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7613900000009

第9章 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1)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很多人只知道取悦他人,殊不知,自己更值得取悦。因为做好了自己,才能将命运紧紧握在手心里。相反,若连自己都做不好,一切都将是一片空白。

1.无需取悦他人,没有谁比自己更值得取悦

从前,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但是他却一直为一件事苦恼着,即,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没有发表出来,并且,也没有得到别人的欣赏。

苦恼之际,这位诗人找到了他的朋友——一位禅师。这天,诗人向禅师说了自己的苦恼。禅师听后淡然一笑,手指着一株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诗人看后回答说:“夜来香。”禅师说:“没错,是夜来香,它仅在夜晚开放,那么你知道这种植物为何仅在夜晚开花,散发香味吗?”诗人看了看禅师,表示自己不知道何故。

禅师告诉他说:“夜晚开花,并无人注意,它开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只是为了取悦自己!”诗人听后感到很惊讶:“取悦自己?”禅师笑道:“凡是选择在白天开花的植物,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赞赏。而夜来香恰恰相反,它在没人欣赏时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它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一个人,难道还不如一株夜来香吗?”

禅师看了一眼诗人接着说:“有不少人,总是让别人掌握着自己快乐的钥匙,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给别人看,让别人来赞赏,好像不这样做自己就快乐不起来。实际上,在不少时候,我们做事的目的应该为自己。”诗人笑着说:“我懂了。一个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应该为自己好好活着,度过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禅师点了点头,又说:“一个人,只有取悦自己,才能把握好自己;只有取悦自己,才能将自己有效地提升;只有取悦自己,才能把自己好的一面感染到别人。要知道,夜来香夜晚开放,可是会有不少人是闻着它扑鼻的芳香入睡的啊。”

我们每个人只有取悦自己,才能将美好的感觉感染到他人;只有取悦自己,才能将自己提升至一个应有的高度;只有取悦自己,才能更好地肯定自己。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取悦自己就是一剂快效药,能让一种乐观自信的心态长久地保持下去,从而使我们勇敢坦然地面对未来要走的路。

曾经有这样一则调查,某公司的所有男士要对公司所有女士进行评论,并指出最吸引自己的女士名字,结果表明:凡是被点到的女士们,要么有良好的气质,要么善解人意,要么富有生活情趣,要么个性不凡。实际上,她们以自己的优势取悦他人之前,自身一定是被自己取悦着的,通常,这些人将来建立起来的家庭也都是幸福而快乐的。

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显得纷纷扰扰,往往在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做出惟一的选择,因为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也常常会陷入两难之中,而在无法折中的情况下,往往我们会最终选择取悦自己。

小莉就碰到了这样的难题。她和男友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所以,两个人在去年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偏偏小莉的妈妈反对此事,她总觉得那个男孩对女儿不好,也不孝敬父母。

一天,小莉带男友来家里吃饭,当然,她的妈妈一脸不悦,于是小莉的男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由于小莉的男友脾气暴躁,一来二去,他居然和未来的丈母娘顶起牛来。就这样,小莉的妈妈和男友僵持不下,闹得水火不容,并且愈演愈烈,最后小莉的妈妈竟然向女儿下了最后通牒:“你要他就没我。”

于是,小莉被夹在了中间,非常为难。她的爸爸早几年就过世了,是妈妈独自一个人好不容易将她养大,自己挣钱供她读书,很不容易。小莉心想:“如果我选择了男友,妈妈一定非常伤心,可是,如果我拒绝男友,我会非常难过!”事实情况确实如此,如果小莉和男友分手,尽管取悦了妈妈,但是自己不光对不起男友,还对不起自己的心。总之,小莉为这件事情几乎绞尽了脑汁。

按照我国的传统思想,小莉觉得应取悦妈妈,可是她又转念一想,中国古代有那多么因父母干涉,导致对对男女爱情破灭的悲剧故事。而根据现代西方的启蒙精神,最根本的应是个体的权利,当无法折中选择的时候,人就应该取悦自己。

想到这里,小莉的心突然明朗起来,最终,她选择了男友。后来,小莉的妈妈也终于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内心接纳了女婿。

是选择取悦别人,还是取悦自己,作为旁观者而言,是无法和当局者感同身受的,只有当局者才能体会到其中选择的痛苦和艰辛,在看尽其他人取悦别人后的倦态和乏味后,就会注重自己的内心,最终成全自己,和自己相爱的人踏踏实实度过一生。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内心的一种愿景是——“海浪轻逐,春暖花开”,在这美丽的“画卷”之上,有恬淡自然,也有惬意芳香。如果我们先站在不可调和的事物面前,再去观照自己的内心,便会猛然明白自己接下来的选择——取悦自己要比取悦他人更为智慧。

吴淡如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歌,即便没有掌声,我们也能歌唱,也能取悦自己。”实际生活中,在面对林林总总的大小事时,真正能做到不去刻意权衡利益,不在乎物质的多少,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说,我们要沉浸在自己的内心,用自己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将生活打造得无比斑斓,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每分每秒都要记得为自己而活着,无需取悦他人,因为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取悦自己”带来的那种快乐和幸福。

2.不能改变自己,换个世界命运还是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因家庭不幸,缺失钱财,学业不成而抱怨老天没有赐予自己好命运。在这种情境下,有的人笃定命运是天生注定,无法改变的,所以索性维持现状,不去努力争取;而有的人却坚信命运是靠自己经营出来的,所以就敢于打破现状,主动把握。

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不去主动加以改变,就算是换个世界给你,自己依然会是老样子;反之,如果敢于面对命运说“不!”字,敢于和命运挑战,最终会有朝阳般的希望和未来。

有这样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目睹父母不务正业,父亲整天赌博,母亲整天喝酒。父亲一旦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儿子;母亲一旦喝醉了,也同样是拿儿子出气。

就这样,这个小孩在父母的拳打脚踢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直到他长大后,还时不时地被打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

在他上高中的时候,他就辍学了,从此过上了小混混的生活。期间,他感到十分无聊,而那些绅士淑女蔑视的眼光更加刺激他的内心。

于是,他开始扪心自问:“难道我一辈子都要过这样的日子吗?那样,我岂不是成了社会的垃圾、人类的渣滓,甚至会使他人也痛苦不堪。我要不要改变自己呢?”

经过反复追问后,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不一样的路。接下来,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如果从政,自己只有零的可能性;如果进大公司去发展,自己又没有学历与文凭;如果经商,自己又没有本钱……”

最终,他打算去当演员,因为这个行业不仅不需要学历,而且也不需要资本。但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相貌一般,又没有表演天赋,再加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想到此,他顿时自卑起来。然而,既然决心已下,他便愿意吃所有的苦。

接下来,他开始走上了“演员”之路。他来到了好莱坞,找到某剧组,恳求大家:“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一定会演好的!”但不幸的是,他都被断然拒绝了。

可是他并未因此失去信心,他开始不断地反省、检讨、学习,并且还寻找各种机会。后来,他不得不去好莱坞打工,干些粗重的零活儿以维持生计。在两年时间里,他共遭受到的拒绝次数高达1000多次。

在经历过重重打击之后,他依然决定自己要继续努力!他心里默默地想:“既然直接做个演员的道路如此艰难,那么我为何不重新换一种方法尝试一下呢?”于是,他决定开始试着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提出想当演员的要求。

又过了一年时间,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剧本,他拿着剧本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主演吧!”有的导演看后,觉得剧本内容还可以过关,但是,让他当主演觉得未免太荒唐,于是将其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

而他依然忘不了给自己打气:“不要紧,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在他遭到第一千三百多次拒绝的时候,有位导演将他叫到身边,说:“我不敢断定你是否能演好,但是我被你的精神彻底感动了,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会将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这样吧,我计划试拍一集,让你来演主角,看看效果后,我再做决定!”

为了得到这个机会,他已经做了三年多的准备,多么宝贵的机会,他怎能不全力以赴?可以说,苦苦恳求了三年时间,磨炼了三年时间,学习了三年时间。他这一次,是真的遇上了幸运女神——他的第一集电视剧竟然创下了当时全美国的最高收视纪录,他终于成功了!

如今,他早已成为了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史黍龙。

史泰龙在刚开始的时候,所处的情境很不利于自己,但是他的斗志从未丧失过,意志力也从未消沉过,而是选择了和命运相抗衡,在苦练内功、时机来临之后,他终于等来了试演的机会。他取得的成功也深刻体现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硬道理。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其实与普通人士相比较,那些成功人士可以拥有更多的钱,可以拥有更好的工作,而那些普通人士则以整天劳作而维持生活的支出。有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研究发现,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着“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积极心态。

凡是成功者,自始至终的心态则是积极乐观的,他们用积累起来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正好相反,其心态一直是消极悲观的,则用过去的种种挫折和心存的疑虑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总之,在命运面前不要退缩,不要气馁,要敢于与命运作斗争,如果不去改变自己,整个世界就算变了样也都无济于事,因为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人生难免会遇到困境,而困境从来不会将我们限制住,往往是我们自己限于困境之下。命运也是如此,它从来不会将任何一个人抛弃,往往是我们自己弃它于不顾。通常,一个人会因一个念头而使生命改观,会因一件事而改变命运,也许还会因某种因素让自己的人生有了不同。总而言之,在生命旅程中,我们都要学会拯救自己,肯定自己,改变自己,从而勇敢地征服命运。

3.相信自己,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去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对自己坚定要走的路总是会轻言放弃,结果,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很多的光彩。而那些一直相信自己,坚定走自己路的成功者,则会在认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之后,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为自己的人生迎来漂亮的彩虹。

在压力充斥着的现今社会里,有太多的人喜欢抄近路,在一条路一旦感觉走不通的时候,就会立即换另外的一条路,当发现又走得不是很顺的时候,又要换另外的一条路,就这样,换来换去,始终未能做好一件事,还白白地浪费了自己一生的时间。反之,则不然。

1842年3月,爱默生在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做了一次演讲,激励了当时年轻的诗人惠特曼:“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呢?我们的诗人文豪就在这儿呢!……”

就这样,爱默生一番振奋人心的话,令惠特曼很激动,使他内心升腾着非常坚定的信念,他要到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阶层去深入生活,从而创造出新的不凡的诗篇。

后来在1854年,惠特曼的《草叶集》终于问世了,该诗集的基调是“热情奔放,”采取新颖的形式,将民主思想和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的强烈抗议深刻地表达了出来,那时,甚至还影响到了美国和欧洲诗歌的发展。

爱默生在看到《草叶集》的出版以后,也是激动不已,称这些诗是“属于美国的诗”,“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并且,还高度评价了惠特曼。

但是,《草叶集》却不容易被大众们所接受,这是由于该诗集的写法是新颖的,格式不押韵,思想内容也是新颖的。然而,在爱默生的赞扬下,此书还是很畅销,因此,惠特曼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也因此增加了许多。到了1855年年末,他印起了第二版,并且,还将20首新诗也附加了进去。

在1860年,当惠特曼决定印行《草叶集》的第三版,就在他决定将新作补充进去的时候,爱默生竭力劝阻他将其中的几首刻画“性”的诗歌取消,如若不然,此书将不会畅销。但是,惠特曼却对此并不在乎:“那么,删后还会是这么好的书么?”爱默生立即反驳他说:“我没说‘还’是本好书,我说删了就是本好书!”

然而,惠特曼始终不肯做出让步,他坚定地说道:“我想,我的意念是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我是不会删改《草叶集》的,那么,就任由它自己枯萎和繁荣吧!”

不久后,惠特曼印行的第三版《草叶集》竟然得到了畅销,也由此获得了很大成功。很快,这本诗集就传遍了世界的各地。

这正如爱默生后来说道的一句话:“偏见常常扼杀很有希望的幼苗。看来,只要看准了,就要充满自信,敢于坚持走自己的路。

是啊,如果惠特曼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许第三版的《草叶集》就不会获得成功。总之,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一定也要有惠特曼的那种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只要看准了脚下的路,就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不要回头,不要退缩。

也许有人不知道,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三十年职业生涯中,竟然曾经被辞退的次数高达十八次,但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将自己的目标变得更远大,仍然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

在最开始的时候,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总觉得女性无法很好地吸引观众,所以,没有一家电台肯给她这个机会。后来,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了一份差事,但是很快就被辞退了,原因很简单,说她跟不上时代。

而此时的莎莉,并没有因为这些而丧失信心,每次失败以后,她都会总结一下其中得来的教训,后来,她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雇佣她,但是,却只允许她主持政治类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然而,最终她决定尝试一下。

其实,此时的她对广播早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所以,她便凭借自己的优势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而言有什么意义,并且,还专门请来了观众通过电话的形式来畅谈各自的感受。后来,听众们立即对这个节目产生了兴趣,并且,她也因此而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