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夫妻打球却在球场各自吵架,有经验的服务生劝他们拆开组队,四个人很快进入状态,打得十分开心。因为聪明的服务生知道,男士对陌生女性会发扬绅士作风,不会指摘女性的失误,相反会对他们宽容维护;女性呢,面对陌生男性会不自觉显露淑女的一面,而且会下意识地发挥女性的温柔特质,即使对方做得不好,她们也会称赞鼓励对方。
对自己的另一半挑剔指责,对陌生人体贴周到,这件事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却在每一天都会发生。“不得罪人”是很多人的共识,但这个“不得罪”的范围并不包括自己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比如夫妻,比如要好的朋友。因为谁都知道,得罪人要倒霉,得罪亲近的人却不会有什么后果,人们对陌生人愿意礼貌客套,对自己人则是大呼小叫,横加指责。
实际上,“自己人”才是我们最应该付出耐心与关怀的人,对亲近的人礼貌并不是虚情假意,而代表了对对方的尊重,对亲近的人的耐心,正代表了对对方的重视,亦舒说:“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所以,一个人的理想人际状态应该是这样:不要得罪身边的人,爱护一直在自己身边的人。
提醒41: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
【幸福箴言】
超过所需就是太多;凡事适可而止。
战国时候有个著名的乐师,经常被各诸侯国的贵族们请到自己的家中表演。一次,乐师为赵国的一位公子演奏,公子听得如痴如醉,对乐师说:“如果每天每夜都听到这样的音乐,人生会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乐师摇摇头说:“如果每天每夜都听到这音乐,您就会厌烦得想把我赶出赵国。”
“这怎么可能!”公子不信,乐师好:“好,那我们打一个赌吧,我一直演奏,您一直听,如果您能听足七天,我今后就不再离开您的府邸,只做您的乐师。”
“好!”公子一口答应说:“如果我不到七天就厌烦了,我就送您三百亩良田!”
于是,乐师开始为公子奏乐。第一天,公子觉得自己好似到了天上,听到了仙乐;第二天,公子开始有些浮躁;第三天,公子觉得乐师吵得要命;第四天,公子咬着牙拼命忍耐;第五天,公子受不了了,他对乐师说:“请不要再演奏了,我这就送您三百亩良田!”
再美的音乐,如果不间断地听,也会变成难以忍受的噪音;再好吃的食物,吃得太多,味道也许还比不过一杯泡面;再美的事物,一旦吹毛求疵,总能发现毛病,让美丽变成不美。真正的美就像古文中写的“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真正的美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想要得到恰到好处的结果,就要懂得适可而止。像故事中的公子,如果他只听一次乐师的演奏,这曲子在他心中就会变为天籁一样的回忆,如果他连续听了好几天,不但曲子成了噪音,最初的美好感觉也被破坏,可谓得不偿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东西,还是觉得不够,于是陷入了贪婪;明明做事做得已经很完美,还想更上一层楼,于是陷入了偏执……事物一旦超过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很多心理上的问题都来源于“过度”。
过犹不及,事物处于恰到好处的状态是最完美的,就像一个杯子,水如果倒在恰当的刻度线上,就会解渴,如果超过这个刻度,多余的水就成了一种浪费。我们的生命常常像这么个杯子,尽可能塞进东西,结果却是一种浪费。所以,人们必须懂得克制自己,懂得适可而止的重要。
从前,有一个以打鱼为生的人,和他一起出海打鱼的同伴,只为了多打到几条,每天都累得浑身酸疼。而他每天只打一条鱼,并且打到的那条鱼刚好可以满足他一天的吃喝。
打到鱼后,他就会躺在岸边晒太阳,一边望着天上的白云一边哼着小曲,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有一天从远处走来了一个商人,上前对他说:“老哥,我觉得你应该再多打几条鱼,然后可以把剩余的卖掉,这样你就会有一笔存款,等钱存足了就去买一艘渔船,然后再开着船去打更多的鱼……”
“后来呢?”渔夫问商人。
“后来,你一定会赚到很多很多的钱,不用再下海打鱼了,每天都可以到海边来看白云,唱歌……”
“难道说我现在做的不是这些吗?”渔夫反问道。
“如果按照你刚才说的去做,或许有一天我会赚到足够的钱,不过恐怕到那时,我已经没有时间来来做现在的事情了!”
在商人看来,不想赚更多钱、一天只打一条鱼的渔夫是个傻瓜,在渔夫看来,辛辛苦苦赚钱,到老才有时间在海边看风景的商人的脑子才有问题。以生存的眼光,渔夫的确没有考虑到生病、年老这样的问题,商人呢,他日复一日的赚钱,实际上远离了他想要的生活,等到他老到不能动,和他做伴的只有一堆钱,和不是蓝天碧海,这个时候,他也许由衷地羡慕那个自由自在的渔夫。
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些人对生活总是有诸多要求,能力却有限,当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远远不能达到贪欲,痛苦就会产生,而当一个人的能力与追求刚好平衡,这个人在各方面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只因他懂得何时出手,何时放手,何时前进,何时功成身退。
做过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食材放进炒锅,如果不翻炒,就会味道不均匀,影响食用,但如果翻唱过度,又会炒烂,同样影响食用。做人做事就像烹饪,火候、调味、翻炒蒸煮要恰恰好,才能得到他人的称赞。得到太少,会失去价值,得到太多,又会变为拖累,人生就是这样,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提醒42:想与天使为伍,你不能是恶魔
【幸福箴言】
善良是联结社会的金链。
马上就要毕业了,王鹏不知道象牙塔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大学期间,不断有人告诉他:“社会很复杂,每走一步都要小心。”从此王鹏对社会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他担心以自己的能力,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为了今后能够不吃亏,王鹏买了一堆诸如《厚黑学》、《如何经营人际关系》、《处世的智慧》之类的书籍,通过阅读,他认为工作后,只有不能相信任何人,做事要留后路,对工作要有所保留,时刻记得为自己打算,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稳脚跟。
等到王鹏终于开始工作,他天天都在提心吊胆,总怕被人陷害,怕被老板抓到小辫子,怕和同事聊天,渐渐的,他成了公司的异类,独来独往,没有人愿意和他接近,也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同事们评价他说:“他好像总怕我们坑他,还是离他远点吧。”
害怕复杂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新鲜人的共同心病,他们还没有进入社会,就先把社会当成了野生动物园,到处都有青面獠牙的吃人怪兽,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社会固然复杂,人心固然难测,但那只是社会、人心的一个方面,同事之间有竞争,有时难免涉及互相算计,但同事之间也有友爱的一面、合作的一面。老板喜欢挑毛病找问题,但他也希望员工加速成长,变得更有能力。如果王鹏想问题的角度能够乐观一些,他不会成为一个异类,任谁也不想接触。
有一个成语叫做“以己度人”,经常被用于指责一个人心胸狭隘。但事实上,一个人经历有限、学识有限、眼光有限,难免会以自己的心理去猜测别人的行为。所以,善良的人看世界上的人,会觉得每个人都是好人;心怀不轨的人看身边的人,会觉得每个人都包藏祸心。就像鲁迅说《红楼梦》的读者:“同样是一部红楼梦,易学家看到的是经,道学家看到的是淫,才子看到的是缠绵,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满。”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其精彩丰富的程度并不亚于《红楼梦》,如果以世故的心态去解读,那世界就如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但在一个心地温和,品格贤良的人眼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没有人十全十美,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同样一个人,有时只因环境心态的不同,想法就会大相径庭。
古时候有个人叫智子,有一天下了暴雨,智子家的院墙即将被暴雨冲垮。智子的儿子对父亲说:“墙要坏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防盗。”刚巧邻居有个老人路过智子家,也关心地对智子说:“墙壁坏了,千万要小心遭贼。”
第二天早晨,智子发现家里丢了很多东西,他立刻明白,昨晚有窃贼跳过坏掉的院墙进了他的屋子。智子夸奖自己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对邻家的老人,他满腹怀疑,总觉得偷东西的就是这位老人。
这是《韩非子》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叫做《智子疑邻》,这故事还有另一个改编版,说智子家的斧头丢了,他认为是邻居家的小孩偷的,他偷偷观察那个小孩,觉得小孩的一举一动都像一个小偷。过了几天,智子在砍柴的地方找回了他的斧头,他再看邻居家的小孩,觉得他的一举一动都不像一个贼,只是一个正常的小孩。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态非常重要,在没有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判断力的关键不是别人做了什么,而是自己想了什么。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小看人的心理作用,它能够左右一个人对事情的理解,如果一个人长期对他人抱着戒备和敌意,他不可避免地在偏见中越走越远,变得冷漠自私。
其实,人与人的关系很简单,想要别人对自己友好,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报以善意的微笑,心中向往简单温暖的人际关系,自己首先要相信他人,即使因此受到一些伤害,也只是吃一堑长一智,培养了自己的分辨能力。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当你付出足够多,总会有收获。换言之,如果不能保证自己不是一个心怀恶意的恶魔,怎么能生活在天使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