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秀外慧中做女人
7613800000022

第22章 智慧女人懂得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2)

狮子成了大森林里的王,并任命猴子做它的军师。狮子很受动物的爱戴,大家都认为它爱民如子,又勇敢,又有能力,如果没有它的保护,森林里的动物早就被另一片森林里的野兽吃掉了。所有的动物差不多已经忘记了狮子原本也是食肉的。而狮子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光环”,总是在半夜才活动,悄悄地逮点动物吃,解解馋。本来一切都还算平静,可是这件事却被猴子发现了。猴子没有害怕,反而很兴奋,因为它居然知道了英明大王的秘密。可想而知自己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啊!猴子变得神气起来,甚至威胁起狮子来。狮子为了顾全大局也就做了适当的忍让,可是猴子却不见收敛。有一次和狗熊一起喝酒,到了兴头上居然把这件事说给狗熊听了。狗熊这个高兴啊,因为它早就想成为大王了。不久这件事不胫而走,所有的动物都知道了,并且坚称不能让这样残忍的动物做大王。狗熊顺势说自己是吃蜂蜜的,体格又壮。于是当选成了大王。狮子一气之下吃掉了猴子便离开了大森林。森林里一片欢呼声。可是好景不长,另一片森林的野兽们听说狮子走了,便借机又来入侵,而狗熊空有体格却不会指挥,且自己也胆小怕事,只好找个地方躲了起来。森林里的动物逃的逃,死的死。重回平静之后,狗熊爬出了洞,看见遍地的尸体默默地说:“早知道这样,让狮子吃点又能怎样呢?这样倒好,大家都死了……”

狮子是食肉的,它必然会吃掉一些动物。但是从全局来看,利是远远大于弊。多事的猴子何苦要挖出它那一点不见光的原形呢。结果是自己被吃了。而狗熊也是为了达到自己称王的目的而把消息散发了出去,它却从来没有想到失去了狮子,它却不具有驾驭的能力,最后只能以悲惨作为结局。狮子就好比是深藏不露的人,不愿意让某些事情曝光从而带起了面具,当我们也遇到这类人的时候,只需要完成自己该做的,比如把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根本没有必要挖出别人不爱见光的一部分,这对彼此都好。

5.面对精明难缠的人,要灵机应变

个性特点:很难相处,很难摆脱,难与别人深交,朋友一般都为酒肉之友。他们有可能是商场上狡猾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乱发脾气的难缠人;可能是欠钱不还的泼皮户等等。

钻“空子”:这种类型的人点子很多,随时可能爆发出新的主意或是更难解决的问题。与他们相处就要以不变应万变,如果遭受他们的有意攻击、诋毁,你要步步为营,时刻做好抗战准备。

女子与这类人打交道的时候,灵活的头脑是不能少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往往会帮助你渡过难头。

有一个女演员,她与大学时代的一个女同学非常不合,所以总想找个理由吵上一架。说来也巧,不久大学同学举办同学会,这个女演员一眼就看到了她的“眼中钉”。于是,她故意走到旁边和其聊天,伺机而动。她们谈起来各地的戏院。“你到过圣堡戏院吗?”女演员问。“去过,而且我还看到了一个非常蹩脚的演员表演,也就是你在此处获得极大声誉的角色。”这个同学回答。女演员的脸色一变,森森地说“那位演员就是我!”女同学转看女演员一眼,心想:“糟糕,这回可真是踩地雷了。”可是她灵机一动,以惊讶的口气说:“真想不到,在短短的时间内你居然进步得这么快。”女演员的怒火顿时消了大半。

这个女子果然机智。如果当时她表现得大惊失色的话,那么这场蓄意的吵架事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对于难缠之人,即使你很讨厌他,也要尽力地不让他陷入窘迫的地步,否则他会对你记恨更深。西方有句谚语说:“与魔鬼交往的通道是由善意铺成的。”也就是说,即使那些难缠的人像魔鬼一样奸诈狡猾,只要具备起码的善意,再加上恰当的技巧,也可以与之和平相处。

1.识别动机

这个问题是最关键的。首先你要知道对方的动机为何。如果是好的,那么即使他们的行为让你有点不能接受,但是也要友好地对待。比如说,你的老师为了你能进步得快一些而采取种种方法来对付你,再比如你的上司对你十分严格,但是完全为了工作着想;如果动机是不好的,那么就要求你多做防范了。

2.树立良好的形象

与这类人打交道的时候要让对方多说,尽量用提问、复述等方式让对方说,然后在对方说的过程中适当地插入自己的观点,使对方潜移默化地接受我们的观点;不要把自己对对方的喜厌写在脸上。在交谈过程中语调要亲切、自然,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温暖。否则,这类人的疑心病就会加重,很可能引发误会或冲突;如果这类人是你的下属,如果他的想法你没有认可,不要都不认同,这样会刺激对方,以至于其负面行为一发不可收拾。反而要表现出自己对他的信任和期待,他就会产生向正面行为转变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对方一开始就看你不“顺眼”,那么大费周张的客套并不具备实质的意义,弄不好他们还会认为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但不如实话实说,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3.对待职场中的“不良”之辈

职场如战场,女子要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金科玉律,才能得以永生。遇到难缠之人,如果你无法改变他去攻击你的做法,只好多备几招以防成为受害者。

(1)如果这个人是你上司,你也还想保住工作的话,就要注意不要把他推到与你相抵触的位置上。要不然,一旦他的心情不佳,你就肯定是他的出气筒。

(2)把同事“分类”。哪个是难缠的家伙,要在心里有数。他们往往重利益,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则总是不说话,但是他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搬弄是非。如果不小心很容易被他捅暗刀。

(3)化被动为主动。当你掌握了全部情报之后,却还想在这个环境中长期呆下,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否则你今后的处境会更糟糕,你应该让那个诋毁你、攻击你的同事知道,你正在做出积极回应。

(4)认清自己的情况。也许你会因为这类人的诋毁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委屈吗?忙着哭的时间没有了,现在要做的是摆脱这种状态。

(5)控制事态的发展。不要任由一个小问题又一个小问题地任意增多。蝼蚁尚可溃堤。一味地忍耐只会让你的委屈和气愤积累,到最后你很可能会失去理性让事情更糟,倒不如及时把问题客观地、理性地处理好。

(6)有些东西丢不得。比如说声誉。面对这类人给你造成的困扰不要挂在嘴边,即使你与老板共事在同一间办公室,也不要经常提及。如果时间长了,老板会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你的工作能力或是为人处事的能力就会遭受质疑。

(7)先支一招。先下手为强也是不错的方法,如果你明确知道某些人要给你制造麻烦,你不妨开诚布公地对他说:“对不起,我做的事情可能已伤害到你了。”或者“我可能错了。”“战争”当然是能避免的就避免了才好。

6.面对马虎糊涂的人,要清楚简洁

个性特点:头脑不太灵光,做事马虎,你无论事情说得多么清楚,他们总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弄懂你的意思从而使整个谈话内容陷入到“不理解”的泥淖中。

钻“空子”:这种类型的人常犯的错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来不知反省;另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太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针对这些性格特点,你要尽量把“事务”明确化,以激励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一般让我们有这样感觉的人通常是我们的上司,因为他们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含含糊糊、笼笼统统,从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的既可理解成这样,又可理解成那样,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往往是听三不听四。有的时候,你还没有把汇报做完,他就定下结论了,弄得下属们无所适从。这种类型的上司,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使身为下属的你不知如何是好。比如说,上面有了新政策,上司带着大家一起开会学习精神。这类人往往只会照本宣读,对你提出的具体内容反而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对于下属们做的申请、报告等签字确认性的书面文件,没等仔细看完就签上字草草了事等。对于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详细询问,从具体要求到完成时间、调用人数等,一定要明确地问,有可能的话还要记录在案,让上司核准后再去动手。你去请示工作也不可听了上司的“哼哼哈哈”、“知道了”、“你看着办”之后就去做了,成功了还好,一旦出现了什么纰漏,他就会大发雷霆,指责你的不是。所以,职明的女子要认清,你只是一个执行者,多问问,多请示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这样的麻烦,所以在做下属的可反复说明旨意,并想方设法诱导其有一个明白的判断。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去引导上司做出明确的回答。比如说,“你的意思……”,停下,让上司接着说下去。也可采用猜测性判断的语言,比如说,“你的意思是不是……”当你得到上司比较明确的回答后,还要再重复一下用来做进一步的确认。

7.面对顽固不化的人,要适可而止

个性特点:易钻进“牛角尖”。只要是他认定的,无论你如何说,说什么,他都完全听不进去,坚持己见,死硬到底。

钻“空子”:这种类型的人属于不开化的类型,要想让他们开窍比登天还难,往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而结果却没有任何进展。因此,与这样的人相处、交涉时,万不可打持久战,要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意大利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一天,一个农夫要去勒城,在路上突然狂风骤起,而后下起了倾盆大雨,几乎无法行走。但是农夫有要紧的事要赶到勒城,于是他冒雨前行。

这时,碰到了一个同方向行走的老人,他笑着对农夫说:“下这么大的雨你要到哪里去啊?”

农夫回答说:“我要去勒城。”

“你至少可以说上一句‘上帝保佑’。”老人仍笑着。

农夫停了下来,看了看老人,双眼眨了眨,说:“上帝保佑,我要去勒城,无论他保不保佑我都要去勒城。”

老人一听,很不高兴,因为他就是上帝。于是他对农夫说:“如果是这样,你就七年以后再去勒城吧,好好反省一下。”说完上帝把手一挥,接着说:“现在,你给我跳到那片沼泽里,在那安心地呆上七年吧。”于是农夫变成了青蛙。

七年过后,咒语解开了。农夫爬到了地面,变回了人形,他第一件事想到的还是要赶去勒城,于是继续赶路。走了一会儿,他又看见了那个七年前把自己变成青蛙的老人,老人仍带着笑容,对农夫说:“你到哪去,我的好人。”

“去勒城。”农夫仍然答道。

“那么,你能否说一句‘上帝保佑’。”上帝心想,经过上次的教训,他一定长记性了。

“如果有上帝保佑那很好,如果上帝不保佑,我也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可是我不要别人的帮助,我自己现在就可以跳进沼泽地里。”从此这个农夫再也不会说话了。

这个类型的人是最难应付的,无论你对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上帝都在这个顽固的农夫身上碰了钉子,我们还要拿出多少精力和时间来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呢?所以,如果与这类人打交道时,一定要适可而止。如果你不信邪硬要碰硬的话,往往到最后也只会得到一个徒劳无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