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7621600000029

第29章 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1)

看到未来的自己

这是一节遇见未来自己的“人生使命”课。在这个课堂中,你将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再也不会因为失去方向而感到迷茫。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感”,就是建立信仰,确立价值观,并且利用意志力去释放自我潜力,这是我们的自制力课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本书教给你的解决自制问题的终极工具。

现在,请你拿出纸和笔,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一幅图像。如果你发现这个图像最后画的就是你自己——当你第一眼看到它时,就不由自主地为之激动和兴奋,那么,请不要对它有任何的迟疑,你正是为此而生的,它代表的就是你未来可以达到的成就,也是你现在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样子。

根据我的提示,来自亚特兰大的伊兰姆用50分钟认真地完成了这个表格,为自己绘制了一幅“身心图像”。这10个部位分别代表了不同领域的未来,10个现有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体(人生动态走势图),表现出了一个人动态的特征和人格,它们决定了未来的你是怎样的。

“什么?这竟然是我?”他惊讶地说,“看到结论时,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像在黑暗的井底待了几十年,突然来到灯下,照到了一面镜子。这个人竟然就是我?我原来在黑夜中忘记了梦想,放弃了奋斗,也迷失了自我,现在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曙光。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家还在给我留着一盏明灯。”

伊兰姆是联邦快递公司(FDX)的一名普通职员,他自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的生活更加悲惨了。六年前,他进入了这家公司,每天开车取件、送货;六年过去了,他的世界还是生活在车上。“我的理想是什么?”他说,“不知道何时起,我已经把它忘记了。大学时,我的目标是创建一家上市公司,像盖茨一样,他能成功,我为何不能呢?但是这几年,枯燥的工作让我越来越觉得,人生无聊透顶了,我只是在为了一些养家糊口的金钱不停地奔波,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激情。”“现在呢,你还相信自己吗?”

伊兰姆兴奋地说:“是的,我重新发现了真实的自我!也许我该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计划。”

像伊兰姆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不再相信自己,也看不到未来。参加了我的课程之后,他们重新找到了相信的力量。我们的测试和课程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未来并不像现实映射的那样黑暗——只要唤醒积极的力量,未来还有机会!

问题是,你是否愿意直面自己的未来?我们都曾经在某一个瞬间看见过未来,只是当时没有发觉而已。我要说的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突然穿越到了未来的某一天。

在催眠课程中,有人就告诉我,他在进入梦境后,开始穿越到了几年后的未来,然后发现躺在自己身边的并不是现在正爱着的那个人,而是另一个陌生的女人。醒来后,他的情绪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

他说:“这推翻了我对于未来的设计。昨天来培训中心之前,我还在与女友畅想婚后生活,计划到曼哈顿做一次蜜月旅游,带她参观那里的商业中心,因为我梦想在那里开一家金融服务机构。但是,现在我不得不想,这一切努力是否值得?”

有人发现自己并没有成为计划中的酒吧老板,只是默默在一家饭店洗着盘子。他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顿时停滞了,但他没有像上面那个人呈现出悲观状态,而是高兴地认为,自己有机会在残酷的事实到来之前就进行反思,改正当前生活中的缺点,以扭转未来的走势。

他说:“看来我的未来还有希望,因为我终于知道,人不能只靠幻想活着,必须付出实际的行动。比如,过去我就太懒了,根本没有拿出时间去进行调研,对于酒吧一点也不了解,却整天做白日梦!如果就这样持续下去,后果真是太糟糕了!”

还有人倾诉说,他在梦境中看到自己在未来的一天被人杀死了,尸体扔在树林中,那一刻代表着他生命的终结。更让他震惊的是,在他的葬礼上,原本他认为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根本没来参加他的葬礼,还有些与他关系很好的人却在他死后议论着自己的缺点,表现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他说:“我被现实蒙蔽了双眼,如果没有这次旅程,我将失去自己的未来。”

更让人心神不宁的是,当你从那一瞬间回过神来,回到了现实中,这时电话突然响起了,你听到的是震惊的信息:“你好,你是某某先生吗?”她是未来躺在你身边的那个女人,你们在一家咖啡厅见了面;“嘿,某某先生,我在媒体上读到了你的报道,我想邀请你来我的农场做客。”当你见到他时,你发现他正是那个在未来杀死你的凶手。

我们要讨论的是,这时候你会怎么面对呢?这一幕幕未来情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你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你还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吗?你还会和她结婚吗?你还会继续在媒体撰写大众欢迎的报道吗?

它们至少帮助我们提出了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未来可不可以看见?答案是:可以。只要你对自己的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并愿意接受真相,就像我们的测试的功效一样。

未来可不可以改变?答案是:可以。只要你从正确的角度——审视与反思的立场看待今天的所作所为,从中发现问题,并且纠正错误的习惯和认识,走回良好自制的轨道。

来自东京的渡边君,在洛杉矶参加了两次测试,得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他曾经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当时的测试结果令人感到美好,后来他成为了《朝阳新闻》的记者,测试结果就不那么乐观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对比?

渡边君还是一位街头保险推销员时,正承受着巨大压力。他讨厌这份工作,到了每晚做噩梦的程度。所以,在做测试时,他强烈希望改变的动机,使他尽一切可能地发现和挖掘自身的优势,这使他的测试表格看起来是那么棒——几乎每一项都是充满积极因素的。

他利用这种力量,在随后的生活中积极进取,成功获得了一份新的让他感到满意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他发现并实现了自己的未来。但此时,渡边君说:“我就像尘埃落定一样失去了动力,我变得懒惰了,对于工作失去了改变和提升的欲望。我经常迟到,错过国内大事的报道,我患上了拖延症,情绪也变得麻木,对于新闻缺乏敏感力。”在第二次测试时,他看到的全是这些缺点——这些代表了他的未来,如果他持续目前的状态,将来他一定会失去这份工作。

就像他在催眠的梦境中看到的:自己变成了一个收入低下的社区工作人员,为了还清银行贷款,房子被变卖,妻子提出离婚,就连亲戚朋友也对他冷眼相待,他幸福的未来得而复失了。

在你期望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使命感的同时,你一定汲取渡边君的教训。未来是动态的,尽管它还没有变成现实。但它具备无穷的可能性,你可以通过积极的争取把它变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你也可以用一种慵懒和不在乎的态度重新失去它,使它成为一张乱七八糟的低劣之作。一切都取决于你。

“这是我要做的事!”

对你而言,最大的课题就是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喜欢什么和要做什么。尽管确立了这样的原则,很多人还是找不到太好的办法来确立使命。他们即便发现有些事情很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做。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重要性,这一点人人都知道,但人的想法随时会变,“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也免不了要变。比如,今天你渴望未来成为一家高级餐厅的创始人,明天的想法可能就变成了:“我要进入微软公司,因为我非常喜欢开发程序。”

有些人即便明知以现在的状况走下去,很难有理想的结果——他已犯下了太多错误,露出了足够杀死他的缺点,但还是拒绝改变,原因取决于成本。它包括机会成本,以及自己已经在一个事情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智慧的成本。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他会拒绝冒险,哪怕发现了自己最想从事的工作,他也很难迈出实际行动。

这是两种选择的博弈:一条全新的路,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一条是当前不如意但已经投入了很多的路。他最终沉默忍耐,并保持现状继续走下去。

为什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来做才能发现人生使命?如果你总是出于现实考虑而选择自己去做的事,你会看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情绪是如此之坏”的怪圈:不管是努力还是懈怠,情绪都会变坏,而不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比如你给一家公司打工,说穿了就是受人剥削。更要命的是,这份工作是你讨厌的,根本不符合你的梦想。在工作中,老板以公司利润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工资能压多低就压多低,工作却越来越多,除此之外,还会要求你搭上个人下班后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选择是两难的:努力工作,会成全老板的企图;不努力工作,自己的收入就会下降。你找不到快乐,试图融入的结果就是变得麻木,成为一台没有灵魂的工作机器。

沃伦对我说,他最近烦透了,因为他发现了自己人生的实质不过是成为老板赚钱的机器。“这样的人生是无趣的,没有未来,也没有成就感,我真想在公司50层的办公室撞破窗户跳下去,临死也要让老板登上丑闻头条。”

像沃伦这样的人几乎遍地都是。他们不但十分烦恼,还要每天应付着无穷无尽而且琐碎功利的人际关系,各种痛苦免不了接踵而至。每天挣扎着起床,挤公交车,忍受工作的压力,忍受别人的白眼、冷嘲热讽,忍受上司的数落,好不容易有了点工作成果,却得不到相应合理的回报,长期从事一种工作,患上了职业病。

这种时候,如果你正在做的还不是你自己喜欢的、能拿得出兴趣和热情的事,你会不会想:“我这是为了什么?”没有成就感,感受不到使命的存在,只是为了生存,然后为了活得更好。如此一来,生活就会陷入困境,自制力的问题就会愈发严重。先是情绪的失控,你变得经常滥发脾气,四处找替罪羊(妻子或孩子),最后麻木、抑郁,理想被磨灭,彻底接受现实。

你要做的事,必须具备七种特征(它们应是清晰无误、让你感到愉快的),才能称得上“喜欢的事”,为你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什么是我们喜欢和要做的事?

我们的心为此感到愉悦,是一场心灵的享受。

不用特别催促,也对此具有无穷思考的动力。

灵敏的嗅觉,可以第一时间判断机遇。

及时的发现力,说明你在这方面富有天赋。

愿意为它做充分的准备,乐此不疲。

行动力强,并且对此十分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