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
7624500000012

第12章 我苦,有人比我更苦(1)

我说我明白你的痛苦

我未曾遭受被虐待的痛苦

未曾被叫做胖子或患上饮食失调症

我未曾经历家庭破碎的痛苦

我不明白这些感受

但我明白破碎心灵的痛苦

我知道孤单是怎么一回事

我在耶稣基督里找到力量

你也该找出你力量的来源

如果你的一生都充满痛苦,充满眼泪

到人生的尽头时

你却救了别人的性命

你的生命过得有价值吗?

如果你能拯救别人的生命

你的痛苦有价值吗?

不要被南非的狮子吓倒

20岁那年,快要大学毕业时,尼克作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到南非进行两个星期的巡回演讲。

这么大胆的一个决定只缘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约翰·品格的邀请。

约翰早期只看过尼克的一部短片,就决心邀请他去自己的国家,为那些最贫穷的人演讲。通过教会网络,约翰一个人为尼克在南非的教会、学校和孤儿院办了一系列的见面会。

约翰不断地写信、打电话、发e-mail,一再邀请尼克去他的国家,而尼克也真实地感受到了他的召唤,他决定接受约翰的邀请。

尼克为这次南非之行祷告了三个星期,然后,他发现自己对南非一无所知。鲍里斯夫妇对这个演讲并没有多大兴趣,他们主要顾虑自己儿子的安全和费用问题。鲍里斯刚好有个朋友在南非,跟他通过电话后,鲍里斯坚决反对尼克去南非。

“那个地方不安全,尼克。我听他说常有外来者被攻击、打劫,甚至被杀。”鲍里斯说,“况且你连这个约翰·品格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相信他,让他带着你在南非到处跑?”

鲍里斯夫妇都不希望尼克去冒这个险,但尼克已经决定了,他渴望走自己的路、回应心底的召唤,希望成为福音布道家和激励讲师。

当尼克接下来宣布两件事时,一家人都惊呆了:

第一,尼克打算从存款中捐出两万美元给南非的孤儿院。

第二,他还要带弟弟亚伦一块儿去。

鲍里斯夫妇不愿意尼克去南非,除了安全考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尼克的财务状况,那时他刚用赚来的钱买了第一栋房子,家人都认为他应该努力还清贷款,而不是到处乱跑。

尼克很能理解父母的担心,但他心意已决。他耐心地跟家人解释,表示自己有能力,也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展开行动了,他甚至引用《圣经》上面的话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

看到尼克这么决绝,鲍里斯夫妇也没再坚持。

说服了父母,接下来就轮到了亚伦。

亚伦从一开始就拒绝去南非,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不想被南非的狮子吃掉。”为此尼克一直游说他、刺激他,试着跟他解释狮子的事。后来尼克又号召了两位堂弟同行,但其中的一位在最后的一刻选择退出。最终,亚伦担心势单力薄的哥哥在途中遇到危险,于是决定帮助哥哥完成这次旅行。

在家人的祷告中,一行人踏上了征途,尼克一点儿都不担心,因为他知道,上帝会照料自己的。

此次南非之行,可以说是改变了尼克的一生,他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方向,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信念,越过云层,他看得见成功的曙光。

坚守信念,可能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知易行难,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有这样一个比喻:将人的个体比喻成计算机的硬件,每个人从生理角度上而言虽有差异,但也并不大,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大脑之间的区别比家狗和猎狗大脑之间的区别还要小。其实,决定一个人成败荣辱的关键在于“软件”,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信念。一个人有了信念,并且去坚守,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看到希望、迎来曙光。

信念就好比指引方向的罗盘,在人生的远航中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在漫无边际的旅程中,重要的不是一个人飞得有多高、有多远,关键在于有没有明确的方向。

信念有时徘徊于坚持与动摇之间,彷徨于前进与退缩之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坚持比放弃还难的无奈。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不是那些看似强大的高山深渊,而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厘米,高度有十厘米。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啊?从你爷爷在时,就有了,一直放到现在,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儿,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了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里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了,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成功后的荣光,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在于信念的树立与坚守的过程。坚守信念,犹如在内心撒下一粒种子,只要在合适的条件下,种子自会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总会有收获果实的希望。有时需要外力辅助才可取得成果,但最终还要靠自己去完成,因为任何人也不可能把信念植根于你的心中。所以,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种子。

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坚持做应该做的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诸葛亮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切忌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人做事,自然就会少一些困惑,多一些坚定,也就在追求人生目标这个过程当中享受到沿途的风景,给内心带来真正的欢愉。

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抵达南非后,尼克如约在机场见到了约翰·品格。尼克一直以为,约翰应该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或许比自己的父母小一点儿,但应该不会小于三十岁。

没想到他才十九岁,比尼克还小一岁!

“哦,这次来南非恐怕真不是个好主意……”在机场见到约翰时,尼克这么想。

然而到后来,约翰的成熟能干让尼克刮目相看,他带尼克去看了很多贫困和需要帮助的人,那是尼克以前从未见过的。

而约翰的故事则更让尼克动容。

约翰成长于南非南部奥兰治自由邦的某个农场,以前是个无业游民,不过后来成为一个充满热忱的基督徒,现在经营了一家小型货运公司。他感谢上帝改变了他的生命,并为他的人生带来祝福。

为了邀请尼克到他的国家演讲,约翰卖掉了自己的车,用来筹钱举办这次巡回教会、学校、孤儿院和监狱的演讲之旅。然后,他借来他阿姨的蓝色休旅车,载着尼克等人往返开普敦、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等各个演讲地点。

此次演讲行程非常紧凑,尼克一行人每天只能睡四到五个小时。不过,这次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彻底改变了尼克的人生。尼克终于懂得了,这辈子生存的意义,就是到世界各地去分享充满鼓励与信心的信息。

而这一路上也惊险不断。抵达南非后,约翰载着众人离开机场,在经过约翰内斯堡时,亚伦望着窗外,看到一个恐怖的告示牌:打劫区。

亚伦不认识上面的字,问约翰道:“约翰,那个牌子是什么意思?”

“哦,它的意思是,在这一区,有人会打破你的车窗,抢走你的东西,打破你的头,然后逃跑。”司机兼导游约翰回答。

亚伦吓得魂不附体,马上锁上车门,开始密切注意四周的状况:附近的住户都被高耸的水泥墙围住,墙上还有锐利的尖刺。看到这些时,亚伦才明白约翰所言非虚。

尼克演讲的第一站是一家孤儿院。孤儿院的状况让人揪心,却也很激励人。这里大部分的孩子都生着病或营养不良,他们都是从垃圾桶或公园的长椅上捡来的小孩,从未享受过亲情的关爱。

第二天,尼克一行人又带着比萨饼、饮料、玩具、足球和其他礼物去了一次,结果那些东西让小朋友们高兴得要命。

此外,尼克还看到了感染了噬肉菌,身上有开放性口子的孩子,看到因患有艾滋病而垂死的孩子,也看到每天四处找食物和干净饮用水的家庭。近距离地看到这些状况,尼克闻到死亡的气息在极度痛苦的人身旁萦绕着,而自己所能做的,只有为他们祷告,求上帝降临福祉给他们。

尼克还去一座监狱演讲,来听讲的囚犯挤满了小教堂和外头的庭院。好多囚犯是欠了钱而被捕,因为他们欠钱的对象是有能力让他们吃牢饭的人。尼克碰到一个囚犯,他因为欠人200美元,而被判刑10年。那一天是由囚犯们献唱诗歌,他们的歌声带着让人惊叹的喜乐,飞扬在这片孤绝的土地上。

尼克在一所教堂演讲时,看见几百个生病的人、身体有障碍的人和垂死的人排队等候治疗的奇迹,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景象。通常在演讲中尼克会拿自己没有四肢这件事开玩笑,只是希望大家放轻松。但是在这个教堂里,没有人笑。那些人不是来听笑话的,他们是为治疗而来,他们需要奇迹。

每天晚上,总会有许多人戴着颈箍、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来到这个教堂。尼克看到两个艾滋病患者躺在床垫上被抬进来,还有走了五六个小时的路到这里的人。教堂后面有成排的拐杖和轮椅,据说是那些被治愈的人留下来的。尼克上前去跟一个腿和脚都肿成两倍大的人说话,他极度痛苦,但还是走到这个教堂来,希望自己被治愈。

尼克希望自己的力量可以治愈那些极度痛苦的人,就像自己曾经祷告上帝给他奇迹,给他手和脚一样。但是尼克的请求从未得到允许,而他在教堂里遇到的那些人,也同样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奇迹。但这并不代表奇迹不会发生,尼克每天进行着不同的演讲,分享信仰,鼓舞着他们。尼克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

尼克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贫困与苦难,比起这些人所承受的,自己的日子真算得上是养尊处优。于是,他陷入了两种彼此冲突的感觉中,一种是深刻的同情,让他想要采取行动,尽力帮助每一个人。另一种感觉则是愤怒,对世上居然有如此苦难感到非常生气,而且这样的状况又不是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了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这些亘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帮助我们认清真正的人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人生之旅,苦难与快乐同在,我们往往羡慕那些挥金如土,一掷千金的人,却忽视了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风光靓丽,但难保他们就不会被苦难折磨,每个人心底都有自己最痛苦的储蓄和解不开的结。

欧洲某国一位着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刚刚30岁就已经红得发紫,誉满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满。一次,她到邻国来开独唱音乐会,入场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观众团团围住。

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

有的人恭维歌唱家大学刚刚毕业就开始走红,进入了国家级的歌剧院,扮演主要角色;有的人恭维歌唱家二十五岁时就被评为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有的人恭维歌唱家有个腰缠万贯的某大公司老板的丈夫,并且膝下又有个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在听,并没有表示什么。她等人们把话说完以后,才缓缓地说:“我首先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的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分享快乐。但是,你们看到的只是一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那就是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聋哑人,而且在我的家里他还有一个姐姐,是个需要常年关在装有铁窗房间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听完歌唱家的话,人们陷入了认真的思考之中。是啊,上帝给谁的都一样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给了人甜美的嗓音,却很难再给人圆满的幸福;没给你美丽的脸蛋,却会给你智慧的头脑;给了你欢聚的美好,也会给你分别的痛苦;左撇子虽然不便,但却比常人在创造力方面更有优势。上天不会把人造得十全十美,任何人也不应该是一无是处的。这样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多姿多彩的。

地球是圆的,有太阳照射的光明,但也有太阳照不到的阴影!看到别人的光辉,也要看到光辉背后的影子;看到自己的困境,也要看到自己在颠簸过程中的成长。

上帝很有意思,愿意把得与失交给人们,他让人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学会了失去。

耶稣死去的那天是世界上最悲痛的日子,但三天后就是复活节——世界上最快乐的日子!所以,永远要记得,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杯水,你从里面饮入生活。

生活确实就是一杯白开水,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了一个人的贫与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你可以加入糖,也可以加入盐,甚至可以加入一点点毒药,只要你能承受。加糖、加盐、加别的什么,这就是你生活的权利。纯净的水,缓缓地从生命的陶罐里注入杯子,这是你生活的开始。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到南非之后,尼克才渐渐明白,约翰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精力请他到自己的国家传达希望的信息。他所看见的远远超过尼克所见过的。

回到澳大利亚后,尼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连去超市的感受都不同了。尼克家附近的超市里的东西之多、之丰富,是南非孤儿院和贫民窟里的那些人想都无法想象的。一直到几年后,当尼克舒舒服服地待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或者喝上一杯冷饮时,他还会想到那次的南非之旅。这种程度的舒适,在那里都算奢侈。

亚伦大学毕业后在澳大利亚的一所高中教数学和科学,他常常谈到南非之行,觉得那次的旅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兄弟俩一致认定,那是他们生命中最棒的一次旅行。

两兄弟时常在想:“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减轻别人的痛苦?贡献一己之力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一旦知道世上竟有人如此受苦,我们又怎能继续过着和往常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