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按摩保健全书
7629400000015

第15章 足部按摩技法(3)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便血、结肠肿瘤等。

【手法】单指扣拳,由脚跟向脚趾方向用力压刮3~5次。

26.生殖腺反射区

【位置】双足跟正中央。

【主治】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不育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手法】单食指扣拳点压3~5次,或用按摩棒刺激该部位。

27.腰椎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骨反射区。

【主治】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以及腰椎之各种病变。

【手法】捏指法,由足趾端向足跟方向推压3~5次。

28.胸椎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跖骨下方从跖趾关节直到楔骨关节止。

【主治】背痛及背部各种病症、胸椎间盘突出及胸椎各种病变。

【手法】捏指由足趾端向足跟方向推压3~5次。

【位置】位于双脚拇指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

29.项椎反射区

【主治】颈项酸痛、颈项僵硬、落枕、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等。

【手法】扣指法自上而下压刮3~5次。

30.前列腺、子宫反射区

【位置】位于脚跟骨内侧,踝骨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前列腺或子宫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子宫颈的敏感点在三角形斜边的上段,尿道及阴道反射区的尽头处。

【主治】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痛、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发育异常、痛经、子宫癌、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高血压等疾患。

【手法】单食指刮压法,拇指固定于足底,用屈曲的食指桡侧缘自足跟向足尖刮压3~5次;前列腺或子宫的敏感点:单食指扣拳法,定点按揉3~5次。

31.尾骨内侧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掌内侧、沿跟骨结节向后方内侧的一带状区域。

【主治】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和生殖系统疾病、腹泻、痔疮等。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起于跟骨粗隆(跟腱附着处),沿后正中线至跟骨后缘赤白肉际处,再由跟腱向足跟按摩,然后再由足跟向足尖方向按摩,压刮3~5遍。

32.骶骨反射区

【位置】位于尾骨内侧反射区前,腰椎反射区后。

【主治】骶椎骨质增生、骶骨受伤、坐骨神经痛、腰关节伤痛等。

【手法】扣指自上而下压刮3~5次。

33.尿道及阴道反射区

【位置】男性的尿道和女性的阴道反射区位置在双足的足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一带状区域。

【主治】常用于治疗尿道及阴道各种疾患,如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尿道感染、遗尿、排尿困难、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尿频、尿痛、尿急、尿涩等。尤其对阴道炎、尿道炎效果尤佳。

【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食指的指关节侧缘向足心刮按10~30次。

34.髋关节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足的足内侧内踝下缘,以及足外侧外踝下缘处(图2-34)。

【主治】常用于治疗髋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髋关节脱臼、下肢瘫痪等。

【手法】以拇指的指腹或指端,沿内踝、外踝下缘向后推按10~15下或3分钟。力度轻重可视病情而定。

35.直肠及肛门反射区

【位置】位于胫骨内侧后方,趾长屈肌腱间,从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长度带状区域(图2-34)。

【主治】痔疮、直肠癌、便秘、直肠炎、静脉曲张等。

【手法】用拇指的指腹,由脚跟向上推按10~15次。

36.下腹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腓骨外侧后方,自脚外侧踝后起向上延伸四拇指的带状凹陷区域。

【主治】痛经、月经期紧张、月经周期不规则、男女腹部冷痛、性冷淡以及其他生殖系统的疾病。

【手法】用拇指指腹,由脚跟处向上推按10~15次。

37.膝关节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外侧骰骨与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陷处。

【主治】膝关节受伤、膝关节炎、膝关节痛、半月板损伤、肘关节病变等。

【手法】单指扣拳按揉5~10次。

38.肘关节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外侧第五跖骨粗隆凸起的前、后两侧。

【主治】肘关节外伤、脱臼、网球肘、肘关节酸痛、膝关节痛等。

【手法】双指扣拳在第五跖骨基底的两侧及正中突起处各按压5~10次。

39.下腹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足足外侧、外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宽的一带状区域。

【主治】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紧张、腹痛、腹胀等。

【手法】以拇指的指腹或指端向心推按10~15次。力度轻重可视病情而定。

40.肩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脚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

【主治】肩周炎、手臂无力、手麻、肩酸痛等。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可在关节突起的足背缘、正中、足掌缘由足趾向足跟方向各压刮3~5次。

41.上颌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间关节横纹远侧带状区域。

【主治】牙周炎、牙龈炎、牙痛、上颌关节炎、打鼾等。

【手法】扣指法,由内向外推压3~5次。

42.下颌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间关节横纹近侧带状区域。

【主治】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牙痛、下颌发炎、下颌关节炎、打鼾等。

【手法】扣指法,由内向外推压3~5次。

43.扁桃体腺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脚背拇趾第二节上,肌腱的左右两旁。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本身的疾病(扁桃体肥大、化脓等),有消炎、增加抵抗能力和抗癌之功能。

【手法】双手扣指,定点按揉3~5次,力度适中。

44.喉、气管及支气管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脚背第1第2跖趾关节处。

【主治】气管炎、咽喉炎、咳嗽、气喘、感冒等。

【手法】扣指法,用拇指指端向足拇趾侧用力分别按揉突起处及前、后方的小凹陷3~5次;再用捏指法沿骨骼边缘南足趾端向足跟推压带状区域3~5次。

45.胸反射区(女性称乳房反射区)

【位置】位于双脚背第2、3、4跖骨之间的中央区域。注意:胸部反射区与足底的腹腔神经丛反射区相对称。

【主治】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胸闷、胸痛、食道疾患等。注意:此反射区对于女性的乳房疾病有较好的诊治。

【手法】双拇指捏指法,双手拇指指腹压住反射区,由足趾向踝关节方向推压3~5次,此手法也称推胸法。

46.上、下淋巴腺反射区

【位置】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脚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下身淋巴腺:位于双脚内踝前下方的凹陷处。

【主治】各种炎症、发烧、水肿、囊肿、肌瘤、踝部肿胀、抗体缺乏、癌症、蜂窝组织炎等,能增强免疫和抗癌能力。

【手法】双手单食指扣拳法,用双手食指中节指骨背压入凹陷中,达到有酸胀感而无刺痛为佳,反复吸定按揉3~5次。或用捏指法,以拇指腹吸定按揉3~5次。

47.肋骨(也称内、外肋骨)反射区

【位置】内肋:双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间的小凹陷中。外肋:双脚背第3楔骨与骰骨、舟骨之间的小凹陷中。

【主治】肋骨各种病变,如胸闷、岔气、肋膜炎等。

【手法】双拇指捏指法,在两个小凹陷定点按揉3~5次。常用足部按摩手法

足部按摩的手法很多,但其主要特点是给按摩区域(穴位和反射区)以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良性刺激,以达到阴阳平衡、补虚泻实、强身健体的目的。概括来说,足部按摩常用手法如下:

1.按法

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端或指腹按压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一般来说,拇指按压的力量大于食、中指,指端的力量又大于指腹。按压时手指固定于穴位上不动,着力向下加压,先轻后重。按压时间每穴数秒钟,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好。按压法可分为单指法和双指法两种。单指法是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在穴位上,双指法是用两个手指同时按在两个穴位或某个反射区上。

单拇指按法操作时,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逐渐加力。当达到一定深度,患者有明显“痛、胀、酸、麻”得气感,即将手指慢慢抬起,一个动作即告完成。切忌用暴力,或用力不均匀、时轻时重。

2.推法

按摩师用单指、多指、或掌根、大小鱼际部等着力于足部某一反射区行单向直线推压移动。一般多采用拇指的指腹推法。

推法操作时,指腹紧贴体表,用力稳健,速度缓慢、均匀,应沿骨骼走向施行,且在同一层次上推动。此法适用于同一处方的几个反射区,且相距很近。

按摩时,推动用力要平衡、均匀、持久,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直至能深达以出现得气感。切忌用力不匀,一轻一重,或用暴力。推移速度要缓慢,不可过快。

3.点法

将食指弯曲以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拇指轻靠于食指末节、给食指以向上的力量,保持食指指骨同手掌、前臂、上臂成一条直线,以固定着力点,这样可以省力。食指关节顶点按压时,按压1次,提起1次,解除压力。有些带状反射区,可先用力压下,待患者感到疼痛,然后慢慢移动,或定点点压,至反射区全面点毕为止。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持久、渗透,刺激量(即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此法适用于足底部、足内侧面、足外侧面和足背部的反射区。

4.揉法

采用以手指(指揉法)或手掌大小鱼际或掌根部(掌揉法)或指关节顶点(点揉法)三种手法。以指揉法为例,以手指螺纹面吸定于反射区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手指轻柔和缓的移动或旋转,将力通过手指而达到所揉部位。掌揉法、点揉法操作方法同指揉法。

图41揉法操作时,动作要连续,着力(力度)由小逐渐增大,再南大逐渐减小。用力要均匀、持续,而轻柔地旋转回环,动作宜轻宜缓,并避免触打或跳跃。此法适用于反射区域较大的部位。

5.掐法

在足部按摩中,掐法刺激最强。掐法是用拇指指甲重掐穴位,将力量灌注于拇指端。掐前要取准穴位,为了避免刺破皮肤,可在重掐部位上覆盖一层薄布,掐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

操作时,掐要逐渐用力,直至引起强烈反应后停止,一般为半分钟,最长不超过一分钟。此法适用于足趾、足趾结合部等窄狭部位反射区。

操作中,切忌用力过大,切忌划动。掐前要修剪指甲。

6.擦法

擦法是用单指或手掌大小鱼际及掌根部附着于足部,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直线运动。

擦法操作时,腕关节应自然伸直,前臂与手近似水平,指擦的指端可微微下按,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指掌作往返直线移动;亦可视部位不同分别以腕部、指掌关节及指间关节为轴施行。着力不滞,迅速往复,以出现温热感为佳。一般常用于开始治疗时或足底操作。

7.捏法

捏法是以拇指、食指分别在两个对应的反射区上捏揉,或者以拇指在一个反射区上点压而食指在另一面起同定作用。

捏法操作时,手法强度可轻可重,应根据治疗需要而定。此法适用于相对的反射区。

按摩时,用力虽可轻可重,但要适中,要以有感应(得气)为宜。否则就无治疗作用而失去其意义。

8.摇法

摇法是一手握住患者足部踝关节上端,另一手握住足趾,使脚趾与踝关节被动而均匀地环转运动。

摇法一般为单向加力,为防止损伤关节,一般为双手操作,一手同定,一手操作,更好地达到操作方便、自如、安全、可靠的目的。

摇法多应用于手指趾及踝腕关节部位。有增强保持关节灵活运动、防衰抗病的功能。慢性病、老年病、局部伤痛及保健等都可应用。实施前最好先放松肌肉,并进行按、拿法后再摇动。

9.搓法

用双手掌面或掌指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移动的手法,称为搓法。

操作时,用力要适中,均匀,速度宜快。两手相对用力,来回搓揉。此法适用于坐骨神经反射区及足底、足背部。

按摩中,两手掌用力要相一致,不可夹得过紧,切忌慢速紧搓。

10.踩法

患者俯卧,两腿伸直,足底朝上。按摩师用双足踩压作用于患者的足底部,各踩一足底上,一压一松、交叉踩压。按摩师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对患者足底施以节律性踩压。

操作时,踩压要有节律性,按摩师双足交叉踩压。此法适用于足底部的广泛区域,特别是前足底、足心与足趾。

按摩中,力度要适中,不可将全身体重一下全部作用于患者足底部,而应该视情况加力。踩压时间也不宜过长。踩法常见病足部按摩疗法

感冒

【症状与病因】

感冒,又称伤风,是一种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更为多见。一般认为,感冒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所引起。临床症状先有鼻塞、流涕、咽痛、打喷嚏、怕冷,继发头痛、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

足部按摩对感冒有较好的疗效,按摩足部穴位不但能增强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是单纯药物疗法所不能达到的。

【有效穴位】

金门、申脉、足通谷、京骨、公孙、隐白、厉兑等穴位。

【按摩手法】

(1)捏揉金门、申脉30~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2)按揉京骨、足通谷、八风各30次,力度稍重;

(3)掐按隐白、厉兑30~50次,力度以胀痛为宜。

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鼻、肺及支气管等。

【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和肾上腺反射区各50~100次,向足跟方向点按,微微酸痛为宜,每日2次。

(2)推按足部输尿管反射区30~50次,由足趾向足跟推按,用力要均匀,力量不要太大,以自觉酸胀为佳。

(3)点按足部膀胱、鼻反射区各50~100次。

(4)南足外侧向足内侧推按肺、支气管反射区50~100次。

【生活注意】

加强锻炼身体,随季节增减衣服,避免过度劳累,患病期间少食油腻食物,多喝水,吃清淡食品。

咳嗽

【症状与病因】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由于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扰肺,肺气上逆所致。其中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同时往往伴有气喘、咽痛、声音嘶哑、咯痰或低气怯声等症状。适当按摩可以明显减轻咳嗽症状。

【有效穴位】

涌泉、解溪、然谷、太溪等穴位。

【按摩手法】

单指扣拳,点按涌泉、解溪、然谷、太溪等穴各50~100次,力度适中。

【有效反射区】

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喉及气管、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腺、扁桃腺、脾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1)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等反射区每个区按10~30次。

(2)喉及气管、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腺、扁桃腺反射区每个区按50~100次。

(3)肺及支气管、喉及气管、上身淋巴腺和扁桃腺反射区按50~100次。

【生活注意】

咳嗽未愈期间注意饮食调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忌冷、酸、辣食物。

冷冻、辛辣食品会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因此,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最好加温后再喝。过敏性咳嗽的患者更不宜喝碳酸饮料,以免诱发咳嗽发作。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

(2)宜多喝水

除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要外,充足的水分可帮助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并可增加尿量,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

(3)饮食宜清淡

以新鲜蔬菜为主,适当吃豆制品,荤菜量应减少,可食少量瘦肉或禽、蛋类食品。食物以蒸煮为主。水果可给予梨、苹果、藕、柑橘等,量不必多。

民间有“生梨炖冰糖”治疗咳嗽的习惯,不过这种吃法对咳嗽初起(新咳)是不妥当的。中医认为新咳治疗应以宣、散为主,而冰糖润肺,有遏邪可能。

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与病因】