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7621600000022

第22章 不要欺骗自己

迷失自我是最大的错误

在第十一课开始时,培训中心召集27名学员进行了一次“自我定位”测试:“定位我们真实的自我。”该测试共十道试题,每道题都是自我在生活中的一种映射,它们分别涵盖不同的方面。学员必须根据当前的情况,诚实地回答,然后由我们计算分数。

计分方式:是——3分;不好说——1分;不是——-1分。

1.我知道自己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2.我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达到目标。()

3.目前的工作我已经从事了3年以上。()

4.我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5.当前的生活(工作)我很满意。()

6.我正全力以赴地向人生目标努力,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十分清楚。()

7.我已经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我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拥有它。()

8.我总是对自己制定的目标有足够的信心。()

9.目前我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乐趣,这些乐趣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

10.我觉得只要认真工作,在哪儿都有发展,但关键是接受现实,融入环境。()答案:

大于16分:说明你目前的生活处于积极状态,人生方向比较明确。

大于10分,小于16分:说明你已经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还没有一个明确和清晰的方向。

小于10分:说明你目前的人生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结果显示,在27个人中,竟然有18个学员存在着中度的自我定位模糊,也就是自我迷失现象。在我看来,这个数据已足够保守。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社会生活的碎片化,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超越自我的追求中开始普遍地迷失方向,“生活虚无感”的体验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发生自我迷失的人群逐渐增加,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加入这个行列。

自我迷失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特征:

普遍、深层和持久的生存焦虑。

非真实、非体验、非自然和虚拟自我。这些与城市化、网络化、职业化、现代化、物质化有很大的关系。

明显的自我欺骗:自身可以感受到,在潜意识中认为应该做出改变——但往往不会付诸行动。

在这三种特征中,以自我欺骗最为常见,同时它也是前两种特征引发的综合反应,是人在迷失自我之后的必然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和精英阶层,物质生活越优越,自我迷失越甚,乃至出现吸毒、乱性、赌博等极其刺激性活动,要么在刺激中寻找自我,要么在刺激中麻醉自我,这些都是消极方法。

某种程度上,自我欺骗类似于自我催眠和自我保护,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似的功用及属性。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靠欺骗让自己撑过困难与低谷,这是多数人都会采用的方法。

比如,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强的企业家会不断地告诉、鼓励自己:“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再坚持一个月,就能看见曙光了。”被男人突然抛弃的女人或许也会安慰自己:“他是不得已才离开我的,我相信他还会回来。”

这种自我欺骗的对象只是自己,无法直接影响和干涉到客观事物。并且,对自己的欺骗往往毫无根据,有时只是一种单纯到愚蠢的信念——除了那些经过理性分析的“针对自我的乐观安慰”之外,多数人的自我欺骗都带有逃避现实的倾向。

它常常表现为一种坚定的辩护式的自圆其说,也是基于人们对自己的不诚实,或是有大量不想面对的问题,想要采取一种可以让自己轻松进行自我逃避的方法,所以就在大脑中找出了一些似乎合乎情理的论据、理由来自我安慰。

人们经常会寻找那些听起来很合理的、自己可以接受的、更是正常的理由,来掩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应该担负的责任。

它们以下面的形式在大脑中进行表现:“我之所以……,是因为……”

想一想,你有过多少次以这种语式逃避现实的经历呢?在多年的课程和调查中,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自我欺骗。

人们总是无意地夸大了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从而降低了不利的另一面。也有的自我欺骗是对自己的错误、弱点用另一种虚假去做掩盖,它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全世界的公理,但是大多数吸烟者认为:“其他人吸烟可能有害健康,我是一个例外,我平时注意一点、每天少抽两支就可以了,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健康。”

美国慢跑锻炼的发明者杰姆·弗克斯正是死于慢跑,这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如果我们对这种现象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很多人经常被自己最热爱的东西摧毁——人们在从事最喜欢的事情时会不自觉地忽视它的不利信号。

杰姆的父亲在43岁时死于心脏病,他本人也知道自己是心脏危险的人。在杰姆死去的前几天,他就感觉身体很累,并有心脏刺痛的感觉。这两种信号都是急性心脏病发作的预兆,杰姆的身体已经在给他发出信号,发出尖锐的警钟来提醒他了,但杰姆仍像往常一样不予理睬,还是要去参加一项赛跑比赛,结果杰姆出事了。

杰姆的这种自我欺骗就是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偏见”。虽然,杰姆已经感觉到心脏病发作的预兆,但他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偏见,觉得心脏病发作对别人来说可能很危险,而对于他不会产生任何后果。

还有一种自我欺骗,就是常见的生活型的自我欺骗,它不只涉及个人,而且会涉及一个群体,或是整个群体在对外进行自我欺骗。比如一个妻子经常被丈夫打得鼻青脸肿,承受严重的家暴,当别人问她的时候,她却会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的。她之所以欺骗别人,只是为了保护她的自我感觉与自我形象,同时维护家庭在外人眼中的形象。

还有的自我欺骗是无意识的,它不容易被感知到,这种情况多数是指,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或者是一些行为通过自我欺骗得到合理化,目的是在于减轻自我的内疚感,由此逃避自己要负的责任。比如失恋,有些人每一次恋爱,好像都是被对方抛弃的,事实却是他(她)在无意识中使用了一些言语和行为,用力把对方从自己的身边推开,从而减低了由于分手而产生的自责感。

学员凯瑟琳曾向我哭诉她的悲惨恋爱史,听完她的故事后我发现,责任并不在于对方,尽管她一再强调那些男人都是缺乏责任感的负心汉。事实上,正是她在两人相处时的主观作为,使得对方产生了“她不再爱我”的印象,随后主动与她分手。就这样,凯瑟琳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害的角色,由此逃避了一些责任,让自己得到了心理上的平衡。

还有的自我欺骗是有意识的,叫作自欺欺人。他(她)非常清楚事实的真相,但因为不能接受这种事实,对自己有意识做一些心理暗示,让自己相信编织出来的假象,把真相藏在了心底。这种欺骗最容易出现在具有偏执性人格的人身上。

逃避生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逃避生活的行为,我们在做出改观之前,常常临时制造一些意外,使制定好的计划夭折于行动之前。比如有一些人,他们的内心下定了决心,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提升和改变,却在行动中屡屡失败。因为自我欺骗的习惯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内心的深处,即使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换一种说法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自圆其说,为自己当前的状态打圆场,创造出某些理由,既应付旁人的质疑,也打发自己的内心。但两者也有所区别,自我欺骗是一味地逃避,自圆其说则是找出一种合情合理的理由来将自己的不诚实、不想面对和逃避的现实轻松地抹杀,掩盖住内心真正的价值观,给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披上一件合宜的外衣。

其实,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真正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埋藏在潜意识中的真诚。为完成这一过程,你和我都需要清扫掉各种认知的路障。

很多人逃避自己,这个障碍是我们希望自己“好”,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不好”。因此,我们身上发生了“不好”,就转过脸去,并用“自我欺骗”的方法去遮盖自己的“不好”,甚至让自己的“不好”变得合情合理。

真正的懦夫是那些不敢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人。一个人要有勇气接受真实,有勇气摒弃虚假,去看、去面对、去承认那些实际发生的。从现在开始,你就要用这个新标准,来面对自己、衡量自己,跳出自我欺骗的循环。

事实上,在每一件事情上,你都面临着成为勇士还是懦夫的抉择。人们也都知道,一个不必再做任何欺骗、心清如镜、坦然地做真实自己的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轻松和自如。

看清现实,并且爱上它

“你必须面对失败,而不是逃避现实。你应该培养一种习惯:为自己增加资产,而不是负债。”我对学员说,“假如你不能看清现实,就会一直生活在另一个并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成真的世界中,你会痛恨现实,而且不想睁开眼睛看一看身边的世界在发生些什么!”

即便是你无能,你也无须自卑。传统的学校、家庭教育过度强调了失败。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杰出人物都犯过无数次错误,你不要怕犯错误,犯错误多了,你就成功了,成功者都能够接受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并收拾残局,他们视困难为挑战。

看清现实,才能有效地规划自己的生活,才可以做到尽在掌控。我曾经收到许多想创业、想实现一个伟大计划的人的来信。他们迫切希望成就某种事业,在他们的分析中,我看到了其对现实的无知。每个人都会有梦想,演员的梦想、明星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过。为了梦想努力,在什么时候都没错。但是你也要看清楚现实,这包括自身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环境的现实。跳出现实制定计划,向往某种理想,只能给你带来人生的悲剧。

只有看清楚这些现实,才能有方向地去努力,也才有机会去掌控自己努力的进程。

看清了事实,你才能爱上它。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面,想想你是谁。为什么我又是我,而又是为什么我的灵魂住在我的身体里面。感谢你的身体、你的灵魂。它们互相找到了彼此,成就了你。

所以,你要谢谢你就是你,谢谢这个世界,正是现实塑造了你,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然后你就会爱上它,并且愿意去改造它!

重视每一个给自己的承诺

几乎所有杰出的人,都敢于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的承诺负责,那么他也不可能对别人的承诺负责,他又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家图在9岁时,看到一家百货商店的橱窗里摆着一双鞋口有皮毛的鞋子,样式很新,从未见有人穿过。父亲认为这双鞋子并不适合他穿,但大卫坚持要买,并承诺买回来后一定穿,并一直穿到鞋子小了为止。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大卫还将自己的别的鞋子都送给了弟弟妹妹。

鞋子买回来以后,他发现这是一双木鞋,是鞋店专门用来做样本的。不但不舒服,而且他穿着鞋子过马路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盯着他看,因为这双木鞋会发出很大的响声,每走一步就会“咔嗒”一声。大卫本来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却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全校都认识穿木鞋的他,为了使声音小一点,他走路时不得不尽量放轻脚步。

一个同学建议他换双舒服点的鞋子,并愿意借给他一双鞋子。然而,大卫拒绝了。

他认为,父亲已经按照约定给他买了这双鞋子,他就应该按照约定一直穿着它。就这样,他一直到脚长大到穿不进去这双木鞋的时候,才开始换别的鞋子。

这件事情对于大卫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敢于承担一切责任。他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不管大事小事,无论事情结果好坏,他都敢作敢当,不能逃避责任。

我们许多人会很草率地给别人一个承诺:“我答应你,一定……”“放心吧,下周五之前我一定完成这个项目!”人人都夸海口,好像自己无所不能。但是承诺过后,他们发现要实现这个承诺,需要很大的勇气,有很大的困难。

于是,有些人就违背自己的承诺,或者索性对其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就使自己的可信任度大打折扣。

所以,对自己做出庄严的承诺:我要变得强大,强大到任何事情都无法破坏我内心的平和。

怎样才能做到呢?你要为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一年,甚至你的一生确立目标。正像种子需要雨水的滋润才能破土而出、发芽长叶,你的生命也须有目标方能结出香甜的硕果。其次,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妨参考过去最好的成绩,使其发扬光大。然后告诉你自己:“这必须成为我未来生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