加兴趣班,为孩子买一些相关方面的乐器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以此来激励孩子的信心,让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喜爱的事情中。

教会孩子如何“收心”

【本节关键词】

收心 缓冲 调整心态

孩子在从一件事过渡到另一件事,或者从一种情境过渡到另一种情境的时候,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其实这一点不光体现在孩子身上,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常常如此。

作为父母,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往往在假期结束开始工作的几天时间里,注意力似乎难以集中,心里还总想着假期时的生活状态?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

对于这种感觉原因引起来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做事之前,允许孩子“收收心”,等心情基本平复之后,再投入到应该做的事情中去。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当孩子因为一件事情兴奋过度还没过去,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做接下来的事情时,家长不妨也给他设定一个“收心期”。在这段时间内,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争取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个阶段。

【案例】

萍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虽然还在上小学,但是她经常会读一些深奥的诗文,有时还会被诗文当中的意境所感染,难以抽身。她的妈妈觉得,一个女孩子感性一点是好的,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影响。

但是,渐渐的,问题显露出来了。有一天晚上,他们全家出去看了电影,电影非常感人,但是一个悲剧。在看电影的过程当中,萍萍就流泪了,她感叹主角的命运多舛。回到家之后,她还久久不能平静,还写了一篇观后感。她妈妈觉得自己正确的引导了孩子。可是,第二天,萍萍的情绪依旧非常低落,就连上课的时候都想着电影的内容,放学回家写作业还是沉浸在电影的悲伤氛围中。

就这样,直到放假萍萍都一直郁郁寡欢。假期来了,妈妈想通过旅游改变萍萍的心情。全家一起去了海边。吹着舒爽的海风,萍萍感觉好多了。妈妈想,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让女儿好好地玩几天吧。直到开学前一天,他们才回家。

让人想不到的是,萍萍是脱离了消极情绪,但却患上了“假期综合症”,开学有一段日子了,还沉浸在放假的气氛当中,上课也看着窗外,这下萍萍的妈妈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了。

【爸爸妈妈找方法】

或许大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即使孩子大大咧咧的,也很容易沉浸在一种气氛当中,难以收心。尤其是在假日过后,孩子很难再次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这让大部分家长感到非常头疼。但是,批评孩子并没有良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影响亲子关系,让孩子产生反叛心理,那家长究竟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实际上,孩子之所以难以迅速回到一个状态,和孩子的天性有关。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当经历一件事情之后,情感和回忆会盘踞在孩子的脑海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似乎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家长,应该要了解孩子,更应该理解孩子。所以,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过渡、适应。当然,用开学之后的时间去适应并不理想,最好在开学前几天,给孩子设定一段时间的“收心期”,让孩子自然回归学习的状态。这样,才算是给孩子的假日划上一个完美的句点。让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当中去。

1.在开学前给孩子设定一个“收心期”

孩子通常都难以迅速进入一个状态,这是正常的,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在假日,不要让孩子玩到开学前一天,要适当安排一段过渡期。比如,在开学前几天给孩子设定预习和复习的任务,每天让孩子抽出一些时间学习。

学习任务一开始不宜过多,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配合,要适当的安排,减少孩子玩的时间,作息时间也要重新安排,慢慢和上学的时间接轨,这样,等到开学的时候,孩子就能自然进入状态,不会觉得空虚、劳累和乏味了。

2.进入下一个状态前要放松

在过渡期,家长不应该一下就给孩子上“夹板”,让他一下进入紧张的状态只能让孩子感到不适。所以,在转换状态前,要给孩子一定的放松。只有状态好,才能有精力投入另一件事情。

尤其是孩子的情绪,每当环境发生转变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多少都会出现波动,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放松,这样才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有了作息时间表,孩子的生活更健康

【本节关键词】

精气神 懒散 严格执行

对小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模糊、抽象的概念,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也不会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所以在学习上就比较懒散。

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坚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只有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案例】

乔乔即将小升初,为了保证更多的学习时间,妈妈帮助乔乔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早晨6点起床,中午放学回家,不再午睡而是做1小时功课;下午回家,先写完作业,然后再看卡通节目;八点温习功课,十点上床睡觉。妈妈满以为有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会对乔乔有很大的帮助,谁知实行了没有几天她便很快发现乔乔的功课愈做愈慢,有时候还打瞌睡,根本不能集中精神。

明智的乔乔妈妈及时发现作息时间表存在问题,于是果敢地做出改动。午饭后让乔乔恢复了以前的午睡习惯,将看儿童节目的时间适当地减少,将温习功课的时间提前,让孩子在九点半之前睡觉。一段时间后,乔乔比以前有精神了,学习兴趣也增加了不少。

【爸爸妈妈找方法】

孩子的各种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可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1.让孩子自己参与制订

在制订作息时间表时,家长一定要考虑孩子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让孩子自己参与制订。根据自己的喜好订立的时间表,孩子会比较主动地照时间表执行。即使遇到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父母只需要不时地提醒就行了。

同时,比起直白的语言来说,小学生们更喜欢生动的画图方式。制定作息表时,家长可以让孩子采用自己喜欢的图画方式表现每个时间该做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