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7621600000011

第11章 集中注意力,让思维清晰起来(2)

B.按自己的需求来买

C.买专家推荐的书

D.先去书店看看,有喜欢的就买

5.黄金暴跌,你怎样想的?

A.我手中没有黄金,无所谓

B.我手中有黄金,得赶紧抛售

C.黄金也会贬值?我不敢做任何投资了

D.价格应该再低些,我好去抄底

在统计结束后,人们发现自己的选项大部分都是“上网解决”或“请教别人(权威)”,而不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比如,一些人在冰箱坏掉时,第一时间并不是查找原因,看看是不是电路有问题。他们会马上拿起电话,让专业人员来解决。还有些人告诉我,他们在遇到心灵困惑时,第一选择也是购买相关领域的权威书籍,根据上面的指示来做,生搬硬套,而不是针对自己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学员说:“我在打电话前总会无意识地去翻电话本、遇见难题后首先想到的是百度,我越来越不想记东西,越来越不愿意自己处理问题了。不敢去想,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别人的帮助还能否活下去?”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忧虑的问题:现代传媒正在制造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低智商社会”。“低智商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们懒于思考,希望有人把思考后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他们只要照做就可以了。人们变得懒惰而轻信。对他们而言,思考是一件吃苦和十分麻烦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想思考,大脑不断地退化,失去创造和辨别能力,最后变得难以自立和自制。

一些很典型的现象可以说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1.从教育领域来看,现在的中学生只相当于过去小学生的学习强度,大学生相当于中学生,研究生只相当于过去的大学生。

2.在20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籍,是尼采、歌德和萨特等人的书,人们喜欢阅读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现在的畅销书,大多是一些内容简单、即可见效的励志与工具图书。

3.人们去超市时,大多养成了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这就是一种明显依赖他人思考的行为。多数人并不会去验证所购买的商品是否变质了,只要上面的数字告诉他这件商品是好的,他就觉得一定是安全的。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听从了一些数字的摆布。

4.面对流行潮,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是毫无理由的追捧。比如,当经济学家告诉你房价要涨和股市大好时,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钱投向房市和股市。当另一位权威发出完全相反的声音时,人们又赶紧撤出。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发出类似的建议,则不会有人理会他,甚至会嘲笑他什么都不懂,并不会将他的警告放在心上。

低智商社会中的人拒绝思考,他们认为“专家”和“权威”的话是正确的。他们信任别人远胜于信任自己,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别人的“大脑”绑架了,他们喜欢为自己寻找一颗权威的“大脑”,然后听从它的摆布,以节省自己的精力,去干那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

更多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形成现代社会的一种多信息环境,就给了人们一种“温床”的错觉。人们“低智商”化的过程也就像温水煮蛙一样,是一个富有惯性的过程。只有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感,人们才会意识到:“呀,我原来竟然如此糟糕,我真的需要改变了!”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拒绝思考的习惯已经成为大脑的一种本能,不经过一段艰难的调整过程,很难将低智商的进程彻底扭转过来。

自我催眠

在注意力课程中,我们采取了自我催眠的方法,使学员找回大脑的平静状态。催眠是一种身体放松而内在精神专注且安逸的治疗形态,所有的催眠都包含了两步,第一步是诱发你进入恍惚放松的状态,第二步则是提出一个“你的潜意识会把它转变为事实”的建议。也就是说,让你的潜意识接受暗示,而且将它实现。

在进行催眠的实际操作时,你发现它有着不同的深度(我们一般只能达到最浅的催眠状态和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

1.最深的催眠状态是“记忆支配”。这是最深的阶段,很少有人可以进入——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一旦进入这个阶段,你就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去。我们的过去全部记载在潜意识之中。当你在这里发现被压抑的过去并把它提升至意识层时,就能够找出解决目前心理困扰的方法,对心灵进行净化。

2.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是“感觉支配”。这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控制感觉的阶段,达到中等程度的睡眠状态以后,如果此时你开始暗示自己:事业蒸蒸日上、财源广进、获得旁人的肯定……尽量多地进行类似暗示,当你从催眠状态醒来时,你就感觉自己已经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虽然这是“假体验”,但你已经可以从容地采取相应的积极行动。

3.最浅的催眠状态是“运动支配”。

这一阶段是意识的世界,我们几乎接近清醒状态,可以达到精神状态的松弛,就像躺在沙发上安静地欣赏音乐一样。在这时,我们进入了无批判状态,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引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伟大的明星和政治家以及行业领袖可以轻松地影响大众,因为他们的魅力,具备大众催眠的效果,能让人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运动支配”的自我催眠状态。

在进行自我催眠时,你要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另一个人的存在,他正对心灵的自我讲话:“听着,我们开始杀毒了,打开大门,把那些杂念驱赶出来,把房间腾空!让它变成一片空白!”

当你能够让心灵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听你说话,你就打开了恢复注意力的大门。许多你平常做不到的事情都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实现,比如忆起过去所遗忘的事物,改变自我性格与习惯,提高对事物的预知能力等等。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几回恍惚状态,像是入睡前的时刻、晨起还未完全觉醒的时候、去听一场沉闷的演讲、发呆或做白日梦的时候等等,我们都能无意识地进入有机会治疗注意力的状态。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是自我治疗的良机。

可以实施自我催眠的方法多达数百种,在课程上,我向学员推荐了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在过去经常使用的。这种方法让我们的意识有事情可做,在实施的时候先用自己的观察填满意识和感官知觉(就像是你看到、听到的周围所有的一切,把它们填充进来),接着再一个个地逐步缩小自己的观察点,往外剔除信息,直到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某一件事物为止。

首先,你要有一个舒适不受干扰的环境。在开始之前,让身体自觉地放松,并告诉自己几次:“当我进入恍惚状态时,我会有很深度的休息,心灵平静而专一。”这一段时间的维持,在15~20分钟。

其次,采取舒服的坐姿,在室内为自己找到一个较为明亮的,可以让自己集中精神的东西。它可以是电视机上的指示灯、墙上的黑点或者一个很小的挂钩,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个你观察的点上。在整个自我催眠的时间内,都要持续地观看这一点,直到你可以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记住,必须是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而不是主动和强制性地闭眼。

最后,在你的眼睛不移开该点的原则下,用余光扫一下室内,注意自己所能看到的6种不同的东西。“6”只是一个设定的数字,根据你环境的具体条件,它可以是4、3或者7、8等完全不同的数字。然后在内心对自己慢慢讲述看到的情景:“我看到了电灯开关,桌上的台灯、茶几,还有地板的颜色反光和墙上的挂图,我看到自己的手正放在膝盖上……”最后逐步消除这些东西,集中念力到开始设定好的那个点上,凝望并且完全忘掉其余的物件,直到进入睡眠状态。

在你醒来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净化,大脑神清气爽,状态比之前要强出许多。我们可以长期坚持这个方法,在自制力课程中随时拿来对自己进行自我催眠。

思维重置工具:双向定位法

“归零”属于注意力管理的范畴。注意力管理是由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他指出:“在大多数的组织决策和个人决策过程中,注意力是一种关键性的稀缺资源。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对注意力进行管理。”所以,他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注意力的管理”,并且把“注意力”与物质资源相并列,重点强调了它的稀缺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资源是人的头脑中知识运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心理指向。注意力具有选择性、指向性、集中性、激活性、警觉性等特点,又具有选择、维持、调节与整合功能。事实上,从脑力劳动者的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对于知识工作者的前一个环节——探索阶段的强调同样非常重要,注意力的剥夺导致有效智力活动时间的减少,核心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下降。

美国商界管理学大师达文波特给注意力下的定义是:“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我们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然后再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也就是说,注意力其实是一个信息的接收与选择的过程,它包括“探索”与“决策”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人们对从周围摄入的大量知觉信息进行筛选;在后一个阶段,决定是否对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信息采取行动,即决定接收信息以后要做什么。两个阶段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存在注意力。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为学员介绍了一种集中和管理自己注意力的便捷方法,即,让自己学会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工作都从零开始。就像爬楼一样,把每一层都当成是在“第一层”:我正站在地面,下面除了泥土什么都没有,所以我完全没有压力,不需要胡思乱想,我只需要盯着脚下的楼梯就可以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豪车和名表来炫耀自己呢?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在了自己的过去——我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赚了这么多的钱!我一定让别人都看见这个事实!

如果你懂得了将“归零”当成生活的常态,当成一种优秀的延续和时刻要做的事情,那么,经过短短几年,你就可以在生活中完成全面超越,你会成为一个很专注的人,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体现出很高的效率。

记住:把思维“归零”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当成一种优秀的延续,当成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只有拿出归零的勇气,才能使你获得一种能力:“我敢不敢用一个新的东西取代自己原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