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7613900000005

第5章 心中拥有阳光,世界才不会黑暗(1)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敢触礁带阴影的部分。只要我们以阳光般的心态拥抱它,进而读懂自己,生命才会更加精彩,更加完整。

1.宇宙中,没有一个“完美”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有的人,不完美体现在“心灵”方面;有的人,不完美体现在“肢体”方面;有的人,不完美体现在“做人做事”方面。总之,“完美”这个辞藻强加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无法成立的。

无论是具体到某个人还是某事物,“有舍就有得”俨然成了一条必然遵循的规律。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完美,而刻意地去追求,一旦得到以后,自认为已经很完美的时候,却又失去了原本应有的那种幸福和快乐。读完下面这则童话故事,你一定会受到启示。

一个不完美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就踏上了寻找碎片的路途。

因为这个圆是不完整的,所以,它滚动得速度不快,也正因为如此,它领咯了沿途美丽的风景,还饶有兴趣地和小虫子们聊天,这一路上,它非常开心。

接下来,它逐渐寻找到不少形状各异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它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又努力地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碎片……直到有一天,它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

可是,现在的它太完美了,所以滚动得很快,无法欣赏到花开时节的鲜花,当然也没能和小虫子们说话。一想到这些,它毅然将经过努力才寻找到的碎片舍弃了。

最终,它又找寻到了之前的那份快乐。

这个重新完美化了的圆,固然有其可怜之处——失去了领略一路风光的好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一份质朴味道浓厚的快乐。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圆是真正完美的,同样道理,我们人类也是如此,所以就根本无需给“完美”去划感叹号。

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少人为力达“完美”,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殊不知,这种对于完美的热烈追求精神,反倒映射出了一种令人发笑的盲目、无知和妄想。总之,“完美”论是不成立的,如果有“缺陷”、“瑕疵”,不妨就坦然去面对和接受。

有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他觉得十分宝贵,一直爱不释手。

但是,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于是,这个渔夫心想:“假如去掉珍珠上的小黑点,该多好啊!”

就这样,渔夫就拿起小刀将珍珠上的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小黑点依然存在,再刮一层,小黑点还在上面,当刮到最后的时候,小黑点终于不见了,但是珍珠也不存在了。

故事中的渔夫在刮掉小黑点的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珍珠。实际生活中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人,为了追求某种完美,而将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无意中丢弃了,这样一来,常常会出现“愿望落空”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对自己充满信心,尽自己所能将事情做到最好就可以了。尽管没有完美的人,但是会有完美的结局。在面对磨难和挫折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鼓足勇气,努力奋斗,所向披靡,最终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大大的完美句号。

在如今社会中,一些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同龄人群中“鹤立鸡群”;我们身边的一些朋友,总会在我们有过失的时候给出“雪中送炭”般的好建议,从而指正我们的错误;我们的上级领导,也许会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扔来“当头一棒”……所以,我们会在类似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背负上不小的压力。

实际上,不管是精神疲惫还是放纵自己逃避现实,都是自己折磨自己、作弄自己的具体表现。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更何况人呢?无论你的性格是怎样的,自然会有一种法则去平衡其中具有的美,因为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有顺利就会有波折,有鲜花就会有荆棘,有欢笑就会有泪水。

总之一句话: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在成功角逐的舞台上,就让我们在接受现实各种挑战的同时,始终保持一种乐观、自信的积极心态,并且还要始终相信,我们会像大鹏展翅一样,用近乎完美的姿态飞向海天一色,为自己的人生铭刻上完美的记号。

2.读懂自己,先要接纳所有的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之上,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得与失,我们都要如如实实地学会接纳和挑战。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场电影,那么,自己则是整部电影的编导,不光要负责安排好所有的故事情节,还要负责读懂自己,接纳所有的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每一个目标,才能更好地解读人生。

接纳自己就是将自己认得清清楚楚,而非划地自限;接纳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因缘,从本质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每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朝气有活力,就必须接纳所有的自己,不管自己的优势还是劣势。如若不然,就等同于迷失了自己,否定了自己,这样一来生活便会一团糟。

一天,子祀去探望生病的好友子舆,两个人一见面,子舆竟然在子祀面前调侃了自己一番:“造物者竟然将我的模样变成了一个驼背!背上生了5个疮口,而颊因伛偻而低伏到肚脐,两肩降起,高过头顶,脖颈骨则朝天突起。”

其实,子舆由于感染了阴阳不调的邪气,模样才像今天这个样子的。只见他神清气定地踱步到井边,从井里照见了自己的样子,他带着戏谑的口吻说道:“怎么?造物者又将我变成了这番搞笑的模样吗?”

子祀问子舆:“你是否对这种病感到极其厌烦呢?”

子舆回答:“不是这样的,我为何会讨厌它呢?如果让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选择用它去打斑鸠;如果让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我便会选择在夜里为人们报晓;如果让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辆,我的精神幻化成为一匹马,我便选择用它遨游世界。总的来讲,人要学着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这样一来,哀乐就不会侵扰人心,即为‘解脱’(悬解)。凡是不能自我解脱的人,一定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相反,那些能够自我解脱的人,自然不会受到外物的捆绑。我现在的模样是我无法改变的,我又为何不接纳它呢?”

这个故事出自于《庄子》,它揭开了生活中的大智慧——每个人都必须接纳所有的自己,按照自己的本质,在实际生活中,相信自己,勇敢克服困难,努力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果不懂得接纳和实现的重要性,人生的辉煌将永远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只有读懂和接纳了自己,我们才不会徒增烦恼,才不会疏离生活。

在人生之路上,只要多一次受挫,便能更深一层读懂人生;只要多一次失误,便能更进一步读懂自己。如果不善于接纳自己,痛苦和彷徨便会身不由己,如果违背了自己本质上的想法,空虚和不安也会接踵而来。一旦读懂了自己,肯于接纳自己,就不会因磨难而恼怒,更不会被表象所蒙蔽。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关系很要好,一天,乡下老鼠写信给城市老鼠:“城市老鼠兄,如果有时间,一定来我们这里做客哦。我这里特别的美,空气也非常新鲜,你会完全感受到这里的生活是如此悠闲。”

没过多久,城市老鼠收到了乡下老鼠的来信,十分开心,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了那里以后,乡下老鼠将不少大麦和小麦拿出来给城市老鼠看,见此,城市老鼠不以为然地说:“我感觉这里的生活太清贫了,唯一的优点就是粮食充足。这样吧,还是去我家做客吧!”

就这样,乡下老鼠前去城市老鼠家做客。

乡下老鼠一看见城市老鼠家的房子既清洁又漂亮,心里十分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耕种于农田,冬天还得到雪地里搜集粮食,夏天更是辛苦,和城市老鼠相比较,自己确实不太幸运。

过了一会儿,乡下老鼠便爬到城市老鼠家的餐桌上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有个人“咣当”一声将门打开,走了进来。乡下老鼠吓得像丢了魂魄一样,躲进了墙角的洞里。

后来,乡下老鼠哆哆嗦嗦地对城市老鼠说:“我认为,我还是更加适合乡下生活。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昧的食物,与其每天这样精神紧张地活着,就不如回到乡下过得更快活。”乡下老鼠说完以后,迅速离开了城市老鼠的家。

故事中的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有着不一样的个性、习惯和生活方式,虽然它们都对彼此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但是,最终它们还是各自回到了自己舒适、快乐的家。对此,马尔登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在构筑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问题“丛生”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怎样去做相应的处理,关键原因在于其对自己丝毫都不了解,更不懂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失败无疑。

对于上述这种情况,我们惟一的解决方法是:重新做选择,重新下决定,重新定方向。也就是说,在了解完自己的发展强项之后,弄清楚自己在哪方面发展对自己更有利,从而确立具体的行动方向和目标。其实,每个人的才能和素质都存在着差异性,若能了解、集合自己的所有优点,将其合理利用,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若读不懂自己,更不肯接纳自己,成功将“难于上青天”。

一个人只有读懂了自己,肯接纳所有的自己,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自知度,才能很好地设计自己,才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当然,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否定自己,那样只会焦虑不安,无法挑战突如其来的磨难。总之,我们应学会根据自己的“身材”为自己“量身定做”,惟有认真了解,接纳了自己,才能有“攀上成功巅峰”之希望。

3.有缺憾,才叫真完美

一天,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过来向他请教:“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做直接性的回答,却令人不解地让3个弟子去走麦田埂,并且规定,只允许其向前行进,仅给一次选摘最大麦穗的机会。

第1个弟子刚刚走出几步,一看见有支麦穗又大又漂亮,就不假思索地将其摘了下来。但是,在他继续前进时,却看见了不少更大更好看的麦穗,最后,他不得不带着遗憾走完全程。

轮到第2个弟子的时候,他倒是吸取了一点教训,每当他要摘麦穗时,总是不忘警醒自己说:“别急,后面还有更好的麦穗。”然而,当他临近终点的时候,他才知道已经错过所有机会了。

接下来,第3个弟子吸取了将前面两个人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路途的时候,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当他再走到三分之一路途的时候,他开始验证是不是正确,在最后三分之一路途里,他选出了既大又漂亮的那支麦穗。尽管这可能不是最大最美丽的,但是他走完全程以后,对自己的做法非常满意。

其实,追求完美只不过是在追求一种幻景而已,真正的完美,其实是指只要比常人做得好一些就可以了。在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中,第三个弟子总结他人之经验,所摘得的麦穗也许不是最大最好看的,但是,较之前的两个人而言,他做得最好!

有句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需要谨记:永远不要陷入“奢望完美”的沼泽地,也就是说,不要让自己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凡事只要不留遗憾,尽力就好。

对于我们眼前的一些现状,凡是能够改变的,我们则应尽力去改变;凡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则应坦然地接受它。有缺憾的,未必就是不完美的,当我们的心灵沉静下来的时候,不妨从另外一个独特视角去看待缺憾,可能缺憾才叫真完美。

有一个单身了半辈子的男人,在他43那年,他突然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纪相仿,原本是个歌星,在婚姻方面不是很顺利,曾结过两次婚,最后都分散了,现在在歌坛上几乎销声匿迹了。在不少朋友看来,这个男人很亏,他们总认为新娘有太多的不完美。

一天,这个男人与朋友们一起开车出门,他一边开着自己的车、一边笑着说:“我还年轻的时候,就一直有个梦想,盼望着能开上宝马车,但是没钱的我却买不起。现在还是这样,我的钱仅够买一辆三手车。”

事实上,他现在开的就是一辆老宝马车,朋友回答说:“三手也不错呀!”

他听后笑着说:“是啊,旧车也不错!我现在的妻子,尽管结过两次婚,还在演艺圈拼打过20年,她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如今的她,尽管没有了原来的娇气和浮华气,但是,她却会做一手好菜,又懂得料理家务。说真的,我认为这是她一生中最完美的季节,我在这个时候遇上了她,实属我的福气呀!”

“对,非常有道理的!”朋友也跟着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又接着说道:“再拿我自己和她比较一下,我也有许多不完美之处,以前我还做过很多不靠谱的事情。正因为我和她都经历了这些,所以,我们都变得成熟多了,更主要的是,我们知道彼此珍惜,彼此忍让,这种不完美却称得上是一种完美啊!”

故事中的这位“不完美”男人和“不完美”女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幸福而快乐的家庭。从某种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人,不管是善还是恶,不管是对还是错,不管是完美还是有缺陷,我们都是可以从中受益的,正是两个人的“不完美”才打造了一种美满的家庭生活。

“完美本是毒。”这是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真的需要我们细细体味,如果每件事情都要刻意追求一种完美,无疑是给自己的内心施压、增负,因为追求完美的性情若长此以往演绎下去,就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执着,同时,无边无际的烦恼和忧愁也会跟随而至。

有一天,寓言家布里丹牵着自己的小毛驴到野外去找草吃。布里丹见左边的草根长势很好,于是赶紧带小毛驴到了左边,很快他又转念一想,觉得右边的草色更绿,于是,又赶紧将小毛驴带到了右边,紧接着,他又想,也许远处有更鲜嫩的绿草,于是,他又匆匆忙忙地将小毛驴带到了远处,再走,又觉得草的量小……

就这样,布里丹带着自己的小毛驴,一会儿到左边,一会儿到右边,一会儿到近处,一会儿到远处,自始至终主意也定不下来。

最后结果是,这头小毛驴被活活地饿死在半路上。

布里丹的选择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体现,殊不知,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总向往“他方必有鲜嫩的草”的想法是多么荒唐和可笑。而有缺憾的人或者事物也称得上是完美的,比如,维纳斯的断臂之残缺,却是其最大的魅力之所在。假设维纳斯不是断臂,那么,她还会像这样能流传千古吗?正是她具有了这份缺陷,才成就了艺术上真正的完美。

所以说,征途中的我们应该以阳光般的心态看待缺憾。一路平坦,没有坎坷的人生之路才叫不完美;相反,铺满磨难的人生之路才能备显一种蕴味十足的真实和完美。

4.在心灵阴影处,我们摄入一束光

阴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它往往令我们生厌,总是偷偷地隐藏在我们身上。而我们总会很“忌讳”属于阴影的那一部分,因为它是另一个“我”们,很容易将我们推向恐惧和不安的那口陷阱。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的心灵阴影处,摄入一束光,那样我们将不再担忧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