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
7602000000006

第6章 专注力之家庭影响法:好家长胜过好老师(3)

虽然大多数家长批评孩子意在教导,希望孩子能够修正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但部分场合,时刻批评孩子的做法更容易带来副作用。孩子正在发育时期,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保护,父母的批评很可能让敏感的孩子心理受伤,变得胆怯,潜意识逃避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

除此之外,批评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叛逆,不利于父母教育的顺利实施。

【案例】

东东是个7岁的孩子,和周围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不同,他总是一副忧郁的样子,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和大家玩闹。事实上,这并不是东东原本的性格。小的时候,东东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东东以后肯定是“淘气大王”!但是东东却渐渐变了,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究其原因,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东东的父母在东东还小的时候就在考虑,东东是个男孩子,又比其他的孩子淘气,为了以后好管教,他的父母采取了“批评政策”。只要东东犯一点错,不论时间地点,他的父母都会严厉的批评他。

刚开始东东还没什么,说了之后确实管用了,但是父母总用这种方法,东东就渐渐变了样。渐渐地成了父母的“提线木偶”,为了不被批评,什么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在给东东报特长班的时候,东东根本就不愿意参与意见,因为他知道父母不喜欢他敲敲打打的,要是说自己想学架子鼓,一定会被批评的。

就这样,东东越来越沉默,笑的时候越来越少,他的忧郁根本就不像一个同龄的孩子。甚至有时问他什么他都不愿意回答。这个时候他的东东的爸妈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爸爸妈妈找方法】

东东的爸妈遏止了儿子的淘气,同时,也无情的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正在发育当中,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很容易犯错,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应该要传授孩子常识和知识,而不是过多的苛责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引导,而不是批评。

动不动就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委屈,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不健全,需要大人们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唯唯诺诺,注意力不集中。

1.不要因为批评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了事,他们自己也会不开心,甚至常常处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时,父母批评孩子时,应先对其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批评孩子错处时,只谈眼前做的错事,不翻旧账,以前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能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样很容易损伤孩子幼稚的自尊心,孩子从内心里就会不接受这种批评。

2.教孩子冷静虚心地接受批评

有时候,对孩子有必要进行一些批评。但为了避免孩子无法正确认识批评,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的合理成分。我们还要教孩子学会掌握一些“冷处理”的技巧。比如,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3.允许孩子在接受批评时作出解释

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释。告诉孩子,给他解释权,目的绝不是推卸他所负的责任,而是要他实事求是地面对。如果你强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错误,孩子心里不服,他就会虚假地答应你,表面上接受了你的批评,但心里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这对他接受你的批评没有任何作用。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思路

【本节关键词】

横加制止 痴迷 纠错 统筹安排

对孩子来说,自己所看到的、感知到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秘感。他试图不断地去探索和体验,以打破这种神秘。可是有些父母对此并不理解,他们觉得孩子一天到晚不知道瞎想些什么,对于孩子的一些探索活动,经常横加制止。还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随意打断孩子正在做着的一些小事。在这些父母看来,这种做法无关紧要,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损失。其实不然。父母的类似做法对于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和专注力的培养都大有危害,对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大有危害。

【案例】

多多是个10岁的小男孩,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他总是有无数个为什么,要不然就是跑来跑去,这让他妈妈非常苦恼。

多多总是静不下心来,无论妈妈怎么管,效果都不好。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多多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冲过来,抱着自己问这问那,这样她感到疑惑不解。在家里找了一圈,最后终于在房间的角落里看到了多多。

此时的多多正蹲在墙角,聚精会神地观察着什么,走进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运送一只苍蝇的尸体。而多多呢?还一边吃着面包一边给这些蚂蚁扔面包渣。妈妈感到非常气愤:“你离远一点,多脏啊!一会儿咱们要去奶奶家吃饭,你马上把这些给我打扫干净!”

没想到一会儿过来多多还是没有动弹,妈妈彻底发火了!一把扯过多多就打了他几下。多多感到非常委屈,自己只不过好奇蚂蚁喜欢吃些什么而已,为什么妈妈就生气了呢?

【爸爸妈妈找方法】

多多妈的做法确实欠缺理智,但是也不是不能理解,因为有的时候孩子就是这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管不顾,无论你说什么,孩子也没有回应,只是关心自己注意的事情。而且,大部分时候,孩子所关注的事情都是我们不能理解的。

其实,分析开来之后,就发现事情并不如我们想的那样糟糕。孩子有一双探索的眼睛,对于我们来说是常识的事情,也许对他来说非常新奇。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不如让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找到答案。

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时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只是大多数的家长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所以打断了孩子。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会中断孩子的思考,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而且也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所以,作为家长,还是要支持孩子探索世界。更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不是打断孩子。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的几点来进行:

1.事先做好统筹安排,让孩子知道接下来需要做的事

如果父母能够事先给孩子一个计划,安排好一些事情,这样就不会发生喝孩子冲突的事件了。其实大多数时候,父母上前打断往往并不是因为多重大的事,而多是一些小事,比如该吃饭了,孩子却还在玩拼图。为此,父母就不断地打断孩子,告诉孩子再不来饭菜就凉了,要赶紧吃饭等等。可实际上,孩子玩兴正浓,被父母打断,眼看着就要拼好的图版无法正常进行,这对孩子来讲是很恼火的事情。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家长在孩子做某件事之前,提前告诉孩子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比如,在孩子准备玩拼图之前,父母可告诉他,只有十分钟玩拼图的时间,十分钟后就要吃饭了,希望他能按时吃饭。这样孩子心里就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当他玩拼图的时候,就会把握好分寸。这样一来,孩子便可在限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拼图游戏中,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也不会因为家长的骤然打断而感到遗憾和气愤了。

2.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在孩子学习或者做事的过程中,如果父母时不时地进行一些安排,比如告诉孩子接下来该做什么了,下面需要注意什么了等等,那么孩子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以至于坚持不下去。假如父母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动进行安排,那么孩子就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的责任感投入到他所做的事情中去。这样一来,孩子自然更专心一些了。

3.别在孩子耳边念“紧箍咒”

在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在一旁的父母往往比孩子还要着急,一会儿说孩子这里做得不对,一会儿说孩子那里需要纠正,总是不断地唠叨、催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应该那样做”、“做快点,不然就落后了”等等。

这样一来,孩子必然无法集中精力做事。因此,当孩子正在投入到学习或其他活动中的时候,不管他的想法好还是不好,只要没大碍,父母最好不要给他上“紧箍咒”,而应该尽量让孩子专心地把一件事做完。

4.不要急于为孩子纠错

孩子做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不少父母急于为孩子纠正错误,就忍不住打断孩子。比如,当孩子正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最终必然导致得数的错误。这时候,父母就会打断孩子,纠正他错误的地方。

在父母看来,认为这样做是为孩子好,是帮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岂不知,自己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打断了孩子的注意力。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去做完,到最后如果孩子没有发现他的失误之处的话,父母再给孩子指出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如此,父母既帮孩子纠正了错误,又不会使孩子的注意力受到影响。

保证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

【本节关键词】

充足的睡眠 避免亢奋 舒适的环境 合理安排 放松

我们都知道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而睡眠是使身体得以充分休息的最好方式。对于紧张地学习了一天的孩子来说,脑细胞经过了大量的消耗,已经非常疲劳了,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而充足的休息,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有所下降。同时,睡眠也是生长素分泌最多的时刻,没有良好睡眠的话,孩子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案例】

乐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原本的他聪明伶俐,又活泼开朗。但是自从升入五年级之后,乐乐就变了。他经常在课上的时候出神,心不在焉,即使老师提示,他也不能长久保持状态。下课之后,他也不像以前那样和小朋友们闹成一团,时常趴在课桌上,蔫蔫的样子,要么就是出神地望着窗外。

据乐乐的班主任所知,他的家庭环境很好,家庭氛围也非常和谐,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那乐乐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有了这些变化呢?

原来,升入五年级之后,学习任务一下子就变得繁重了。因为面临小升初,乐乐的爸妈都希望儿子能够升入一个重点初中。所以在课余给乐乐布置的作业加重了。以前虽然父母也给乐乐布置一些课外任务,但都具备趣味性,而且量不大,乐乐也很喜欢。

可是升入五年级之后,父母就采用“题海”战术了,想让乐乐在最后的一年冲刺一把。有时乐乐做课外作业要到晚上11点,乐乐困得直打瞌睡,但是父母还是劝乐乐再坚持一下。有时候过了时间,乐乐反而睡不着了,翻来覆去,入睡很晚。

更加让乐乐难以接受的是,从他升入五年级开始,父母就给他摆了一个倒计时牌,闹得乐乐紧张不已,有时候晚上做梦都梦到考试!到了第二天,根本没有精力,想注意听讲都做不到了。

【爸爸妈妈找方法】

无疑,乐乐所出现的状况,是由于缺乏充足的睡眠引起的。就这一点来说,他的父母责任重大,如果他们对此问题仍旧不予以重视的话,那么势必给乐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带来一定的伤害,到时候可能就不仅仅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了。

一般来说,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睡眠。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7~8个小时的睡眠,而孩子对于睡眠的需求量要高出一些,并且在不同年龄段孩子对睡眠的需求也不一样。3~6岁的孩子,应该保证一天11~12个小时的睡眠;7~9岁的孩子,一天要有l0~1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12岁以上的孩子,要保证一天至少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课、做作业,并且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就必须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

1.不要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阶段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基本睡眠时间。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面临升学,应该要抓紧时间学习。但是如果剥夺了孩子休息时间的话,那么就会起到副作用。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还会影响孩子第二天的学习。

通常情况下,孩子身体生长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是夜晚十点钟,所以家长应该保证孩子在十点的时候已经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不可以因为孩子的学习或是其他原因剥脱孩子睡眠的权力。

2.睡前不要快节奏

有的孩子在睡前几分钟都在看书,当然,很多时候是应了家长的要求。实际上,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睡眠。虽然孩子的学业可能比较繁重,面临着升学压力。但是,高效的学习是最为重要的,并不代表长时间的学习就能让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而且,孩子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除了学习,在睡觉前也不应该要孩子做剧烈运动,否则在躺下之后孩子仍旧处在兴奋状态,不容易入眠。也不要为了补充孩子的营养,让孩子吃很多东西,或是让孩子尽情放松,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睡眠质量。

睡觉是个慢节奏的事,试着调整节奏,让孩子能够自然而轻松的入眠。

3.将脑袋掏空,轻松入睡

有的家长习惯让孩子在睡前思考一下所学的东西,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好的。尤其是考试前,孩子精神本来就容易紧张,要孩子睡前做这件事,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放松,不利于孩子进入深度睡眠,还有可能让孩子多梦。

睡前的刺激对孩子的睡眠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早上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所以不妨告诉孩子,在早上回忆学过的知识。晚上睡前将脑袋掏空,什么也不想,这样才能一夜好眠。

孩子的营养不能马虎

【本节关键词】

饮食均衡 食品卫生 远离垃圾食品

对孩子来说,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似乎没有什么比睡眠和饮食再重要的了。这两点其实对任何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它们事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的品质。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旺盛的精力、灵活的头脑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这一切,离不开健康的、营养丰富的饮食。

可是,并没有哪一种食物可以保证孩子所需的全部营养,所以父母们在给孩子准备食物的时候,有必要注重食物的搭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营养全面而均衡的食物,以保证孩子的大脑有充足的“营养”供给。

【案例】

壮壮是个7岁的小男孩,他的身体就跟他的名字一样壮实得很。而大他一岁的表哥飞飞却像个小病号似的,时常往医院跑。

每次和壮壮妈妈聊起来,飞飞的妈妈都羡慕不已,为此他们也没少跟壮壮的妈妈“取经”。

壮壮的妈妈告诉飞飞的妈妈,孩子的饮食一定要种类丰富,每天都尽量保证适量的动植物蛋白、淀粉、维生素的摄入,也就是肉、蛋、奶还有蔬菜及主食都要吃一些。

起初的几次,飞飞妈妈虽然照做了,可禁不住飞飞挑食,所以妈妈总也拗不过他,到最后就由着飞飞来,“营养餐”也就无法坚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